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美术馆里的画,就问问你家小孩
听一场交响乐要四十分钟,看一部电影要两个小时,但一件艺术品应该看多久,美术馆却让你自己决定。
站在艺术品面前时,我们总期待着发生点儿什么。实际上,你就傻站着,没有人给你解说,全靠自己理解,因为馆方默认了艺术欣赏是不言自明的,在旁边解释的话实在是多余。
然后腿就酸了。“美术馆腿” 和 “商场脚” 差不多,走走停停几个小时,肯定搞得你腰酸背痛腿抽筋。
美术馆的正确打开方式,并没有那么神秘,首先你要搞清楚什么叫做 “白立方”(white cube)。
这个词在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的时候,指的是那种宽敞、干净、没有色彩而显得纯粹的白色空间,在白立方里,只有你和艺术作品静默独处,没有阻碍。但后来白立方就似乎变成展示艺术唯一的方式了,也常被艺术家吐槽 “太老派”。
逛美术馆会发现很多画的名字叫做 “无题”,让人很疑惑这是要闹哪样?“如果能用语言表达,我也没必要画画了。” 爱德华 · 霍普的观点受到很多艺术家的赞同,他们会避免把文字意义强加到图像上面,所以连个标题都索性不取了,让看不懂的人有点小尴尬。幸好读到《如何参观美术馆》这本书,分享了几个实用的欣赏技巧,让你也可以轻松破解尴尬时刻。
里面没有人的画 要看啥?
好吧,那就是风景画了。
看风景画的秘诀,小说家马赛尔 · 普鲁斯特曾写过:“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风景,而在于形成新的视野。” 关于风景画的欣赏,你起码要领悟三点。
1、风景画不是照片,画面都是经过了理想化的处理,艺术家想让你看到什么样的风景,这是关键,在画里发现细节才是真正的乐趣和挑战。
2、画家对每一棵树、每一颗石头、每一只动物的表达,都反映的是当时的主流美学观念,你的眼睛可以在画中看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理想。
3、风景画可不是要展示 “快乐的小树苗”,是要映照出你脑海里的风景,你的情感代入和生活思考,就是风景背后传达的信息。
赤裸裸地欣赏人体 只有在这了
保罗塞尚被推崇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图为他创作的《洗澡者》
女老师麦吉因为带五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美术馆,然后被辞退了。因为一个学生看到了裸体艺术品,然后父母就向学校投诉,把事情给搞大了。这事可不是偶然,说明大家对美术馆里出现裸体形象这种状况不知道应该怪谁。麦吉老师实在太冤了,就算要怪,这也应该怪古希腊人吧。
近距离观看裸体,而且旁边还有别人在,这种氛围是在太微妙了。试想下和你爷爷一起欣赏古斯塔夫 · 库尔贝那幅栩栩如生、展现真人大小的女性阴部的油画,这可不是什么愉快的参观体验。但是在美术馆碰到裸体,是几乎不能避免的事情,那应该怎么办?
以前没有 “自拍” 只能自己画
肖像画一直以来就是用作辨认和怀念人的,现在朋友们聚会都喜欢自拍一张,那 16 世纪怎么办,画家小汉斯 · 霍尔拜因曾经不远千里,给他的皇家客户画用于相亲的肖像画,这跟中国皇帝选妃先挑一挑画像,看谁比较美是一个意思。
首先,眼睛是最难画的部分。肖像画家戈登 · 艾马说:“单是眉毛,通过无限的变化和组合,就可以传递出惊奇、怜惜、害怕、痛苦、怀疑、专注、忧伤、不快和期待的情绪。”
肖像画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艺术门类,很多画家都会试一试,倒不是要追求画得多么逼真,而是画肖像这个练习,是对自己艺术风格一个很好的测试和培养。奥斯卡 · 王尔德也分享过他看肖像画的观察:“每幅用心创作的肖像画,描绘的都不是模特,而是艺术家自己。”
一张好的肖像画会让你忘掉脸孔本身,转而想起自己的彷徨、希望和梦想。所以一定要想尽办法,去找那些能给你带来冲击,能带来这种奇妙感受的肖像画来看,这比看心理医生还有用。
静物画里摆些瓶瓶罐罐又想表达什么
1760年,《静物与橄榄》。18世纪法国静物画大师夏尔丹所作
画家罗伯特 · 盖恩说:“风景画源自那些转瞬即逝的印象或记忆,静物画则来自形式和图案给人的感官享受。” 然而,这句话不管听起来多么有诗意,如果你不是专家的话,在美术馆看到静物画也可能只觉得那是一堆东西而已。
如果你想搞清楚一个骷髅、几个苹果和一个瓶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那你确实需要一些帮助。
1、静物画的一个特点是,他们都试图用最有创意的方式把色彩、形状和质地结合起来,给人感官愉悦的构图。要是你看着一个鲜橙色的柠檬旁边摆着一个暗红色葡萄酒分酒瓶,这样的画面让你觉得很赏心悦目,那静物画就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快感。
2、艺术家选的东西,都有象征意义,都要去想想。比如剪下来的花朵,或者腐烂的水果,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一个异域风情的贝壳,代表着财富的浮华。所以看静物画就和猜谜游戏似的,有必要的话,你还可以掏出手机搜索一下答案。
3、静物画家特别热衷于表现物品的象征意义,他们希望吸引人的是物体和本质,而不是人物或者风景。画家亨利 · 马蒂斯就主张:“准确地临摹物品不算什么,画家要表现的是物品在他信中唤醒的情感。” 最优秀的静物作品,能让你爱上一朵枯萎的百合花,全然感受生命的易逝。
一书 ·《自画像文化史》
人们第一次在镜中看见自己清晰的面貌是在16世纪(水晶玻璃镜发明出来了),这个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了自画像艺术的迅猛发展。几个世纪以来,自画像都是艺术家的宠儿,它不像照片一样还原真实,而是想象与记忆的产物。对于观者来说,自画像触发了独特的联想,人们认为自画像能够触及画中人的灵魂。
墨西哥自画像画家弗里达·卡洛一生饱受病痛折磨,做过多次的手术。她的作品《两个弗里达》就在探索自我身体的认同和抵抗。画中有两个弗里达的身体,一个穿着墨西哥风格的衣服,一个穿着欧式衣服,坐在长凳上,背景是风暴。弗里达的心脏暴露在外面,血管缠绕手臂,跨越身体联结,“欧式”的弗里达手上拿着钳子,她既是医生也是病人,血液的流动都是在她控制之下。《两个弗里达》孤独、坚忍、渗透:她们握着手,看上去雍容华贵,一动不动,就像维多利亚女王的坐像。
一食 · 卢浮宫里的巴黎纽约蛋糕
卢浮宫餐厅合作对象是巴黎老牌贵妇下午茶店 Angelina,在大陆已有 4 家分店,只卖招牌甜点,无时不刻地都有人排队。
巴黎纽约蛋糕,以泡芙为形,当中充的是山核桃奶油酱,口感偏淡,是店里的畅销款,跟热巧克力甚为搭配。这里的招牌饮品热巧克力一如其名 L’Africain,是由四种非洲可可豆巧妙调配而成,这已是一百多年的秘方了。Mont-Blanc 栗子蛋糕是其店另一招牌,表面是原味的栗子泥,中间是香草奶油,最下面是很甜的蛋白饼,所以吃的话,最好是从上往下三层都捉住,才可以吃出那种丰富的层次。
这些蛋糕也是几个世纪以来巴黎贵族的最爱,巴洛克时期油画中的贵妇常摆着喝热巧克力的姿势以体现自己的身价、表现她热爱生活和异国文化。
投稿 | 合作 | 交流
yiyinyizhuo2016@163.com
稿酬优厚 欢迎来稿
————————
亲 爱 的 书
敬 爱 的 美 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