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爆火、杨幂C刊、Manner咖啡…| 六月的热点真的都是考点!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后台回复“基础训练营”,夯实基础打好地基后台回复“评论训练营”,直接喂饭冲刺高分后台回复“全程班”,明年此时青云上
不知不觉,6月进入尾声,马上就要到暑假备考的黄金阶段,各位爱宝们的复习进度怎么样啦?从这一阶段开始,同学们需要开始有意识地积累热点,并要尝试用理论对热点进行分析~之前播播为大家总结了一波【2024年1-5月热点分析合辑】(点击可跳转阅读,免费领取完整版PDF),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即将过去的6月又有哪些值得新传人关注的事件吧!还不赶快码住~
六月热点概览
1.中专数学天才姜萍爆火
2.杨幂发C刊引争议
3.Manner咖啡冲突事件
4.勇救日本母子的胡友平离世
5.全国首个空中融媒体中心成立
6.大凉山成“公益支教秀场”
7.女生穿短裙参加高考被网暴
8.视频号禁止数字人直播带货
9.《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发布
10.MCN机构用AI造谣被曝光
01
中专数学天才姜萍爆火
事件概述:
6月13日,阿里巴巴公布的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入围名单。姜萍,17岁,以预选赛93分,全球排名12名的成绩,以一己之力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充斥着各个顶尖名校学生的名单上。更令人意外的是,姜萍所就读的院校——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只是一所公立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姜萍本人甚至并非科班出身,她的专业其实是服装设计。
作为该赛事首位打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同时也是此次预选赛前30名里唯一的女生,原本籍籍无名的姜萍凭借“中专生爆改数学天才”的爽文剧本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在六月掀起了一场汹涌的舆论海啸。
事件分析: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中专学校一直是“高收费”“校风差”“混日子才去念”的刻板印象,甚至给中专院校的学生都贴上“成绩差”的标签,而当中专院校与数学天才挂钩,便顷刻间成为舆论爆点,这也是此次姜萍走红的核心原因。
李普曼认为,刻板印象是一种简化形态的、用以协助人们获得有关真实世界意义的认知模式,它指代了人们对社会环境中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并往往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好恶。正因为刻板印象的存在,当姜萍入围数学竞赛决赛时,不少人对姜萍取得的成绩产生怀疑:有网友指出姜萍可能存在作弊行为,也有网友对阿里巴巴数学联赛的权威性表示质疑,更有网友表示“从镜头中看不出来对数学的热爱”。
经过接连几天的舆论发酵,姜萍被媒体不断地符号化为一个天赋异禀的天才少女、一位认真勤奋脚踏实地的好学生、一个再确切不过的“英雄不问出处”的鲜活案例、一个清醒独立坚持梦想的“大女主”,显然,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符号化过程里,姜萍被不可阻止的“符号化”了。
关键词:
刻板印象;乌合之众;符号化
播播解读:姜萍疑似抄袭?勒庞:我还是骂你骂少了
02
杨幂发C刊引争议
事件概述:
近日,演员杨幂因在由国家广电总局监管和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学术杂志《中国广播电视学刊》(CSSCI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浅谈影视剧中演员创作习惯——以电视剧<哈尔滨一九四四>为例》的研究论文而备受争议。
支持者认为,杨幂的文章虽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论文,但基于其丰富的演艺经验,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和体验,应得到尊重和肯定。反对者则质疑其学术价值,认为其文章过于轻量,缺乏深度和严谨性,不符合学术标准。
事件分析:
每当娱乐圈明星与学术科研产生交集,往往会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从此前的林更新考博,到现在的杨幂发论文,在学术界的严谨性和娱乐圈的娱乐性之间,人们普遍认为存在着一条明确的界限,这两个领域在性质、目标以及评价标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当明星试图跨越这一界限,涉足学术领域时,他们往往会成为公众审视和质疑的对象,人们对于明星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持有怀疑态度,担心其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和质量。
杨幂发论文之所以引发争议,一方面是由于公众对于明星营造的“学霸人设”感到的担忧和质疑,担心这种过度包装和夸大可能导致的“人设崩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人们对学术圈论文发表机制的不解和疑虑,质疑这种跨界行为是否会对学术的公正性、严谨性和纯粹性造成冲击,以及是否会导致学术资源的分配不公和学术标准的降低。
关键词:
人设;学术公平;刻板印象
播播解读:杨幂发C扩?老师,我们新传怎么真完了?
03
Manner咖啡冲突事件
事件概述:
6月21日,知名咖啡连锁品牌Manner通过其官方微博公开道歉,以回应近日曝出的一系列服务纠纷。在过去的两天内,连续发生了三起与Manner咖啡师有关的冲突事件,其中包括向顾客泼洒咖啡粉、扇耳光以及与顾客发生肢体冲突的情况。这些事件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不仅让Manner这家备受喜爱的咖啡连锁品牌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同时也将服务业中普遍存在的员工与顾客之间的矛盾问题再次推向了公众视野的中心。
事件分析:
自从Manner被爆出多起咖啡师向顾客泼咖啡粉、扇顾客耳光与顾客互殴的冲突事件后,社交平台上一时间出现了许多关于Manner咖啡师对工作强度的抱怨,甚至将自己比喻成牛马,可以看出,Manner在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过程中,员工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异化,这种异化导致了员工与顾客之间冲突的发生,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发展。
关键词:
劳动异化;品牌形象;危机公关
04
勇救日本母子的胡友平离世
事件概述:
6月24日16时许,两名日本公民在苏州遇袭,胡友平在苏州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发现有人持刀行凶,立即奋不顾身上前阻止,被犯罪嫌疑人连捅数刀,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随后,苏州市认定其见义勇为行为,按程序追授其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事件发生后,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部分网友向胡友平表达了缅怀和致敬,还有一部分网友质疑其牺牲的价值,甚至激起了一波仇日情绪……涉及到中日国际关系,舆论场上众说纷纭。
事件分析:
现如今的网络民族主义表现为基于互联网传播途径,隐形和显性表达国人民族主义言论、情绪和思潮,制造和扩散民族主义舆论,并在某些情况下推动现实行动以达到预期目的。同时,网络民族主义还是一种处于复杂地带的意识形态,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在此事件传播过程中,部分网友发表诸如“为了保护日本人牺牲了自己”“日本人选择不报道”“为了日本人,真不应该”的极端言论,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被救母子的日籍身份上,而非胡友平女士英勇救人的伟大行为上。此类言论呈现出关注点错位扭曲爱国主义的特征。
此外,在中、日媒体的客观报道下,不少日本民众发表希望胡友平康复的声音。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在微博发布降半旗图片为胡友平致哀。此前外媒在对于中国诸多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多有摸黑、拉踩等现象,但是在该事件的报道上,日媒与国内媒体统一公正客观地报道了胡友平见义勇为的事件,并对该事件给予了褒扬和肯定。这样的报道,不仅让日本民众更加了解了中国人的善良和勇敢,也为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正面的形象。
关键词:
网络民族主义;媒体报道;国家形象
05
全国首个空中融媒体中心成立
事件概述:
6月18日,全国首个主流媒体空中融媒体中心——“新重庆号”空中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视觉重庆有关负责人介绍,“新重庆号”空中融媒体中心载具由多架“新重庆号”直升机组成。
新重庆客户端“空中记者”“空中主播”,将围绕重大主题、重要节点,策划推出全程、全景互动式直播和创意产品等,提供新闻传播的全新视角;全新包装的“空中会客厅”,将邀请各行各业代表登上直升机,近距离感受立体山城的发展活力;“航拍新重庆”系列短视频,将发挥重庆低空视觉联盟的资源优势,从空中领略重庆的“一城千面”。“新重庆号”空中融媒体中心还将通过空中图片及视频采集,VR、AR拍摄,倾斜摄影等方式,实现与地面“媒体大脑”空地高效协同作业,开启主流融媒体新闻报道全新视角。
事件分析:
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领域。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5G、VR、人工智能、短视频、移动直播等逐渐兴起,新的媒介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主流媒体立足新形势,推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发挥自身媒介优势,拥抱新技术,拓宽了新闻报道的发展空间。重庆推出的首个空中融媒体中心是融媒体报道的新尝试和新突破,这一案例值得大家重点关注~
关键词:
媒体融合;新闻报道;融媒体中心
06
大凉山成“公益支教秀场”
事件概述:
距离暑假还有大半个月,不少研学机构推出的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早已售罄,甚至还有候补者正在排队等捡漏。据报道,受商业利益驱使,一些研学机构会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并借此推出“7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研学项目。6月9日,央视新闻曝光了“大凉山研学项目7天支教费上万”的乱象。凉山州教育部门已开展相关排查,严查“支教研学”商业行为被列为重点工作。
事件分析:
这种所谓的公益支教研学项目,就是打着公益旗号的“伪支教”,是为了满足部分学生“提升背景”的功利需求,把大凉山的孩子当成了商业研学的道具,将公益支教作为卖点的“功利支教”“走过场公益”。
对于这类所谓的公益支教研学,需要多方携手治理。监管部门要规范这类研学活动,明确禁止研学机构搞虚假支教,进行虚假宣传。尤其要规范公益支教,不能把公益支教变成生意。当地教育部门、学校,要拒绝配合这类支教研学项目,接受规范的、真正有益于孩子成长的长期支教项目。
关键词:
公益支教;新闻评论;大凉山支教
07
女生穿短裙参加高考被网暴
事件概述:
今年高考期间,一则关于河南开封某女考生因鞋子含有金属无法进入考场、最终在当地特警的帮助下迅速购买拖鞋得以顺利参加考试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这起原本充满温情和正能量的事件,却因为部分自媒体的不当报道和公众的过度解读,演变成了一场对该考生的网络暴力。
据了解,该考生因为鞋子上的金属物件触发了考场内的安检设备,导致无法进入考场。幸运的是,执勤的特警及时发现并采取了行动,帮助她在附近的超市购买了一双备用拖鞋,使她能够顺利参加考试。这本是一起展示特警暖心之举和考场人性化管理的正能量事件,但部分自媒体在报道时,为了谋流量,却将关注点放在了该考生的穿着(短裙)上,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指责。
事件分析:
互联网已深度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人际互动也因此呈现出新格局。虚拟情境下,人与人的互动面临道德边界划定、礼仪重塑等诸多问题。网络容纳多元话语的同时,也成为网民情绪宣泄的平台。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发,对事件当事人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在这场网络暴力中,该名考生成为了无辜受害者,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原本只是想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实现自己的梦想,却因为一场意外的小插曲而成为了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网友甚至对女生进行了恶意揣测和攻击,甚至造黄谣,给她的名誉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面对这样的网络暴力,我们不禁要问:媒体在报道这起事件时,是否尽到了应有的社会责任?他们是否有意无意地误导了公众的注意力?
作为媒体,其职责是传递信息、报道事实、引导舆论。但在报道这起事件时,部分媒体却忽略了这一基本原则,为了流量将关注点放在女生的穿着上,而不是特警的暖心之举和考场的人性化管理。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也加剧了网络暴力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网络舆论的导向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失真和误导的风险。对于这起事件来说,一些网友在没有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对女考生进行了恶意攻击和揣测,这种盲目的偏见和攻击不仅伤害了考生的心灵,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因此,我们应该呼吁媒体在报道类似事件时,要遵循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传递信息、报道事实、引导舆论。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避免盲目跟风和恶意攻击。
关键词:
网络暴力;媒体报道;舆论
08
视频号禁止数字人直播带货
事件概述:
近日,腾讯就修订《视频号橱窗达人发布低质量内容实施细则》征集意见。本次修订中,视频号将“挂机录播”部分内容改为了“非真实直播”的内容,“非真实直播”即直播过程中存在使用非实时直播内容或道具代替真实直播的行为。其中,“非真实直播”相关的违规示例包括使用插件、AI等工具生成虚拟形象进行直播。
对于上述新规,视频号官方向媒体表示,数字人直播、虚拟人直播二者概念在视频号中没有区分,且均属于违规行为。
事件分析:
虚拟主播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了人类对数字化未来的不断探索和向往。经过多年的技术酝酿与功能探索,虚拟主播具备了较为广阔的应用潜能,为各行各业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虚拟人直播带货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结合了虚拟数字人技术和直播销售方式,利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创造出具有人类形象和声音的虚拟主播,通过直播平台为观众推荐和销售商品或服务。虚拟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覆盖全球各地的观众群体,并且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智能算法,根据观众的喜好和购买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推销,提高销售转化率。
但虚拟人直播带货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如虚拟人的真实性和信任度问题、技术漏洞和安全风险、法律法规和监管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和制定相关规范,以确保虚拟数字人直播带货的健康发展,并为商家和消费者创造更好的购物体验。
关键词:
直播带货;虚拟数字人;技术伦理
09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发布
事件概述: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规定》从明确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规范网络暴力信息和账号处置、强化用户权益保护、加强监督管理、明确法律责任等方面,为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明确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坚持源头防范、防控结合、标本兼治、协同共治的原则,建立网络暴力信息监督管理机制,鼓励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
事件分析:
近年来,国家从立法层面逐渐加大了对网络暴力行为的处罚力度,互联网平台也从自身的社会责任层面以技术手段加强了网络暴力的防控,但网络暴力事件依然屡见不鲜,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可见,网络暴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深入研究并形成治理合力。
要遏制网络暴力的发生,要从网络暴力产生的机制上寻找可行的路径。网络暴力需要综合治理,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立法,也需要互联网运营机构的协同,需要媒体的有效引导,更需要每一个互联网使用者遵循良好的网络礼仪规范。
关键词:
网络暴力;互联网治理;立法监管
10
MCN机构用AI造谣被曝光
事件概述:
“西安突发爆炸”“重庆巫溪一民房发生爆炸事故”……这些耸人听闻的消息,竟都是利用AI软件炮制的谣言。近日,多家MCN机构被曝光利用AI技术制造谣言,并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其中,江西南昌的一家MCN机构在短时间内生成了大量谣言,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这些谣言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并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事件分析:
随着OpenAI发布的ChatGPT在短时间内吸引了数亿用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速进入了大众视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人类指令来生成满足指令的内容,这一技术带来了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使虚假信息的制造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多样和逼真。MCN机构利用AI技术快速生成大量谣言,显示了技术的滥用和不负责任。AI技术本应为社会带来便利和进步,但在这些机构手中,却成了制造谣言的工具。
AIGC新时代,深度伪造(deepfake)已超越了带有人脸图像和视频的范畴,生成图片、视频、音频和文字的人工智能技术使虚假信息的内容更加逼真且多样化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其制造成本和传播局限。因此,针对AI虚假信息的制作和传播愈发智能化、分辨难、速度快、迷惑强、危害大等问题,应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规避预防和治理。
从国家层面出发,应加快立法进程,完善健全相关AI领域的法律法规,明晰罪与非罪的界限,明确AI应用的设计者、使用者、媒体平台的权责关系,确立问青机制,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大众合法权益:在社会层面,应加强AI技术的监督管理,促进AI研发者遵守伦理准则,规范A有序发展,并在技术领域内提倡以AI治AI,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设计正义智能水军对抗无良智能水军确保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不受危害,并同时做好大众宣传,提高公民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警惕性。
关键词:
AIGC;技术伦理;谣言治理
★
好啦,以上就是六月份10个值得爱宝们关注的热点事件,大家可以好好消化,加入专题笔记的整理中哦~
参考文献:
谈华伟,杨涛.重塑·超越·创造:融媒体新闻报道的创新实践[J].传媒,2022,(16):80-82.
陆建平,党自强.AIGC时代虚假信息的制造传播与国家安全及公民权益的维护[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54(05):42-58.
陈岳飞,喻准,王理,李勇坚.虚拟数字人直播带货的风险挑战与制度因应[J].中国检验检测,2023,31(05):4-12.
尤丽娜,周诗涵,周荣庭.“AIGC+”:虚拟现实媒介内容生产机制研究[J].出版科学,2024,32(03):32-41.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小E
知知
小S
卷卷
胖胖
往期推荐:
胡友平挺身而出,如何避免了一场国际形象灾难?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
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