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睹物思人忆良师:回忆高庆赐先生

yanruyu2002 故乡读书会 2022-10-15

故乡读书会,有态度,有温度。





    


怀念




 

睹物思人忆良师:回忆高庆赐先生

◎罗钰润


 

在整理旧书籍时,突然从《古代汉语》的讲义中,发现了我在原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时,高庆赐老师写的一份汉语“复习提纲”。拿着这份纸色已经变得土黄,纸质已经陈旧易碎的旧“提纲”,轻轻地将它展开,看着那一行行熟悉的字体,一道道详尽的复习题的内容,由此引起了我对华师和华师中文系高庆赐老师往事的回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华师大部分院系早已搬迁到景色更加优美的桂子山,中文系还暂时留在武昌昙华林老校。虽然这里的校园面积不很大,但樟柏常青,法桐如盖,欧式建筑耸立其间,环境比较幽静,却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我是1960年进校的,当时被编入中文系603班,并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委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送同学们的作业本,并保持与任课老师的联络,传递有关学习的信息和要求,因此与老师的往来和接触的机会较多。


回忆高老师所写的这份“复习提纲”,就是他在讲授完了汉语“文字”“词汇”两部分后,写起来交给我,嘱我给班上同学们传阅、传抄后留下来的。现在还能清楚地看得出来,“复习提纲”是利用学生考试、考查过的废卷纸背面上写的,可见当时高老师是多么的节俭。特别是“提纲”里的字体写得工整端丽,字字句句连同每个标点符号都写得非常认真仔细,从中更能体会到高老师对待学生的那种诲人不倦、呕心吐胆的崇高精神。


在教学业务上,高老师兢兢业业,专业知识功底深厚扎实,教学水平高,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敬重。他讲课知识熟练,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清晰易懂。讲课一般不看讲义,更不读讲稿,边讲边写板书,条理清楚,内容精当,我们在课堂上很容易记录、接受和消化。同时还很幽默谐趣,往往讲到精彩之处,他站在讲台上,仿佛是一位演员在进行艺术表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愉悦。


因此,听高老师的课,不仅是学得了知识,而且还是一种艺术享受。记得有一次在讲解唐诗格律时,他以一口北京腔的普通话,用古韵朗诵杜甫写的《官军收河南河北》,那富有激情、富有韵律节奏的优美声调,至今仿佛余音还袅绕在耳,给人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凡认真读书做学问的人,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就,都需要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的过程。对此,高老师常用孔子的话告诫我们: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要有坚忍不拔的志向和决心,“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还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三种境界”形象而生动的比喻,来启发和鼓励我们应该如何认真刻苦的学习。他引用“词话”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是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第一境指的立志;第二境指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而艰苦努力的决心;第三境指学业有成。


高老师不仅对待我们学生是这样要求,而且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例如他经过长期艰辛教学工作研究的积累所编写的《古代汉语》讲义,博采众长,进行仔细的考证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一例。这份讲议,虽然在那特殊困难的年代里,纸质粗糙,印刷质量很不好,但我却始终保存至今,即令是在“文革”那样的年代里,也没有遗弃。


高老师还是一位师德很高尚的人。他爱护、关心所有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同学也不歧视。因此,往往上完课后,常有同学围拥在他的身旁,或提问、或答疑、或交谈切磋问题,他总是那样的平易近人,耐心的讲解,直到大家把问题听懂为止。他还发给同学们“问题卡片”,征询教学工作意见、知识疑难问题以及“答疑方式”。当时我们班里有调干生和华侨同学,他们的汉语知识基础较差,高老师就抽出专门时间,为他们补课、答疑和辅导,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同学们提高了学好古汉语的兴趣和信心,终于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绩。


回忆高老师的教学生活,使我联想起古汉语《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段话:“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重读这段话,当年高老师也仿佛正是这样的。他的教学生活虽然艰苦,但乐观。那时他住在昙华林华中村的一栋小楼里,楼旁有小桥流水,绿树环绕,环境颇为幽雅。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数都是教授级的老师,我们中文系的系主任方步瀛教授,还有石声淮教授等,记得他们当时就都是住在这里的。这在那个年代来说,住所条件算是较好的。


但高老师的个人生活却很艰苦,他在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夫人远在北京的老家,两地长期分居,因此独自一人生活,洗衣、做饭都要自己动手,他平时一般都是在教工食堂买饭吃,很节俭,连开水都是自己到开水房里去打。尽管这样,他却很乐观,有时教学工作累了,或吟几首古诗,或哼几句京剧段子,借以自娱自乐。对自己错划为右派也不把它放在心里。记得有一次他对我们同学说,被划右派后,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很能吃苦,两百斤的大包都能扛,因为劳动改造表现好,所以提前摘帽了。他仿佛说得非常轻松,一副近视镜片里的双眼,眯眯笑着,似乎毫无一点怨言。


流光易逝,回忆高老师的这些往事,转眼已过去五十多年。我自1964年毕业离校后,就再也没有与高老师见过面,后来听说他在“文革”的厄运中,受到冲击,被赶出华中村他所住的小楼,搬到了那阴暗的澡堂间。那是学生淋浴的地方,四壁无窗,里面装满了冲澡的水龙头,可以想象当时高老师的生存环境是多么的艰难。再后来,又听说他得了不治之症,已经去世,为此,我很为他感叹、怀念和悲哀。今天我面对这份陈旧了的“复习提纲”,睹物思人,回忆良师,谨以此短文,谨表深切地缅怀和悼念。



【欢迎阅读】


华师三先生印象|李全修

邵达成:湖北师范大学的创办人

我与大佬:不得不说的故事

张开焱:怀念大清

继屈原李杜之后,中国第四大诗人出现了!

江南杰怪:史成芳佚事

陈春生:和邵院长一起洗澡

我最敬畏的一位先生:蔡伯铭

我的古典文学课老师:黄瑞云先生

我的大学老师:安镇先生


『诗人风采』余一梦诗词选

2020:大变局下的小人生



 


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