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强首府战略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
点击关注公众号↑↑↑置顶/星标★
日前,南宁市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加快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了全面部署。
《实施意见》分为奋斗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推动强首府战略落实落地。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出的奋斗目标,与自治区《关于支持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相比,在2025年阶段目标上进行了具体量化。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实施意见》划重点。
《若干意见》信息划重点
▼▼▼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桂发〔2019〕32号)精神,按照自治区实施强首府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主要目标等部署要求,结合南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奋斗目标
——到2025年,南宁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比2018年翻一番。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支撑作用凸显,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中国—东盟金融城全面建成,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创新要素加快集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建成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铁路网密度达到580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760公里/万平方公里,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3500万人次。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500亿元。南宁大都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30平方公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到2035年,南宁市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力争达到30%。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建成,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引领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大幅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做强现代工业
强首府关键在强产业,强产业核心在强工业。各开发区、各县区产业园区要发挥工业发展主阵地作用,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形成电子信息、食品工业2个千亿元产业,高新区、经开区、江南工业园3个千亿元园区,5家以上百亿元企业。到2035年,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更加完善,工业发展总体达到全国省会城市中等水平。
1.加快壮大重点产业集群
加快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网络通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四大产业链,建成承接东部、衔接东盟的重要电子信息产业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和供应基地,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超2000亿元。网络通讯重点发展高端服务器、交换机、5G通信射频设备等产品,打造知名的网络通讯设备生产基地,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0亿元。智能终端重点发展覆盖手机、平板、TWS耳机、音箱、VR/AR等主流智能终端设备,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0亿元。新型显示重点聚焦AMOLED领域,引进和布局面板生产线,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亿元。集成电路重点引进一批8英寸、12英寸大硅片生产和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同时,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打造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互动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体系。〔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各开发区〕
加快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及工程机械、智能装备、无人机等重点高端产业链,加快建设南宁智能制造城,建成面向西南和东盟市场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到2025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800亿元。新能源汽车以整车为龙头引领带动产业链提速发展,建成整车及零部件协同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到2025年培育2家以上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实现产业产值超5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发展地铁车辆及零部件、有轨电车、无轨电车、轨道车辆和铝制大部件,建设服务国内、面向东盟的城轨、高铁车辆制造基地,到2025年实现产业产值超5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新兴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重点扶持破碎筛分、建筑塔吊等细分市场龙头企业,提升工程机械装备基础能力,到2025年实现产值超100亿元。〔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各开发区〕
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推动研发新型药物,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00亿元。增强中成药二次开发等创新能力,重点发展一批民族医药拳头产品。与自治区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相关机构合作,共建一个集研发、制造、物流、服务为一体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利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大力引进国内外领先技术医药制造项目,提升生物制药、化学新制剂研发制造能力。〔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各开发区〕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推动铝、食品、化工、建材等“二次创业”。发展高端铝产业,以航空交通铝合金新材料为重点,加快引进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铝合金材料下游应用龙头企业和研究创新机构,大力拓展下游应用,尽快完善产业配套,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铝产业基地,到2025年高端铝产业产值超200亿元。推动食品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加大改造力度,加快发展附加值高的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等新兴食品产业,打造区域性先进食品加工基地,到2025年食品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推动化工产业向高档化、精细化发展,加快发展纳米材料、防水材料、生物肥料等重点化学制品,加快推进石墨烯产业化,到2025年化工产业产值超300亿元。推动建材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重点发展特种水泥、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新型硅材料等产业,推动浮法玻璃产业从建材向电子信息显示、光伏等领域跨越发展,到2025年建材产业产值超500亿元。〔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各开发区〕
2.加快推动工业园区扩能提质增效
做大做强国家级开发区。将高新区、经开区和广西—东盟经开区打造成为主导产业鲜明、创新体系完备的千亿产业园。高新区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科技门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和智慧型新园区,到2025年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为基础,鼓励开发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及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经开区重点做好电子信息及软件服务、生物医药、都市型食品、临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文章,打造产城融合的新型园区,到2025年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在吴圩空港经济区建设生物医药、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和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形成南宁市发展临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广西—东盟经开区继续做强做大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环保家居等产业,建设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平台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到2025年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各开发区)
加快县(区)域工业园区特色化发展。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各县区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选择一个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市级层面在资金、土地等资源上予以支持,推动县区工业园区形成“一区一主业”发展格局,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横县加快建设六景工业园,设立化工产业园,提升壮大茉莉花产业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林产品加工产业。宾阳县加快建设黎塘工业园,建设高端建材产业园。江南工业园重点建设富士康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航空铝产业园。邕宁新兴产业园重点建设交通运输铝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各城区发挥配套环境优势,大力建设企业孵化器,充分利用标准厂房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楼宇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打造邕宁蒲庙—青秀伶俐—横县六景—宾阳黎塘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推动园区间优势互补、协同配套、联动发展,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通用航空、节能环保、高端建材等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产城融合,实现一体化布局和联动发展。〔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
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建立市县共建共享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市管国家级开发区与县(区)域工业园区合作共建“飞地园区”。推动市属国有公司平台公司与产业园区合作共建,重点推进南宁交投与横县合作共建南宁六景工业园区、南宁城投与良庆区合作共建五象现代产业园。鼓励开发区与东部省市共建跨区域合作园区或合作联盟,开展产业和项目对接,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支持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差异化政策。
支持三大国家级开发区按“政企分开、管运分离”原则,探索法定机构改革,建立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机制。推进开发区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允许开发区探索实行政府雇员制,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差异化薪酬激励机制。优化园区用地比例结构,每年出让工业用地占园区出让用地面积不低于60%。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推进租让结合供地方式,推动建立以土地投资强度、地均产出效益等为主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机制。〔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绩效办)、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各县(区),各开发区〕
3.“内育外引”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聚焦重点产业集群,谋划“双百双新”项目,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等国内外企业落户南宁,争取广西投资集团、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广西玉柴集团、广西汽车集团、广西林业集团、广西农村投资集团等自治区级国有大企业集团在我市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品牌影响较大、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本土存量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向超百亿元产值迈进。鼓励和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实现上市挂牌。培育100家高成长性企业成为瞪羚企业,重点推动技术水平较高、竞争能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尖”方向发展,加快积累技术优势,努力成为行业领跑者。到2025年,争取新引进及培育5家以上100亿级工业企业、20家50亿元以上企业、100家10亿元以上企业。〔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投促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各县(区),各开发区〕
(二)做强现代服务业
坚持扩规模、提质量,强优势、树品牌,推动传统服务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具有首府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500亿元。
4.加强金融开放合作
务实加快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加快形成全国知名的金融集聚区,到2025年我市现代金融体系基本形成,成为金融要素洼地和金融开放创新高地。加快创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推动境内外保险机构集聚,设立保险创新产业园,创新拓展跨境保险等保险业务。加快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推动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创新综合体,建立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深化以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开展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等为重点的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持续推进区域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区域性货币交易清算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引进一批金融机构总部、中外资金融分支机构及金融配套服务机构。积极承接金融业外包业务转移和布局,推动金融机构设立面向东盟的区域金融业务总部或业务中心,打造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财富管理服务基地。完善中国—东盟(南宁)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推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建行大学等落地,打造金融信息服务基地和金融交流培训基地。完善金融开放市场体系,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黄金产业交易市场、区域股权投资市场、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孵化器,完善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和资本市场培训中心,形成中国—东盟资本培育服务市场。到2023年,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21个板块121个事项全面完成。强化金融业态提升,大力发展金融租赁、科技金融、消费金融、结算中心等新兴业态。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大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牵头单位:市金融办,责任单位:五象新区管委会、南宁金融集团,各县(区),指导单位: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银保监局、广西证监局〕
5.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城市
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品牌效应,突出特色、补齐短板,大力引进国际大型会展品牌,深化会展跨界融合,建设面向东盟的大型国际展会集聚区,到2025年实现会展业规模与效益的倍增目标,全市会展业直接收入达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间接拉动相关现代服务业收入超500亿元。提升发展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壮大会展主体,积极引进培育产业支撑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大型知名会展集团,把南宁打造成会展企业总部基地,到2025年,全市会展生态链的重点会展企业达50家以上,引进和培育4—5家年营收超亿元的会展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申办高端国际会议、国家级会议,打造成为中国—东盟重要会议目的地。建设会展一站式服务中心,完善商务服务和智慧会展等配套设施,提升会展场馆运营能力,培养会展专业人才,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进入全国前列。〔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投促局、五象新区管委会,各县(区)〕
6.加快建设大健康产业发展基地
聚焦“医、养、管、食、游、动”等六大健康子产业,进一步优化以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医药、健康旅游为核心,辐射带动健康运动、健康食品、健康管理等关联产业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推进养老服务产业集聚和多业态融合发展,到2025年建成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3个以上,社会资本建设的养老服务项目投资达200亿元以上,完成亿元以上投资的养老产业项目10个以上,培育和扶持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社会组织15家以上。加快发展健康医疗产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社会办医,吸引一批国际、国内高端医疗产业机构落户,发展前沿医疗,提供多元化服务。大力发展健康旅游产业,加快环首府生态旅游圈建设,推动青秀山等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及昆仑关、大明山、百里秀美邕江和南宁园博园等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重点推进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环大明山、环青秀山、百里秀美邕江等健康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到2025年,培育南宁市十大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建成1个大型旅游度假区,新增1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推动体育产业等健康关联产业发展,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进一步打造中国—东盟系列赛事品牌,到2025年健康运动体育产业规模达20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市医保局、昆仑关管委会、大明山管委会、青秀山管委会,各县(区)〕
(三)做优现代农业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振兴,加快现代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升级,推动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形成一批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具有首府南宁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7.推动特色农业集聚发展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导向,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重点整合打造优质粮食、糖料蔗、蔬菜、水果、茉莉花、茧丝绸、生猪、优质家禽、水产等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三园三区一体”建设,重点围绕“10+3”特色农业产业,科学整合项目资源,着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提档升级。到2022年,力争打造3个以上百亿元特色农业产业,新创3个以上自治区级或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创5个以上自治区级或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到2025年,力争打造5个以上百亿元特色农业产业,新创6个以上自治区级或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创8个以上自治区级或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各县(区)〕
8.加快农业品牌化发展
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计划,精心培育壮大南宁香蕉、南宁火龙果、横县茉莉花、武鸣沃柑、古辣香米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富硒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加强农业品牌的经营管理和宣传推介,引进知名企业“品牌入股”提升乡村农产品知名度,打造高品质“菜篮子”基地,提升农业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到2022年,全市培育100个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国家级或自治区级品牌目录60个,打造3个以上品牌价值超过10亿元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到2025年,入选国家级或自治区农业品牌目录达100个。〔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
9.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打造现代都市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市,积极引导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休闲农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服务业等新业态新模式。着力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抓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建设,推进蔗糖、水果、茶叶、木材等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在县(区)高标准规划打造一批农(林)产品加工聚集区,加快形成县县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每个优势特色产业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格局。着力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打造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提升农产品交易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布局,着力加强冷链物流、地头冷库、田头贮藏等装备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市、县、乡三级冷链物流体系和覆盖城乡的冷链物流网点,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体系。到2022年,全市主要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50家,力争国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数量突破60家,创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0个以上。到2025年,力争建成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区)3个以上,打造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区和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文广旅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各县(区)〕
(四)培育发展新经济
围绕南宁重大产业机遇、开放机遇和生态优势创建多元化新经济应用场景,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路径,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枢纽经济,形成具有高显示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特别是推进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加快培育“蛙跳”产业,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新经济发展策源地。
10.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着力打造数字丝路枢纽、面向东盟的新型智慧城市样板、区域性数字经济高地。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优化升级南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加快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标杆项目建设,大力引进物联网、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项目,到2025年,实现国内外数字经济龙头骨干企业落户达到30家以上,数字经济主体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加快先进数字技术与各领域各行业深度融合,重点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重大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家居等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打造一批数字化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智慧健康养老、数字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总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左右,成为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示范区。〔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五象新区管委会,各县(区),各开发区〕
11.加快发展平台经济
着力构建平台产业生态,鼓励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商品市场搭建开放平台与中小商户共享,推动传统交易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实现上下游企业和周边服务企业的智能互联。探索“市场+平台+服务”模式,推动生产资料市场与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催生产业合作平台,培育形成一批开放、高效、绿色的供应链平台。推动一批资源集聚度高、产业融合成效好的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各县(区),各开发区〕
12.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加快建设一批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加快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成投产,创建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向现代建筑工业化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转变。实施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程,重点推进广西—东盟经开区、经开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推广使用环保先进装备,加快绿色智能制造环保设备生产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打造远郊特色生态农业圈。大力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发展高效节能家电、绿色家居、绿色餐饮等绿色消费产业。〔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区),各开发区〕
13.加快发展枢纽经济
大力建设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成为面向东盟和服务中国西南、中南的地区物流总部。加快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陆港型物流枢纽核心项目建设,拓展保税物流、多式联运、展示交易、跨境结算、冷链物流等服务功能,规划建设国际陆港,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积极引进大型知名企业参与陆港型物流枢纽核心项目建设和运营,推动与物流关联性强的产业在物流枢纽周边聚集发展。推进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打造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推进南宁与北海、钦州、防城港等沿海城市的港口协同联动发展,打造南宁港联动铁路线接入北部湾港的江铁海联运示范路线,发展联运经济。〔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北部湾办,各县(区),各开发区〕
(五)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在全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14.持续深化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
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高水平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争取更多国家和地区在南宁设立领事机构或商务办事机构,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区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延伸,打造东博会升级版。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空港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开通南宁连接中南半岛国家的跨境公路直通车,培育南宁至越南的跨境铁路货运班列,加快推进南宁国际铁路港建设,促进南向运输跨境货物在南宁集散,把南宁南站建成西南地区货物出海重要铁路货运编组站。推动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推动设立南宁铁路海关监管场所,推动在南宁铁路港先行建设海关监管场所。加快建设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中越跨境电商班列、中越公路跨境电商通道、航空全货机航线等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物流通道建设,以南宁综合保税区为依托加快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推进跨境电商“一站式”服务,打造区域性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基地。推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促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加强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把南宁打造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东盟市场和东盟企业进入中国大陆的产业投资聚集地、贸易往来结算地、科技创新支撑地、生活服务保障地。2020—2025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8%。2025年,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比重达到30%,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达20%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外事办、五象新区管委会,各县(区)〕
15.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围绕主通道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与国际贸易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构建优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多向贯通的快速铁路通道,加快推动南宁至深圳、南宁至长沙、南宁至合浦等高速铁路建设,建成南宁至贵阳高速铁路和南宁至崇左、南宁至玉林城际铁路等项目,推动中心城区通往六景、武鸣、横县、宾阳等方向和环大明山的市郊铁路规划建设。推进五象站、南宁北站、六景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加快推动南宁至河池货运铁路、香港深圳经南宁至越南(中南半岛)货运铁路、南宁玉洞铁路货运中心、南宁至北部湾港口等一批货运铁路项目建设,打通粤港澳大湾区链接中南半岛的货运通道和中缅货运通道,提升以南宁为中心、通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东盟国家的对外通道能力。推进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和吴圩机场改扩建、新航站楼建设,鼓励国内外航空公司在南宁机场开展国际国内中转业务,提升南宁机场日航班限额,实现东盟国家客货运全覆盖,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性门户机场枢纽和区域性国际航空中心。加速推动吴圩机场军民分离,积极争取南宁机场第五航权,推动南宁机场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建设内畅外联的公路网络,加快推进柳州经合山至南宁、南宁经横县至玉林、南宁经巴马至贵阳、南宁至湛江、吴圩经上思至防城港等一批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三环十五射三横”的高速网络,实现南宁快速出区出海出边。建设通江达海的区域性内河航运枢纽,深入实施南宁港总体规划,建成西津二线船闸和金鸡滩、百龙滩航运枢纽等,推进南宁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平陆运河建设。〔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重点办、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区)〕
16.加快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南宁片区,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自由贸易园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到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赋予南宁片区的90余项改革试点任务,到2025年前形成更多具有国内外竞争力和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围绕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机制,创新打造便利化自由化的投资贸易环境,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极简审批、信用监管等为重点,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着力发展现代金融,深化以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为重点的金融改革。打造数字经济集群,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北斗导航、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推进面向东盟的国际医疗、文化传媒等领域的产业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在南宁片区布局制造业重要环节,加快构建特色优势的跨境产业链。打造区域智慧物流枢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牵头单位:市自贸办,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部门、五象新区管委会,各县(区)〕
17.加快推动五象新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加快五象新区规划建设,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努力建设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打造成为广西改革开放创新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示范区。大力支持五象新区深化改革,先行先试。规划建设五象现代产业园,统筹新兴产业园发展,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推动从自治区层面统筹解决发展空间不足问题。大力引进一批企业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区域总部,加强与东盟国家在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数字经济、新兴制造产业、贸易、人文交流等领域对接合作。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数字经济、智慧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合作与融合发展,推行发展“飞地经济”,建设粤港澳合作区。加快制定五象新区范围内自治区税收分成部分全额返还南宁市配套实施细则,支持五象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建立简约高效的管理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探索推行政府雇员制,建立“优绩优酬”绩效工资体系,推动形成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的人事制度。〔牵头单位:五象新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绩效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税务局,邕宁区、良庆区,高新区〕
18.推动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强化国际合作、金融开放、信息交流、商贸物流、创业创新等核心功能,培育一批有特色优势的产业聚集区,推进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集聚,提升南宁核心城市综合功能和集聚辐射带动北部湾城市群的能力。探索建立北部湾城市群市际合作机制,加密与北部湾城市群主要城市的经济合作往来。积极推动与“北钦防一体化”深度联动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强化与北钦防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旅游、科技、金融、会展等领域合作,加快同城化纵深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促进北海、钦州、防城港融入南宁都市圈,共同建设“南宁—北钦防”城镇发展轴,形成引领全区发展的龙头。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利用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等政策,推动完善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机制,积极抓好重大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面对接融入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共建产业孵化器、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科技金融等服务平台,推行“飞地经济”共建共管等模式,加快建设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示范区。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合作,健全完善互派干部双向挂职长效机制。〔牵头单位:市北部湾办,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金融办、市投促局,各县(区),各开发区〕
19.精准招商务实推进
围绕“引进新项目、培育新动能”,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让更多强优企业、优质项目和高层次人才落户南宁,争取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0%以上,商务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国家级平台,聚焦三大重点产业、“三大三新”产业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重点发展产业,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高端铝产业链为攻坚突破口,按照产业链全景图精准招商,创新“资本+产业”等招商模式,引进更多纵向上下游企业和横向关联性企业。要强化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健全完善系列投资优惠政策,修订完善总部经济奖励和服务政策,推进奖励措施落实兑现,引进更多世界及国内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知名企业在南宁设立综合型总部和销售、研发、运营等职能型总部。建立完善亲商安商长效机制,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协调服务,深化与落地企业、商协会及国际知名第三方高端商务服务机构的战略合作,建设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全球招商引资网络。〔牵头单位:市投促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区),各开发区〕
(六)增强区域性国际大都市承载力
突出“形、实、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完善城市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大都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建设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
20.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
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推动优化调整行政区划,向南向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合理扩大城市规模,加快人口、产业和核心功能向南宁大都市区集聚,加快建设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特大城市。科学配置南宁大都市区空间资源,优化提升主城区,重点向南建设五象新区、向东拓展长塘、三塘和邕宁片区,加快推进武鸣城区、吴圩空港新城、六景产业新城以及那马、伊岭等特色近郊城镇组团建设,全面构建多中心、多组团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五象新区管委会,各县(区),各开发区〕
21.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持续提高城市核心区域的路网密度,加快建设快速路、主干路、跨江桥梁等交通设施,优化主干路网布局和城市微循环,加快建设“五横七纵”的快速路网,形成“开放式、网络化”的市内交通路网格局。创建国家公交都市,构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等无缝衔接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形成绿色高效交通体系。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能源结构优化、地下综合管廊、智能电网、通讯、照明等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政园林局、五象新区管委会,各县(区),各开发区〕
22.持续巩固城市生态优势
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确定全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治理总体格局。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强化污染源头治理,持续提升“南宁蓝”品质。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深入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建设世界级城市滨水空间。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化实施流域系统综合整治,强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等建设,加快建立完善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大力推动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强化涉重金属企业污染管控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等土壤环境风险。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提升“中国绿城”品质,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构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市绿地综合体系,率先开展“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及创建国际花园城市,到2025年建成区(含武鸣区)绿地率37.5%、绿化覆盖率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人。积极开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提高滨水空间连续性、可达性,营造高品质强活力的蓝绿网络,建设覆盖中心城的无障碍城市慢行绿道系统。大力建设城乡垃圾收运体系,推行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建立生活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机制,到2022年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加快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区域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扎实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任务落实,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市政园林局、市海绵水城办、五象新区管委会,各县(区),各开发区〕
23.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围绕绿色、民族、东盟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与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经典建筑、经典街道、经典景区,提升“三街两巷”、中山路片区、蒲庙老街等历史街区的文化品质,在埌东—凤岭片区、五象新区核心区等重点区域融入壮民族元素、东盟风情和国际元素,增强城市的“民族范”、“国际范”,打造以山水交融的秀丽风光为依托,岭南传统风貌与近现代中西合璧风貌并存的壮乡首府。扎实推动民族文化、群众文化、精品文化、传统文化、对外文化提档升级。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优秀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强大带动力的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因知而爱、因爱而行、因行而果,打造南宁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市政园林局、五象新区管委会,各县(区),各开发区〕
24.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从广大市民需要出发,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能力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夯实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南宁市开展跨境劳务合作,探索在外企较为集中的经济园区或产业集聚区设立涉外劳动纠纷调处机构或外国人服务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投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城乡共享,加快学前教育普惠提质,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全区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完善城乡公共服务,打造15分钟宜居社区生活圈。建设健康南宁,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布局,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制度,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更加安全的社会保障网。强化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法治南宁、平安南宁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贩毒吸毒、非法传销、电信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事业改革,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加快推进5G网络等建设,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生产生活各领域,创建面向东盟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外事办、市体育局、市医保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各县(区),各开发区〕
(七)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坚持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围绕破解发展瓶颈,着力推动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不断激发发展的动力活力。
25.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充分发挥首府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加快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优化创新生态。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保障力度,探索建立以重大科技计划和普惠性研发费用补贴为主的财政科技经费制度。加快建立完善科研院所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机制,积极推动产业技术研究、实验、检测、认证机构引进建设,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建设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创业载体等创新创业平台。积极配合自治区推动中国—东盟科技城建设,打造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的核心载体。大力推进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推进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力合(南宁)创新中心等落地运营,探索在发达地区设立“飞地孵化器”。到2022年,引进产业技术研究机构15家以上、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大力推进南宁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创建“南柳桂北”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创新投入和利益分配机制,深入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试点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让收益向科研人员倾斜,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到2022年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达到300项以上。实施重大产业技术攻关,到2022年力争实现20项关键技术突破。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奖励补助力度,到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1500家。〔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科协、五象新区管委会、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学院,各县(区),各开发区〕
26.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南宁教育园区,吸引一批有实力的高校入驻园区,加快形成区域性院校集群。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持续释放和激发人才发展活力。配合自治区推进中国—东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技师学院,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和龙头企业。引进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落实权益保障国际化、国际贸易便利化、收费优惠、金融服务多元化等相关政策,不断提高我市对高层次人才的承载力和吸引力。配合自治区推动筹建一所工科为主的高校,优化驻邕高校、职业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加快推进驻邕高校、职业院校国际化进程,鼓励支持驻邕高校、职业院校以面向东盟为重点,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外向型人才。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完善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培养更多更好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扎实推动“1+6”人才政策落实落地,加大对人才的“引、育、用”力度,着力引进、留住、用好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到2022年,培养集聚3—5名在全球领先的顶尖人才、100名行业领先的海内外领军人才、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500名高技能人才、50万名青年储备人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科协、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学院,各县(区),各开发区〕
27.优化空间要素配置
积极争取自治区对南宁市发展所需的空间拓展予以支持,充分保障南宁市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占全区四分之一以上。统筹配置土地资源要素,主城区用地以增量和存量用地并举,满足新增人口和用地需求,优先满足基础设施、生产性服务设施和民生工程新增建设用地。优化工业比例结构,每年出让工业用地占总出让建设用地面积规模达30%以上,到2025年工业用地规模占全市域建设用地总量达20%以上。外围城区强化优质增量供给,保障武鸣、空港、六景等重点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为市域空间格局重构和新兴职能的发展预留空间。适度减少生态农业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供给,保障新型城镇和乡村振兴建设用地。稳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加强对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和闲置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拆旧复垦。用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和布局进行调整,逐步实现零散居民点向城镇集中。科学合理优化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协调争取大都市区内退出的永久基本农田在全市域内补划。争取自治区支持,加强对市属范围内的自治区本级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收储,争取实现市域范围内的所有土地由我市统一收储。积极协调自治区优先保障南宁市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单列下达五象新区、南宁教育园区建设用地指标,新增单列下达南宁空港经济区建设用地指标。推动南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市级统筹推进的重大产业和公益性项目,纳入自治区专项指标核销范围。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处置闲置土地,开展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建立从宏观—中观—微观逐级落实的更新规划管理体系,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创新开展城市改造更新工作,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各开发区〕
28.优化资本要素配置
促进金融业提质增效,创新金融体制机制,积极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政金企精准有效对接平台,增强金融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持续实施“引金入邕”战略,大力引进面向东盟的业务总部金融机构、中外资金融分支机构、金融中后台服务机构、新兴金融业态等,加快推动设立民营银行、合资证券、融资租赁、消费金融等各类法人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完善企业上市(挂牌)扶持政策,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提高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比重,做大做强南宁上市企业,打造资本市场“南宁板块”。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或发起设立产业、科创、天使等各类基金,为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大力支持五象新区建设,积极争取自治区资金,为中国—东盟金融城在金融机构集聚、金融业态培育、金融产品研发、跨境金融业务、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持。加大专项资金统筹力度,重点支持我市重点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及南宁教育园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建设,集中财力向强首府战略各类产业、科创投资基金倾斜。加强政策联动,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南宁发展和推进国家战略实施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助力企业享受政策红利。设立强首府发展专项基金。积极对标自治区转移支付分配、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分配等有关政策要求,争取自治区在安排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各类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额度等方面,重点向南宁市倾斜。对全市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积极争取自治区给予优惠和支持。〔牵头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五象新区管委会,各县(区),各开发区〕
29.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对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改善政务、投资、生产经营等环境,不断增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成全市统一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库,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动电子政务云平台改造升级,促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减少审批环节,推行并联审批,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完善融资、物流、信息、进出关等公共服务平台,大力规范涉企中介服务,着力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用地、用网、物流、融资等成本,切实减轻企业投资和运营负担。坚决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到2022年,力争9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次不用跑”,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投资项目审批等行政审批时限大幅压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综合业务实现全覆盖,全市营商环境指标进入全国先进地区行列,南宁市成为西部省会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的标杆,营商环境迈向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办、市大数据发展局、市税务局,各县(区),各开发区〕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第一副组长、相关领导作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推进会,及时掌握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区(开发区)各部门相应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按照定人员、定职责、定时间、定进度的“四定”要求,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各县(区),各开发区〕
(二)强化政策支撑
各责任单位要加强与区直部门的沟通对接,切实把相关政策落实到位,争取更大支持。同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大程度的资金、项目及政策支持。〔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各县(区),各开发区〕
(三)强化担当作为
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首位意识、使命担当,大力践行“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理念,提高思想境界,增强发展能力,体现首府标准,拿出过硬作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先行一步、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加大在“四个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的力度,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关爱激励机制,选树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造福于民。大力整治干部“昏庸懒散拖”、权力滥用和“中梗阻”现象,坚决把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调整下来。〔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各县(区),各开发区〕
(四)强化督查考核
建立完善督查工作机制,改进督查办法,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建立考评工作机制,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将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工作纳入绩效考评和年度考核,促进各方面工作全面规范、有效落实。〔牵头单位: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绩效办)、市人社局,各县(区),各开发区〕
(五)强化氛围营造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密切跟踪、及时报道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发展的良好成效,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持续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推动首府南宁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各县(区),各开发区〕
【本文互动话题】
对于南宁强首府战略奋斗目标和任务
你比较关注哪些方面?多提意见和建议
文末写留言评论,分享你置业心得
文件信息来源南宁市政务网、南宁日报等,相关图片来源见注释。
公众号“ 广西地产大数据“微信号(gxdcdsj)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有置业疑惑
加入“广西自住置业交流群“或“广西投资买房交流群“讨论
给我们公众号回复“加群“即可
#广西地产大数据盘点图说#
2019年1-11月北钦防楼市
北钦防商品房成交量价情况
▼ ▼ ▼
2019年1-11月,北钦防(北海、钦州、防城港)主城区商品房总体成交面积746.50万㎡,同比下降12.42%;其中,钦州主城区商品房成交面积209.27万㎡,同比上涨23.72%。2019年1-11月,北钦防(北海、钦州、防城港)主城区商品房总体成交均价7869元/㎡。其中,防城港成交均价8204元/㎡,同比上涨12.55%;北海成交均价9153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