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服了,这道难倒无数新传人的真题歪果仁秒解!
国家移民管理局15日发布公告,新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和磨憨铁路口岸3个口岸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至此,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至37个。
自2013年1月我国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身临其境地体验我国的风土人情,尤其在今年,China travel逐渐在全球风靡,成为全球社交平台上当之无愧的“流量密码”。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90.1%。
一直以来,加强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在与国际交往和对话时的核心议题,也几乎成为每年初试必考的题目,而今年“中国游”的意外走红,无疑为我们接下来的跨文化交流和对外传播指点了迷津。
那么,China travel为什么能够突然爆火?过境免签政策到底有什么魔力?这会为我们今年的考试提供哪些出题方向?
别着急,今天播播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01
对外宣传为何频频受挫?
每一个新传人,学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的第一课和最后一课,都面临着差不多的问题:从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的扭曲/误读开始,以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传播的美好愿景结束。
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反复强调从侧面“暴露”了当下在进行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时的两个难题:一是我们期待着在国际社会中有更多展现自己文化的机会;二是当前的“中国故事”并没有被很好地讲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并没有到位,甚至很多时候存在诸多误解。
在长时间以来,“讲好中国故事”一直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老大难,不仅国家领导班子要操心,连我们唯唯诺诺的新传人也要每年在考场上绞尽脑汁。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真的对对外传播“评头论足”之前,我们或许应该首先回答一个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为什么这么难?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解释,比如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故事讲述手段和方式的落后等等,然而我觉得这些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学者陈先红指出,从国家叙事学的视角,诠释“中国”及其“故事”,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性叙事。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间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民族交流融合,产生了很多复杂丰富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近代以来,中国闭关锁国造成的封闭落后的形象长期存在于世界各国人民的脑海中。
讲好中国故事概念的提出及其相关研究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展开的,但是实际上中西方的人民在看待和认识中国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个起点的不同是我们在对外宣传和交流上频频受挫的重要原因。
02
过境免签为何得以大获全胜?
city不city梗的爆火让所有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自今年以来国际社会上越来越火的China travel,在国外的社交平台上,China travel标签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密码,这种愈演愈烈的良性循环毫无疑问地为中国形象在国际社会上的传播提供了绝佳的时机。
受刻板印象的影响,很多其他国家人眼中的中国是贫穷的、落后的、低素质的、不安全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不愿意进一步了解中国,即便是看到了与之前认知不一样的信息,也会选择视而不见或者报以怀疑的态度。
而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的对外开放力度,主打的就是一个“百闻不如一见”——你先来看看,然后再做评价。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打脸现场”:
来之前:我会注意人身安全
来之后:中国的夜晚太危险了......太容易胖了
来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肯定脏乱差
来之后:连垃圾车都会发出动听的声音
诶,我说你们别太离谱!
波尔津霍恩(Donald E.Polkinghorne)认为,人类存在嵌入在三个等级的现实结构中———物质、生命、意识,而叙事则涉及最高领域的意义运作。“叙事是一种图式,人类通过这种图式赋予他们的时间经验和个人行动以意义”。
从叙事学的故事—话语理论模型来看,从故事走向话语的语义转化不是取决于叙事模式,而是取决于阅读模式,换句话说,来自受众的阅读习惯和解释模式,决定了故事话语的渗透发散和话语权力的生长提升。
在新媒体背景下,存在着多重话语空间、公共话语空间,如官方话语空间、民间话语空间,不同话语空间的话语性质、立场、旨趣和叙述风格各不相同,因而其“赋意后赋权”的话语实践也特色各异。而实践证明往往是那些来看民间的、具体的、渐进式的交流效果较好, 而自上而下的、抽象的、突兀式的宣传其效果常常大打折扣。
我们都知道嘲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无知,但却总是在交流中不自觉得带上自己的目的和偏见,而此次China travel的胜利,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把话筒交给普通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03
这破天的富贵,如何才能一直接?
当然,这次China travel带来的流量离不开咱们国家实实在在的实力,真正让中国游火起来的不仅仅是互联网平台上一个又一个视频带来的流量,而是我们近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因此,这并不是一场形象上的“拨乱反正”,而是一次真正的让世界人“开眼看中国”。
不过在喧嚣背后,我们或许也该冷静下来想一想,如何才能稳稳当当地接住这波破天的富贵?
一方面,我们要仅仅抓住这次机会,利用好网友们的“按头安利”,真正地将国际社会的民间评价进行资源转化,将其上升为国家话语和公共话语的高度,把网友们的好感度转化成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国家形象的主动了解和主动接近;
另一方面,巨大的流量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当网友们把大家的视线集中到中国之上以后,我们更应该时刻谨慎,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我们国家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避免给人以可乘之机!
参考文献:
1.陈先红 & 宋发枝.(2020).“讲好中国故事”:国家立场、话语策略与传播战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01),40-46+52.
2.徐占忱.(2014).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难与破解之策. 社会主义研究(03),20-26.
图源网络,侵删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小E
知知
小S
卷卷
胖胖
往期推荐:
姜萍爆火、杨幂C刊、Manner咖啡…| 六月的热点真的都是考点!
胡友平挺身而出,如何避免了一场国际形象灾难?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
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