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苗怀明:二十年间三本书——《红楼前梦:曹雪芹未写的人生传奇》前言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2-08-09



这是继《寻梦金陵话红楼》、《南京大学的红学课》之后,我主编的第三本红楼梦研究课程作业集。

在大学谋生,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教学而不是科研,尽管这与当下国内各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实际做法并不一致,尽管科研也确实很重要,但我一直坚持这一点,并且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红楼前梦:曹雪芹未写的人生传奇》,苗怀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版。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自己在从教以来的二十多年间,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寻找适合学生特点、让他们更有收获的教学方法。探索的结果其实就一句话: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十多年间,我承担的本科课程主要有两门:一门是中国文学史,另一门是红楼梦研究。前者是文学院二年级的核心课程,后者是文学院三年级的选修课程,两门课程都是开放的,其他院系及海内外其他院校的交换生都可以选修。

我很喜欢这种安排,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中国文学史,掌握必要的专业背景知识,到三年级进行专书的研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相比之下,我对红楼梦研究这门课程下的功夫更大一些,从讲授方法到课程考核,经历了几次改进。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作业是重中之重,原因很简单,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通过作业来呈现。

为此,我设计了各种作业,有课堂上做的,有平时做的,也有需要一个学期来完成的,构成了一个作业体系,其中的花式作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经媒体报道后,也受到社会的关注。

《南京大学的红学课》,苗怀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版。

在所有的作业中,份量最重的是课程作业,我戏称其为大作业,需要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完成。我始终认为,期末在教室里进行的闭卷考试,很难考察出学生的真正水平,更难考察出学生的最高水平。

道理很简单,考试这个时段,学生要同时应付多门课程,通常是开夜车搞突击,经过短时间的死记硬背,固然可以拿到学分,但考过之后,大部分内容都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既没有储存在脑子里,也没有形成一种基本的技能。如果让同学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完成一项比较复杂且可以学到技能的学术训练,效果会好得多。

基于这种想法,课程考核我主要采用系列作业的方法进行,其中分值最高的是大作业。我曾布置过两种形式的大作业:

《扬子晚报》对《红楼前梦》的报道

一种是从本年度发表的各类学术论文中,选出十篇对自己有启发的红学论文,先归纳各文的核心观点并做阐释;再从本年度发表的学术论文中,选出十篇自己觉得很差的红学论文,先归纳各文的核心观点并指出其问题所在。

另一种是每位同学分配一回作品,将脂本与程本进行互校,写出详细的校记,根据校勘所得,总结脂本和程本的差异及其特点,并根据这一回的内容,写一篇学术短文。

两种形式的大作业都布置过多次,从实际效果来看,各有利弊,我一直想找到一种能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方式,毕竟选修这门课程最多的是文学院的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外,文学审美感知能力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一定的创作实践,只用冷冰冰的手术刀去解剖作品,总是隔了一层。

《寻梦金陵话红楼》,苗怀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事实上,不光是我,现行的教学体制对文学院学生这一能力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问题是,怎么才能将科研能力与创作能力放在一起训练呢?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要有可操作性。本书就是我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个新的尝试。

众所周知,任何一部小说,都会从某个时间点开始,《红楼梦》 也不例外,第一回开篇的时候,甄士隐年已半百,香菱正好三岁,贾雨村还是穷书生。到第二回,贾母已经白发苍苍,凤姐在荣国府管家多年,贾宝玉的顽皮远近闻名。……

这可以看作是作者和读者的一种约定,是故事的起点,也是后来情节发展的条件和前提。但对读者来说,这种假定也同时带来叙事的黑洞,他们既关心各类人物今后的命运,也同样关心事情的前因:

贾母的少女时代是怎么样的?王熙凤是如何获得管家权力的?那个只活在人们口中的贾珠到底是怎么死的?贾敏是如何嫁到苏州的?焦大年轻的时候是如何跟随荣宁二公出生入死的?刘姥姥早年的村姑生活又是怎样的?迎春为何如此懦弱?是天生如此还是早年受到过伤害?……

《现代快报》对《红楼前梦》的报道

这样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可以无限问下去,但又无法得到答案。

《红楼梦》的续书从清嘉庆年间到当下,已经超过两百部,而且还在不断续下去,虽然内容五花八门,但有一个路数则是一样的,那就是大多是从后四十回的第九十八回或第一百二十回往后写。

有鉴于此,我就想到,可以组织同学们来写一部《红楼梦》前传,这样既可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可以将《红楼梦》的研读与创作结合起来。当然,也可以体验一下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甘苦。

于是以《红楼前梦》为题布置作业,具体做法是:每人分配一个人物,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内容去寻找线索,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然后写一篇人物的前传,同时还要写一篇创作手记,谈谈自己构思的依据及其想法。

徐兴无教授题签

要求采用章回体,情节不能与前八十回矛盾,最好能解释人物性格、状态的形成,与前八十回形成无缝衔接,叙事手法和风格尽量模仿原书。

完成这份大作业需要认真研读作品,尤其是自己负责的那位人物形象,更是要仔细寻找线索,反复揣摩其性格,这实际上就是围绕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然后形成思路,进行创作,将研讨所得用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为了大家顺利完成作业,我在课堂讲授时会讲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并时时关注大家的进展,中间还组织一次讨论,每个同学谈谈自己对人物线索的梳理,介绍自己的写作设想,大家相互启发,然后我再提出意见和建议。

《南京日报》对《红楼前梦》的报道

这种讨论是必要的,也是富有成效的,比如在讨论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那位没出场的贾珠是红楼前传的关键人物,他的死是贾府的一场重大变故,对贾政、王夫人、贾母、元春等家族成员都有很大的影响。

再比如大家认为贾琏在成长过程中,受贾珍的影响很大。为了避免故事相互矛盾,有些人物相关的同学还深入交流,协调内容,这些都在他们的作品里有所体现。等同学们完成作业后,再由我本人或其他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大家进行一次认真修改,最后我再统稿。这就是这本书的缘起及其成书经过。

本书收录的是2020年和2021年两次红楼梦研究课程的35篇作业,涉及《红楼梦》人物三十多个,把大家的作业汇总起来,就是一部较为完备的《红楼梦》前传,这既是课程教学成果的展示,也是同学们才艺的展示,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作业集,如果将来哪个影视公司或哪位导演有兴趣,将其拍成一部电影或电视剧,那再好不过。

我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开玩笑说,别的课程作业只是得个学分,我们的课程作业则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除了得学分,说不定还能挣大钱,本书版权归完成作业的全部同学,有钱大家一起分。这虽然只是一个玩笑,但我也真的希望它变成现实,创造一个课程作业变现的奇迹。

作者与全班同学合影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大快乐,这种快乐我真的享受到了。给我这份快乐的是我的这些小妖们,我喜欢称我教过的学生为小妖,觉得这样叫更亲切一些。没有他们的全力配合,我的很多想法根本没法实现。

这并不是套话,因为我的要求多且严格,如果只是为了拿个学分,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南京大学的选修课允许有三周的旁听时间,我会在前三周反复告诉同学们,这是一门很辛苦的课程,最起码的要求是必须熟练背诵《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回目,达到倒背、跳背、随机背的程度,否则最好退课,免得后面出现各种不适应。

在我的劝告下,那些想凑热闹、混学分的同学纷纷退课。于是一门曾经爆满的课程这几年变得颇为冷清,2020年选课的同学有21名,2021年则是17名,我戏称他们为敢死队、十七勇士。

这样做的好处是,留下来的都是认同我的教学理念、对《红楼梦》真正感兴趣的同学,大家三观一致,配合默契,后面的教学就非常顺利且愉快了。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出于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因为现在大学里的学分实在太好拿了,好拿到让同学们看不起的程度,我想给同学们提供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必须经过一番颇为辛苦的努力才能拿到学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虽然选课的同学比较少,但还没有少到开不起课来的程度。

《明清文学的青春解读》

毕竟是进行教学改革,进行严格系统的学术训练,不需要那么多凑热闹的同学。选课的同学除了文学院的学生,还有不少外院系的同学,包括香港、台湾来南京大学的交换生,他们都坚持了下来,我固然让他们印象深刻,他们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这本书既是我公开出版的红楼梦研究课程的第三部作业集,也是我承担本科生课程的第四部课程作业集。但这不是结束,因为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看来是欲罢不能了,一直做到退休为止吧。

最后要说的是,书中各位同学的作品长短不一,风格各异,除了提出意见让他们修改,统一格式,修改错别字外,统稿时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基本保持原貌,不妄改。至于是好是坏,则应该由读者诸君进行评判。

2022年3月20日


【相关阅读】

苗怀明:从循规蹈矩到花式翻新——红楼梦研究课程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顾锦艺:南京大学的百变红学课——苗怀明《南京大学的红学课》读后
王博宇:十八弟子闯红楼,开局便遇苗魔头——2021年秋《红楼梦》研究课程总结
张文静:墙里开花墙外香——2021年秋《红楼梦》研究课程总结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