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一本书,谈谈如何精进我们和孩子的共读质量

满满妈 满满的小书 2022-05-06


感谢关注“满满的小书”

这里是热爱童书的万千家庭共同信赖的阅读分享平台

我是满满妈(微信manmandexiaoshu),欢迎添加


昨天推荐了《肯侬三部曲》。


今天借我和满满读其中一本《阿歪》的过程,来谈谈如何精进我们与孩子的共读。


一直有一种说法是,绘本阅读或者亲子共读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消遣性阅读,而且总是将绘本阅读与文字阅读,亲子共读与自我阅读对立起来。然后总会引发很多父母的焦虑,总是着急想尽早推动孩子转向文字阅读和自我阅读。


事实上,每一种阅读型态,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心灵与文本的对话(读者和作者之间),也是心灵与心灵(读者与读者之间,比如亲子共读时的父母和孩子,也是读者和读者的关系)之间的对话。


父母有机会,借助绘本提供的讨论场,和孩子展开一次又一次交流,可以帮助父母与儿童建立起彼此深深的理解,建立起能够一直彼此对话彼此倾听的深度关系;也可以帮助儿童长远的重要的心智和情感发育,这个意义,怎么夸都不为过。


前提是,父母先要提升自己对绘本阅读的认识。



绘本阅读,归根结底是要读什么呢?



阅读一本故事性的绘本,简而言之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是读懂人性。


不管主角是人物还是动物,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原创虚构,故事性的绘本,归根结底,都会谈到人性的方方面面。


不仅仅是读绘本,阅读一切文学作品的价值,最重要的意义都是让我们对自我,对他人,对人与人之间的同与不同,有更深度更广泛的了解。


了解人性的复杂与软弱,了解很多痛苦远超我们想象,了解人们有时候做出某个选择的迫不得已。


了解愈多,洞察愈多,慈悲可能也会愈多。


我在写《一千把大提琴的合奏》时曾写,


“悲伤如可以琴声共诉,或可相互承担”。


和孩子一起读绘本也好,以后孩子自己读文学作品也好,好的阅读都会增加他们对复杂现实和人心的理解能力、共情能力和承受能力。


第二,是读懂结构。


任何一本成功的文学作品,除了思想与文字以外,作者结构全书的能力非常关键。绘本虽然大多都非常短,但它需要有严谨的文图配合,对结构的要求同样也很高。


结构与逻辑密不可分,任何一本故事性绘本,如果我们多和孩子讨论结构,孩子理解叙事逻辑的能力,以及进行逻辑推演的能力,都会慢慢提高。


起承转合中大有乾坤,父母要先有这个理解文本结构的意识,然后在共读中去引导小朋友。


第三,是学会审美。


绘本阅读很重要的功能是图画的审美能力。


满满妈并不是学画画的,但是因为学过电影对图像语言有比较敏锐的观察,所以在挑选绘本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眼光。


审美虽然是一种主观感受,你觉得美的不一定别人也觉得美,但是,审美也是有基本标准和共识的,审美能力同样也是有高低,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对普通读者来说,逐步提升审美的能力,不需要从抽象的专业的理论上来,完全可以从日常的积累中来。


看更多艺术水准最高的绘本作品,留意和孩子一起寻找图画的妙处到底在哪里,是精微的细节还是自成一格的风格,是场景的氛围还是角色的塑造,是光线,色彩,笔触,媒材?等等。


看更多更好的绘本,我们和孩子的审美眼光自然都会越来越犀利。很多读者妈妈说,看了我推荐的图书,一般的推荐真的都不入眼了,这并不仅仅是读者妈妈自夸或者单纯对我们选书的肯定。


事实就是,在优秀的绘本和平庸的绘本之间,是有看不见的红线的。


看得多了,你就能感受得到。即使不能用专业的绘画术语去表达(作为读者也没有必要那么专业),但是敏锐的感觉和审美的能力会一点一滴提高。



我和满满一起读《阿歪》,和她一起聊了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分别抓取了这本绘本的故事结构中三个最重要的点。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阿歪第一次遇到切叶蚁时,要欺负它们?它自己不是刚刚才因为被别人欺负而痛哭吗?


注意哦,这是故事进入主干部分的起点,也是结构的第一个关键点。


前面的部分是对阿歪之前遭遇的描述,是肯侬有意的铺垫,让我们去理解阿歪心态慢慢发生扭曲的动因。然后从这个结构点开始,故事进入了主体。



心灵还是一派纯真的满满,还完全不能理解阿歪心灵中的卑劣面。


于是我告诉她,这是人性中特别阴暗的一面,就是在自己没有办法向强者挑战的情况下,为了寻求自己的平衡,选择了向弱者施暴。


我没有再进一步告诉她的是,这种心理,无论发生在个人还是群体身上,正是历史上或者现实中很多残酷事件发生的原因,比如发生在幼儿园和校园门口的那些血案。


命运本身充满各种不公平,而人性也总是在善恶两端摇摆不定,蜚蠊在这一个时刻里,选择了开始向恶的一面倾斜。


它开始从欺负切叶蚁这件事情上,获得快感与满足。


肯侬借阿歪的行为,开始展现人性的脆弱和不可靠。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切叶蚁放走了阿歪?


敲黑板注意,这是这个故事里迎来的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它也是整体结构的一个分水岭。


前面所有积累的压力和矛盾,在这里将得到释放,故事接下来将以风行水上的方式流畅奔向高潮和结尾。



蚁后下命令,决定将屡次捣乱的阿歪绑来,并当作牺牲品送给行军蚁当食物,以平息行军蚁和切叶蚁之间的战斗。


但是几只负责执行命令的小切叶蚁,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尔莎、泰拉、葛来宝,却私下决定放了阿歪。


三只最弱小的蚂蚁,孩子们会记住它们的名字,做了一件最伟大的事儿。


因为它们放掉阿歪的原因,是他们不忍心牺牲阿歪的生命。


于心不忍,这四个字就是同理心、是善意之源,对他人即将遭受的痛苦无法视而不见。


而它们也清楚地知道,如果放掉阿歪,它们自己可能会被蚁后杀掉,整个切叶蚁家族也可能会被行军蚁消灭,而且这个阿歪并不是什么好朋友,之前还总是欺负它们。


但是即使在了解了所有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后果之后,三只小小的不足一提的切叶蚁,还是坚决地放下了阿歪,放了它一条生路。


这一刻是是真正的,人性光芒闪耀时。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阿歪立刻决定要帮助切叶蚁?



切叶蚁的举动终止了前面的矛盾,接下来阿歪的选择和行动,将决定故事的最终走向。


被突然放生的阿歪傻掉了。一方面为自己死里逃生暗自庆幸,一方面,它傻掉了。


因为,它发现最终决定自己生死的,竟然是它之前最瞧不起,一直被自己捉弄的小小切叶蚁。


命运有些时刻就是那样,于无声处听惊雷。


人性的善意呼唤出善意,勇气鼓舞了勇气。阿歪内心倾向于恶的天平,回归了善的一端。


它也感受到了三只小小切叶蚁所承受的压力和它们的整个家族即将面临的灭顶之灾,“我必须为他们做点儿什么。”它能怎么做呢?


留个悬念吧,结尾如同华彩乐章一样喜悦。



肯侬的这个故事实在是写得非常好。


无一字一句说教,而是依托上面三个最重要的关节点,将所有最严肃最重要的道理,都藏着故事的一起一伏之中。


这套书,既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一个充分的有关人性善恶摇摆的讨论场;也像我们充分展现了,一个好的故事结构,是如何一层一层清晰搭建的。



我们还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聊聊肯侬作品的美和趣味


首先我们会注意到的是,肯侬的书角色塑造的难度。


在之前我们推荐的乔恩·克拉森的《形状三部曲》里,麦克·巴内特和乔恩·克拉森选择了最简单的三种几何形状作为主角。


这对插画家的难度要求实在是太高了。你简直想不到它要怎么赋予这种极简图形以形态和性格,但是乔恩·克拉森做到了。


我写乔恩·克拉森的文章,也专门讨论了如何带领孩子读绘本的问题:


我给《读库》写乔恩·克拉森的故事:与其谈论道德,不如享受趣味


肯侬作品也面临同样的艰难,因为她选择的是那些“不那么可爱,不那么受欢迎”的动物,蝙蝠,蛇,蜚蠊和蚂蚁(蜚蠊其实是蟑螂,蟑螂的数量有四千多种所以书里的蜚蠊并不是我们熟悉的小强哈哈哈,蚂蚁的数量有八千多种,这也是看肯侬书后撰写的科普文才知道的)。


这些角色,只要稍微想一想,也就知道绘图的难度有多大了。如果是纯粹的科普故事,那画得精确就好,但是肯侬撰写的是文学故事。


要画出这些动物,要引起视觉上的美感,但又不能失去它们的“真”,还要与文字配合,用图画塑造出它们的性格,这可绝对不是画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熊小狗小兔子啊。


丨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看找一找,肯侬做的大量特殊视角的构图。


这一帧是星月奋力拖着三位小鸟兄弟起飞的画面,仰视的视角显得气氛很紧张,星月的姿态也是拼尽了全力。




丨我们可以感受到,肯侬如何用场景营造出氛围,将角色置于其中。


在宁静的大自然中,不管是漂亮的讨喜的生物,还是看上去不那么漂亮的丑陋的生物,生命都是一样脆弱一样可爱的,是自然的一部分。



丨肯侬在角色的真实感与艺术感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不管是绿笛还是星月还是阿歪,这些不那么讨喜得角色都塑造得非常成功。



画面中的幽默感,更是常常让人忍俊不禁。比如星月答应了鸟妈妈,只能正着睡觉,所以她是世界上第一只勉力正着睡觉的蝙蝠哈哈哈。在遇到自己的妈妈时,星月也晕菜了,到底该正着睡还是倒着睡。




丨可以留意肯侬为每本书设计的独特的色调。


《星月》整体都是宁静的蓝色和白色,但是在星月和妈妈最终重逢的时候,画面有了温暖的代表着希望的红色。



丨肯侬还画出了无数个精微的动感的一瞬间。


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仔细看看这帧图片。


这只豹猫抢走阿歪食物的一刻。食物在空中分崩离析,豹猫强健的身体与阿歪的软弱无力,都被定格在画面中。明明是静止的图画,却有动态的张力。



以上都是我和满满阅读这套书时有意无意聊到的点,这样的点还有无穷无尽等待着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去发现。


精进我们的阅读,可以是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展开的认真的讨论与思考,可以是一同去玩的一场读图游戏,也可以是领略到个中幽默彼此之间心有灵犀的一刻对视。


读懂人性,了解结构,提升审美,等等等等。更重要的是,读懂彼此的心灵。每一次认真的共读,都意义非凡。


就把《阿歪》作为我们的精进阅读第一课吧。这个话题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讨论。



-“满满的小书店”正在团-


台湾和英&读小库,两个从不打折的童书品牌,为什么都爱“肯侬三部曲”?

满妈选书NO.4丨爱是一种能力,快乐也是:《遇见生命的诗与美》、《快乐的狮子》、《格列佛游记》


-谈共读的文章,还可以读-


共读的起点:2岁宝宝2000册图画书!一位绘本妈妈的共读指南

英文阅读:让孩子砍柴之前,先帮他好好磨刀。以英文阅读为核心的十五条启蒙建议

共读与识字:读了几百本上千本书,汉字却不认识几个,焦虑吗?



微信改版很多喜欢的文章总是容易错过?

大家记得一定“星标+置顶”哦!

步骤:点击“满满的小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设为星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也能直达“满满的小书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