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陇东旱码头上的回族商业经济——兼评张军利的《伊斯兰教与平凉社会》

2016-03-13 海阔云碧 中穆平凉社区



 

春节放假期间,我将市委副书记张军利同志赠我的《伊斯兰教与平凉社会》一书认真研读了一遍。的确,这是我所见到的一部系统介绍平凉回族的书籍。该书八章四十九节二十五万余字。全面介绍论证了平凉回族的信仰习俗、历史渊源、经济文化、名人及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等。可以说,是了解平凉伊斯兰教、走进回族的一部很好的教课书。也是该书作者本长期做民族宗教工作的经验总结。


我特别赞同该书总结的“平凉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民族贸易的集散地”的观点。

平凉地处陕甘宁交界处,交通便利,是善于经商的回族群众发挥才能的理想之地。平凉回族在长途贩运、副食加工、餐饮业、尤其是在皮毛行方面的出色表现,为陇东旱码头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是牛羊饲养的重要场所,从事饲养业的回族,一般都是农牧兼营。客观地说,大量饲养牛羊的还有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以及汉族。回族的专长并不在牛羊饲养,而在牛羊屠宰、皮毛加工和皮毛贸易。所以,回族谚语说:回回三大行:珠宝、饭馆、宰牛羊。英国文学家詹姆斯艾米尔沃德《1880-1909年回族商人与中国边境地区的羊毛贸易》一文中说:“介于中原和中亚文化、地理之间的中国西北地区的回族,在羊毛贸易兴旺中国的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扮演了中间人这一角色。羊毛贸易给回族商人与青海、甘肃、宁夏和中国北部其他生产和收购羊毛地区的联系提供了经济利益。”平凉回民主要以经营和加工皮毛出名。清代至民国期间,境内的皮毛市场被视为西北地区皮毛的重要集散地之一。民国初年,有“锡裕丰”商号、“祥发荣”商行、“长盛店”兴盛于平凉市场,号称“东皮行”、“西皮行”和“北皮行”,均由回族经营。后又陆续出现“瑞盛奎”商号、“毓庆祥” 商号、“文茂祥”商行、“宏兴皮行”、“祥记皮行”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回族富商白受三的“文茂祥”商行,其营业额占平凉皮毛业的60%以上。20世纪40年代以后,“文茂祥”又成立了“裕生祥”商号,成为西北最大的皮毛商行。


泡制加工裘皮是平凉回民有名的传统工艺,早在明代,平凉的制裘业已相当兴盛,所产的毛皮制品列为朝廷贡品。清代至民国期间,平凉制裘业已成为回族主导产业。故而流传着“宁夏皮子平凉熟”的说法。 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逼近郑州,国民党军在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河水一泻千里,豫东皖北44县市顿成泽国,虽然阻挡了凶悍的日军继续前进,也造成黎民百姓无可估量的死伤和损失。大批河南等地回民避难到平凉落脚,这部分人中以河南孟县桑坡村人为最。桑坡人多地少,但他们都拥有一种共同谋生的本领---擅长皮毛的加工和经营,是中原著名的皮毛之都。桑坡人到平凉以后,和当地回族人一起,发挥传统优势,即利用平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便利,发展具有传统的皮毛加工和经营。一时间,散居在景家沟、红照壁沟和水桥沟、兴合庄一带的桑坡人家家熟皮制裘,使平凉皮毛 业达到鼎盛。至40年代中期,平凉皮毛商行和作坊达到200多户。1949年10月,成立了西北区山货皮毛公司平凉分站。1950年改称中国皮毛公司平凉分公司。1951年9月平凉市人民政府组织18户私营皮革鞣制加工户和221名工人组成2个皮衣生产合作社。1958年合并升格,称地方国营平凉皮毛厂。平凉生产的滩二毛皮、西路黑猾皮、各类羔皮、狐皮、沙毛皮、山绵羊皮、猫狗皮等远销日本、欧美,深受好评。特别是用宁夏出产的滩二毛皮制作的皮袄,细白如玉,美观轻暖、花纹滚翻,又有“九道弯、萝卜丝”之美称,是皮袄中的精品,被国人视为珍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平凉回族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得到了很大发展。具体表现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扶持平凉回族具有传统优势的行业,如皮毛加工等。近年来平凉围绕“红牛”做文章,使更多的回族群盘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006年,在平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各方支持”的原则,由平凉市景兴清真肉品有限责任公司、平凉市西开牧业清真肉食加工厂、平凉市凯沣贸易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平凉童家餐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起成立的平凉红牛有限责任公司为母公司等共同组建成立了“平凉红牛集团”,主要经营肉牛养殖、屠宰,牛肉产品收购、贮藏、加工、销售,年肉牛屠宰能力达到30万头。活牛及牛肉加工产品已开通出口渠道,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以百兴集团的平凉市福利制革厂为龙头的制革企业,年生产牛皮鞋面革100万标张,羊皮鞋面革100万自然张。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近年来,先后涌现了百兴集团、景兴、景海公司、天泰公司、兴盛房产、飞龙房产、华兴房产、春华楼饭店、民族饭店、信伊楼饭店、凯兴阁、百兴园美食城、西来顺饭庄、第四、第五运输公司、振兴公司、和平医院、金鑫商贸公司、丽源公司、红梅鞋店、萍秀鞋店、伊通肉业公司等一批颇有影响的民族企业和企业家。人民日报、甘肃日报、平凉日报和主流媒体都报导过他们的创业经历。

平凉回族的小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也登上了大雅之堂,2009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为您服务》栏目播出了平凉春华楼的羊肉泡馍,百兴园的糊羊肉,同乐园老童家的罐罐肉,为古城平凉又增添了一份色彩。2010年6月5日,随着平凉崆峒缘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和平凉“崆峒缘”馒头品牌推介会的举行,以前散落在兰州城区的500多家平凉馒头店被统一规范起来并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崆峒缘”。从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走出来的兰州石磨坊民生粮行总经理罗宝权、兰州鑫华龙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正存,带领家乡人民,将平凉馒头蒸到了兰州。现已发展到500多家店面,遍布兰州大街小巷,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产值1.5亿元,年消耗面粉3万吨左右,已占到兰州馒头市场70%的市场份额。据调查: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青岛、三亚等城市,都有平凉穆斯林饭店,有些已有多家连锁店。再加上道道国道线上与新疆大盘鸡、吴忠羊羔肉平分秋色的平凉穆斯林饭庄,将平凉回族餐饮推向四面八方。

 如何保持和发展平凉民族经济。该书提出要做好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改善民族乡村设施条件、扶持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民族乡村社会事业五个方面,落实二十条具体政策。我们有理由相信,做好这些,平凉民族经济一定会有一个辉煌的明天。 




 免责声明:     本微信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或作者推荐,本微信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请与我们联系。

往期内容

平凉清真北大寺

清真寺】杜家沟清真寺

【平凉阿訇】品端学萃的者万选阿訇(1829—1907)

【平凉记忆】陇东旱码头上的赶脚人

【平凉记忆】陇东旱码头上的回族人

【平凉阿訇】西北经学泰斗——普洱马阿訇传略

【平凉阿訇】一代经师——王善明阿訇

马良骏阿訇致师弟兰秀斋阿訇的信(阿拉伯文)

【鉴赏】青年穆斯林篆刻家苏晓辉乙未印迹


微信号:pl-muslim
平凉经字画、民族书画、民族用品经销、网站建设、电子商务、影视制作、婚礼庆典拍摄、宣传片制作联系电话:13399337896

期待您投稿 合作 建议……

编辑:储月斋主

微信号:cyzsuxh

 邮箱:9397143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