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回民和清真寺溯源
★推荐阅读★
为世人而创设的最古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
《古兰经》3:96
成都回民和清真寺溯源
谭二哥龙门阵
四川的回族先民,虽然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但大批回族进入四川,定居成都则是自元代以后的事。《成都通史》记载:元代回族大批入川的来源,大致有三:一是随军征战,留戍成都;二是从政任职,留居成都;三是经商贸易,往来成都。
到了明代,回民入川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明初大将沐英、蓝玉率军西征平定四川、云南,其军队中的有一批陕甘和江南回族人,后来继续留镇各地。另一个原因是,随着明朝四川商道的开通,以及城乡商业的繁荣,经商入川留居的回民日渐增多,主要来源地是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湖北、湖南、云南等省。明代入川回民的主要聚集定居地,在今天的平武、青川和松潘、茂汶地区一带。所以,历史上人们称这一时期进入松潘的回族为“陕西回”、“青海回”、“陇东回”、“云南回”等。
元、明以来,由于战乱、任职、经商,特别是历史上多次发生屠回、忌回事件,入川的回民大部分都经过了迁徙转移,最终逐渐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状况,直到清代才基本稳定下来。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四川各地形成的回民聚居区,大多建有清真寺。以至于有了一种说法,凡是回族较多的地方,必有清真寺。成都地区世居的回民就是元、明时期从松潘一带迁徙而来;清真寺也是明代至清朝始建的。
成都地区最古老的清真寺是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中叶的鼓楼南街“回回寺”,新都区的“清真罗家寺”建于明成化七年,都江堰市的清真“南寺”始则建于明末。现存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应该是天府广场附近的皇城清真寺。概略统计:现在成都市区共有5座清真寺:即成都皇城清真寺、成都鼓楼清真寺、成都土桥清真上寺、成都土桥清真下寺、成都凤凰山清真寺,各郊区市县还有8座清真寺。
查据资料比较可信的是,公元1264年出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中书省平章政事的赛典赤·赡思丁,出身于回教圣裔,其第三子忽辛也曾在1304年出任四川平章政事,第四子曾任建昌路总管。正是因为这个关系,逐渐地,在成都西郊土桥镇(原名:金泉场)的回民越聚越多,一些回民经土桥到市内皇城坝发展,而一些穆斯林则留在土桥定居而形成村落。因而直到当代,成都皇城坝、土桥镇的回民、清真寺,乃至回民餐馆、回民餐饮都比较集中。这大概算是成都回民来源的主线条。
以往的情形是以土桥南华宫为界,以北多居汉人,以南多居穆斯林。土桥穆斯林待人宽厚,几百年来,与当地汉族人民相处甚好,胜似一家。也正是因土桥一带回民一直较为集中,所以,在土桥有清真上寺和土桥清真下寺两座。土桥清真上寺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北路(现成都交警六分局斜对面),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土桥清真下寺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金牛坝路3号,门临成灌公路(现金牛宾馆旁边)。
随着城市化的社会发展,成都原来的回民人口和社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皇城清真寺在平日里,世居成都本地的回民并不是太多,更多的是近年来或临时来成都的外省、区回民。土桥清真下寺基本失去作为穆斯林宗教生活中心的功能,1995年,管委会将下寺改建成颐年堂,作为成都市区部分回民安度晚年的免费敬老院。而土桥清真上寺仍是回民的宗教生活场所,重大节日会聚焦上千的回民群众,但平常间去的人却很少。上寺管委会现有8名工作人员,阿訇是受人尊敬的张红春先生。
点击右上角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