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回族姓氏简介与来源

2016-12-03 中穆平凉社区
点击上方“中穆平凉社区”关注我们

信仰 清真艺术 | 阿訇

 ★推荐阅读★

【平凉记忆】陇东旱码头上的回族人

【文史】达浦生与国立陇东师范学校

【平凉阿訇】平凉穆老太爷 ——和卓穆宪章传(一)

【平凉阿訇】平凉穆老太爷 ——和卓穆宪章传(二)

【平凉阿訇】西北经学泰斗——普洱马阿訇传略

虎隆 马献喜 || “消经”日记《正大光明》与普洱马阿訇(上)

虎隆 马献喜 || “消经”日记《正大光明》与普洱马阿訇(下)

【平凉阿訇】一代经师——王善明阿訇

【平凉阿訇】品端学萃的者万选阿訇(1829—1907)

马良骏阿訇致师弟兰秀斋阿訇的信(阿拉伯文)

王静斋阿訇在平凉

【历史人物】陕回起义大元帅禹得彦生平事略

回族姓氏简介与来源




回族的姓氏比较复杂,与汉族共有的姓有李、周、金、刘、陈等。     有的姓如马、洪、丁、沙等,回多汉少。“十个回回九个马、一个不姓马也姓哈”的说法很能说明问题。    但是,有些姓却是回族所独有的,如撒、忽、闪、纳、哈、萨、海、黑、郝等等。这些姓氏是有来历的。据《元史・纳速拉丁传》记载,元始祖忽必烈曾亲自宣布过“赛典赤虽逝,德政尚存,敢有更易者诛之”的命令,可见当时赛典赤威望极高。     赛典赤・瞻思丁的后代共有九子十三孙,分为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黑,称之“回族十三姓”。



 

不同的历史时期,回族姓名有不同的形式。




1第一阶段,约从唐高宗永徽二年(651)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开始,历经宋代至元初,是我国回族姓名的起始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保留着阿拉伯、波斯人名的构成方式,没有姓,全名的排列为本人名・父名・祖父名・族名。       如传说来华最早的阿拉伯人撒哈八撒阿的斡葛思,宋时泉州清真寺建寺人哈只・卜嘉喜鲁丁,扬州清真寺建寺人卜哈丁等,用的都是阿拉伯、波斯原名,是没有姓的。使用汉姓汉名的是极少数。



2第二阶段,自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中叶,这时回族在形成中。



     回族姓名的主要特点是向着汉姓汉名变化,或取以汉姓汉名乃至字和号,如元代画家高克恭,字彦敬,号房山;     或保留回族名,取以汉姓和字,如政治家凯霖(回族名),字和淑,汉姓荀;      或保留回族名,且取以汉姓、字和号,如元代作曲家马九,回族名薛超吾儿,字昂夫,号九,汉姓马,又称马昂夫;       或保留回族名,另取一汉名,如哈八石,汉名丁文苑;或回族名前冠以汉姓,如金阿里,汉姓金,回族名阿里。


3第三阶段,自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回族已形成并在发展中,


     其姓名特点是回族名已不常用,而采用汉姓汉名者日益增多,      如明代著名回族诗人丁鹤年、金大车,政治家海瑞,伊斯兰教经师胡登洲,思想家李贽等。


4第四阶段,自17世纪至解放前,其姓名特点是汉姓汉名已成为回族人名的基本形式,


如清代回族诗人孙鹏、马云龙,科学家丁拱辰等。     但回族名并未从回族人中消失,至今仍流行为婴儿起经名(即回族名)的习俗。     回族姓名的演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姓名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回族名一直遗存至今。


回族姓氏来历


     (以下内容来自于百度百科)      

 回族姓氏同汉姓相比较,基本上没有大的区别。但追寻回族姓氏的来历却很有特点。表现在语音变化上有以下几点:       ⑴回族姓氏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其先民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的译音,并非取自汉姓;       ⑵比较而言,回族有许多姓氏是同姓不同源;       ⑶回族姓氏内部是同姓不同源,异姓且同源;       ⑷回族姓氏同音多,但同音不同字;       ⑸与汉姓相比,回族人口少,但姓氏数量却不少,许多古老的汉姓回族有之,许多生僻的回族姓氏,汉族却没有。

以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回族姓氏内容丰富,出处具体,自然有趣,特点鲜明,体现了中国回族的文化传统。       有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的价值,其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历史性融为一体,令人赏心悦目。


 

1.回族有些姓氏,直接来源于先民姓氏的首音或尾音

 


       经中外史家研究,回族蒲姓来源于阿拉伯人常用人名abll的译音。       泉州历史上因蒲姓回回居多而有“半蒲街”的地名。今天东南沿海地区蒲姓回回较多。      阿拉伯人男子姓氏的尾音多有丁字,即阿语den底尼,义为宗教信仰,元代回回人姓氏带丁字的特别多;      波斯人姓氏首音多带有沙字,波斯语意为王,元代回回人姓氏也如此。今丁、沙等姓为回族大姓。


 

2.取姓氏中的一个字,作为自为的姓氏。



      例如,元代回回人伯笃鲁丁,汉名是鲁至道,鲁即姓氏中的一译音。但伯笃鲁丁的后人倒没有姓鲁,而是去单人旁留白,以白为姓,今广西桂林、马平一带白姓最盛。


 

3.以家世而得姓.



     古代一般是姓别婚姻,氏明贵贱,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但回族形成后,由于受风俗习惯的影响,基本上实行族内婚,不同辈份之间通婚是不稀奇的;      所以,回族大家族特别多,天下回回是一家,尽管姓氏不同,亲戚关系却十分紧密,祖先传下来了许多不同姓氏的亲缘体。       例如元代赛典赤·瞻思丁家族,在中国传了不少于16大姓。回族单字姓的大家族就更多了。


 

4.随国姓或皇帝赐姓。




     一般说的国姓是指皇帝的姓,例如李唐,赵宋、朱明等朝代,这些姓氏回族不少,这是回族取得姓氏的一种方式。      赐姓是历代皇帝都乐意做的,回族著名人物也不乏有之。如郑和,原名为马和,民间有“马不能登殿,皇帝赐姓郑”的说法。     今江苏六合县的达姓,其祖上是波斯人姆巴拉沙,元初进入中原,因军功赐蒙古姓达布台(其第三世),初居浙江,后迁江苏镇江,元代移六合县,子孙世代繁衍,现代著名大阿訇达浦生即达布台的后裔。      公元1295年西域回回人纳速喇丁镇守松江时创建了上海地区第一座清真寺,名真教寺,在寺内又建成了"回回坟”,来自西域的穆斯林,以清真寺为中心定居。      松江纳速喇丁的后裔明以后被赐姓唐,并赐建清真寺。河南开封的回回梁家,据家谱所载,他家是北宋神宗熙宁年间从西域而来,做金疙赐科御医,皇帝赐其始祖姓梁名柱。


 

5.因官职、教职,民族而得姓。



       元代大臣回回人廉希宪(一说蒙古族,一说维吾尔族)出生时好其父布鲁海穿担任廉使之职,遂以官职为氏。      火者,是波斯语,意为显著或富用作对穆罕默德后裔或学者的尊称,回族火姓可能来源于此。      回回哈姓与元时对官的称谓--哈的有关。答姓和尕姓回回与教职称谓"答失蛮"(元时对伊斯兰教经师、学者之称),"尕最" (明清时宗教法官之称)相联系。迭姓回回至少在元明时还有不少,明代正德年间泉州伊斯兰教人士迭元高等募众重修清真寺。     迭里弥实是波斯语苦修者之意,迭姓回回似与此有关。回姓乃回族最显著的姓氏了,可能直接来源於回回民族本身,今华北,东北一带回姓回族很多。


 

6.避难、避禁忌而得姓或改姓



       清同治年后,回族遭到了灭顶之灾,回回人为了反清复明,以明为姓,抗议清政府的屠杀政策,今宁夏固原有明家庄,云南明姓也为大姓;      元社以降,明朝统治者为了报复泉州蒲寿庚侵宋降元之罪,杀回回蒲姓,使泉州蒲姓四处逃避,迁往各地的蒲姓,随改姓为卜、杨、吴等姓氏,所以今泉州蒲姓甚少。      安徽《童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八年(公元王669年),仝朝臣为州武举。仝姓原为童姓。童姓始祖童小桥为清皇太子的御教师,在传授武术时,不慎误伤皇太子致死,其全家老小仓皇从陕西府和州定居,改姓仝氏。      安徽寿县城内回族聚族而居,号称"朱半城"。追及其祖上明代立有军功,朱洪武赐国姓,分住安徽与山东,后因朱字讳音,为避禁忌遂改姓黑,所以今安徽山东朱黑两家回回不分.今西北黑姓回族也不在少。


 

7,因地名、数字而得姓。



       部分杨姓回回,祖上原住北京羊角市,是元代回回人伯颜察尔的后裔,明初迁往山东益都,随原地名姓羊,后改羊为杨姓。        现代北京、**仍有羊姓回回;回族还有因数字而得姓的,如明代北京牛街礼拜寺的协教(海推布)是由回回人八光祚,八继德父子继承担任,八姓乃由数字而得之。



 

8.因皇帝御批而改姓。



      明代回回人皿(上加三撇,由上而下排)茂,今湖北公安人,天顺年间的进士。      明英宗朱祁镇不识其姓,念起来拗口。询问内阁李贤,贤答曰读音与陕同,英宗皇帝遂将?改为陕。今西北陕姓回回不少,湖北省亦有。     观安徽省《王氏家谱》载:王诊始祖玍科甲(玍音ga),回回人,自唐入居山西太原,仍以玍称姓,当时唐王听了不悦耳,即隆赐王姓。后来王姓以“钦易”为王家堂名。明咸化年间(公元1487年前),王珍一家由山西太原迁至安徽。


 

9.以国名为氏。



    唐宋元时从中亚一带迁来许多人士,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一带;     安姓出自安息,在今西亚伊朗高原东北部;石姓来自西域石国(今撒马尔罕一带)。     米、安、石姓进入中国后,有一部分融为回族,今西北一带仍可寻到他们的后裔。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或作者推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

 汇聚穆斯林微力量 弘扬伊斯兰正能量

微信号:pl-muslim

 邮箱:939714321@qq.com

欢迎推荐好的文章及建议,一经采用,红包奖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