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词解释 | “青年马克思”

2017-04-28 马列之声

青年

马克思

来源: 《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

    

        青年马克思 与“老年马克思”(即成熟的马克思)相对应,指思想尚未成熟,正处于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时期的马克思。马克思是在和恩格斯共同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的写作,从而形成唯物史观的体系以后,才结束了他的“青年马克思”时期而成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即成为一个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青年马克思”作为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包含着新与旧、成熟与不成熟各种观点的复杂矛盾和尖锐冲突,这就为站在不同角度的马克思的研究者提供了争论的场所。自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发表(1932年)以来,“青年马克思”就一直成为学者们特别是西方“马克思学”家们热烈讨论的对象。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所注意的一般是“青年马克思”与成熟的马克思的分期问题,即马克思完成“两个转变”的时间界限和标志,是马克思的转变过程及其规律性问题。


原苏联学者中有的主张把“青年马克思”时期截止到1844年8月马克思和恩格斯着手合写《神圣家族》以前(尼·伊·拉宾);我国有的学者主张,“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的界限是1845年春天,那时他拟定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其中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而马克思“真正成为马克思”,应该以形成唯物史观完整体系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西方“马克思学”家则力图从“青年马克思”中“重新发现马克思”。他们主要根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而把马克思理解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并认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手稿》是马克思的“成熟著作”。《手稿》德文版的最初出版者S·朗兹胡特和J·P·迈耶尔在他们为该书出版撰写的“导言”中提出,要根据《手稿》对马克思主义作“新的”解释。他们认为,这部著作是“新的福音书”,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启示录”,是“马克思的中心著作”和“成就的顶点”,它势必会改变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概念”,对论证“新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具有“决定性意义”。他们认为,《手稿》的中心思想是把“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和发展”作为“历史的真正目的”。据此,他们扬言发现了“两个马克思”,即早期的“人道主义者马克思”和晚期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类似的观点也在其他学者的著作中出现,不同的地方只在于,有的把“青年马克思”说成一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而把晚年的马克思(即写作《资本论》时期的马克思)说成一个“科学主义的”或“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有的则把“青年马克思”说成一个“哲学的马克思”,而把晚年的马克思说成一个“经济学的马克思”。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马克思学”的兴起,就与“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和与之相联系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争论有关。这时候,有的“马克思学”家及其他有人本主义倾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甚至提出“回到青年马克思去”的口号,提出要用“青年马克思”概念把马克思解释得能为所有人接受。


        马克思主义者一般不直接使用“青年马克思”这个概念,认为它是“马克思学”家的专门用语。认为这个概念已经不单是一个学术性的概念,而是带上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


当那些“马克思学”家们叫嚷着“青年马克思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回到青年马克思去”的时候,他们是暗指作为科学的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非人道主义的,“是不能给人以希望的”。


马克思主义者对所谓“青年马克思”有着自己的特殊的理解。


首先,我们认为“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之间有飞跃、有“突变”,也有连续,两个阶段不是割裂的,后者是前者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以《手稿》为标志的“青年马克思”,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阶段。不能把它拔高为成熟阶段,更不能用它解释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尤其是成熟时期思想,不能用它解释整个马克思主义。

第三、“青年马克思”以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活动、著作为根据,仅仅表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处于一种不成熟的但又是在向成熟阶段转化这一事实,舍此没有其他更多的内容。所谓人道主义的“青年马克思”正像科学主义的“老年马克思”一样,纯属虚构。


您还可以点击下面蓝字查看过往“名词解释”: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篇(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主义、一元论等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篇(二)本原、派生、唯物主义各形态等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篇(三) 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等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篇(四)唯意志论、存在、物质、运动、静止等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篇(五)时空的基本性质、实在、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等


历史唯物主义篇(一):历史、唯物史观、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决定论等

历史唯物主义篇(二):历史循环论、历史目的论、历史宿命论等

历史唯物主义篇(三):地理环境决定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契约论、阶级论、人性论等

历史唯物主义篇(四): 阶级调和论、分配论、改良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等


经济学篇(一):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

经济学篇(二):劳动资料、经济基础、资本主义所有制(生产方式)、资产阶级等

经济学篇(三):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使用价值、价值等

经济学篇(四):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死劳动、活劳动、社会必要劳动等


科学社会主义篇(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利益、阶层、阶级等

科学社会主义篇(二):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国家、政治、法等

科学社会主义篇(三):科学社会主义、马恩的两个转变、产业革命、生产社会化等

科学社会主义篇(四): 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理论概要、一国首先胜利论







请关注我们的备用号!

mkszyzxb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