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敢:我与昆曲(我与戏曲之一)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3-02-21


小引:我的戏曲情缘


1945年3月17日,我在安徽省蚌埠市出生,5岁以后在丰县(山东省,1953年前;江苏省,1953年后)生活。我儿时多病,父母皆忙,由祖母看护。其时家境尚好,常被祖母带去戏园听戏。

作者读研期间于徐州师范学院

在我的记忆中,戏园里有好多小吃,也好玩,至于唱的是京剧、拉魂腔(柳琴戏、泗洲戏)还是梆子戏一概不知。耳濡目染,就这样,我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

我是在丰县中学读完初中、高中的。初中时代,每次姑母从淮南市来丰探亲,我都闹着让她带我去人民剧场听戏,什么拉魂腔的《周公赶桃花》、梆子戏的《反徐州》、四平调的《站花墙》等都有印象。

高二暑假期间,听一家“小窝班”(农村民间小戏班)唱戏,一个小花旦的表演让我流连忘返,竟动其让人说亲的念头。好在家人坚决制止,否则真不知我此生会如何度过。

那时候考大学,填报志愿都由班主任代庖。我因为各科成绩皆可,被填报考理工科,为浙江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录取。因为升学、生病、文革,很长时间无暇顾及戏曲,只是随大溜听听、唱唱“样板戏”而已。

直到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考,其时我在六机部6214厂参加三线建设,终于可以弃工从文,我选择了唐宋诗词与元明清戏曲小说方向备考。于是古代戏曲进入我的视野,但昆曲究系何腔何调,无有一人可以请教,也找不到专业类书籍能够索阅。

幸好丰县老乡、厂组织部科长王庭箴兄手头有一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7月版《汤显祖集》送我使用,在才解了燃眉之急。该辑第三、四册为戏曲集,由钱南扬先生校点。因此,“临川四梦”成为我学习古代戏曲的入门。

作者硕士论文封面

后来我回到家乡在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今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读研,专业是中国文学史,研究方向是元明清戏曲小说,硕士论文为《赵氏孤儿剧目研究》,从此进入戏曲的学术殿堂。






一、我早期听过的昆剧剧节目



撰写硕士论文期间,围绕赵氏孤儿剧目演变,纠缠在杂剧、南戏、传奇、昆曲、花部之间,必须从套数、曲牌(引子、过曲、尾声、集曲)去分析文本与声腔,很想能够听听昆曲是什么感觉。

1981年9月底至10月19日,为撰写硕士论文,我与邓瑞琼师兄在北京读书。其间一日(因为该时日记丢失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到广和剧场观听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牡丹亭》,算是第一次听到实体昆曲。

1983年6月23日北方昆曲剧院《牡丹亭》节目单

该剧马少波为艺术顾问,叶弢、傅雪漪做剧本整理,执行导演为马祥麟,作曲为傅雪漪,董瑶琴饰春香,蔡瑶铣饰杜丽娘。在剧场碰到中国戏剧家协会的郭亮,郭先生是知名编剧,我们向他请教了不少昆曲常识。

平心而论,我没有听懂所有唱腔,冷僻曲牌甚至不看字幕不知所唱何字。那种吴侬软语式的水磨调与我听过的地方戏曲差别太大,令人一时摸不着头脑。这是我第一次在剧场观看昆剧演出,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爱好,只是专业需要,但毕竟实实在在地接触到了昆曲。

1983年6月4—29日,我到北京图书馆古籍部(柏林寺)、首都图书馆(国子监)、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资料室(东四八条)读书。

其时我已在徐州市文化局工作,6月12日晚,去广和剧场观听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玉簪记》。该剧由宋词改编,艺术指导为周传瑛、张娴,胡锦芳饰陈妙常,王亨凯饰潘必正,黄小午饰张孝祥,林继凡饰香公。

1983年6月12日江苏昆剧院《玉簪记》节目单

此系首场演出,但仅卖出二三百张票。有些人没有听到底就离开了剧院,我自然坚持到最后。盖先师王进珊先生偏好《玉簪记》,尤喜《琴挑》一出,曾命我分析其【懒画眉】【朝元歌】对小生与贴角色的塑造作用。我当时所交作业只是就曲辞立论,先生要我再从曲牌选用方面增加评析,这是个文学加音乐综合问题,我没能完成。

这次我还真的听出一点门道,在【懒画眉】阶段,潘、陈二人尚是愁闷难谴而不失品量含蓄;在【朝元歌】阶段,已是风清月朗、把调情意而错落有致、跌宕起伏。此一折唱工戏,真乃缠绵婉转之音、抑扬顿挫之腔,昆曲的音乐渲染描绘绝非一般花部音乐所能比拟。这场演出使我好像一下子开了窍,至少令我对昆曲增加了爱好。

1983年6月23日晚,去广和剧场观听北昆演出《西厢记》。该剧由马少波改编,李紫贵导演,傅雪漪作曲,蔡瑶铣饰崔莺莺,徐凤山饰张君瑞,董瑶琴饰红娘。剧场仍只有二三百人,但似乎整场无人退席。

1983年6月23日北方昆曲剧院《西厢记》节目单

此前一日,与周传家相识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传家兄正随张庚先生攻读博士学位。翌日,与卜键相识于北京图书馆善本室,卜键兄正随祝肇年先生攻读硕士学位。

复一日晚,我们三人小酌于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部卜键宿舍。席间,说起昆曲,皆认为好看难懂,乃专其业者所可为,但既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则舍昆曲其谁?说来也巧,后来我在徐州市文化局做局长,传家兄到北京市戏研所任所长,而卜键兄亦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总经理、中国文化报总编辑,皆要与戏曲相伴终生。

1989年三四月间,为迎接6月15—20日在徐州召开的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曾计划为会议准备一场昆剧折子戏专场。当时通过江苏省昆剧研究会联系江苏省苏昆剧团演出,并决定届时由常务副会长顾笃璜率队来徐。

后因故未果,直至1999年才弥补了此一遗憾。此乃后话,参见下文。

1989年4月12日江苏省昆剧研究会信函

1989年2月1—2日,海峡两岸明清小说金陵研讨会在南京召开。2月3日晚,会议组织去朝天宫江苏省昆剧院排练厅观听折子戏专场,所演散出为《打虎·游街》《防鼠·测字》《燕子笺·狗洞》《游园·惊梦》。

1990年12月7—8日,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与扫黄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12月8日晚,会议组织去人民剧场观听黄小午、林继凡、胡锦芳主演的昆曲折子戏。

1991年4月16日晚,去北京人民剧场观看江苏省昆剧院首演《桃花扇》,石小梅饰侯方域,荣高棠、张庚、郭汉城等与观,仅三成座。

1992年10月18—20日,,92中国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召开。19日晚,会议组织观听江苏省昆剧院折子戏专场(张继青演出《牡丹亭·寻梦》《烂柯山·痴梦》、胡锦芳演出《疗妒羹·题曲》《铁冠图·刺虎》)。

至此,至少七次的观听昆剧演出,对昆曲我经由学习需要到自愿聆听的转变,从一窍不通到朦胧懵懂到有所开悟到略知一二到有所期盼,循序渐进,但距离感知其三昧尚有一大段行程。不过,深不可测的昆曲(戏曲)已经极其强烈地吸引着我,使我逐步确立了为之奉献终生的意愿。

1983年6月12日江苏昆剧院《玉簪记》节目单

1995年2月我从徐州市文化局局长左迁徐州教育学院院长,这一极不自愿的调动,却既回归了教学与科研又成全了我的昆曲梦。在其位谋其政,我得先干好本职工作,努力在小天地去做大文章。同时,用所有业余时间来实践这个梦想。1999年是一个集中爆发年份,在这一年或者说从这一年起,我从两个方面迈开了实际步伐。






二、我组织的昆剧演出与昆曲教学活动



一个方面是寻找机会与昆剧团体和昆曲名家开展联谊活动,熟悉剧团,熟悉演员,熟悉剧目,将昆曲研究与腔格学习结合起来。

1999年是徐州教育学院建院40周年,以庆祝促建设,要筹办一系列活动项目,其中之一即由徐州教育学院主办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徐州还从无昆剧院团前来演出,因此借机邀请江苏省昆剧院给会议作专场演出,同时来徐公演、教学。

1999年8月3日,遂去南京洽谈相关事宜:一、聘请张继青、石小梅为徐州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二、与《艺术百家》编辑部、东南大学戏曲研究所联合主办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三、邀请江苏省昆剧院为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作专场演出。

张继青饰演杜丽娘

当晚宴请于宴月楼,张继青、石小梅、邵恺洁、苏位东、冯建民、蔡敦勇、徐子方、苗艺明(江苏省中外社会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剧影月报》编辑部主任)等在座。次日,江苏省昆剧院还席于梨园宾馆,邵恺洁、张继青、石小梅、苏位东、冯建民、金伟炎(副院长)、童宜正(演出科长)在座。两次协商,达成共识。

每个人都有偶像,挤进昆曲界自然崇拜度曲名家。昆剧表演艺术家是我首先愿意拜见的人士,江苏省昆剧院的名家即为其中之一。张继青、石小梅是江苏省昆剧院的台柱子,乃当代昆曲青衣、小生的代表性人物,她们均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1999年11月11—13日,遂全力筹备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

11日晚宴请前来出席会议的王鸿(江苏省文化厅原厅长、江苏省中外社会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苗艺明于杏坛酒楼,会务与演出相关人员吴安琳(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书记)、董瑞华(江苏省梆子剧团原副团长、徐州教育学院音乐系主任、一级作曲)、周长钟(江苏省梆子剧团一级编剧)、张虹(江苏省梆子剧团一级演员、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先锋(江苏省梆子剧团副团长、一级演员)、李水莲(徐州市京剧团一级演员)、邵建伟(徐州市京剧团一级演员)、孟浩(江苏省柳琴剧团一级演员)、王晓红(江苏省柳琴剧团一级演员、2004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梅花奖)、邵卫旭(徐州教育学院副院长)等在座。

1983年6月23日北方昆曲剧院《西厢记》节目单

12日晚宴请前来出席会议的苏位东、冯建民、徐子方、童宜正、管若松于楚都酒楼,彭城大学副校长殷惠光与徐州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朱某,以及会务与演出相关人员邵卫旭、段世银(徐州教育学院办公室秘书)、董瑞华、俞方(徐州电影公司总经理)在座。这实际是一个小型协调会,商议江苏省昆剧院会议专场演出、公演专场演出与送昆曲进大学校园专场演出事宜。

13日晚宴请前来演出与教学的江苏省昆剧院“六朵梅花”张继青、石小梅、张寄蝶、林继凡、胡锦芳、黄小午于花园饭店,王鸿、高之钧(徐州市副市长)、赵碧凌(徐州市文联副主席、原徐州市京剧团团长)、苗艺明在座。品酒议事是当年时尚,是故饭局颇多。不过,此乃雅集并非酗酒。

1999年11月14日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开幕式主席台

14日8:00,由徐州教育学院、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艺术百家》编辑部联合发起,由徐州教育学院主办之“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在徐州市楚都酒楼开幕,市委副书记胡振龙,省文化厅原厅长王鸿,省文联副主席张继青,《艺术百家》主编苏位东,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学报》主编徐子方,江苏省昆剧院院长邵恺洁在主席台就坐,吴敢主持会议,苏位东致开幕词,胡振龙致欢迎词,王鸿、邵恺洁讲话。南京大学教授吴新雷、俞为民,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美林、李灵年、王星琦、陆林,苏州大学教授王永健,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敬、于质彬、蔡敦勇、冯建民,徐州师范大学教授赵兴勤,江苏教育学院教授朱恒夫,韩国全南大学教授粱会锡,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石小梅、张寄蝶、林继凡、胡锦芳、黄小午等六七十人出席会议。

1999年11月14日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合影于徐州楚都酒楼

合影后大会发言,徐子方主持。下午大会发言,王永敬主持,我以《姚燮与今乐府选》为题发言。11月15日上午,大会发言,冯建民主持,重点讨论推进江苏省古代戏曲研究事宜,吴新雷做会议总结,吴敢致闭幕词。

会议期间与会后均有不少师友鼓励我挑头申办江苏省古代戏曲学会或将二级学会江苏省昆剧研究会升格为省级一级学会,以于质彬先生最为踊跃。

当年我在徐州市文化局工作受聘为江苏省戏曲学会理事时,确曾想到过此事。后来我工作单位变动,此议遂搁浅。以会议促成学会是最佳途径,但我斟酌再三,觉得不在其位难谋其政,且徐州地处江苏边远也难以运作,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

1999年11月14日徐州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受聘仪式

14日上午大会发言同时,徐州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受聘仪式在楚都酒楼举行。胡振龙、王鸿、邵恺洁、赵兴勤以及教院与徐州师范大学联合委培的硕士研究生、徐州师范大学元明清戏曲小说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参加活动,吴敢主持并向张继青、石小梅颁发聘书,张继青、石小梅、邵恺洁讲话。

1999年11月14日徐州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受聘仪式合影

14日午会议宴请于楚都酒楼,徐州市政协副主席萧树平主宴。

1999年11月14日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宴请

首桌萧树平、张继青、邵恺洁、吴新雷、陈美林、李灵年、王永健、于质彬、蔡敦勇、吴敢,次桌唐晋元(徐州教育学院副院长)、石小梅、张寄蝶、林继凡、胡锦芳、黄小午、苏位东、粱会锡、俞为民、王永敬,三桌邵卫旭、徐子方、冯建民、赵兴勤、朱恒夫、林鑫、陆林、童宜正、戴培德、赵坚,其余自由入席。

1999年11月14日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专场演出吴敢与张继青合影于徐州市中山堂

14日晚7:00,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专场文艺演出在中山堂举行,胡振龙,王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苗敬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养华,副市长高之均、黄九章,萧树平,原副市长苏士语,参加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的全体人员等观看演出。

1999年11月14日江苏省昆剧院为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专场演出合影于徐州中山堂

演出节目单为:1、《牡丹亭·游园》(胡锦芳饰杜丽娘,丛海燕饰春香);2、《长生殿·酒楼》(黄小午饰郭子仪,李鸿良饰酒保);3、《义侠记·游街》(张寄蝶饰武大郎,丛海燕饰郓哥);4、《西厢记·游殿》(林继凡饰法聪,石小梅饰张生,沈露露饰崔莺莺,顾湘饰红娘);5、《烂柯山·痴梦》(张继青饰崔氏,李鸿良饰张西桥,黄小午饰院子,王维艰饰衙婆)。

1999年11月江苏省昆剧院演出节目单

15日上午江苏省昆剧院参观徐州市两汉文化景区。下午与会人员参观徐州市两汉文化景区。

19:40,江苏省昆剧院在中山堂公演,节目单为:1、钟馗嫁妹(单晓明饰钟馗,单晓清饰驴鬼,孙海蛟饰大鬼,李鸿良饰灯鬼,计韶清饰抬子鬼,鲍学军饰伞鬼);2、《义侠记·游街》(张寄蝶饰武大郎,丛海燕饰郓哥);3、《水浒记·活捉》(林继凡饰张文远,胡锦芳饰阎惜娇);4、《白罗衫·看状 诘父》(石小梅饰徐继祖,顾俊饰奶公,赵坚饰徐能)。

16日晚,江苏省昆剧院在徐州师范大学举办《昆剧演示欣赏晚会》,节目单为:一、主讲人张寄蝶,介绍昆剧、昆剧艺术与晚会所演折子戏演员。二、演出,节目单为:《牡丹亭·游园》片段(胡锦芳饰杜丽娘,丛海燕饰春香);2、《虎囊弹·山门》片段(赵坚饰鲁智深,李鸿良饰酒保);3、《宝剑记·夜奔》片段(柯军饰林冲);4、《玉簪记·琴挑》片段(石小梅饰潘必正,徐昀秀饰陈妙常);5、《三岔口》片段(单晓明饰任堂惠,单晓清饰刘利华);6、《孽海记·下山》(李鸿良饰本无,郑毅饰色空);7、《义侠记·游街》(张寄蝶饰武大郎,丛海燕饰郓哥)。

17日下午,省昆在彭城大学演出;17日晚,省昆在中国矿业大学演出,内容均同。“昆剧进校园”三场演出,有个总标题《高雅民族艺术进校园  昆剧走向大学生》,是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

江苏省昆剧院来徐以前,已经在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浦口分院、东南大学、东南大学浦口分院、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南京气象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建筑学院、南京理工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邮电学院、南京林业学院做过同类演出。

1999年11月16日吴敢与石小梅合影于徐州教育学院

11月16日11:30,与石小梅商议讲学具体事宜,建议讲解昆剧表演艺术、昆曲声腔特征外教唱《玉簪记·琴挑》唱段。

11月18日下午,石小梅为徐教院中文系97级开设《昆曲艺术》讲座。

1999年11月石小梅教学讲义

11月19日全日,石小梅为徐师大、徐教院元明清文学硕士研究生讲《昆曲演唱与表演》,并拍曲教唱【懒画眉】,吴敢、赵兴勤、魏崇新(徐州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文学博士)、马衍(徐州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张虹、李先锋、李水莲、吕靖波(以下均为我与赵兴勤的硕士研究生)、李忠良、孙霞、史春燕、赵天为、李娟都是习曲的学生。

1999年11月16日吴敢与石小梅、赵兴勤、魏崇新等合影于徐州教育学院

好像只有李水莲、赵天为当场便学会了全曲,其余年轻人事后反复吟唱才勉强学会。小梅回南京后,我虽请水莲辅导我多次,亦未能唱好。晚为石小梅饯行于二招,徐州教育学院副院长宋农村、唐晋元、孙淑君、邵卫旭,中文系主任左澎,科研处长程佩璇,徐州市文化局党委副书记孙厚兴,赵兴勤,马衍在座。

经过这一次活动,徐州第一次有了昆剧演出,江苏省昆剧院第一次到了徐州演出,徐州高校也第一次聘请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为兼职教授,并进行了实体教学。

尤其是江苏省昆剧院整建制全员前来徐州,令我格外感动。我结交了好几位昆剧演职人员,特别是与石小梅的几日相处,经其耳提面命,乐盲的我竟然也开始拍曲。






三、我参加的昆曲研讨与演唱一体活动



另一个方面是戏曲格律文献(自然多是昆曲格律文献)研究与古代戏曲学术活动。本节只说昆曲研讨与演唱一体活动,一般意义的戏曲研讨活动参见《我与戏曲》(二)。

1、1999年8月21—23日,因为上海昆剧团借用徐州市京剧团(徐州文化艺术学校)的梅派花衫李雪梅出演新版《牡丹亭》之杜丽娘,应邀前去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观摩彩排,同行者有孙厚兴、及巨涛(徐州文化艺术学校校长)、马衍、李忠良、孙霞、赵天为等。

李雪梅饰杜丽娘

21日晚观摩《牡丹亭》上本“惊梦”,22日晚观摩《牡丹亭》中本“回生”,23日晚观摩《牡丹亭》下本“圆驾”。彩排获得成功,与观人员评价甚高。

22日中午,上海昆剧院宴请于小樟树酒家,蔡正仁、史耘、叶恒峰、吴敢、孙厚兴、及巨涛、杜庆英(李雪梅之母,江苏省梆子剧团知名演员)、李雪梅在座。蔡正仁可谓当代昆曲第一小生,虽已近花甲之年,不但舞台形象风流倜傥,生活中亦尚可窥见美哉少年的影像。李雪梅是徐州市京剧团一级演员,次年便以此演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2000年3月31日至4月6日,“首届中国(苏州)昆剧艺术节暨优秀古典名剧展演”在苏州举行。国家文化部、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主办,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文化局、昆山市政府承办,中国昆剧研究会等协办。参演单位有:上海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江苏省昆剧院,江苏省苏昆剧院,湖南昆剧团,浙江省京昆艺术剧院昆剧团,,浙江永嘉昆曲传习所。祝贺演出单位:香港顾铁华振兴昆剧基金会,台湾联合昆剧团,日本昆剧之友社,昆明昆剧古乐研究会,浙江省艺术学校。

3月30日8:00,偕马衍、孙霞、赵天为、史春燕、李水莲驱车经南京接吴新雷、俞为民、陈雷(徐州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徐州京剧团团长)去苏州,即宿苏州市会议中心。晚苏州戏剧学校校长龚平宴请于重庆火锅城,席间对本次艺术节多有介绍。

2000年3月31日与卜键、俞为民合影于苏州亭林公园

3月31日10:00,观看江苏省苏昆剧团演出苏剧《花魁记》于开明大戏院,王芳饰花魁女。14:00,会议组织参观昆山市区、亭林公园、昆曲博物馆,与卜键、俞为民有合影。

晚昆山市委市政府宴请于昆山宾馆,是为艺术节组委会欢迎宴会。19:45,于昆山大戏院举行开幕式,周巍峙、梁保华、郭汉城、刘厚生、潘震宙、王珉、陈德铭、王文章、季根章、朱家溍、曲润海、王蕴明、薛若琳、刘俊鸿等在主席台就坐。旋观听江苏省昆剧院演出《桃花扇》,石小梅饰侯方域,胡锦芳饰李香君,林继凡饰阮大铖,黄小午饰杨龙友,张寄蝶饰保儿,赵坚饰苏昆生,柯军饰史可法,剧本改编张弘、王海清。

4月1日上午,偕马衍、孙霞、赵天为、史春燕、李水莲等小走观前街,参观苏州市戏曲博物馆,遇吴新雷、俞为民、顾玲森。

2000年4月1日与吴新雷、俞为民、顾玲森合影于苏州习曲博物馆 

14:30,于开明大戏院观听永嘉昆曲研习所演出《张协状元》,林媚媚饰张协,杨娟饰贫女、胜花,王成虎饰小二、王德用、黄门、强盗甲,吕德明饰大公、祗候、强盗乙等。晚卜键邀饮于得月楼,吴新雷、俞为民、苏位东以及南大、徐州一行19人在座。

4月2日9:30,参加昆剧理论研讨会于苏州会议中心,郭汉城、刘厚生、王文章、戴英禄、王蕴明、曲润海、薛若琳、朱家溍、傅雪漪、胡芝风、霍大寿、吴新雷、俞为民、苏位东、卜键、周传家、廖奔、邵恺洁、蔡正仁、顾笃璜、顾玲森、林毓熙、钱璎、曾永义、丛兆桓、张冬青(美国冬青昆曲社社长)、前田尚香(日本昆剧之友社)、陈嘉定(华盛顿昆曲研讨会)等一百多人出席。

14:30,于忠王府古戏台观听江苏省苏昆剧团演出昆剧《钗钏记》,陶红珍饰芸香,杨晓勇饰皇甫吟等。孙家正、顾浩、郭汉城、刘厚生、王文章、曲润海、季根章等与观。

4月3日全日,偕马衍、孙霞、赵天为、史春燕、李水莲等参观上海青浦大观园、周庄。下午返苏后偕李水莲访胡芝风。晚于开明大戏院观听湖南省昆剧团演出《荆钗记》,张富光饰王十朋,傅艺萍饰钱玉莲等。

2000年4月3日与马衍、孙霞、赵天为、史春燕、李水莲合影于青浦大观园

因为4日与卜键经沪乘机返徐公干,其余演出未能观看,颇觉遗憾。

这次大展演亮出了中国昆剧全部家底,使观演者大饱眼福之际,可以品味当代昆曲的多姿多彩,可以分察各地昆曲的同异,可以领悟古今昆曲的奥窍,实属空前。

3、2000年7月4—7日,“,2000南京·中国古代戏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苏州召开,会议由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江苏省艺术研究所《艺术百家》编辑部主办。与会人员89人。因为我被徐州市委选派为第二批县处级“三讲”巡视组组长,只参加了4日一天会议。

该会成立一会议组织机构,董键为主席,王永敬为执行主席,俞为民、冯建民、朱恒夫为执行副主席,吴新雷、吴敢为顾问。4日上午,于江苏石城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王永敬主持,冯建民介绍有关人员,董键致开幕词兼做学术报告,谈20世纪中国戏曲、话剧二元对立与互补的格局,古代戏曲(特别是昆曲)20世纪寻找与社会结合的路子即戏改问题等。我与吴新雷、刘荫柏、俞为民、朱恒夫亦在主席台就坐。

晚宴请与会人员于石城会议中心,我致祝酒词,与董键、吴新雷、俞为民、王永敬、王永宽、于质彬、赤松纪彦同桌。移会苏州后7日晚曾组织了一场昆剧演出,可惜我未及与观。

2000年8月15日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剧目展演合影于温州市

4、2000年8月15—19日,“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剧目展演”在温州市举办。

会议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厅、温州市政府联合主办,温州市文化局、温州师范学院承办。与会人员96人,发言论文31篇。会议论文集《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温州市文化局编,中华书局2001年5月一版。

8月14日20:00,于东南剧院观看温州市越剧团演出越剧《荆钗记》。15日8:00,在奥林匹克酒店三楼会议室举行开幕式,温州市文化局长瞿纪凯主持,温州市市长钱兴中致开幕词,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戴英禄、中国剧协秘书长王蕴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所长王安葵、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顾颂恩讲话。

下午大会发言,在第三场我以《从赵氏孤儿剧目演变看戏剧改编》为题发言,陈多、洛地主持。

19:45,观看温州市瓯剧团于温州大戏院演出《杀狗记》。

16日,全天参观瑞安市(高则诚纪念堂等)。19:45,观看温州市越剧团于东南剧院演出《白兔记》。17日15:00,观听永嘉昆剧团于温州大戏院演出《张协状元》,演员阵容同苏州。

19:45,观看温州市平阳小百花越剧团于东南剧院演出《拜月记》。18日19:45,观看乐清越剧团于东南剧院演出《洗马桥》(根据《金钗记》改编)。

《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这是缩小版的首届昆剧节,主题是南戏改编,开启了温州创建南戏研制中心的历程。不久,温州大学从南京大学引进俞为民为特聘教授,带进若干国家科研项目和一系列研究成果,南戏研究中心正式开张。

温州不仅是南戏的发源地,而且近现代出现了(出生或工作过)好几位曲学名家,如王季思、董每戡、徐朔方、郑西村、胡雪冈、孙崇涛、叶长海等。我一时还不能完全说清温州如何成为南戏发源地与其时南戏具体模样,但我能预测,以当前浙江省与温州市创办南戏研究基地的气度与实力,不久即可名副其实。

5、2007年5月23日至6月10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办,分博览活动、城市活动、演出活动三大类。其中一项即为“川昆抢救继承展演暨中国地方戏与昆曲论坛”,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四川省川剧学校、重庆市川剧院、南充市川剧团联合承办。

5月24日20:30,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学校剧场举行第一场演出。演出剧目为:川昆唱段演唱《游湖》【梁州序】(表演者: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肖德美等)、《琵琶记·坠马》(昆腔,表演者:一级演员罗吉龙、张建平等)、《东窗修本》(昆腔)、《鸳鸯谱·巧配》(昆腔,表演者:肖德美等)、《文武打》(昆腔)、川昆表演唱(表演者: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黄荣华等)。

5月25日9:15—9:45,“川昆抢救继承展演暨中国地方戏与昆曲论坛”于毓秀苑七楼会议室举行开幕式,郭桂玲主持,泽波致开幕词,阎燕萍讲话,刘桢讲话、魏明伦讲话(川昆认宗归队云)。

2007年5月25日川昆抢救继承展演暨中国地方戏与昆曲论坛合影于成都市

合影后第一次大会发言,刘桢、李丽泉主持,杜建华、梁谷音(观众在台湾、演员在大陆云)、洪惟助、何玉人、魏明伦发言。下午参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皮影博物馆。

晚20:30,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学校剧场举行第二场演出。演出剧目为:《醉打》(昆腔)、《乌龙院·杀惜》(吹腔)、《议献剑(昆腔)、醉隶》(昆腔,表演者:一级演员许咏明、张建平)、《闹天宫·偷桃、盗丹》(昆腔,表演者:老艺人李奎光等)。

5月26日上午参观武侯祠、杜甫草堂。14:00—15:15,第二次大会发言,赵兴勤、司徒秀英主持,吴敢(发言题目《传统剧目纵向研究与地方戏曲探源》)、杨榕、陈国福、谢晋、杨惠玲、徐明耻发言。15:25—16:30,第三次大会发言,晁岱卫、杜建华主持,赵兴勤、丁淑梅、颜曼秋、谢伯淳、李祥林、王诚德发言。

16:40—17:40,闭幕式,杨全本主持,刘桢总结,严福昌致闭幕词。晚会议宴请,与杜建华、晁岱卫、赵兴勤、杨惠玲、谢建平、周俊、司徒秀英同桌。

川剧的五大声腔中,昆腔为五腔之首。听川昆,其移宫换羽、借商转调、落腔切韵、起声毕曲、订律校音、按板习唱,依然能够感觉到昆腔的涵养。因为川音的渗透,其腔格难免有变,川昆认宗归队固为当然之事,亦似应有所界定。

6、2008年11月26—28日,“2008沈璟与昆曲吴江派学术研讨会”在吴江市举办。会议由吴江市政府、江苏省昆曲研究会主办,吴江市委宣传部、吴江市文联承办。与会人员80余人,提交论文28篇,结集为《2008沈璟与昆曲吴江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山东书画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11月27日8:30—9:30,于吴江市松陵镇松陵饭店举行开幕式(第一节),副市长周先芳主持,代市长温祥华、省文联党组书记王慧芬致词,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刘俊鸿做主题发言,蔡正仁发言。

2008年11月26日沈璟与昆曲吴江派学术研讨会合影于吴江市

合影后9:50—11:20第二节大会发言,朱栋霖主持,吴敢讲评,王永健、俞为民、顾玲森、朱恒夫、杨惠玲发言。

11:20—12:30第三节大会发言,王安庭主持,朱恒夫讲评,徐子方、沈昌华、陈兆弘、赵兴勤、王宁发言。

14:30—16:00第四节大会发言,蔡少华(苏州昆剧团团长)主持,冯俊杰讲评,孙书磊、张浩逊、周晓、刘淑丽、郑慧明、王安庭发言。

16:00—17:00第五节大会发言,徐子方主持,王永健讲评,吴敢(发言题目是《从尾声名称演变看沈璟<南曲全谱>的编纂宗旨》)、张富光(湖南昆剧团团长)、艾立中、陈菊香、曹南山发言。

17:00—18:00第六节大会发言,俞为民主持,李晓讲评,夏志强(永嘉昆剧传习所所长)、董惠民、吴艳、金红发言。

晚于松陵饭店食府301举行“吴江市戏曲名家回娘家活动联欢会”,昆山市政府、江苏省昆剧研究会主办,吴江市委宣传部、吴江市文联承办,吴江市文联主席刘强民主持。

《2008年沈璟暨昆曲吴江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节目单为:越剧明段联唱《手心手背都是肉》、[介绍越剧名家:杭州越剧院高爱娟、南京越剧院陈菊芳、上海越剧院杨婷娜]、越剧选段《追鱼、书馆》(演唱者:陈菊芳)、越剧选段《红楼梦·金玉良缘》(演唱者:杨婷娜)、女声独唱《青藏高原》、[介绍锡剧名家:吴江市锡剧团姚梅凤、江苏省锡剧团王小坤、苏州锡剧团王锦云、名票邱大均]、锡剧选段《珍珠塔·跌雪》(演唱者:王小坤)、锡剧选段《双推磨》(演唱者:王小坤等)、锡剧选段《拔兰花·看见兰花想起他》(演唱者:王锦云等)、锡剧选段《珍珠塔·关王庙》(演唱者邱大均等)、京剧选段《智取威虎山·迎来春色换人间》、[介绍七都洪福木偶昆曲老艺人姚五宝和他的学生]、昆曲木偶《西厢记·佳期》《牡丹亭·游园》(演唱者:七都洪福木偶昆剧团)、[介绍昆曲名家蔡正华、计镇华、王芳]、昆曲折子戏《西厢记·佳期》(演唱者:顾预等)、昆曲选段《长生殿·弹词》(演唱者:计镇华)、昆曲选段《长生殿·小宴》(演唱者:蔡正仁、王芳)、昆曲选段《长生殿·哭相》(演唱者:蔡正仁)、昆曲折子戏《义侠记·打虎》(演唱者:柯军等)。

2008年11月29日2008年吴敢、蔡正仁合影于昆山同里

11月28日上午,参观同里古镇,与蔡正仁、王永健、俞为民、李晓等同游。

2008年11月28日吴敢、王永健、李晓、俞为民于苏州退思园

7、2010年4月23—26日,“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戏剧学院召开。会议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上海昆剧团、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上海戏曲学会协办,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研究中心承办。与会人员72人,提交论文41篇,结集为《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叶长海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7月一版。

4月23日9:00—9:45,会议开幕,黄昌勇(上戏副院长)主持,楼巍(上戏院委会主任)、苏忱(上海市教委科研处处长)、郭宇(上海昆剧团团长)、华玮、邹元江先后致词,在主席台就坐者还有曾永义、王靖宇。

2010年4月23日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国际学术研讨会合影

合影、茶叙后接着是三场大会发言,10:30—11:50第一场,叶长海主持,康保成、马冀、蓝凡、蔡正仁发言。上午大会后并请蔡正仁、张静娴、梁谷音清唱昆曲。14:00—15:30第二场,曾永义主持,吴新雷、邹元江、顾兆琳、翁敏华发言。16:00—17:20第三场,华玮主持,林鹤宜、李晓、唐葆祥、俞为民发言。

19:15,至逸夫舞台观看上昆演出《紫钗记》,黎安、沈昳丽主演。会间,与会人员互邀合影,我与吴新雷、蔡正仁、赵天为亦有一合影。他们三人,一个小生,两个曲友,唯我是门外汉。

2010年4月23日吴新雷、蔡正仁、吴敢、赵天为合影于上海“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国际学术研讨会戏曲会

4月24日13:30,至兰新大剧院观听上昆演出《牡丹亭》上本,19:30观听《牡丹亭》下本,袁佳、张莉、余彬、黎安、沈昳丽、梁谷音、翁佳慧、蔡正仁、张洵澎主演。中间晚餐于梅园村,与王靖宇夫妇、韩生(上戏院长)、田仲一成、康保成、林静宜、李伟同桌。

4月25日分两组每组四场发言。9:00—10:10,第一组第一场,周华斌主持,王永恩、孙秋克发言;第二组第一场,刘桢主持,曾永义、张育华、胡世厚、周秦、金登才发言。

10:30—11:40,第一组第二场,朱恒夫主持,汪榕培、陈世雄、赵得昌、王云、根上山徹发言;第二组第二场,康保成主持,郑培凯、苏涵、赵天为、杨宝春、姚旭峰发言。

14:00—15:20,第一组第三场,俞为民主持,陈伟铭、李伟、吴敢(发言题目是《“临川四梦”散出选粹通议》)、刘政宏发言;第二组第三场,邹元江主持,叶长海、康保成、华玮、张福海发言。

15:35—17:00,第一组第四场,吴敢主持,朱恒夫、金鸿达、史春燕、尹丽丽、周锡山发言,周说对其论文每提一条意见送书一本,果然;第二组第四场,翁敏华主持,田仲一成、唐葆祥发言。19:15,至逸夫舞台观听上昆演出《邯郸梦》,计镇华、梁谷音、方洋、张铭荣、刘异龙主演。

4月26日14:00—16:00,演剧评议,吴新雷、叶长海主持,郑培凯、周秦、桑梓兰、李晓发言,胡世厚、汪榕培、乐美勤、吴敏、郭宇自由发言。最后有上戏二博士生清唱昆曲,周秦司笛。

16:15—16:45,闭幕式,孙惠柱(上戏副院长)、郑培凯主持,韩生、田仲一成、王靖宇、曾永义、叶长海先后致词。最后吴新雷清唱《玉簪记·琴挑》小生唱段,周秦司笛;又周秦自吹自唱《牡丹亭·惊梦》【山桃红】。

2010年4月26日《南柯记暨名家名段演唱》

      2010年4月26日《南柯记暨名家名段演唱》

19:15,至逸夫舞台观听《南柯记暨名家名段演唱》,上昆计镇华、张洵澎、张静娴、岳美缇、梁谷音、蔡正仁(以上说明书上注明为“国宝级艺术家”)、沈昳丽、黎安、吴双、余彬、袁国良(以上说明书上注明为“中青年艺术家”)演出。另特邀汪世瑜(浙江)、石小梅(江苏)、李公津(浙江)、孔爱萍(江苏)、魏春荣(北京)(以上说明书上注明为“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演唱。

在一系列观听演唱活动中,有一个小插曲,算得上是精彩花絮,孙秋克兄有小品描写云:

这次会议看戏的票是由会务组预先分发好的,报到时一并交给代表,以后凭票入场。这样一来在五场戏中,坐在自己前后左右的人基本是固定的。

有趣的是,五场戏我和徐州师大的吴敢学长、东京大学的田仲一成教授的座位都是连号,而他插坐在我和吴学长之间。拍摄剧照要关闭闪光灯,我搞不清如何弄,就把手里的相机交给吴敢兄,由他帮我关闭了。

谁知田仲教授拿了个机子在那儿摆弄了一阵也关闭不了,他看到吴敢兄帮我关了,于是也把他的机子递上。可惜那上头是日文,而田仲教授的中国话虽然还算连贯却很生硬,相机上的机关之类说起来难免词不达意,所以吴敢兄也关闭不了,他只好又拿回去,自己在昏暗的灯光下使劲儿弄,终于弄关闭了闪光灯。

看了五场戏,田仲教授一直在不停地拍照,真不知他老先生看懂了多少又听懂了多少?因为昆曲的语音就连比较生疏于此的中国人,也要用一只眼睛扫着台词才能听懂。

就这样隔着田仲一成先生,我和吴学长不时交流一个对台上表演的会心之笑,从礼貌起见,中场休息时也和田仲先生交谈一二句。直到最后一场,他和我们都熟了,交谈才多了一些。开演前我和他谈起日本人到云南寻根和稻米文化等,并谈到了共同的日本朋友铃木阳一兄。

这时田仲先生终于找到一点儿感觉了,于是很高兴地拿出会议通讯录,在剧场昏暗的灯光下找到我和吴敢兄的姓名,并在旁边加了个端端正正的圈儿。我们对他说:你跑到中国来和我们坐在一起四天看了五场昆曲,也算是有缘了。他连连说:有缘,有缘!

田仲教授真的是一个很认真的学者。这次整个会议的时间都安排得很紧,最后一天下午两点开始,上半场是剧评和讨论,中间还穿插了学者、学生和名角儿清唱,下半场是闭幕式,之后吃晚饭,7:20是最后一场演出。

轮到田仲先生发言时几天的讨论已近尾声,通常这样的时候让人难免草草了事,但他还是认认真真地按稿作了个中规中矩的学术发言。我心里想,当真难得!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会议发的代表证,多数代表只挂在颈上一天就了事儿,而他一直挂到会议结束。

最后这场戏散后,第二天大家就各奔东西,不知田仲先生回日本后会不会遇到我们共同的朋友,说起在中国曾遇到过我们?

昨天收到吴敢学长的邮件,他说:“田仲一成插在我们中间,说着虽连贯但生硬的汉语,没有妨碍我们不时会心的观剧交流,台上一台戏,台下一台戏,也算一小段学术佳话!一笑。”

嘻嘻!我读着邮件想起和田仲先生一同观看五场昆曲的情景,真的忍不住一笑。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这一个昆曲晚会虽并未囊括当代所有昆剧精英,亦可谓名家荟萃,洋洋大观,几乎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从观摩研讨角度看,无论是演出水平,还是研讨质量,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亮出了最佳最全阵容,会长叶长海极尽安排、调度之能事,这一次学术研讨会亦可以说几乎是空前绝后。

至此,昆曲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宝级艺术,而且成为一种象征、标识、符号、时兴,继古代“百戏之祖”绝高荣誉之后,再次被推崇为时代楷模、艺术先锋。

远的不说,昆曲自被周恩来1956年誉为“兰花”之后,经过三四代昆曲艺人的努力,经过三四代戏曲学人的研讨,经过国内外昆曲艺术家的呼吁,经过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培植,经过时代的呼唤与名家的倡导,已经登峰造极。

吴敢2020年4月12日于彭城敏宝轩,时徐州因疫情尚未解除外出仍需戴口罩、量体温也。


【相关阅读】

吴敢:1984年的我
吴敢:哭解玉峰君
吴敢 | 与陈大康先生讨论《金瓶梅》作者说
新书推介 | 吴敢、孙厚兴主編:《徐州戏剧史》
吴敢:在第十四届(开封)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