查看原文
其他

石问之:程乙本《红楼梦》存在的问题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1-01-21


1927年,著名出版家汪原放先生以胡适先生所珍藏的乾隆壬子年(1792年)程伟元排印本为底本,出版了《红楼梦》(学术界称之亚东本),胡适欣然为之作序并极力推崇,从此开启了程乙本《红楼梦》半个多世纪独步江湖的局面,直至1982年人文本《红楼梦》的面世。

亚东图书馆版程乙本《红楼梦》版权页

近年来,随着台湾学者蒋勋先生、白先勇先生相继成为红学领域新的现象级人物,程乙本《红楼梦》又被重新带入公众视野。白先勇先生更是高度评价程乙本《红楼梦》,认为程乙本《红楼梦》是最好的版本。

毫无疑问,程乙本《红楼梦》对《红楼梦》的保存和传播作用极其巨大,这一点无论用什么语言来形容都不为过;程乙本《红楼梦》也对《红楼梦》原本抄本中部分逻辑矛盾、语序错乱、文字啰嗦等问题进行了部分修补,这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但从具体内容看,程乙本《红楼梦》存在难以修补的重大缺陷。

抛开程乙本中具有极强的主观价值色彩的内容改动不说,如尤三姐的形象定位问题——这类问题往往由于阅读者所秉持的价值立场不同,分证不清;也不讲程乙本中部分词语改动的好与怀,——到底是尊重方言好还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好,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程乙本《红楼梦》

单从文本的叙事内容和逻辑看,程乙本《红楼梦》除了存在大量的文字脱落导致叙事断片现象外,更有许多因为没读懂文本而擅自修改带来的张冠李戴、逻辑矛盾、词不达意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主观上优与劣的问题,而是客观上的对与错的问题。


1张冠李戴的问题


在宏观叙事结构上,程乙本混淆了“石头”与“神瑛侍者”身份的区别,把两者合二为一,把故事的叙述者与故事的主人公混为一谈,从而犯了根本性认知错误。

白先勇先生本人也正是受程乙本的束缚,才无法理解诸如元春省亲时候“石头”的那些自言自语的内容。白先生尚且都被程乙本带沟里去了,更何况普通读者。

“石头”与贾宝玉本质是似友实敌的关系。“石头”幻化为玉之后,更多地代表了 “金玉良缘”,从而对宝黛爱情构成根本障碍,因此才有第3回宝玉与黛玉第一次见面时就摔玉的情节,而到第29回更是发展到要砸玉的程度。如果按照程乙本的叙事逻辑,就变成贾宝玉自己砸自己,这是非常荒唐的。

《红楼梦图咏》之通灵宝石、绛珠仙草

后四十回中续写者更是让贾宝玉丢了玉则疯、有了玉则好,更是与曹雪芹原本的叙事结构渐行渐远。这是程乙本宏观方面的致命性失误,也为广大研究者所充分认知,不多展开。

下面着重举一些微观层面的例子,以便读者更好的感知程乙本的问题。


01


作了酸笋鸡皮汤,宝玉痛喝了几碗,又吃了半碗多碧粳粥;一时薛林二人也吃完了饭,又酽酽的喝了几碗茶,薛姨妈才放了心。(第8回第189页。此处及后文关于程乙本《红楼梦》的选段,均选自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由张俊、沈治钧二位评批的程乙本《红楼梦》)


我们来比较一下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本的人文本《红楼梦》(2008年第三版)的相关内容:


作酸笋鸡皮汤,宝玉痛喝了两碗,吃了半碗多碧粳粥。一时薛林二人也吃完了饭,又酽酽的沏上茶来,大家吃了。薛姨妈才放了心。(人文本第125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

最主要的区别是庚辰本上的“又酽酽的沏上茶来”变成了程乙本上的“又酽酽的喝了几碗茶”。

程乙本此处文字是从甲辰本而来,在文字处理上来个乾坤大挪移,把主语调换了。前者的主语是薛姨妈,后者的主语是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宝玉。哪一种表达方式更好?当是庚辰本文字。

庚辰本文字前后逻辑一致,薛姨妈因为担心贾宝玉酒喝多了,所以又作酸笋鸡皮汤,又酽酽地沏了茶来解酒,看着宝玉吃了喝了,“才放了心”。把薛姨妈的爱护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不过,人文本的断句方式不理想,不当把“一时薛林二人也吃完了饭”与“又酽酽的沏上茶来”放在一句里面,这样容易发生主语混淆,导致读者误以为是薛宝钗与林黛玉“又酽酽的沏上茶来”。

新批校注红楼梦》


02


正说着,只见来旺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呈文、经文榜纸,票上开着数目。众人连忙让座倒茶,一面命人按数取纸,来旺抱着,同来旺媳妇一路来至仪门,方交与来旺媳妇自己抱进去了。(第14回,第261页)


这段文字人文本作:


正说着,只见来旺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札,票上开着数目。众人连忙让座倒茶,一面命人按数取纸来抱着,同来旺媳妇一路来至仪门口,方交与来旺媳妇自己抱进去了。(人文本第180页)


其中,主要的区别是程乙本将人文本中的“来”字改成“来旺”,从而改变了“抱着”这一动作的主语,当属于张冠李戴。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程乙本《红楼梦》

这处文字当是程、高二人修改的,各早期手抄本上都作“来”。本来是非常通顺的文字,被改得不合常理:第一,“来旺”出现地太突兀,毫无征兆;第二,表述方式不合常理,“来旺抱着”同“来旺媳妇”来至仪门方交与“来旺媳妇”抱进去,这种表述方式非常不合常理,如果果真是“来旺抱着”,后面两处“来旺媳妇”正常该表述为“他媳妇”或者“他老婆”。

当然,人文本中此处文字的断句也不妥当,合适的断句方式为:“众人连忙让座倒茶,一面命人按数取纸来,抱着同来旺媳妇一路来至仪门口,方交与来旺媳妇自己抱进去了。”


03


宝玉道:“不妨事,我回老太太,打发人接他去。”正说着,宋妈妈已经回来道生受,给袭人道乏,又说:“问二爷做什么呢……”(第37回681页)


人文本对应的内容为:


宝玉道:“不妨事,我回老太太打发人接他去。”正说着,宋妈妈已经回来,回复道生受,给袭人道乏,又说:“问二爷做什么呢……”(人文本第497页)


程乙本《红楼梦》第一回

程乙本文字从甲辰本而来,与人文本的根本区在在于:“宋妈妈已经回来道生受”这句缺失了人文本中的“回复”两个字。从而根本改变了文本的含义:从宋妈妈替史湘云传话“道生受,给袭人道乏”,变成宋妈妈自己“道生受”,自己“给袭人道乏”。结合该回前文看,程乙本的文字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不过,人文本此处的标点处理方式也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方式为:“正说着,宋妈妈已经回来,回复‘道生受,给袭人道乏’,又说:‘问二爷做什么呢……’”即应该将“道生受,给袭人道乏”用引号标识出来,以表达这里是宋妈妈在传达史湘云的原话。不仅人文本,本人所接触的各个校勘本,此处标点处理的都不理想。


04


宝玉听了这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喜又悲,又称奇道绝,拉着芳官嘱咐道:“既如此说,我有一句话嘱咐你,须得你告诉他(指藕官),已后断不可烧纸,逢时按节,只备一炉香,一心虔诚,就能感应了。”(第58回,第1063页)


人文本相应的内容是:

赵成伟绘藕官


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因又忙拉芳官嘱咐道:“既如此说,我也有一句话嘱咐他(指藕官),我若亲对面与他讲未免不便,须得你告诉他。”芳官问何事。宝玉道:“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以后逢时按节,只备一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虔诚,就可感格了。”(人文本第807页)


且不说两段文字在思想内容上的巨大差异,单从文本表述逻辑看,程乙本的文字毫无疑问也是错误的:误将“我也有一句话嘱咐他”改成“我有一句话嘱咐你”,再次张冠李戴。此处文字,也是程、高二人自己误改的,各早期手抄本皆作“嘱咐他”。


2逻辑矛盾的问题



相对于张冠李戴的问题,逻辑矛盾问题更为普遍,也更为严重,下面略举几例。

山书社影印程乙本《红楼梦》


01


王成亦相继身故,有子小名狗儿,娶妻刘氏,生子小名板儿,又生一女,名唤青儿。……青板姊弟两个无人照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第6回第146页)


此段文字是从甲辰本而来,属于对甲戌本、庚辰本等文字的修改。

甲戌本的文字是:“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青板姊弟两个无人照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庚辰本与甲戌本文字大体相同,只是将“青板姊弟”改作“青板姊妹”。

程乙本文字一方面修改了甲戌本上狗儿家庭人员的顺序,即先妻子刘氏,再儿子板儿,再女儿青儿;一方面又延续了甲戌本上的“青板姊弟”这一措辞,从而出现明显的逻辑矛盾。如果按照程乙本介绍的狗儿家人关系,则“青板姊弟”当为“板青兄妹”。

孙温绘刘姥姥一进大观园


02


赶着这盘正该自己掷骰子,若掷个七点便赢了,若掷个六点也该赢,掷个三点就输了。因拿起骰子来狠命一掷,一个坐定了二,那一个乱转。莺儿拍着手儿叫“幺”,贾环便瞪着眼,“六”“七”“八”混叫。(第20回382页)


这段文字从甲辰本而来,但略有改动,逻辑混乱不通。“若掷个七点便赢了,若掷个六点也该赢,掷个三点就输了”,哪有这样的游戏规则。

人文本的文字作:


赶着这盘正该自己掷骰子,若掷个七点便赢,若掷个六点,下该莺儿掷三点就赢了。因拿起骰子来,狠命一掷,一个作定了五,那一个乱转。莺儿拍着手只叫“幺”,贾环便瞪着眼,“六——七——八”混叫。(人文本第273页)



人文本文字从庚辰本而来,游戏规则严丝合缝。


03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道:“前日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第22回第421页)


中国书店影印程乙本《红楼梦》

这段文字中,“前日”一词明显与前文内容矛盾。元春出灯谜,宝钗宝玉等人猜灯谜都是一天中的事情,“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也很清楚表明这是一天中的事情。“前日”的“日”当是程、高二人修补的。庚辰本、戚序本、甲辰本等都是只有“前”字,是正确的。

非常遗憾,人文本此处文字没有依据其底本庚辰本正确的文字,却采用了程高本的“前日”(人文本第301页),属于误校。


04


凤姐儿自里间屋里出来,插口说道:“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合你寸步不离才好。刚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着叫你作诗谜儿?这会子不怕你不出汗呢。”(第22回第425页)


前面文字中明明宝玉作了“镜子”的谜语,此处又说没作谜语,明显自相矛盾。此处文字是程高本错误地把第22回结尾部分的戚序本文字与甲辰本文字简单拼凑在一起,从而导致贾宝玉既作了谜语又没作谜语的自相矛盾。

青石山庄影程乙本《红楼梦》

这处错误说明程、高二人在修订《红楼梦》时,时间仓促,根本没有很好地理解透《红楼梦》的文本。


05


就有蘅芜苑两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我们姑娘说:‘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黛玉回说:“费心。”命他外头坐了吃茶。(第45回第815页)


人文本此处文字为: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黛玉道:“回去说‘费心’。”命他外头坐了吃茶。(人文本第611页)


此处文字,程乙本有两处明显的不同:第一,将“一个婆子”改成“两个婆子”。庚辰本、戚序本、甲辰本皆作“一个婆子”,可知此处应是高鹗的改笔。

钱松岩绘潇湘馆

改成“两个婆子”本来也没要紧关系,但却犯了逻辑不一致的问题:前面说“两个婆子”,后面却说“命他外头坐了吃茶”,“两个”与“他”矛盾。第二,将黛玉说的“回去说‘费心’”错写成黛玉对婆子说“费心”,再次张冠李戴。


06


可巧宝玉往黛玉那里去了,芳官正合袭人等吃饭,见赵姨娘来了。(第60回第1081页)


该处文字继承自甲辰本,如此表述方式很容易引起歧义。在前文中,清清楚楚介绍了黛玉和薛姨妈去蘅芜苑跟宝钗一起吃饭,“当下来至蘅芜苑中,正值宝钗、黛玉、薛姨妈等吃饭”(第1077页)。

日本汲古书院影印程乙本《红楼梦》

既然林黛玉在蘅芜苑,宝玉怎么会往黛玉那里去了呢。人文本此处文字是“可巧宝玉听见黛玉在那里(指蘅芜苑),便往那里去了。”(人文本第791页)这样表述就非常准确了。


3词不达意的问题


与前述的张冠李戴、逻辑矛盾等问题相比,程乙本中词不达意的问题又更为普遍一些,下面聊举几例。


011

别人听了,还犹自可,惟宝玉喜之不胜。(第23回第431页)


 其中“还犹自可”沿袭甲辰本而来,词不达意;庚辰本、戚序本作“还自犹可”。显然,“还自犹可”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还(读huan)自”是话本小说中的常用词汇。

邮票《双玉读曲》


02


我没法儿,只得把两枝珠子花儿现拆了给他。还要一块三尺长、上用的大红沙,拿乳钵研了面子呢。(第28回第521页)


其中,“拿乳钵研了面子呢”不知所云,人文本此处文字是:


我没法儿,只得把两枝珠子花儿现拆了给他。还要一块三尺上用大红沙去乳钵乳了隔面子呢。(人文本第377页)


可知程乙本中少了一个“隔”字。不过人文本此处断句有问题,人文本误把“去乳钵”理解为一种研磨用的小臼。应该断句为:“还要一块三尺上用大红沙去,乳钵乳了隔面子呢。”


033

袭人道:“正是,我也想不到能够看着父母殡殓。回了太太,又赏了四十两银子,这倒也算养我一场,我也不敢妄想了。”(第54回第975页)


中国档案出版社影印《程乙本红楼梦》

这段文字人文本作:


袭人道:“正是。我也想不到能够看着父母回首。太太又赏了四十两银子,这倒也算养我一场,我也不敢妄想了。”(第734页)


程乙本的文字从甲辰本而来,但又有所修改。甲辰本作“回了老太太”,错误离谱;程乙本上作“回了太太”,有所改进。

但原本的文字,毫无疑问当是人文本上的文字,甲辰本(或者其母本)的抄写者不理解“看着父母回首”中“回首”一词的含义,而误改为“看着父母殡殓,回了(太太)”。“回了太太”有损袭人的形象:从王夫人主动馈赠礼金,变为袭人专门去找王夫人讨要礼金。

不过,人文本的断句也不妥,“太太又赏了四十两银子,这倒也算养我一场,我也不敢妄想了”,如此断句方式,容易让读者误解为是袭人在说王夫人“养我一场”,其实她是在说自己的母亲。

刘旦宅绘红楼梦图

更好的断句当是将“太太又赏了四十两银子”与前面的“我也想不到能够看着父母回首”合成一句,或者单独成句。

建议修改为:“正是。我也想不到能够看着父母回首;太太又赏了四十两银子。这倒也算养我一场,我也不敢妄想了。”



结论


以上是简单举十多个例子与读者分享程乙本中的问题,而程乙本中的类似问题俯拾皆是,非一篇小文章能解决。在举这些例子的时候,本人尽可能兼顾人文本也同样处理欠妥的情况,这样可以一例两用,增加读者的立体化认知。

中国书店影印程乙本《红楼梦》

同时也更清晰地比较了两个版本错误的不同性质:程乙本往往是文本本身存在错误,而且无法校勘。而人文本的问题更多的是校勘失误。当然,人文本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也期待人文本能尽快修订完善。

胡适在上世纪20年代之所以推荐程乙本出版,是因为当时可以对比的文本主要是程甲本《红楼梦》。而今天,又经过近百年的学术研究,各种可供读者选择的混合本《红楼梦》也很多,这些混合本虽然各自都有不同的问题,但总体上都好于程高本。

【相关阅读】

郑铁生:《红楼梦》“程乙本”大众传播九十年

俞晓红:程乙本引言重读(《红楼梦》后40回非高鹗续写说之四)

石问之:蘅芜苑对联探究——“才犹艳”抑或是“诗犹艳”

石问之:《红楼梦》校勘的原则、方法与常见问题 ——分段、断句与标点处理不当的实例分析

石问之:《红楼梦》点校中的几处疑难问题辨析

石问之:是非功过话人文本《红楼梦》——读著名红学家周中明先生大作有感

石问之:《红楼梦》第六回一处异文考辨——“青板姊弟”还是“青板姊妹”

石问之:《红楼梦》第64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吗——《红楼梦》第64回文本瑕疵及成因分析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