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池氏文化:修谱与削谱&严格到苛刻的家谱保存族规

2017-07-06 池氏网chiw.org 池氏网

池氏网推荐理由:池氏作为国内排名210位的小众姓氏,在全国具有典型“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目前池氏网收集的信息,全国除了西藏明确没有外,新疆不确定,其余省份都有池氏聚居,且都有带“池家”前缀的地名出现。


池氏网chiw.org一直在对国内池氏分布、池氏地名、池氏起源、繁衍、迁徙等方面进行收录、分析,整理;特别是对池氏各地族谱进行多方面进行收集,研究;正在进行池氏网站全新形象升级和池氏网站修谱数据库方案进行全面优化。池氏网对池氏文化、宗亲文化等一直进行正向积极宣传,并进行了大量去伪存真辨析……


在对池氏文化宣导的过程中,我们很遗憾地发现:很多池氏宗亲对于池氏文化的关注度不高,甚至还有个别抵触情绪,这种情况虽然是历史及社会原因造成的,其深层原因,是我们自身对池氏文化宣传不够所致。在此,池氏网将就宗亲家族文化在前几期的基础上将持续进行分享。


修谱与削谱


有道是“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世系、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是家训传承的载体。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是子孙后代的根系所在、精神故乡。没了家谱,寻根问祖,无非缘木求鱼。


家谱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古代学问大家,无不深谙谱牒之学。唐宋时期,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他们既是文学大家,也是谱学大师。韩愈与柳宗元,推崇家学、家谱与家训,“三苏”与欧阳修,创立“苏式”与“欧式”的修谱范式,影响深远。


家族编修家谱,制定家训,以期更臻完善,往往邀请名贤巨儒,宦游旧交,作序写传,参与考订。对于修家谱的意义,元代大儒柳贯有句话说得好:“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然郡、邑之与国、家一理也。


其实,古代既有修谱,也有削谱之规,后者往往鲜为人知。关于削谱,一般有二:一是弄虚作假,搞乱家族血统纯正之“冒谱”劣行,必须严究,一经查明,予以削谱;二是子孙贪赃枉法,辱没家风的,或者伤天害理,屡教不改的,予以削谱,开除族籍。


翻阅各种家谱资料,关于削谱的记载可谓不少。据史料记载,隋初,诏修定族谱曰:大姓世胄为国之梁柱,即李、刘、牛、郭、陈、皇甫、邵、鲍、任、郑十姓为国之柱;王、何、贾、蒙、张、杜、姬、杨、马、许、葛、庞、赵、桑、毛十五姓为国之梁,凡以上二十五姓合通婚姻。四海九州八十五郡,合二百九十八姓,许通婚姻。别有二千三百杂姓,史籍所不载或匪类,买谱接枝,虽有正谱,亦不许通婚。如有犯者,削谱。


宋代大清官包拯留给子孙的家训,虽然只有短短37字,也提到了削谱:“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告诫后世子孙,当官不得贪赃枉法,否则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不得入葬包氏祖坟;不遵家训,不从吾志,就算不上包氏子孙。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严厉的家法,包拯嘱咐家人,把家训刻在石头上,竖立在堂屋东壁,以警后人。


明代,浙江浦江郑氏7世孙郑钦、郑铉,8世孙郑涛重修6世孙郑大和所编纂制定的《郑氏家范》,重修的《郑氏规范》共有168条,可谓详备至极,实乃郑氏家法。其中的精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厚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二是美教化,开办东明精舍,注重教育,且教子有方;三是讲廉政,从家庭角度制约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贪黩”“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郑氏规范》明确规定子孙为官“有以赃墨闻者”,削谱除族籍,死后“牌位不许入祠堂”。


到了清代,乾隆17年(壬申)彭氏续修家谱《谱例十二条》,第四条写有:“凡无后者,许立亲房子侄承接宗支,不许螟蛉他姓及以孙为男,嗣弟作子,紊乱昭穆,违者削谱并究。”而《练氏族谱》和《练氏遗训》第二条载:“子孙耕读为尚,即或工或商,亦须各守本业,不许非为卑贱,以污先声,戒之慎之,如违者,经众削其谱。”《谢氏宗规》第六条记载:“其不孝不悌不公不法者,则告其房长曰:‘某作某某不善,干犯法纪,为宗族羞,此某房不孝子弟也。’也呼至始祖前,戒饬之。其人能悔悟自新,则于次年元旦,亦赐酒簪花,以激励之。如不悛,则再严饬之,饬之不改,则上告始祖,削谱除名,不许入祠。”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修谱,对于一个家族树立正气,弘扬祖德,修齐治平,意义重大。削谱,对于一个家族惩恶扬善,谨言慎行,遵纪守法,别具意义。但愿人人做圣贤,家谱留美名,不被削谱,馨香百世。



严格到苛刻的家谱保存族规


家谱历史上,不仅仅在编修上谨慎严格,在保存上,也做了诸多规定,甚至严格到苛刻。

江西旧时一直有修订家谱的传统习俗,近年来,赣鄱大地修谱之风再度盛行。对于一氏一族来说,修谱是件大事,自然有诸多讲究。


家族在分发家谱时,还会对如何收藏家谱提出具体要求。有的家谱编印数量有限,还需制定轮流保管、按时晾晒族谱等制度。验看分发出去的族谱,也是江西修谱习俗中重要的一项。


著名家谱研究学者王鹤鸣在《中国家谱通论》一书中介绍,各家族编印家谱时,应按各房各支的数量多印一部,置放在祠堂作验谱之用。验谱时发现有损坏,予以罚款处理。


还有的家族规定,固定的时间要检查验看分发的族谱,“如无故遗失,则将该支丁逐出。日后续修宗谱,并将该支世系迭除不录。”任何虫伤、鼠咬、油污、墨迹、涂改、抄写、变卖族谱等行为,都被视为不孝。


纸质家谱的保存存在很大的难度,特别是长时间保存,在温度、湿度、光照等各种环境因素上的要求都非常苛刻。正因为这样,流传下来的都寥寥无几。


正因如此,池氏网为解决纸质家谱难以保存的问题,正在研发的池氏族谱数据平台就能够轻松解决这些问题。只要有网络,便可随处查询家族族谱信息;操作便捷,简单易懂的录入功能,无论男女老少都能轻松上手;永久保存,没有纸质保存的烦恼,可通过网络永久保存下来。诸多优势奠定了网络家谱在传统家谱文化中不可取代的位置。

本图文来自池氏网及网络



欢迎继续关注并持续捐款:


池氏网第一阶段募捐邀请函



池氏网公众号“池氏名人”文章列表


  1. 池氏名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记池必卿同志光辉的一生

  2. 池氏名人:药理学专家池志强院士

  3. 池氏名人:温总理恩师池际尚先生

  4. 池氏名人:池永龙—骨科躬耕者 微创脊柱外科“启明星”

  5. 池氏名人:明·厦门池浴德父子三人名耀青史

  6. 池氏名人:老红军池道生

  7. 池氏名人:抗日名将池峰城

  8. 池氏名人:跨越时空的深情眷恋——追忆华裔美籍核物理学家池钟瀛先生

  9. 池氏名人:侦破日本偷袭珍珠港密电的幕后英雄池步洲

  10. 池氏名人:当代作家池莉

  11. 池氏名人:得道成仙的“池王爷”

  12. 池氏名人:池梦鲤状元公


 池氏文化名人:

池氏文化名人:浙江平阳青街池云亮先生

池氏文化名人:浙江永康《池氏族谱》主编池玉高




宗亲投稿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敬请扫描关注池氏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