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的半边天,这50位大佬不仅要脸熟还要牢记!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后台回复“基础训练营”,夯实基础打好地基后台回复“评论训练营”,直接喂饭冲刺高分后台回复“全程班”,明年此时青云上
从《传播学教程》到中外新闻史,总有那么一群人出现频率超高,当然也是新传考研考场上得到“常客”了,这群大佬几乎占据了新传考研一半的分数,不能不重视啊!
从一个人物,到其理论演变发展,再发散至一个学派、一段历史的发展,丝丝缕缕便可以把整个考研知识体系串联起来,再加之历年真题考场情况分析,我们轻而易举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大佬一定要背!且牢记于心!
今天播播就为爱宝们详细梳理了一下最容易考到的新传大佬名册,速速码住背起来吧!
传播学重要人物
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广义上指的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它与主要以思辨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尤其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
经验学派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有:
①有限效果理论:“传播流”研究、意见领袖、两级传播等;
②适度效果研究:议程设置、培养理论、知沟理论、第三人效果等。
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上,这些研究对社会管理来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经验学派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的倾向性,其理论很难触及社会矛盾,忽视和回避了传播学研究的许多重大课题。
芝加哥学派——米德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中互动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芝加哥学派二号人物。
他提出“角色扮演”概念,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认识他们自己,他人告诉这些个体自己是谁;提出“主我(I)”与“客我(Me)”理论,对理解人类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内省式思考”;提出“符号互动论”(本人并没有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概念,该概念是他的学生布鲁默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出),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发生。
他关于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以及社会自我理论对现代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具有很大影响。
耶鲁学派——霍夫兰
卡尔·霍夫兰是一名实验心理学家,也被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内容在于揭示传播效果形成的各种条件,在“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并著有《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说服》等著作。
霍夫兰对于“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和“明示结论”与“不明示结论”等概念的发现与初步研究给后来的传播学者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让传播学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霍夫兰的贡献在于把心理实验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注意到了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
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在研究中较少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来进行研究,使其研究结果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大众传播效果的解释中;所做的一系列研究都发生在实验室环境中,对于在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传播行为,并不能等同解释。
哥伦比亚学派——拉扎斯菲尔德
拉扎斯菲尔德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学科奠基人,被誉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一起对美国总统大选中的宣传战进行调查,史称“伊里调查”,根据这一调查形成的《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最著名的代表作。
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贡献有:
①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许多有代表的理论和观点,例如“两级传播”、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假说、麻醉效果等;
②对传播研究方法也有突出的贡献。他把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被称为“工具制造者”。
拉扎斯菲尔德是一位多面且立体的学者,他的量化研究方法以及提出的种种理论为传播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位来自欧洲的学者身上也带有一些批判的色彩。
真题链接
经验学派(名词解释,西北政法大学334,2024;华南理工大学334,2023;)
西方传播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说明其特点。(论述,厦门大学703,2024)
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的区别(简答,西安工业大学440,2024)
拉扎斯菲尔德(名词解释,四川外国语大学440,2023;重庆工商大学440,2023;广州大学440,2023)
现象、假设、理论三者在传播学经验研究中的联系 (简答,中山大学数字媒体440,2024)
批判学派
传播学批判学派,主要集中在欧洲,所以有“欧洲批判学派”之说,这是由于批判学派的思想来源,主要在西欧。
第一次两个学派(这只是从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意义上)的冲突,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流亡美国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学者,通过论证意识形态霸权的美国形式——大众文化,开始与萌芽时期的经验主义传播学对立。这些受到法西斯迫害而来到美国的学者,其哲学思辩的传统与美国社会科学中反思辩的倾向发生冲突。
出于对本土法西斯统治的憎恨,以及学术传统的延续性,他们较多地注意到美国与纳粹德国的联系和相似性,美国给他们提供了一种不尽相同的研究题材和契机。
对法西斯的批判并没有导致简单地认同美国文化,他们认为这都是权威主义,只是形式不同,美国不是用恐怖和高压统治,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众传媒为途径的大众文化,来实现“权威主义”。所以他们倾向于使用批判的、较为极端的词句来谈论美国的大众社会和大众传播媒介。
他们大多在美国主流文化中影响不大,其中一些人后来回到欧洲(例如阿多诺)。但是他们在美国还是培养或影响了一批新的批判学派学者,使得连续出现关于美国媒介文化研究的著作,主要讨论大众传播的“内容”在社会文化意义上的“效果”,进而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影响。
他们注重大众传播的“内容”对“效果”问题的研究,通过批判性的考察传播效果而阐述了媒介如何发生作用,如何影响受众的思想。
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
20 世纪 60 年代,法兰克福学派代表者马尔库塞发表了《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作为一篇社会批判著作,该书的出世引起人们的普遍思考。
他认为,大众媒介是国家的“话筒”,是权力的工具,在“单向度的人”形成过程中“功”不可没。在发达工业社 会里,科学技术操控并异化了人类,统治已成为全面的,人们在单向度的社会、思想、文化传播等各因素的合力作用下被塑造成了“单向度的人”。所谓“单向度的人”,就是指丧失否定意识和合理批判社会现实能力的人。
政治经济学派——乔姆斯基
诺姆·乔姆斯基在与爱德华.赫尔曼合著的《制造共识》中提出,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所有权等五大新闻“过滤器”的影响,有效地抑制了大众煤介独立于其他占统治地位社会制度的能力。美国媒体在根本上为制造和强化“社会共识”、进行思想控制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成为推动精英意志与政策的有力工具。
乔姆斯基和赫尔曼提出五大新闻过滤器为:
①媒体的规模、所有权与利益取向。
②作为媒体主要收入来源的广告。
③新闻源。新闻依赖于政府,商界和他们认定的“专家”。
④炮轰作为媒体自律手段。炮轰是指对媒体节目或评论的负面回应,如来自中央、地方或个人的书信、电报、电话、请愿或是国会议案以及其它形式的投诉、威胁与惩罚等。如果炮轰的规模很大,那么媒体就会耗费大量资源应对,广告商会撤回赞助,个人和小型媒体根本无力承担这笔费用。
⑤反共的修辞策略。把反共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控制机制。911之后,反恐暂时替代了反共,但更多情况是反恐与反共同时进行,中国成为最大的共产主义敌对势力国家。
文化研究学派——霍尔
英国文化研究的杰出代表人之一,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终身致力于媒介与大众文化研究。
编码与解码理论:“编码”是指信息传播者将所传递的讯息、意图和观点,转化为具有特定规则的代码。“解码”则是信息接受者,将上述代码按特定规则进行解读。
斯图亚特·霍尔认为,传播者出于意识形态的目的,有选择地对信息进行编码,并且为了那些目的操控语言和媒介。其次,接收者(解码者)并未被迫接受所传送的信息,而是能够根据本身的经验或间接,通过不同或者对立的诠释来抗拒意识形态的影响。
存在三种不同的解码立场:①统治-霸权立场:认同主导意识形态;②协商立场:既保留又批判;③对立立场:解读完全相反的新意义。
真题链接
论述批判学派主要学派和思想(论述,河北大学618,2024)
简述批判学派的特点(简答,四川外国语大学440,2024)
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分歧(论述,天津师范大学440,2024)
法兰克福学派(名词解释,郑州大学440,2024)
哈贝马斯“17世纪以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从媒介发展史的角度分析(论述,东华大学,440,2024)
简述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现象,和对社会的消极影响。(简答,西北大学440,2024)
媒介环境学派
媒介环境学由尼尔·波兹曼创建。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美萌芽,在70年代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传播学派。经过三代学者的努力,它已成为与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鼎立的第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麦克卢汉、英尼斯、波兹曼、莱文森等人。
媒介环境学以人、技术和文化的三角关系为研究重点,以泛环境论著称,主要旨趣在传媒对人和社会心理的长效影响。
多伦多学派——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作为媒介技术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哺育了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极大地推动了媒介技术学派的发展。而且他对感官偏向的研究,将传播学与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脑科学等学科连接起来,为跨学科研究打开了窗口。
媒介即信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口语媒介(部落社会)、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
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说明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综合—分化—再综合”的历史。
热媒介和冷媒介:热媒介是指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冷媒介是指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纽约学派——尼尔·波兹曼
1968 年 , 媒介学者尼尔•波兹曼第一次提出了媒介生态一词 , 并将媒介生态学定义为:“将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Media ecology is the study of media as environment)。
1979 年,波兹曼对 “媒介生态” 进行了这样的界定:媒介生态是对信息环境的研究。波兹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成为其媒介思想的集大成。
“媒介即隐喻”:这是波兹曼《娱乐至死》一书中的核心观点。波兹曼首先认为,媒介对于文化的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于是媒介决定了物质信息与精神信息的内容、形式、到达受众的速度、影响以及受众的价值观。
同时,媒介并非只是运载信息的单纯的工具,而是一种隐喻,它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其中媒体的形式极为重要,因为特定的形式会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最终会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
真题链接
Mediaecology(名词解释,西安交通大学440,2024)
麦克卢汉的内爆理论的内容和意义?(简答,同济大学440,2024)
简述和评价麦克卢汉的理论(论述,西南民族大学334,2024)
敌意媒介感知(名词解释,中山大学数字媒体440,2024)
媒体技术不断推进下电子乌托邦将会实现。(辨析,长安大学334,2024)
中新史重要人物
鸦片战争前——王韬
我国杰出的思想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是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曾参与《六合丛谈》、《近事录编》的工作,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并任该报主笔。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政论文章、评论时事政治,鼓吹变法自强。
王韬主要的办报主张有:
①办报的意义和目的在,通过报纸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主张渐变而反对速变;
②报纸的功能和作用在于“民隐上达”、“君惠下逮”,“对外宣传”、“通外情于内”;
③最早在国内提出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允许民间办报;
④在文风上提倡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⑤认为报纸编辑人员应该知识广博且品德高尚、持论公正。
真题链接
梁启超(名词解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685,2023;名词解释,郑州大学440,2024)
时务文体 (名词解释,四川外国语大学625,2024)
简述报刊论政文体这-传统的代表人物,并阐述其主要观点(简答,兰州大学639,2024)
辛亥革命时期——黄远生
黄远生是民国初年杰出记者,戈公振称之为“报界之奇才”。与刘少少、徐彬彬有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之称。辛亥革命后,1912 年黄远生在北京创办并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开始了记者生涯。其后编辑梁启超主办的《庸言》月刊,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和《亚细亚报》的特约记者。
黄远生在新闻业务上,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黄远生的新闻通讯特点表现在:
(1)题材重大,记载详实;
(2)针砭时弊,忧民忧国;
(3)细致详尽,幽隐毕达;
(4)通俗自然,不拘一格。
在新闻思想方面,他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1915 年黄远生在美国街头被杀。他死后,其友人将他的文章收集整理,出版了《远生遗著》,成为中国第一部通讯集。
真题链接
黄远生提出的新闻记者“四能”对于智媒时代新闻记者的启示(简答,南京师范大学614,2024)
黄远生的新闻思想(简答,西北政法大学807,2024)
黄远生“远生通讯”的主要特点(简答,华中科技大学440,2023)
远生通讯”及其作者对新闻史的影响(简答,江西师范大学440,2023)
五四运动前后——徐宝璜
徐宝璜是中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学家、新闻学者。他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1920年后,相继任教于北平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平民大学等大学,讲授新闻和经济方面的课程。
1918年与蔡元培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被推为副会长、新闻学导师和会刊《新闻周刊》编辑主任,并代蔡元培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定期为会员讲授新闻学基本知识。
其所著《新闻学》一书,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新闻学专著,蔡元培称其为“在中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他在我国新闻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誉为“新闻教育界第一位大师”和“新闻学界最初开山鼻祖”。
十年内战时期——邹韬奋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及出版家,是不可多得的全才,他一生创办“六刊一报”。
1922年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5年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938年7月担任《全民抗战》的主编。
毛泽东在邹韬奋逝世后评价他,“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著名的韬奋精神。
韬奋新闻奖以他命名,从而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邹韬奋同志真诚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思想作风。
真题链接
邹韬奋(名词解释,天津大学334,2024;名词解释,浙江传媒学院440,2024;名词解释,云南大学638,2024)
邹韬奋的办报活动及意义(简答,湖南师范大学440,2024)
长江韬奋奖(名词解释,广西大学629,2024)
范长江的在西北的采访活动(论述,辽宁大学440,2024)
徐宝璜(名词解释,湖南大学714,2024;名词解释,兰州大学639,2024)
成舍我(名词解释,湖南师范大学440,2024)
外新史重要人物
普利策
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出生于匈牙利,1864 年来到美国。
1868 年底,成为《西方邮报》记者。1878 年买下《圣路易电讯报》,开始了办报生涯。1883 年,买下《纽约世界报》,新闻思想和技巧日趋成熟,《纽约世界报》取得巨大成功。
普利策的办报特点: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辅以轻松或有刺激性的新闻以吸引读者;发起社会运动,推动改革,扩大影响;重视社论,以支持新闻报道;篇幅多,报价低;广泛运用新闻图片重视报纸发行,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1911 年普利策去世,遗嘱中留 25 万美元设立基金,奖励每年的优秀新闻、文学、历史、音乐和戏剧作品,这就是美国新闻界最富盛名的普利策奖。
约翰·弥尔顿
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和诗人,新闻自由思想的奠基人。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政论小册子,抨击封建统治,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
1644 年,因非法写作与发行小册子遭到国会出版检查委员会的审讯,他向法庭递交了著名的申辩书——《论出版自由》。
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并形成了“观点的公开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的概念。弥尔顿的思想主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带有时代的印痕和阶级的局限。但在人类新闻出版思想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644 年,《论出版自由》获准出版,于 18 世纪在英法美广泛流传,至今在西方仍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
真题链接
古登堡(名词解释,暨南大学707,2023;名词解释,上海大学640,2024)
普利策奖(名词解释,广西大学629,2024)
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 (简答,西南交通大学866,2021)
普利策(名词解释,河南工业大学440,2021;名词解释,南开大学 718,2022)
福 利 时 间
本期福利来啦!
由于篇幅太长,本文只呈现了部分重要人物,完整版PDF已经为爱宝准备好啦!共涉及50位新传重要“大佬”,包含他们的主要思想/活动/成就/评价,点赞本文后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即可获得!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小E
知知
小S
卷卷
胖胖
往期推荐: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
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