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夫人》(Mrs. America)在这一周完结散花啦!
从《杀死伊芙》的专业杀手、《国土安全》的躁郁症间谍,到《傲骨之战》的律师、《西部世界》的机器人等等,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在欧美影视剧中欣赏到复杂且多样的女性角色,很大一部分功劳在于西方女权运动长达数十年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批驳与挑战;是女权主义者们的努力,逐渐改变了好莱坞等影视圈子的游戏规则。
因此,几乎所有在欧美从业的主流影视编剧,对女权主义理论多少都有过了解。哪怕主人公并非女性,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以女权主义为元素的编创手法。
比如《马男·波杰克》的戴安·阮(DianeNguyen)这一角色、或是神探夏洛克的剧场版《恐怖新娘》
而《美国夫人》则在表面上「反其道而行之」,讲述了1970年代席卷全美的一场「反女权运动」。1971年10月,《平等权利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简称ERA,被美国众议院批准通过。ERA是针对美国宪法的一项补充,旨在从宪法层面为性别平等提供基础保障,以便离婚、财产、就业、教育等社会民生的问题可以在宪法这一项最高法律中得到毫不含糊的、对所有性别一视同仁的支持。因为是对宪法的修正与补充,ERA被众议院通过后,还需要在全美至少38个州分别被州政府批准。而1970年代正是美国第二波女权主义走向鼎盛的时期。从白宫到街头,都有女权主义者的身影,ERA被38个州批准通过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菲利斯·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的主妇/作家/政治活动家突然冒出头来。施拉夫利在剧中由凯特·布兰琪(Cate Blanchett)扮演
施拉夫利组织起全国的右翼主妇,成立了「反ERA太太团」,在与女权运动长达10年的较量中,成功阻止了ERA进入宪法,让全美女性的平等权益受到了重挫。为什么施拉夫利要这么做?美国第二波女权运动是怎样的?支持ERA与反对ERA的利益组织如何博弈?《美国夫人》虽然不是一部严谨的历史正剧,但它的许多内容也确实借鉴了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以上这些问题,看完这部剧都能稍有眉目。在今天这篇文章中,你将会看到《美国夫人》第一集到第四集的32个与真实历史相呼应的细节和彩蛋。小到女权领袖们具体说过的话、用过的词,大到闻名全美的历史事件 —— 来一边看剧一边回顾女权历史吧!先奉上人物关系图一张:除去图中标注「虚构」的地方,其他信息《美国夫人》都如实呈现了出来——女权主义者也好、反女权主义者也好,每个人的追求都不完全相同,但图中同一颜色区块的角色,综合考虑她们在《美国夫人》全9集中得到展现的立场,还是比较接近的。
1. 施拉夫利(Schlafly)与太太团们在发廊聊天,桌子上摆了一本封面为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大头照的杂志。这本名叫News Week的杂志,确实曾在1971年8月16日以斯坦纳姆为封面模特,印发了当周的期刊。图左:施拉夫利太太团们在发廊拿起的News Week期刊;图右:1971年8月16日News Week期刊。2. 第一集中,施拉夫利从好友爱丽丝(Alice)处收到了一箱关于「女权运动」的资料,其中包括女权运动领袖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The Feminine Mystique),以及下图中黄皮封面的这本《理解女性解放》(Understanding Women’s Liberation)。爱丽丝是编辑虚构的反女权角色,寄这么一箱东西给施拉夫利当然不是真的要让她研究「女权运动」,更是出于一种「你看看,这些都是什么东西」的态度。而这本《理解女性解放》,正是出版于1971年的真·反女权读物,主要聚焦于第二波女权运动中「成员们如何不团结」、「运动的领导人们很有问题」、「各种政策矛盾」等等半虚半实的问题。3. 施拉夫利前往华盛顿与克莱恩议员(Philip Crane)会面。左:克莱恩在剧里由马斯登(James Marsden)扮演;右:克莱恩
现实里,克莱恩是共和党中担任国会议员时间最长的人,而他在晚年间经常被批评「不接地气」、「选民们都不知道他在干嘛」。剧中,施拉夫利撞见克莱恩议员正在接听辖区选民们的电话,施拉夫利表扬他说「你竟然亲自接电话」。这里其实是剧组对克莱恩的反讽。4. 施拉夫利在会议室被一群男人们要求记笔记。她出门向秘书要纸笔时,被后者称呼为「Ms. Shlafly」。施拉夫利强硬地纠正道:「是Mrs. Shlafly」。在20世纪早期的英文语法中,未婚女性的前缀是Miss,结婚后前缀则变为Mrs且必须继承丈夫的姓氏。不仅是女权主义者们,只要是对「双重标准」有基本认知的人,都开始觉察到「由婚姻状态来决定女性前缀」这件事,从语言的潜意识层面加固了「婚姻对女性人生的重要性」这一刻板印象。一种不区分婚姻状态、所有女性都可以选择使用的称谓——「Ms.」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而「Ms」真正得到广泛的普及,则要多亏于斯泰纳姆在1972年创办的女权期刊。期刊名就叫「Ms.」。5. 施拉夫利的新闻通讯(Shlafly’s News Letter)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但第一集中出现的《女性「平权」有什么问题》这一封通讯并非刊印于「第五部 第4期」,而应该是「第五部 第7期」。6. 第一集的末尾,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National Women’s Political Caucus,简称NWPC)在国会议员贝拉(Bella Abzug)的办公室集体亮相。NWPC是1970年成立的跨党派草根组织,聚集了美国所有党派与无党派的女性权益运动家。创立大会上,斯坦纳姆发表了《致全美女性》的演讲。此次演讲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公开讲话之一。剧中,在贝拉的办公室里,女权明星们集体出场的这一幕戏,弗里丹被众人打趣「不支持女同性恋议题」。历史上的这位第二波女权领袖确实认为「不应该让同性恋议题分化女权运动的资源」。7. 第二集开头出现的Fresca广告,是1971年真正播出过的:女演员头部以下被抹去,随着「Fresca不含糖,我喝了后不会胖,丈夫就会注意我」的台词说出口,女演员的身材逐渐披露在荧幕上……在youtube上搜索「Fresco 1970」就可以找到这则广告。8. 斯坦纳姆接受采访时出现的封面图,是「Ms.」期刊先行版的图片。这一期的「Ms.」刊印于1972年春季。9. 斯坦纳姆出席活动时,与一位黑人女性好友交谈在一处。这位黑人女性角色在后几集中均有戏份,但不知为什么,编剧从未安排她的全名出现在台词中(如果这里说错了请赶快去评论区纠正!)。她是Florynce Kennedy,被女权伙伴们称呼为Flo,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黑人权益与女权运动家,后面我们还会讲到她。10. Flo与斯坦纳姆交谈时提到了波士顿的一位司机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男人也能怀孕,堕胎就会是圣礼」。这个桥段是现实生活中斯坦纳姆与Flo在各自做演讲时经常提及的一个故事。11. 同为女权运动的先驱代表,斯坦纳姆和弗里丹的关系十分复杂。剧中,斯坦纳姆在活动上被记者问道:「弗里丹说,媒体想把「斯坦纳姆」捧成名人,但人们不该误以为她是领导者」。剧集后半部分,斯坦纳姆和弗里丹在飞机上偶遇,后者解释自己「被记者错误引用了」,让斯坦纳姆不要误会。但事实上,弗里丹在现实中确确实实、一字不差地公开对斯坦纳姆说过「媒体想把她捧成名人,但人们不该误以为她是领导者」。12. 斯坦纳姆在酒店房间等待麦戈文(George McGovern)参议员的电话时在跳踢踏舞。而正如剧中所说,斯坦纳姆本人确实很会跳舞,她小时候练过踢踏舞、长大了经常去探戈酒吧里跳探戈、大学期间也会在剧社里跳现代舞。13. 斯坦纳姆的男票!作为第二波女权运动的当家门面,斯坦纳姆的私生活从来都不是太大的秘密。现实中,斯坦纳姆确实曾和名叫托马斯(Frank Thomas)的黑人男性长期约会。而这位小哥也不是普通人,他是花旗集团的第一位非裔董事,曾在福特基金会担任秘书长长达17年。14. 伊利诺伊州正要投票批准ERA修正案之前,施拉夫利带领太太团们给有投票权的政客们送面包和果酱,呼吁反对ERA。这件事确实曾发生过,是1970年代各州反对ERA的太太团们经常用的一招。配合着「我支持母亲和苹果派」(I am for Mom and apple pie)的口号,太太团们在现实中成功阻止了伊利诺伊州批准ERA。15. 第二集最后,斯坦纳姆回忆起自己22岁时非法堕胎的经历。当时人在英国的斯坦纳姆,得到了伦敦医生莎普(John Sharpe)的帮助。因为堕胎手术并不合法,当年的莎普医生对她说:「你永远不能跟别人提起我的名字;而且你要掌握自己的人生」。这句话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剧中。斯坦纳姆将2015年出版的回忆录《正在途中的人生》(My Life on the Road)献给了莎普医生,并在书中说道:「我已经尽努力过好了我的生活。这本书献给你。」16. 太太团们为自己的组织起名字,施拉夫利提议说要不叫「施拉夫利鹰女」(The Shlafly Eagles)。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和施拉夫利有关的右翼组织,目前仍在美国活跃着。他们有自己的专属youtube频道,还上传了许多对《美国夫人》剧集的批评。17. 第三集聚焦的是民主党历史上参与总统候选人竞选的第一位女性、同时也是第一位非裔竞选者谢丽(Shirley Chisholm)。这一集的编剧Tanya Barfield(上图左)和导演Amma Asante(上图右)也都是黑人女性。这两位在这一集中对美国女权运动中黑人妇女的困境有一处绝妙的结构设置:明明是关于谢丽的剧集,但片头和片尾都没有出现黑人女性的身影,正如70年代黑人女性所面对的现实——既被白人男性的政治体系排斥,也不受白人女性的权益运动的关注。
18. 第三集9分钟处,斯坦纳姆和Flo唱的歌名叫Battle Hymn of the Women,是改编自1861年沃德·豪创作的《共和国战歌》。在1972年迈阿密的民主党全国大会上,斯坦纳姆确实曾带领女性方阵在场下唱了这首歌。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都特别抓人,但若想单曲循环,可能得去youtube上找资源了。19. 民主党大会前,贝拉和谢丽吵了起来,说谢丽的「竞选就是个笑话」。现实里,谢丽在最后确实被她的许多女权伙伴们抛弃了,因为大家并不相信她能赢得总统候选人的席位。20. 谢丽在酒店房间里对周围一切都十分警惕,因为她怀疑自己被尼克松与共和党监听了。这才有了她对着通风口宣言「我是谢丽·奇泽姆,我是美国总统候选人」的经典画面。谢丽的警惕并没有错,因为后来我们都知道,尼克松果然企图窃听民主党的办公场所——也就是之后致使尼克松被弹劾下台的「水门事件」。21. 1972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争期间,麦戈文议员的僚士对斯坦纳姆抱怨,说她在公共场合称呼麦戈文为「最好的白人男性候选人」。现实中,斯坦纳姆当年确实是这么说的。纽约时报对此曾报道称,斯坦纳姆的语气「虽是在表扬,但也藏着暗讽」。22. 第四集开场,女性们在街头欢呼「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的胜利。1973年的罗诉韦德案是美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案件。最高法院在此案中承认了妇女的堕胎权受到宪法隐私权的保护,由此改变了许多州原本设立的「堕胎非法」的法律。23. 剧中,弗里丹在家里和友人坦白,觉得自己不该在媒体上说斯坦纳姆和贝拉的坏话。友人回复道「她们也说服了埃夫隆(Nora Ephron)在《绅士》(Esquire)上黑你呀」。这里指的是《绅士》(Esquire)杂志在1972年11月份的一篇文章。作者埃夫隆在其中将弗里丹描述成「粗暴而可悲地急于维系自身影响力」的人,而将斯坦纳姆说成是「妇女运动可亲的代表人」。不过现实中,斯坦纳姆应该没有在背后撺掇埃夫隆写出这样的文字。24. 第四集中出现了另一位共和党内的女权运动者,奥黛丽(Audrey Rowe)。这是奥黛丽第一次与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NWPC)的领袖们见面。现实中的几年后,她将会接任成为小组的主席。奥黛丽也曾作为「美国年轻政治领袖」(一个官方组织)前来中国学习过。25. 弗里丹与伙伴们聊天时揣测施拉夫利是约翰·伯奇协会(The John Birch Society)的成员。约翰·伯奇协会是美国的一个极右政治组织。虽然在剧中施拉夫利否认了,但在现实里,施拉夫利在老年时被媒体曝光确实是约翰·伯奇协会的成员。26. 这一集的编辑给了玛格丽特(Margaret Sloan-Hunter)更多戏份。玛格丽特是女权+黑人权益+同性恋平权运动家,曾和马丁路德金一起并肩游行,并协助创办了「Ms.」期刊。剧中,玛格丽特明显觉得和白人女权伙伴工作有些不自在,因为大家会把自己当成「我们也关心黑人妇女」的门面担当。现实中,玛格丽特确实在联合创办「Ms.」不久后便离开了编辑部,不过具体原因并不为外人所知。27. 弗里丹在剧中回忆自己曾经上过的一个谈话节目。她提到一个短语——「无名的难题」(the problem that has no name)。这句短语出自她最富盛名的著作《女性的奥秘》。其中,她认为主妇们在性别不平等的文化中强撑着一副「优雅且奥秘」的姿态,背后却是带孩子、没工作、包揽家务、不被理解等等问题结合而成的「不快乐」。而这种「不快乐」,在学术界或社会各界中,是「没有名字」的,因为从来没人关注过、也没人觉得值得关注。28. 弗里丹在谈话节目上被主持人打断,发话说你再打断我,我就连说十次「性高潮」。现实中,弗里丹确实这么做过,但其实是在弗吉尼亚(Virginia Graham)主持的一个女性对话的节目中。29. 斯坦纳姆与她的杂志「Ms.」在这一集中遭遇了骚扰。源头是名叫作Screw的杂志在广告栏目将「Ms.」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和「可以提供口交」的广告词放在了一起。1973年,Screw杂志某一刊的对折页画了一个女性裸体,容貌则是照着斯坦纳姆画的,抬头印着「把屌安到女权主义者身上」一行大字。剧中所展现的内容完全属实。30. 在Flo的聚会上,Flo当众斥责了一些伙伴「歧视同性恋」的言论。现实中,「交互视角」(intersectionality)是Flo坚持贯彻的行动方针 —— 不仅要关注女性,也要关注女性与各种社会身份的交错,比如女性与性取向、种族、阶级等因素交互而产生的结果。编剧安排这一个桥段,也是为了引出之后她与玛格丽特联合成立「全国黑人女权组织」(National Black Feminist Organization)一事。31. 在施拉夫利与弗里丹的辩论上。施拉夫利以「谢谢我的丈夫允许我来今天的辩论」开场。现实中,这一开场白是施拉夫利在和女权主义者辩论时常用的语句,因为她知道「这么说能惹女权者不开心」——这句话将原封不动地出现在这一周刚刚播出的第九集。32. 弗里丹与施拉夫利的辩论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且发生过不止一次。而第四集的原型,也就是大学校园的那场辩论中,二人的言辞也确实十分火爆。「汤姆阿姨」描绘的是一位向白人奴颜婢膝的黑人形象。在这里用来讽刺「施拉夫利是一位以女性全体利益为代价向男性讨好的人」《美国夫人》并非完全连贯的叙事模式。每一集都会聚焦在一个人物身上,并同时通过她们的个人故事来推动整体情节的发展。
虽然是影视剧作品,但团队仍用心在历史细节上做到了一定程度的还原,前四集最突出的一条故事线,就是女权主义者们内部如何因为资源的限制与外部环境的恶化而互相合作、冲突与妥协。全剧将会在第八集——「1977年的全美妇女大会」迎向故事的高潮。而现实中,美国的女权运动则在1977年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虽然各有不同,但不妨拧成一股绳」的全国大团结。第5集-第9集的历史细节和彩蛋已经在制作过程中啦!在那之前,为大家奉上第四集结尾的片段,编剧在此安排斯坦纳姆引用了《女性的奥秘》中的一句话。而这句话恰是美国第二波女权运动中享誉最广的名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