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研究 | JEEM 中国北方的节水技术升级及效果评估
图片来源:Xinhua
本期导读:
本专题介绍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关于我国北方节水技术升级对农业用水效率影响的实证评估。这篇文章与前沿研究第20期关于河南、河北地下水问题的文章有着很强的联系。两篇文章都利用了国内详实的村户调查数据,并发表在领域顶级刊物(field top)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质量微观面板数据对研究国内相关问题的重要性。
专题分类:资源与环境 | 节水技术与灌溉
本专题其它文章:
”Do Water Saving Technologies Save Water?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North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7, 82:1-16
Qiuqiong Huang, Jinxia Wang, and Yumin Li
我国政府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强推广农业生产中的节水技术与设施。早期推广的技术包括沟灌、畦灌等相对原始的地面浇灌方式。更先进代的灌溉技术则是在进入本世纪后才陆续得到较为广泛采用发。从2000年起,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迅猛增长,使用节水技术进行生产的农地比例也显著提高。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2年底印发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从多个方面对农业节水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与具体要求。《纲要》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在全国初步建成农业节水体系,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我国节水技术的推广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我国是否会像一些西方国家一样,因灌溉技术进步而导致农业总用水量净增加?
本文作者利用详实的微观调查数据探究了我国北方节水技术升级如何影响农业用水。文章聚焦于我国北方水资源相对匮乏的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调查的农户样本来自河南、宁夏、河北三省。三轮调查分别在2001年、2004年和2007年完成,其中2001年的首轮调查回溯了农户在1995年时的部分相关信息。调研最终追踪了77个村、118个户、142个地块的信息,包括所使用的具体节水技术、所在地水资源特征、村户的社会经济特征等。
实际调研发现了五花八门的节水技术。这里所讲的“节水技术”既包括灌溉技术本身,同时也包括一些减少耗水的其它技术。为了相对系统地对各类技术进行梳理,作者根据节水技术的特征,将技术分为了三个大类。第一类为传统技术(traditional technologies),包括沟灌、畦灌和平整土地。这类技术所涉及的固定成本低、资本投入少,单户便能轻易施行。第二类是农户主导技术(household-based technologies),如利用塑料软管进行地面浇灌,同时也包括采用抗旱种子、使用塑料膜、采用浅耕等。这类技术不包括80年代前已广泛采用的传统技术,但也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第三类为社区主导技术(community-based technologies),包括铺设地下管道系统、筑渠、喷灌、滴灌等。这类技术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难以仅通过单家独户的力量实现。调查结果显示,前两类技术在2004年时已经达到超过95%的覆盖率,而第三类技术到2007年时仍仅覆盖了55%的样本。
作者使用了常规的面板估计方法。作者通过分作物考察亩均灌溉用水量和单位灌溉用水的作物产量两个指标判断节水技术如何在集约边际(intensive margin)上影响农业用水。在扩展边际(extensive margin)上,作者考察了总灌溉面积和各类作物占地面积比两个指标。在回归中,作者利用与政府行为有关的工具变量处理了技术升级变量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
回归结果显示,节水技术升级对农业用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集约边际上。采用节水技术后,亩均灌溉用水量下降了,单位灌溉用水对应的作物产量则增加了。同时,技术升级对扩展边际上的影响并不显著,并没有导致总灌溉用水量的增加。这表明,我国的节水技术升级起到了良好的节水效果,并没有出现如西堪萨斯那样因技术进步而导致更多用水的情况。
与灌溉有关的往期推文:
AEJ-AE 水泵动力提升、地下水灌溉普及与农业变迁AEJ-EP 技术推动下的农业发展对非农部门的溢出效应JDE 降雨量、水利系统与社会冲突版权说明:未经书面许可,本页刊发的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转载事宜请联系:
arepapers@163.com。
“农经好文章”关注农业与食品、发展与政经、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专题系统性地介绍发表在各大顶级期刊上的前沿研究与经典文献。
搜寻账号:arepapers,或扫描二维码:
点击蓝字查看论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