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蔺桃:在美国一边写作一边种菜,用“自然食育”养育女儿

彭幽悠 半妈 2022-06-08


蔺桃(桃子)


前媒体人,曾在台湾生活居住三年,现暂时旅居美国的自由写作者,持续关注美国及两岸三地永续农耕和创新生活方式,已出版图书《陆生元年》(合著)、《藏在小日子里的慢调台湾》、《三十岁,回乡去》,自然食育Nature Parenting推广人,5岁女孩的妈妈。


(7月31日20:00,半妈将邀请蔺桃分享《我所观察与经历的,世界各地的食物教育》,收听方式请见文末)



2020年,是蔺桃和先生、带着女儿,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生活的第五年。

 

这一年春天,他们同样经历着猝不及防的疫情。鸡蛋限购,女儿幼儿园闭园,先生读博的大学变成网课,一家人处于三餐饮食、居家工作的状态。蔺桃跟我说起,家里的一打鸡蛋快吃完了,因为要留着做蛋糕,所以会规划每个鸡蛋的用处。三餐相对清简,燕麦是家里常备的食材,早餐经常跟女儿一起用燕麦拌水果做粥。

 

还好,在家的附近有一片自己开辟和种植的菜地,每天出门散步的时候,都会顺路去拔草浇水,看看植物的生长情况。今年的收成虽不如往年,但餐桌上不时会出现新鲜的蔬菜。在这里,还能挖掘到应季的野菜,比如,荠菜,艾草,马齿苋,安抚着身居异乡的中国胃。

 

蔺桃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自由写作者,最新的采访集《三十岁,回乡去》刚刚出版上市;是一位家庭主妇,来美国之后从零开始学做饭、料理生活;还是一个5岁小女孩希蔓的妈妈,她把自己探索出来的对女儿的养育方式,取名为“自然食育”,并不时会在微信公众号里分享在美国“半农半妈”的生活状态。


 桃子在美国刚刚度过的一个生日




1

初到美国,用料理食物安放内心

2015年8月,当桃子和先生带着刚满4个月的女儿来到美国时,生活的艰难、沮丧,远远超出她的预期。
 
在第一年里,她崩溃了很多次。女儿是个高需求宝宝,白天要陪伴,晚上又频繁夜醒;先生课业忙碌,经常备课到半夜,清晨又匆忙赶往学校;她不得不独自照顾孩子,在那段日子里,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睡三四个小时的整觉。
 
与此同时,她还面临着额外的挑战:学习做饭。在成为妈妈之前,她跟先生经常在单位食堂用餐,几乎不下厨房。但到美国之后,她必须学会自己做菜。“这里的环境不允许我们经常出去吃餐厅,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像美国孩子一样吃冷冻速食、半熟品长大。”
 
困境之中,她被迫想办法:在每月有限的预算内,照顾女儿的同时,切实地应对一家人的一日三餐。
 
桃子在美国学会的第一个菜,是烤鸡腿鸡翅。美国超市里,肉食的价格远远低于蔬菜,她一周会去一趟超市,采购较多的肉类,然后提前一天趁孩子睡着时,备好食材、放好调料、进行腌制,第二天只要放入烤箱就算完成了。烤箱除了烤各种肉类,也可以烤蔬菜,方法简单,不像中式菜肴需要很长的烹饪过程,如此一来,就能兼顾带孩子。

烤鸡腿鸡翅,在美国学会的第一个菜
 
在朋友的传授下,桃子还学会了卤菜,卤牛肉、卤鸡爪、卤猪肚……卤菜有多道工序,但也是可以在有空时提前完成的,并且做好后能放进冰箱留存。那么,就算没时间做菜,简单下一碗清汤面、煮粉丝,切几片卤牛肉配上,也感觉生活丰富了很多。
 
卤牛肉,点缀一碗清汤面,就觉得生活丰富很多

“这些生活之事的意义在于,我把生活的目标缩得非常小,我学会做一个迷迭香烤鸡腿,我就觉得特别幸福。我先生也会不停夸我,这让我重新建立起信心。”
 
那段时间,她还写下很多日记与自己对话:“我第一次清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低能量、易怒、又脆弱的人,”桃子说,“我以前觉得这样是不好的,但现在我开始接受这样的自己。”
 
环境的局限,有时候是困住我们向外的枷锁;但换个视角,也许是迫使我们回归本质和内在的契机。把着眼点放在小的事情上,人会更容易找到幸福感,而在不断加强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对外在的依赖越少,内在的充足感也就越强。

渐渐的,桃子在做饭这件事情上的尝试越来越多。她会调用小时候记忆中的味道,回想从小妈妈和奶奶是怎么做饭的,这些家庭传承的智慧,影响着她在使用食材时,更珍惜每一个部分,比如,摘掉菜叶后,根茎可以用来做腌菜;豆芽不用去超市买,可以用豆子来发。她通过美食APP学习食谱,一点点解锁新的菜式。
 
桃子和女儿在做拉面

随着女儿慢慢长大,桃子发现,食物,也构建起跟女儿之间的一种相处方式。没人帮忙看管孩子,所以洗菜、择菜、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希蔓就在身旁。自然而然,希蔓也想要参与其中。做乌冬面时,希蔓帮忙拉面条;洗菜时,希蔓在水盆里帮着掰菜叶。这不仅磨练了小朋友的精细动作,也让好动的她能安静好一会儿。

和孩子一起制作食物,竟较好地达成自我需求和孩子需求之间的平衡,“看似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个最优解。”



2

意外拥有一片菜地,实践农耕生活


2016年夏天,因为搬家,桃子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机缘巧合下,他们搬进了佛罗里达大学(桃子先生就读的学校)校园内的社区,一栋位于爱丽丝湖畔的房子。
 
搬进去不久,在邻居的介绍下,他们被带入了一片“秘密花园”。
 
她描述第一次进入“秘密花园”时的情景,就像爱丽丝掉入了兔子洞:经过一条不起眼的小路,穿过两块凸起的大石形成的隘口,只见几个五六岁的孩子,在一个搭建的木架平台上,爬上爬下。几棵粗壮的大树,浓荫蔽日,洒下斑斑日光,孩子们随手砍下甘蔗、摘下水果来吃。
 
秘密花园里,有宽阔的木制座椅和烧烤设备

和来自各个国家的邻居一起劳动

这里原来是一块民族生态学农林园地,由佛大生物系和农学系的一些学生、助教负责打理,他们把生活厨余收集起来发酵,用作园地的肥料。来这里种菜的居民和学生,形成一个“民族生态社区”。

来这里种菜的居民和学生,形成一个“民族生态社区”

桃子一家人很快加入社群,和邻居们一起种菜、一起劳作。每个周五或周天,是大家共耕共食的日子,劳作完后,大家会在菜地里共同制作食物,一起聚餐。桃子在这里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邻居,并成为互相帮助的好朋友;女儿和小伙伴们在林间捉迷藏,在这里第一次吃到甘蔗、柿子、枇杷、桑葚,而且是直接从树上采摘下来的。

桃子和女儿一起享受自然的馈赠(桑葚、枇杷、马兰头)

2017年,搬到这里的第二年,桃子的先生决定自己开荒出yi片菜地。他们用砍刀把齐人高的枯草砍去,再把地表的枯枝、荆棘整理干净,裸露出一片黑色的土地;然后,自己做堆肥,育苗,种下了番茄、豆角、花生和各种瓜类。
 
从此,菜地劳作的时光,成为家庭的固定活动,也为他们的美国生活涂上更明朗的色彩。
 
桃子的先生课业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去菜地劳动,这成了他释放压力的方式。女儿希蔓积极地参与每一项农活:铲土、挖坑、放籽、盖土、浇水、拔草,俨然一位菜地小主人。当第一波种下的番茄们发芽结果时,她非常兴奋,每天都要去菜地看看番茄长大了没有,多结了几颗,每次都要把番茄摸个遍才肯离开。 

在菜地里开心劳作的希蔓

“劳作的快乐,与自然的连接,是我希望孩子能学会的,也是我们想给女儿的最美好的教育。”桃子非常感谢这片秘密花园,让希蔓的童年可以像一个乡下孩子那样丰富。
 
与此同时,她也深深觉得,自己才是这片菜地中受益最深的那个人。除了收获到新鲜应季的有机蔬菜和超市里买不到的瓜果,她对菜地的植物越来越了解,与土地的连接也越来越深。

桃子常回想自己的童年,虽然在南方的乡村长大,但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性格内向,常找各种借口逃避农活,从未感受到乡土的美好。终于,在这片菜地,她把自己童年不想做或者害怕做的事,做了个遍:爬树,拔草,摸蚯蚓,追蝴蝶……“借着女儿的名义,我也重新过了一遍童年。” 
 
今年疫情刚开始时,桃子和女儿在户外野餐


3

自然+食物,探索属于自己的育儿方式


2019年,桃子建立了一个“自然食育Nature Parenting”的社群,分享她在自然、耕种、食物中,与女儿一同成长的经历和心得。
 
在美国的五年里,桃子和女儿一起种菜、做饭,成为她们生活的日常。亲子教养,也自然而然地渗透进自然与食物,从菜地田间,延展到厨房和餐桌。但在看似平常的背后,也蕴含着一位母亲的生活智慧与用心教导。
 
自然,是无处不在的。除了菜地,桃子还在家门口的花盆里育苗种菜,搭建起一个“小花园”。这里有希蔓独立种下和照顾的菜苗,还经常有各种小蜥蜴、蟾蜍、蜘蛛光顾。

家门口的小花园陪伴着希蔓的成长
 
疫情隔离期间,有一天,家门口的一盆红凤菜被鸟妈妈搭建了一个巢,还下了几颗蛋,一家人兴奋不已。桃子便带着希蔓去观察和探究:这是什么鸟呢?根据鸟蛋的颜色、形状,鸟妈妈的身形和叫声,她们判定是北方嘲鸫鸟。那为什么会来到我们家搭窝呢?是今年提前到来的雨季,让鸟妈妈们猝不及防,还因为花园里的花草蔬菜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小生态。桃子用这些问题,引导女儿去观察和思考,寻找答案。

搭在花盆上的窝里,已经孵化出来的小鸟宝宝
 
半个月后,小鸟从蛋中孵出,学会了飞行,忽然搬家了。桃子有些难过,希蔓则过来安慰妈妈,“别难过,等它们长大了,还会回来我们家生宝宝的。”在主动营造和偶然遇见的经历中,桃子都尽力带着女儿,去体验自然界中生命成长的过程。
 
在家中的厨房和餐桌上的互动,则化为她与女儿的一种相处方式。
 
“我们在家一起做饭,她帮我洗米、剥蒜头、分开香干。我们一起包饺子、做馒头,腌泡菜。她想参与每个步骤,我都尽量让她尝试,有时候就我们俩人,腾不开手拍照。但是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她会仔细观察我怎么切菜,我教她怎么保护自己。”桃子在朋友圈如此记录着。 



去年和今年端午节,桃子和女儿一起包粽子

最初,让希蔓参与下厨做饭,是想让好动的女儿能够有耐心。“她是个特别好动的孩子,看电视都爬上爬下,很爱出去玩。”厨房和食物,确实让她专注和安静了下来,也让她学会分工合作,和等待。
 
亲手种的蔬菜,或者自己参与准备的食物,孩子总是更愿意吃,也就不太会挑食。“但有些蔬菜她是不爱吃的,她会说,妈妈,这个菜菜我不吃,那我就尊重她。”桃子说,“一方面我教养她,一方面我接受她。”

"带孩子制作食物,还是要以玩的心态为主,不要设想着去教会她什么技能,还要多照顾她的情绪。"桃子分享食育中的心得:“对我来说,培养孩子的耐心、专注力和对吃饭的兴趣,让彼此都舒适,是最重要的目的。


希蔓在做枇杷果酱 

在桃子看来,食物也是一种沟通的媒介。她身处美国,又身为母亲,常常在料理食物的时候,想起自己的妈妈、奶奶是怎么做的,又在想要如何教自己的女儿,这时候,她会有一种责任感,在代代相传着文化与传统。

每一个传统节日和节气,她都会带着希蔓一起制作中国的食物,包饺子、包粽子、揉汤圆,通过吃的线索追溯传统。"
 
同时,在她所处的菜地社区,有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大家经常在菜地制作食物,共同分享。桃子张罗过火锅派对、新年饺子宴,这时候,食物又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纽带。

在菜地,和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们一起包饺子 
在菜地里组织的复活节捡彩蛋活动

 
回顾在美国生活的日子,桃子说,“这五年来,不仅是我孩子的成长,更是我的成长。我从一个不会做饭的人,变成基本上什么都会做。我也从一个极度不自信的妈妈,变得越来越喜欢自己。
 
我非常喜欢桃子跟我分享的一个瞬间。就在最近佛罗里达州的雨季,外向、好动的希蔓抱怨着外面下雨不能出去玩,而敏感、安静的桃子回应说:“妈妈还蛮喜欢下雨天呢”,她拿起最近在学的尤克里里站在屋檐下弹奏,女儿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撑开一把伞,去院子的水坑里踩水。雨点打落,旋律阵阵,嬉笑声飞扬,她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着那个下午的时光。
 
回屋的时候,希蔓说,“妈妈,我也有点喜欢下雨天了。”



作者简介:

彭幽悠,“半妈”公众号运营者。曾是出版社编辑,写作出版过《美食小情书》系列、《每个女孩都是生活家》;目前是俩娃妈,用喜欢的文字去采访更多独特妈妈的故事,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美育发现。




7月31日(周五)20:00,

半妈将邀请蔺桃分享

《我所观察与经历的,世界各国的食物教育》

收听方式:

请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半妈小助手"微信,

备注:半妈群,然后入群收听。





半妈采访系列:

林雨飞:33岁学画画,带女儿写生看展,开创自己的家庭美育法

紫安:自然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也是安心自我成长的妈妈

罗竹君:重新定义儿童音乐会,也努力做好“琴童妈妈”

茹茹萍:在山野安家创业,用植物手作教孩子感知美

思考型妈妈陈瑶:我不太育儿,只是观察和分析孩子



半妈妈妈成长 | 亲子美育

“半妈”是一种状态,希望你可以放下“做一个完美妈妈”的执念,也放下“必须事业育儿兼顾”的压力,用轻松愉悦的心情与孩子一同快乐成长,一半时间陪伴孩子,另一半时间成长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