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历史】清以前平凉回族源流及遗迹

2016-10-18 中穆平凉社区
点击上方“中穆平凉社区”关注我们

信仰 清真艺术 | 阿訇

 ★推荐阅读★

【历史】毛 主 席 为 延 安 清 真 寺 题 字

历史人物‖“红色阿訇”蔡登霄

【历史】平凉回族民众前仆后继积极投身抗战

【历史】回回民族不可忘却的珍贵老照片

【历史】一张麦加天房古地图

【历史】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皇帝

【历史】刘郁芬题赠清真寺“见义勇为”匾

【历史】胡太师一传弟子冯二巴巴的家族及后代之新发现

【历史】"百折不回的英雄"白彦虎

【历史】唐代平凉穆斯林名将李元谅

【历史】平凉回族的近代迁徙

【历史】泾源回族简介

【民族艺术】平凉人与世界最大木刻《古兰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墨海泛舟】书法是信仰的再现  书法是一生的修行

【印说名家004】北京著名回族画家——阿里雷公

【中国经字画】平凉的博古花卉类经字画浅说

清以前平凉回族源流及遗迹



平凉是甘肃省东部最大的回族分布地区,回族人口仅次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现有回族人口15万,绝大部分集中在柳湖、城关及周边9个回族乡,约12万多人,其余分布在华亭(有2个回族乡,约2万余人)、庄浪、泾川、静宁、崇信、灵台等县。平凉作为非回族自治地方,分布着如此多的回族(平凉市回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27%),这在我国回族散杂居地区是比较少的,为此笔者对平凉回族历史与伊斯兰教进行了专题调查,并翻阅了有关的文献、史料,力求对平凉回族的历史、伊斯兰教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概述。


  回族先民进入甘肃,是从唐宋时期开始的,沿丝绸之路首先进人甘肃的河西地区。在河西以东,丝绸之路路线有三条,最主要的是北路,即由长安出发,沿径河经咸阳、径川等地到平凉,再经六盘山东麓至固原,然后西行到景泰过黄河直抵武威。平凉是这条路线中最重要的一站,来华进行贸易的波斯、大食等穆斯林商客和由西域诸国来唐朝的贡使,经平凉至长安,或在平凉活动,应当是平凉回族先民最早踪迹。

  平凉是唐都长安西进北上之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唐与吐蕃交战的过程中,平凉曾作为主战场;在吐蕃鼎盛时期,平凉曾作为吐蕃的属地成为吐蕃进军长安的前沿阵地。在唐与吐蕃交战的多年中,陇右节度使李元谅发挥过重要作用。李元谅,波斯人,任陇右节度使期间,率兵与吐蕃征战,收复失地,并筑良原城。潘原城、崇信城等,死后葬于崇信梁坡山上。李元谅作为一个穆斯林,多年活动于平凉地区,这是有文献记载穆斯林在平凉最早活动的事实。可以设想李元谅在平凉治边期间,其幕僚和军中穆斯林士兵自然不会没有,其死后葬于平凉所属之崇信,可能有不同寻常的原因。

  来时甘肃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径原”道,就是经“东渭州(今平凉)、径州(今泾川)以达内地”。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以后的10多年中,由于河西被西夏占领,丝绸之路在河西被迫绕道,平凉成为出长安后的必经之道,由平凉至渭源城,再分两道直奔西宁。所以,在宋代由平凉而到中原的穆斯林商客较之唐有增无减。

  元朝建立后,平凉作为中原的门户地区,派驻了不少“屯聚牧养”之回回军士。元成宗时期,忽必烈之孙、安西王忙哥刺之子阿难答及其属下皈依伊斯兰教。安息王的辖区当时在关陇河西一带,包括六盘山及平凉、宁夏南部等地,这一带是西域进入中原的要冲,分布在这里的回回人较多,而阿难答及其属下皈依伊斯兰教后,大部分人散落于民间,无疑使这一地区回回人口大量增加。

  明代,平凉已居住了不少回回人。现平凉境内有多处明代建筑遗迹,可证当时回民在平凉的活动。其一,1961年省考古工作者考查平凉道观“真庆宫”,确认其原为清真寺,建于明代,清同治回民起义失败后,清官员下令塑神造像,改名“真庆宫”。其二,原灵台下河大寺,据传建于唐代,1961年经考古人员考证,确认其为明代建筑。其三,静宁县城关站院清真寺,建于明嘉靖年间,其礼拜大殿保存较为完好,并有“嘉靖”字样可认。其四,据民间传说,白水老寺也是明代建筑,曾经有一块碑,但“文革”后不知下落。这多处清真寺的存在,说明在明代平凉回族已出现大批聚居的特征。

  明代平凉回族大量聚居,一些回族人也进入统治阶层,参与政事。1992年,平凉地区博物馆挖掘一座古墓,墓碑刻有“大明敕授内典膳正对峰张公墓志之铭”、“明万历丙午”等。其墓志由杨凤鸣撰,内容为:“韩王府内侍内典膳正张对峰墓志……内典膳正张公讳奉号对峰,陕西凤翔府扶凤县三头里回族也……”。另据贵州马家屯马姓坟山碑文记载:“予族世籍平凉,于洪武十四年晋守乌撒,历明至清,三百余年。”“嘉庆二十年(1541),平凉境内约有1200多户、6000余回族人,已初步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特点。”至明末清初,甘肃平凉、宁夏固原等处已是“汉回杂处”。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署理陕西巡抚毕沉在奏折中称:“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系回庄。”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或作者推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

 汇聚穆斯林微力量 弘扬伊斯兰正能量

微信号:pl-muslim 

邮箱:9397143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