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记心间 | 进入秋季,当心“红眼”和腹泻
点击关注我们哦
开学季伴着秋季一起到来
开学不久
却有学生“红”了眼
甚至还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这可能是得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或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
这些病毒如何传播?
要如何预防?
看完这篇
光明教育君助你远离病毒风险
提醒!红眼病高发!
传染性极强
红眼病(医学名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丙类传染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病毒性眼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病毒变异株(CV-A24v)引起,腺病毒也可引起。
人群普遍易感
多发于夏秋季,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
病后免疫持久性差,康复后仍可以被不同病原体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学校、幼托机构和工厂企业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易发生聚集性传染。
感染途径多
急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以下几种途径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直接接触病人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
与患者握手等身体上的接触。
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具(如毛巾、穿过的衣服、脸盆等),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等)。
接触被污染的水(如池塘水、游泳池水等)。
接触患者用过的眼药水等物品。
起病急,症状明显
红眼病起病急,刺激症状重。主要症状包括眼内有异物刺激感、眼红、眼部刺痛、畏光、眼部分泌物增多。
发病开始时多为单眼,很快传染到另一眼,发病两周内传染性最强。
红眼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预后良好,偶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预防红眼病“5+3+4”
校园防病“5招”
学校、幼托机构应开展晨(午)检制度,晨检中发现有异样状况或疑似病例者应暂停入园或入校。
对职工要开展健康监测,如出现相关症状,需尽快调离工作岗位,居家治疗休息。
定期对学习生活环境内的公共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在校期间如出现相关症状时,应立即报告校医,并暂停集体活动和他人接触,如症状较重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及休息。
学校或托幼机构如果发生聚集性疫情,应及时上报辖区疾控中心。
保持教室和宿舍良好通风,加强清扫和消毒工作,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
家庭防病“3招”
勤通风。
勤清洁。
注意隔离。
个人防病“4招”
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好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避免用手揉擦眼睛。
不与家人共用毛巾、脸盆、枕头、眼药水、眼镜等物品,个人物品单独存放。
经常清洗、更换枕套、床单和毛巾等生活用品。
如眼睛出现不适症状,不要前往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公共场所,避免与家人直接接触。
警惕儿童轮状病毒腹泻
轮状病毒腹泻有何特点?
轮状病毒可分为10个组(A~J),其中绝大多数的轮状病毒腹泻都是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的。A组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之一。
传染源: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发病后4~8天持续排毒,有传染性。
如何传播: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轮状病毒感染者的排泄物或呕吐物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食用被污染的食品,手接触污染物后再接触口均可造成感染,也有通过水污染及密切接触传播的可能。
易感人群:婴幼儿,高发年龄段为6~24个月龄,也可感染成人。
轮状病毒腹泻如何预防?
目前尚无特效抗轮状病毒的药物。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最有效的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宝宝及其看护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注意手卫生。
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和食物等。
不要让宝宝吃手,及时清洁宝宝的手。
常通风、勤清洗
注意家庭卫生,室内常通风,宝宝们的食具(奶瓶、碗、勺等)使用前需清洗干净,衣被、玩具等要勤换洗。
鼓励和坚持母乳喂养
污染物品彻底消毒
被轮状病毒污染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通过高温、消毒剂或阳光暴晒等多种方式。
得了轮状病毒腹泻怎么办?
对于多数免疫功能正常人群而言,轮状病毒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药,服用抗菌素无效。
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需要适当补液,可购买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配制后服用。
严重腹泻和(或)呕吐患者要及时就医,避免患儿尤其是小于1岁的婴幼儿出现严重后果。
常通风、勤洗手、勤消毒
做好预防
开开心心上学去
校园资讯
来源:国家疾控局、健康广东、
广东疾控、北京疾控
编辑:丁佳丽
审核:明媛、谢婷婷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
往期推荐
☞ 再启新程!光明区第六届督学及第一届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库成员聘任大会圆满落幕
欢迎关注光明教育
正风提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