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敢:我承办的戏曲曲艺学术活动(我与戏曲之三)
中国戏曲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扩大会
中国戏曲学会1985年10月经文化部批准,1987年4月28日在北京成立。
中国戏曲学会领导成员名录
会长:张庚,
副会长:郭汉城、刘厚生、赵寻、冯其庸、袁雪芬、徐朔方、薛若琳、俞琳、马少波、徐晓钟、陈恭敏。
顾问:王季思、王济夫、王朝闻、任二北、阿甲、吴雪、张君秋、英若诚、周巍峙、俞振飞、高占祥、曹禺、黄佐临。
常务理事:马远、申列荣、何为、李国经、余从、完艺周、马龙文、乐美琴、陈光、沈达人、方杰、孙毅、陈巅、吴同宾、王肯、曲六乙、陈幼韩、苏国荣、王鸿、朱文相、陈先佯、王世一、刘世徳、陈贻亮、张武明、王鸣秋、范敏、刘敬贤、杨明、范正明、邓兴器、刘颖南、杨毓民、周庆辉、史书训、任光伟、李超、金和增、叶长海、纪根垠、李筠、林涵表、叶开源、吕端明、林毓熙、顾锡东、寒声、胡沙、席明真、游默、谢彬筹、余百巍、董新民、荆乃立、柯子铭、梁冰、柳以真、梁沛锦、颜长珂、祝肇年、黄克、洛桑多吉、黄天骥、流沙、黄竹三、郭士星、黄菊盛、章力挥、高介云、章利阜、钱法成、顾建国、龚啸岚。
1987年9月学会会长工作会议决定第一届常务理事扩大会1987年11月在徐州召开,后因部分常务理事准备参加中共十三大而延期。
1988年2月25日学会会长工作会议决定1988年6月14—17日在徐州召开。会议由中国戏曲学会主办,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戏曲学会协办,徐州市文化局承办。
中国戏曲学会章程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张庚,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郭汉城,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刘厚生、赵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薛若琳,北京京剧院原院长马少波,中国戏曲学会秘书长龚和德、副秘书长简慧、秘书万素,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总导演、文化部原副部长吴雪,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李超,中国京剧院副院长林毓熙,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朱文相,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黄克,北京《戏剧电影报》主編杨毓敏,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金和增,北京市文化局艺术处副处长王蕴明,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陈恭敏,上海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黄菊盛,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叶长海,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所长高介云,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吴同宾,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王鸿,江苏省文化厅剧目室主任李培健,中国剧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梁冰,中国剧协山西分会副主席寒声,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所长杨孟衡,山西师范大学教授黄竹三、副教授窦楷,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荆乃立,兰州大学教授叶开源,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陈光,辽宁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任光伟,贵州省文化厅艺术研究室副主任周一良,中国剧协安徽分会主編完艺周,吉林省艺术集成办公室副主任吕树坤,武汉市剧协副主席龚啸岚,河北省戏研所副所长陈先祥,江西省戏曲志编辑部主編流沙,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马龙文,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纪根垠,山东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孙毅,河南省戏曲研究所主編董新民,中国剧协福建分会副主席陈贻亮,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柯子铭,海南省戏工室副主任周庆辉,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谢彬筹,西藏藏剧团副团长刘志群,黑龙江艺术研究所所长陈巅,四川省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定欧,广西艺术研究所所长顾建国,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何为、颜长珂、马远等出席了该次会议。
1988年6月14日中国戏曲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扩大会开幕式
14日上午,会议在中国矿业大学开幕(参见上图、下图),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光炜,徐州市委书记郑良玉,徐州市副市长王希龙,矿大党委副书记郭育光、罗承选,副校长沈通生出席,马少波主持并致开幕词,王光炜、王希龙、沈通生致词,张庚讲话。
上午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戏曲学会、徐州市文化局于矿大外招联合设宴招待与会人员,厅长王鸿、主席梁冰、局长吴敢先后致祝酒词(参见下图)。
1988年6月14日午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戏曲学会、徐州市文化局宴请中国戏曲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扩大会与会人员
下午全体会,郭汉城主持,讨论通过《中国戏曲学会章程》,讨论通过《中国戏曲学会基金会章程》,对1987年4月28日民主推荐的学会会长、副会长正式确认,宣布顾问名单。
1988年6月14日为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会专场演出折子戏合影于江苏省柳琴剧团
晚全体与会人员去江苏省柳琴剧团排练厅观看徐州市戏曲青年演员专场汇报演出,徐州市长许仲林、王希龙等与观(参见上图、下图),节目单为:
《红梅记·放裴》,江苏省柳琴剧团演出,朱树龙饰裴生,陈静饰李慧娘;
《闯幽州·拦马》,江苏省柳琴剧团演出,沈玲饰杨八姐;
《情验·打神告庙》,张虹饰敫桂英,江苏省梆子剧团演出;
《大祭桩·误杖》,陈秀兰饰黄桂英,江苏省梆子剧团演出;
《汉宫惊魂》,邵建伟饰刘秀,徐州市京剧团演出。
1988年6月15日中国戏曲学会首届常务理事扩大会专场演出节目单
6月15日上午全体会,刘厚生主持,中心议题《当前戏曲的形势和戏曲学会的任务》。下午全体会,陈恭敏主持,议题同前。晚与会人员去淮海堂观看常州市滑稽剧团演出《多情的小和尚》,王光炜、王鸿、梁冰陪看。
6月16日上午全体会,张庚主持,议题同前。午徐州市文化局原局长辛原、艺术科原科长曲永庆宴请张庚、郭汉城、马少波于体育场餐厅,王人三、吴敢、陈方树作陪(参见下图)。
1988年6月16日合影于徐州体育场
晚与会人员去徐州会堂观看丰县小凤凰梆子剧团演出《双坐轿》,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孟庆华,王希龙等陪看(参见下图)。
1988年6月16日与吴雪、赵寻、郭汉城、马少波、何为等合影于徐州会堂
6月17日上午全体会,赵寻主持,议题是《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发展工作问题》《海外、国外名誉会员的发展工作问题》《对中国戏曲学会基金会开展工作的建议》。
午中国戏曲学会于矿大外招举行答谢宴会,彭世济(矿大党委书记)、郭育光、许太学(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吴敢等与宴。
1988年6月17日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主要负责人接见卢水石、徐州市会务工作人员合影于中国矿业大学
宴会前,中国戏曲学会主要负责人接见江苏省与徐州市会务工作人员(参见上图)与徐州市优秀青年演员(参见下图)。下午闭幕式,薛若琳主持,吴雪、郭汉城、赵寻、马少波、陈恭敏讲话。晚与会人员去淮海堂观看常州市滑稽剧团演出《土裁缝与洋小姐》。
1988年6月17日中国戏曲学会主要负责人接见徐州市优秀青年演员合影于中国矿业大学
6月18日上午,徐州文化局与丰县政府于中山饭店邀请张庚、郭汉城、赵寻、马少波、刘厚生、吴雪、薛若琳、顾锡东、杨毓珉、李超、王蕴明、柯子铭、陈贻亮、龚啸岚、马远、完艺周、寒声、金和增、梁冰、简慧等座谈徐州两场汇报演出,吴敢、王建华主持。
6月18—23日,中国戏曲学会、江苏省戏曲学会在中国矿业大学外招举办“中国戏曲学术讲座”。
18日上午主持人为王蕴明,梁冰致词,罗承选讲话,刘厚生讲《戏曲的出路在于提高》。下午主持人为龚和德,叶长海讲《当代戏剧的理论思考》。
19日上午主持人为李培健,王蕴明讲《当代文化生态下的张庚戏曲艺术》。19日下午主持人为梁冰,德国布莱希特研究专家、德国洪堡大学教授舒马赫尔应邀开讲《布莱希特学派与当代世界戏剧》,着重讲解了布莱希特所做的戏剧革新实验,其艺术原则、演剧方法和被誉为世界第三戏剧流派——史诗戏剧流派的形成、发展、传播和对世界戏剧的影响。
20日上午主持人为李培健,陈贻亮讲《关于历史剧创作的几点体会》,何为讲《时代新声与历史传统》。下午主持人为龚和德,陈先祥讲《戏曲变革中的几个问题》。
21日上午主持人为梁冰,马少波讲《戏曲的剧目建设》,吴敢讲《<金瓶梅>与中国戏曲》。课程表原安排我先讲,舒马赫尔来听,邀张成美翻译,马少波忽要先讲,舒马赫尔因离徐车次未及听我所讲,临别颇觉遗憾云。
22日上午主持人为梁冰,顾锡东讲《因时而变,因情而迁》。下午主持人为龚和德,陈恭敏讲《戏剧创作为什么要研究美学》。
23日上午主持人为梁冰,郭汉城讲《努力提高艺术质量是戏曲改革的根本》,张庚讲《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探讨》。下午主持人为李培健,薛若琳与龚和德讲《反思与探索》,毕颁发结业证书。
6月19日晚,吴敢偕杨徳勋、刘志林、及巨涛去矿大外招看望舒马赫尔及其夫人,旋陪去江苏省柳琴剧团排练厅观看徐州市戏曲青年演员折子戏集锦并与演职人员合影(参见下图)。
1988年6月19日为舒马赫尔演出专场合影于江苏省柳琴剧团排练厅
徐州市文联所办《文艺界通讯》1988年第40期刊登有当晚我与布莱希特的一段对话(张成美翻译):
舒马赫尔:上个星期六,我在北京看了中国戏曲学院学员的毕业演出,今晚又欣赏到徐州的青年演员表演的中国戏曲,徐州青年演员精湛的表演艺术,可与北京相比美!(全场热烈鼓掌)
吴敢:非常感谢!
舒马赫尔:我相信,经过中国青年演员的努力,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将在21世纪有更大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全场热烈鼓掌)
吴敢:谢谢您的祝愿,以后如能再到徐州,我们将再次为您演出。
舒马赫尔:我很感谢您的好意,但是不知道我还有没有机会再来徐州。上次我来中国,在32年以前,我若是32年以后再来的话,我可能已经是一个灵魂了。(全场哄笑)将来我如果变成一个灵魂的话,我将成为保护这些年轻演员的灵魂。(全场哄笑)特别是当他们表演那些高难动作的时候,我在旁边保护他们!(全场大笑,热烈鼓掌)
吴敢:祝舒马赫尔先生健康长寿!
舒马赫尔:(用汉语)谢谢!
吴敢:再来时,还要请您为我们专题讲学。
舒马赫尔:我们可以这样希望。我在徐州这几天,学到很多东西,看到徐州地方的戏曲,看到很多好的传统戏曲。
吴敢:有您的关心与祝愿,徐州的青年演员一定会茁壮成长。
舒马赫尔:我坚信如此。(用汉语)再见!(热烈鼓掌欢送)
《文艺界通讯》1988年第40期
6月23日晚,南通市文化局副局长梁戈宴请张庚、郭汉城、薛若琳、龚和德于彭城饭店,偕李培健等作陪。
6月24日全日,参加江苏省戏曲学会理事会,晚去徐州会堂看李炳淑演出《凤还巢》。
6月4日,徐州市政府办公室为此专发一《情况通报》(22)。
这是中国戏曲学会空前绝后的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也是到会规格最高最全的中国戏曲文化盛会。
中国戏曲学会虽然不像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后来那样红火,但其乃依托全国文化系统设立,因此对当代戏剧的影响,亦非中国古代戏曲学会所能比拟。
李超调寄【夜飞鹊】曰:
徐州古城府,学院群楼,山翠景秀清幽。中国戏曲大师会,恰临沙场诸侯。云集布鏖战,正挥戈低谷,沥血筹谋。呕心盛夏,幕开时,待看金秋。
独树艺术传统,劫后又寒流,排解闲愁。凡是常应蓄志,提高素养,虔意追求。雅俗审美,我中华,代代名优。愿才华崛起,如掘矿业,光耀神州。
1991年柳琴·泗洲·淮海戏音乐研讨会
暨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1991年6月4—10日,“1991年柳琴·泗洲·淮海戏音乐研讨会暨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徐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徐州市文化局主办,徐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承办。
1991年6月4日与何为合影于徐州市乡财政培训中心
1990年11月1日,由徐州市文化局发出预备通知。通知发给江苏省戏剧学校武俊达,江苏省柳琴剧团解铮、黄奕、孙柏桦、蔡佩华,徐州市戏剧学校唐逸之,徐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马良书、李子秋,新沂市柳琴剧团霍守义,睢宁县中学宋玮,运河中学孙林道,临沂地区柳琴剧团卢德存,临沂地区艺术学校宫锡道,滕州市柳琴剧团孔祥辉,滕州市戏剧学校张明奎,枣庄市文化馆宋铭举(以上柳琴戏);中国音乐家协会安徽分会徐扬安徽省群艺馆陈金凤,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编辑部徐代泉,蚌埠市泗洲戏剧团金宝栋,蚌埠市东城区文化馆王树培,宿县地区泗洲戏剧团朱广华、张立新,凤阳县文化局陈清明(以上泗洲戏);江苏省扬剧团周广乾,淮阴市文化局李文琴,江苏省淮海戏剧团王安顺,淮阴市艺术学校朱崇栋,连云港市剧目工作室朱秋华,连云港市淮海剧团汪占高,连云港市歌舞团李昕(以上淮海戏)。
附有《关于召开柳琴·泗洲·淮海戏音乐研讨会的意见》,议题有三:一是本声腔各剧种音乐的结构特征及其应用,二是本声腔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其美学价值,三是本声腔各剧种音乐的今后发展的方向、方法。
1991年4月28日,由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发出正式通知。会前收到论文11篇。
6月4日上午,“柳琴·泗洲·淮海戏音乐研讨会”在徐州市乡财政培训中心举行开幕式(参见上图、下图),武俊达(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戏曲音乐学会会长)主持,何为(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研究员)致开幕词,吴敢、王世一(内蒙古文化厅顾问)、纪根垠(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致词。
1991年6月4日与何为合影于徐州市乡财政培训中心
晚去江苏省柳琴剧团排练厅陪与会人员观看“柳琴·泗洲·淮海戏音乐研讨会”专场演出。
6日下午,柳琴·泗洲·淮海戏音乐研讨会举行闭幕式,吴敢主持,何为致闭幕词。晚宴请,与张云生(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为、武俊达、王世一、纪根垠等同桌。
8日上午,“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市财政培训中心举行开幕式(参见下图),武俊达主持,何为做学会工作报告,我随丁养华(徐州市副市长)、薛家佩(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前去祝贺,丁养华讲话。
1991年6月8日“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代表大会开幕式于徐州
合影(参见下图)后讨论学会工作报告。晚去江苏省柳琴剧团排练厅陪与会人员观看“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专场演出”。
1991年6月8日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代表大会合影于徐州市乡财政培训中心
10日下午,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举行闭幕式,萧树平(徐州市政协副主席)、吴敢、王卿相(徐州市财政局农财科科长)与会。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讨会
1998年10月19—21日,“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讨会”在徐州召开。会议由中国文化报社、文化艺术出版社、《文学遗产》编辑部、徐州教育学院联合主办,徐州教育学院承办。
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郑琅,文化艺术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卜键,《文学遗产》副主编吕薇芬、编辑部主任李伊白,徐州市委副书记胡振龙,徐州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吴书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崇涛,中国大百科出版社编审刘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么书仪,《文学评论》编辑部副主任张国星,南开大学教授宁宗一,南京大学教授吴新雷、俞为民,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美林、王星琦,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苏位东、蔡敦勇,中山大学教授黄仕忠,江苏师范大学教授赵兴勤,苏州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顾聆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海中,《文汇报》社主任记者雍启昌,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车文明等50余人与会,提交论文20余篇。
魏子云、徐朔方、陈多、齐森华、黄竹三、李修生、张燕瑾、周育德、叶长海、周维培、郭英德、郑传寅、王永宽、周传家等不克与会但均写信祝贺。
10月19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吴敢主持并致开幕词,胡振龙(徐州市委副书记)致欢迎词,郑琅、卜键、吕薇芬先后讲话。
1998年10月19日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讨会合影与徐州
合影(参见上图)后与19日下午、20日上午、21日全日大会专题讨论,先后发言者与发言题目为:宁宗一《从戏剧学谈文本》、陈美林《关于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的几个问题》、吴新雷《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的概念、分类与价值》、吕薇芬《本世纪初戏剧学科研究现代化问题》、王星琦《古代戏曲研究如何走出困境》、孙崇涛《如何走出戏曲研究的怪圈》、吴书荫《戏曲选本与戏曲文献》、吴敢《关于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的若干问题》、黄仕忠《关于戏曲选本研究的意义》、俞为民《<牡丹亭>是我宜黄腔写还是为海盐腔写》、刘辉《杂谈戏曲选本与小说》、杨海中《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的价值取向》、赵兴勤《<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补正》、么书仪《谈古典戏曲选本问题》、顾玲森《谈古代的戏曲理论批评》、马衍《六十种曲与明传奇流派》、蔡敦勇《《“乱弹”》、卜键《中国社戏史研究与戏曲选本》、赵天为《从戏曲选本看元杂剧理论的发展》、车文明《戏曲文物》、苏位东《办戏曲刊物的体会》、李伊白《谈点编辑题外的话》、杨胜生《关于“古典戏曲”论坛》、张国星《也说戏曲选本》。
会议中心议题是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认为这是中国戏曲研究的一项空白,而戏曲选本关联中国戏曲几乎所有课题,应该立即入手,尤其是散出选本研究要全面展开。我在开幕词中向会议建议大小总10个议题:
大题:
1、中国古典戏曲选本的概念与分类
2、中国古典戏曲选本的概况与研究
3、中国古典戏曲选本的价值与流传
4、中国古典戏曲选本的选家与刻家
5、中国古典戏曲选本的整理与出版
小题:
1、《今乐府选》是总集、丛刊还是选集?是剧本选集、散出选集还是混合选集?
2、明万历年间中国古典戏曲选本编刊众多的原因极其所能说明的问题。
3、如何为中国古典戏曲选本确定剧种、声腔性质?
4、如何看待中国古典戏曲选本的同剧异名现象?
5、《元谱》的真假有无与《九宫正始》入选剧目的朝代确定。
19日晚与会人员去徐州会堂观看第九届梅花奖获得者、江苏省梆子剧团一级演员张虹折子戏专场(打神告庙、别父、路杖)。
21日下午大会发言后举行闭幕式,决定自1999年起,由徐州教育学院、中国文化报社在中国文化报上联合开办“古代戏曲论坛”(参见下图)半月专栏。
徐朔方题签《古代戏曲论坛》
1999年1月2日—2001年2月13日,实际开办了30期,分别由吴敢、杨胜生、吴新雷、齐森华、么书仪、郑传寅、周育德、黄天骥、黄仕忠主持,约么书仪、马衍、王馗、王汉民、王永健、王学泰、王星琦、车文明、车泫定、毛小雨、仇江、邓黛、邓绍基、石育良、田松、(日)田仲一成、申智瑛、史春燕、 冯俊杰、刘辉、刘彦君、刘烈茂、刘致中、孙霞、孙崇涛、李平、李玫、李晓、李双芹、李占鹏、李延贺、李忠良、李金松、曲六乙、朱万曙、朱伟明、齐森华、江巨荣、许祥麟、茆耕茹、杨晓云、吴真、吴敢、吴书荫、吴新雷、邹元江、季国平、沈敏、陈多、陈大志、张静、孟晓莉、赵山林、赵天为、赵兴勤、赵汶修、赵美娟、罗斯宁、易栋、金宁芬、金英淑、周华娆、周育德、周锡山、郑传寅、胡忌、侯虹斌、倪彩霞、俞为民、郭精锐、戚世隽、顾聆森、钱茀、徐子方、翁敏华、陶建昕、黄蓓、黄仕忠、黄竹三、康保成、梁淑安、韩军、董上德、蒋星煜、程芸、曾莹、谢涌涛、鲍恒、解玉峰、谭帆、廖奔、蔡敦勇、黎国韬、魏崇新等94人为撰稿人,《中国文化报》半月一栏,每栏半版,共发表论文92篇,后结集出版《古代戏曲论坛》,吴敢、杨胜生主编,澳门文星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参见下图)。
《古代戏曲论坛》封面
《古代戏曲论坛》目录为:
发刊词 吴敢
第一辑(主持人吴敢)
1999年第1期(总第1期,1999年1月2日)
发刊词(存目) 吴 敢
《赵氏孤儿》剧目研究与古代戏曲选本 吴 敢
《乐府遏云》探秘 吴新雷
《风月(全家)锦囊》的原貌 孙崇涛
善美生于所尚——古代戏曲选本问题断想 王星琦
古代戏曲选本的价值 吴书荫
1999年第8期(总第8期,1999年8月7日)
姚燮与《今乐府选》 吴 敢
明传奇流派与《六十种曲》马 衍
《顾曲斋元人杂剧选》审视 赵天为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说略 赵兴勤
我的《思凡》研究 蔡敦勇
1999年第16期(总第16期,1999年12月30日)
傩词与明代傩戏演出礼资 刘 辉
汲古阁本与富春堂本《白兔记》版本缺憾 李忠良
礼教的叛逆与复归——李亚仙、郑元和故事的嬗变思考 赵天为
《琵琶记》:从民间到庙堂 魏崇新
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综述 赵天为 马 衍
2000年第1期(总第17期,2000年1月13日)
传递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接力棒 吴 敢
齐如山的发现 么书仪
多元化多层面地开展戏曲史的研究 吴新雷
治曲杂识 郑传寅
戏曲史研究漫议 黄仕忠
2000年第2期(总第18期,2000年2月17日)
《白兔记》现存版本的承继关系 李忠良
《雷峰塔》传奇流变考述 俞为民
论明清剧作中的杜默现象 赵兴勤
读曲札记二则 蔡敦勇
2000年第8期(总第24期,2000年8月17日)
《宝剑记》声腔管窥 史春燕
曲苑之奇葩 言情之妙品
——《绿牡丹》特异性小议 孙 霞
言情诗文与言情剧 赵天为
叶小纨及其杂剧《鸳鸯梦》 魏崇新
也谈傩词与傩戏礼资 曲六乙 钱 茀
2001年第14期(总第30期,2001年2月13日)
民初的三部戏曲史著作 么书仪
加强20世纪戏曲学术史研究 齐森华
戏曲史研究的新动向 吴新雷
“外来之观念”与20世纪古典戏曲研究 郑传寅
戏曲史研究应走向多元 黄仕忠
追求事业的进展与寻取价值的实现(存目) 吴 敢
第二辑(主持人吴新雷)
1999年第2期(总第2期,1999年1月23日)
用戏剧符号学析《西园记》的结构 车泫定
西施的沉浮 王汉民
李卓吾评批的《三刻五种传奇》 朱万曙
《审音鉴古录》的道光本和咸丰本 吴新雷
1999年第9期(总第9期,1999年8月25日)
《秣陵春传奇》的创作年代 刘致中
《狮吼记》对《醒世姻缘传》的影响 李金松
刘墉(罗锅)手书《观剧》诗 胡 忌
“反恨”与“补天” 韩 军
1999年第15期(总第15期,1999年12月25日)
黄人:戏曲史研究的拓荒者之一 王永健
关汉卿已佚杂剧简论 李占鹏
《梧桐雨》杂剧的抒情性 金英淑
叶小纨和她的《鸳鸯梦》杂剧 徐子方
2000年第3期(总第19期,2000年3月16日)
清世祖的昆曲情缘 刘致中
昆艺生辉 兰苑流芳
——《中国昆剧大辞典》题序 吴新雷
汤显祖的戏曲二度创作理论 顾聆森
“南北曲合套”与“南北调合腔”辨 俞为民
2000年第9期(总第25期,2000年9月14日)
《姑妄言》中描写的昆腔戏 王永健
《桃花扇》的木刻本 吴新雷
《救风尘》中赵盼儿的典型形象 赵美娟
唐英剧作的艺术特征 赵汶修
明杂剧《月下老定世间配偶》考述 徐子方
第三辑(主持人齐森华)
1999年第3期(总第3期 ,1999年2月25日)
由争辩求共识
——关于戏曲史研究的断想 陈 多
咏剧诗歌的价值 赵山林
中外杨贵妃之异同 翁敏华
古典戏曲与儿童剧 蒋星煜
戏曲评点研究之检讨 谭 帆
1999年第10期(总第10期,1999年10月27日)
舞台形制与戏曲特征 车文明
运城三路里村三官庙戏台的断代问题 冯俊杰
戏曲文物的历史研究价值 黄竹三
江浙的水乡舞台 谢涌涛
2000年第4期(总第20期,2000年4月13日)
《牡丹亭》的折子戏 江巨荣
明清折子戏的成因 李 平
家乐与折子戏 李延贺
戏曲选本《缀白裘》及其文献价值 李 晓
折子戏与表演艺术 赵山林
2000年第10期(总第26期,2000年10月12日)
明清徽州戏曲文化 朱万曙
徽州民间仪式戏剧 茆耕茹
徽州“二汪”周锡山
《燕乐考原》版本源流及陈澧批校本 鲍 恒
第四辑(主持人么书仪)
1999年第4期(总第4期,1999年3月20日)
明代文人士大夫的戏剧文化 王学泰
清代宫廷大戏的产生及特点 李 玫
清宫外戏始于康熙说 廖 奔
1999年第11期(总第11期,1999年11月4日)
读关汉卿《望江亭》札记 邓绍基
是否有两个朱素臣? 李 玫
张凤翼和《琵琶记》 吴书荫
梁辰鱼“中恶语”辨 金宁芬
汤显祖和澳门 周育德
2000年第5期(总第21期,2000年5月11日)
清代“升平署”的月令戏 申智瑛
《昇平宝筏》在清代宫廷里缘何受青睐?李 玫
近代地方戏形成与戏剧起源 康保成
近代曲家考辨(二则)梁淑安
2000年第11期(总第27期,2000年11月16日)
说晚清的“堂子” 么书仪
韩国纪行文中的清宫演剧 申智瑛
《思凡》与《僧尼会》的来龙去脉 李 玫
近代曲家考辨
——《清代戏曲史》若干问题的辨析之一 梁淑安
梨园公会浅考 廖 奔
第五辑(主持人郑传寅)
1999年第5期(总第5期,1999年4月17日)
暴露和重构——浅析元杂剧悲剧 陈大志
令人泣下: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追求 郑传寅
中国古典悲剧的情感结构 张 静
中国古典悲剧之伦理特征与哲理意蕴 易 栋
1999年第12期(总第12期,1999年11月12日)
鬼戏的喜剧性 许祥麟
中国古典喜剧的再认识 朱伟明
烛照吝啬鬼的丑恶灵魂
——《看钱奴》、《吝啬鬼》人物形象比较 孟晓莉
唐明皇设置“教坊”的历史意义 邹元江
2000年第6期(总第22期,2000年6月15日)
试论《南柯记》的荒诞特征 田 松
《牡丹亭》石道姑形象刍议 沈 敏
对情“持转易之关”与晚明对新理性的渴求 邹元江
作为艺术整体的“临川四梦” 易 栋
2000年第12期(总第28期,2000年12月14日)
山林钟鼎俱无味
——《王粲登楼》所体现的文化困境 邓 黛
借他人酒杯 浇自己块垒 李双芹
《倩女离魂》的艺术构思与戏剧性强化 杨晓云
跌宕起伏 大喜大悲
——《倩女离魂》叙事节奏探析 陶建昕
《 㑇梅香》与《西厢记》的差距 黄 蓓
第六辑(主持人周育德)
1999年第6辑(总第6辑,1999年5月30日)
《鸾啸小品》著录小议 吴书荫
昆曲人才群落与吴门曲派 顾聆森
漫谈陈继儒的《牡丹亭题词》 程 芸
1999年第15期(总第13期,1999年12月9日)
清代宫廷的“节戏” 么书仪
净明道与戏曲 毛小雨
失节之痛——吴伟业传奇论 刘彦君
“一代文学说”与中国戏曲 季国平
文人自白剧 周育德
1999年第14期(总第14期,1999年12月16日)
“小青热”的兴起与晚明文人“创调” 王 馗
从题剧词看杨恩寿的人生观 周华娆
对古代戏曲几条注释的商榷 吴 真 倪彩霞 侯虹斌
第七辑(主持人黄天骥)
1999年第7期(总第7期,1999年7月1日)
元曲的“蒜酪味”和“蛤蜊味”罗斯宁
明代杂剧界说 戚世隽
关汉卿对英雄的特殊理解 董上德
元代北杂剧之旦本末本与男女主唱演员 黎国韬
第八辑(主持人黄仕忠)
2000年第7期(总第23期,2000年7月13日)
车王府曲本藏本数量及分布 仇 江
车王府曲本与民众的人生理想 石育良
关于车王府曲本 田仲一成
车王府戏曲与花部乱弹的兴盛 刘烈茂
车王府曲本的抄录年代 郭精锐
2001年第13期(总第29期,2001年1月11日)
谈红黑颜色崇拜与戏曲红黑脸谱人物 吴 真
秧歌舞队的名称起源年代 侯虹斌
从跳加官看“跳”戏的舞步来源 倪彩霞
元人杂剧的时空观 黄仕忠
傀儡·郭公·高纬 曾 莹
说北曲杂剧的“丑”解玉峰
追求事业的进展与寻取价值的实现(代结刊词) 吴 敢
吴敢所撰《古典戏曲论坛》发刊词(载1999年1月2日《中国文化报》,总第1期)云:
本世纪初,是中国古代各体文学研究竞相比效、著书立说的时期,其中尤以中国戏曲史研究最具筚路蓝缕、发凡起例之功。辛亥革命次年,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成篇。其后十年而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脱稿,再后十年方有《中国诗史》、《中国散文史》问世。
半个多世纪间,中国戏曲史研究已有长足的发展。标明通史的大作便有十部之多,断代史、剧种史、批评史的专著更在二十种以外,作家作品研究的论文与结集一度确有燎原之势,而资料汇编、词语集释、剧目综录、剧本校注、史实考订、文物索引、文化发探等亦复蔚成大观。然近年来,中国古代戏曲研究队伍日稀、成果日薄、活动日少、影响日微。我等不甘积弱,意在复兴,乃联合一报(中国文化报)一社(文化艺术出版社)一刊(《文学遗产》)一院(徐州教育学院),于1998年11月,在江苏省徐州市,发起召开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讨会。国内研究同仁踊跃与会,指陈成阙,探求进留,千年纪元、百年世纪之交,遂觉新雷一声,可望万紫千红。中国文化报社、徐州教育学院因此共同创办《古代戏曲论坛》。议以郑琅、吴敢、杨胜生为编委,诚请徐朔方题签,敦聘黄天骥、黄仕忠、齐森华、吴新雷、郑传寅、吴敢、周育德、么书仪作主持人,半月一栏,每栏半版,恳盼国内外同行慷慨赐稿,共襄是举!
吴敢1999年元旦于彭城燕影堂
吴敢为论坛所撰第二年度开刊词《传递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接力棒》(载2000年1月13日《中国文化报》,总第17期)云:
在20世纪中国古代各体文学研究中,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可谓红杏出墙,一枝独秀。如果说各体文学的创作,20世纪不一定超越以前;那么各体文学的研究,20世纪实属空前。戏曲研究从整体上说就是云霞满纸,姹紫嫣红。
但古代戏曲研究在本世纪发展却并不平衡:时间上不平衡,40年代因为军事战争,70年代因为政治运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为经济变革,都是着力松弛,成果稀疏;地域上不平衡,北京、江苏、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武汉、石家庄、临汾、郑州、西安以外,几无阵容可言。
本世纪中国大陆的古代戏曲研究力量大体可区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经典学派,二是文化学派,三是“散兵游勇”。经典学派以王国维、吴梅为代表;文化学派以张庚、郭汉城为代表;“散兵游勇”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
王国维以著述名,吴梅并以弟子名。影响最大、集结最密、成果最丰的是吴梅学派。吴梅弟子任中敏、钱南扬、卢冀野、唐圭璋、王季思、万云骏等,吴梅再传弟子徐朔方、吴新雷、黄天骥等,吴梅三传弟子康保成、欧阳光、黄仕忠、周维培、俞为民等,不但薪火相传,而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我算是“散兵游勇”中的后学。1981年我的硕士论文《赵氏孤儿剧目研究》曾先后得到钱南扬、唐圭璋、张庚、郭汉城、何为、傅晓航、吴晓铃、王利器、隋树森、吴小如、祝肇年等先生的当面指导,吴新雷、蒋星煜、陈多先生并出任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说我是他们的学生,恐怕名副其实,似无高攀之嫌。
1985年至1995年,我担任徐州市文化局局长10年,其间承办有1988年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组织了1991年江苏省梆子剧团晋京演出活动,与文化界和学术界的师友交游日渐频繁。名分上的师承不等于学术上的传承。学术研究不分先后但看建树。毋宁说“散兵游勇”拥有更多的人才与地面。
千年纪元、百年世纪之交,人们习惯作世纪的回顾与展望。20世纪90年代后期萌动的古代戏曲研究情结,酝酿的古代戏曲研究后劲,积蓄的古代戏曲研究底蕴,必将在21世纪产生一道明丽的风景。
人贵有自知之明。像我这样半路出家,又中途辍学,虽然研究没有中断,近老叶落归根,终归根基浅薄,从无奢望卓然而成大家。21世纪古代戏曲研究的风景图画要靠众多师友合力绘制。为师友做点服务,是我的一种人生择取。
1995年我调回教育口以后,曾于1998年10月、1999年11月,先后发起并主持召开全国古代戏曲专题研讨会、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便是这类服务的表现之一。我当然不会妄自菲薄,我希望近期在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目录学等方面有一点成总的成绩。
我当然也不会好高骛远,我组建徐州教育学院戏曲小说研究室,自1997年起与徐州师范大学联合招收元明清戏曲小说方向硕士研究生,期愿徐州在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方面成些气候。
1999年,徐州教育学院与中国文化报社联合开办《古代戏曲论坛》专栏,敦聘黄天骥、齐森华、吴新雷、郑传寅、吴敢、周育德、么书仪为主持人,现已完成协议,出版16期13个版面约11万字。
2000年,此栏目继续开办,并约请吴新雷、齐森华、吴敢、郑传寅、么书仪、黄仕忠主持,谨祈博雅君子、饱学贤达不吝惠稿赐教。
服务旨在传递。我们每人都有一支接力棒在手,就看如何承传。
吴敢所撰《追求事业的进展与寻取价值的实现——代结刊词》(载2001年2月13日《中国文化报》,总第30期)云:
徐州教育学院与中国文化报社连续两年联合开办《古代戏曲论坛》,现在暂时告一阶段。如果说,事情总是有始有终的,而首末关合,头尾接承,就是齐整,就是完美,那末,《古代戏曲论坛》便可谓如此。
如果说,事情总是贵在参与,而所参与之事,事关远大,所投入之力,尽力而为,就是成功,就是圆满,那末,《古代戏曲论坛》便可谓如此。如果说,事情总是接流步武,而起承有自,归接有处,就是源流,就是久远,那末,《古代戏曲论坛》便可谓如此。读者诸君,编者同仁,未知以为然否?
徐州教育学院具体负责开办《古代戏曲论坛》的,是其中文系古代戏曲小说研究室。此室六七同好,实知其不可为而为。全国著名高等学府如林,名牌研究机构如云,而徐州教育学院,名不见经传,何德何能,平空创办一方论坛?
然本室人员无自卑之感,有上进之心,小天地要写出大文章。此室六七同好,又知其可为而为。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古代戏曲光辉灿烂,而戏曲兴亡,匹夫有责,有识之士,自应当仁不让。故本室人员,无虚假之意,有求实之情,大园林且做一小花工。读者诸君,编者同仁,未知以为然否?
徐州教育学院与中国文化报社近日拟将本坛宏文结集出版。徐州教育学院近期拟与有关单位联合主办一次高规格的中国古代戏曲的国际研讨会。
徐州教育学院古代戏曲小说研究室近年拟在中国古代戏曲总目与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方面继续投入,希望有一个长足的进展。我们从无奢望在整体上与各路各方一争高低,但我们想在若干专题上一展抱负。所谓自强不息,所谓寻取价值,此之谓也。读者诸君,编者同仁,未知以为然否?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说唱文艺学术研讨会
1999年11月7—9日,“面向21世纪的中国说唱文艺学术研讨会”在徐州召开。会议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主办,徐州教育学院、江苏省中外社会文化交流协会承办。
11月5日晚,宴请李金斗、刘文治、张世英母女于花园饭店,邵元亮(徐州市政协副主席)、吴安琳、苗艺明等在座。席间说起1988年9月15日午我宴请李金斗、苏红、张炎(省演出公司经理)于徐州四川酒家事,李金斗还记得当时作陪人员有李为健等人。
1999年11月7日与李金斗、刘文治、及巨涛、吴安琳合影于徐州中山堂
11月6日晚,宴请罗扬、王鸿、张世英母女、许邦夫妇、荣天屿、程永玲、张廷玉、袁永恒、李金斗、冯光钰、王兆一、周良、吴宗锡、马克、吴文科、苗艺明、王海清于云泉山庄,李为健(徐州市委副书记)、权太保(徐州市财政局局长)、张远芬、孙洪安在座。
11月7日9:30—10:30,徐州教育学院庆祝建院40周年大会在徐州市中山堂召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罗扬,省文化厅原厅长、江苏省中外社会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鸿,省文化厅副厅长顾欣,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音乐理论家冯光钰,中国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分党组书记,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吴宗锡,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说唱文艺学会理事、中宣部文艺局原副局长荣天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副会长、成都市曲艺团团长、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程永玲,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副会长许邦、周良,中国说唱文艺学会理事、曲艺理论家王兆一,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电视连续剧《汉刘邦》刘邦扮演者、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表演艺术家刘文治,中国说唱文艺学会理事、《人民日报》资深记者张世英出席大会并与省市相关领导在主席台就坐。
11:00—12:30,举行“面向未来——庆祝徐州教育学院建院40周年文艺演出”(日场),总顾问王鸿,总策划吴敢,策划唐晋元、吴文科、苗艺明、及巨涛、陈雷、褚铁鹰、张文艺、武爱平,主持刘文治、吴安琳。
日场演出次序:
1、徐州市歌舞团表演的舞蹈《吉祥如意》;
2、江苏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文华奖获得者袁晓红的女声独唱《我从东方来》;
3、程永玲的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4、南京市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金狮奖获得者吕少明、马克的相声《戏迷说戏》;
5、由江苏省梆子剧团国家一级编剧周长忠作词、国家一级作曲董瑞华作曲、国家一级导演张文艺导演,由徐州市金山桥教育集团艺校伴舞,由江苏省梆子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第九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虹,江苏省梆子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李先锋,江苏省柳琴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王晓红,江苏省柳琴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孟浩,徐州市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李水莲、邵建伟演唱的戏曲连唱《一代代红烛如炬照满天》;
6、成都市曲艺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文华奖获得者张庭玉、袁永恒表演的小品《红霞》;
7、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文华奖两度获得者顾欣和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潘丽君演唱的男女声二重唱《长江之歌》;
8、刘兰芳的评书《民族魂》;
9、徐州市歌舞团青年演员李苗苗、卢雪琦、杨洁表演的舞蹈《九月歌谣》;
10、李金斗和国家一级演员李建华表演的相声《相声精萃》;
11、由徐州市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马淑芬和徐州教育学院办公室秘书段世银演唱,徐州教育学院合唱团合唱,徐州市歌舞团舞蹈队伴舞的歌伴舞《徐州教育学院院歌》《走进新时代》。
1999年11月7日中国说唱文艺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与罗扬、王鸿、李金斗合影于徐州云泉山庄
14:00,“面向21世纪的中国说唱文艺学术研讨会”开幕(参见上图、下图)。
王鸿主持,罗扬,冯光钰,刘兰芳,吴宗锡,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说唱文艺学会理事、荣天屿,程永玲,许邦,周良,王兆一,李金斗,张世英,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曲艺志》总编辑部副主任吴文科,《曲艺》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张小枫,《剧影月报》主编王海清,江苏省中外社会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剧影月报》编辑部主任苗艺明,成都市曲艺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文华奖获得者张庭玉、袁永恒,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建华等出席,罗扬致开幕词,吴敢致贺词。
1999年11月7日合影于徐州乡财政培训中心
晚场演出次序稍有调整:
1、舞蹈《吉祥如意》;
2、女声独唱《我从东方来》;
3、相声《戏迷说戏》;
4、戏曲连唱《一代代红烛如炬照满天》;
5、张庭玉表演的谐剧《迎巨星》;
6、徐州市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昆剧院新版《牡丹亭》杜丽娘扮演者李雪梅表演的京剧《天女散花》;
7、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徐州市文化馆国家一级演员刘蔚兰表演的山东快书《赞徐州》;
8、程永玲的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9、男女声二重唱《长江之歌》;
10、舞蹈《九月歌谣》;
11、刘兰芳评书《打擂》;
12、歌伴舞《徐州教育学院院歌》《走进新时代》。
罗扬、王鸿、苏士语、高之钧、邵元亮(徐州市政协副主席)、尚继安(徐州市文化局副局长)与观。
1999年11月8日陪罗扬、刘兰芳等参观徐州教育学院
11月8日11:00,参加“面向21世纪的中国说唱文艺学术研讨会”的人员去徐州教育学院参观(参见上图、下图)。
1999年11月8日参观徐州教育学院合影
不少领导、专家为教院题词,罗扬题词“再接再厉,锻铸辉煌”,王鸿题词“小天地写出大文章”,吴宗锡题词“乐育英才”,王兆一题词“泽及青衿”,吴文科题词“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
1999年11月8日与罗扬、刘兰芳、王鸿等合影于徐州教育学院
晚宴请参加“面向21世纪的中国说唱文艺学术研讨会”的有关人员于云泉山庄,罗扬、刘兰芳、王鸿、吴宗锡、周良、程永玲、张廷玉、袁永恒、高之钧(徐州市副市长)、孙洪安、吴安琳等在座(参见下图)。
1999年11月8日与刘兰芳合影于徐州云泉山庄
11月9日11:00,赶去龟山汉墓陪同参加“面向21世纪的中国说唱文艺学术研讨会”的未走人员参观(参见下图)。
1999年11月8日与罗扬、王鸿、苗艺明、吴安琳合影于云泉山庄
晚宴请参加“面向21世纪的中国说唱文艺学术研讨会”的未走人员于云泉山庄,罗扬、王鸿、吴宗锡、周良、程永玲、徐崇先(徐州市人大副主任)、宋农村、唐晋元、孙洪安、孙淑君(以上均徐州教育学院副院长)等在座。
1999年11月9日与罗扬、王鸿等合影于徐州龟山汉墓
吴敢
2020年6月29日于彭城预真居,时徐州历经半年之久的坚持,终于基本恢复正常社交矣。
【相关阅读】
吴敢:我与昆曲(我与戏曲之一)吴敢:我参加的古代戏曲学术会议(我与戏曲之二)
吴敢:1984年的我
吴敢 | 与陈大康先生讨论《金瓶梅》作者说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