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自己,还能不能扎根一线城市?
昨天国考报名结束,关于报名的问题,小镇没有再继续多谈。很简单,报不一定会参加考试,参加考试也未必能考上,考上也未必会来北京。
相比要不要报、报哪里,对于更多的人,首要的问题恐怕是怀疑一线城市到底还能不能靠自己扎根。
今天这篇不仅仅写给公务员,而是写给所有有志到一线城市闯荡,希望改变自己以及后代命运,又或者单纯想见识更加广阔世界的朋友们。说的当然不是各种二代,而是真正的普通人,但起码要具有一定的魄力和觉悟的普通人。
首先,一线城市到底值不值得来。
在小镇看来,是值得的。一线城市是给中国人最大的红利之一,中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中国不同城市在发展水平上简直是不同的国家。
一线城市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城市水平,不亚于任何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二线城市基本上跟东欧或者其他刚进入发达阶段的城市差不多;即使是一般的三线城市,也绝对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这里已经剔除了大多数甚至没有解决基本温饱的国家,但不同城市的差别仍然很大。
去一线城市,就相当于去了世界上最顶尖的发达国家、发达城市,而且语言相通、政治体制相同,除了一些户口以及出生条件带来的不同,相比出国,这已经是足够好的发展基础了。
上海的夜景
很多人觉得一线城市不好混,觉得去美国之类更容易出头,这简直太荒谬了。对于已经财富自由,家财亿万的人,为了享受更加彻底的资本主义生活,去欧美未尝不可,甚至会享受到远比国内特殊的富人待遇。
普通人呢?资产不足、语言不通,为了出国可能耗费全家力量,出去以后还要受到国家、种族的歧视,很难发展起来;就算发展起来,多半也难以回国,自己生活已经不易,更谈不上反哺自己的家庭,毕竟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美元并没那么值钱。
一线城市还有其他很多优势。
比如说更加尊重个人的自由,没人在意一个人是否拿着电脑蹲在大街上加班,也不会在乎一个人小40了还不结婚是不是有问题,除了自己和少数几个人,不会有他人真的在意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有的人会觉得冷漠,但在小镇看来这是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一线城市创新、资源、机会也必然是最多的,在一线了解到的,完全可以去二线、三线城市复制,这当然会有适应性的问题,但终归是机会。
更加重要的是,一线有资源、有权势的人太多了,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建立了相对公平、光明的社会体系,在这里很多事情不用找关系,公事公办,真遇到什么委屈,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伸冤的地方。
一线城市相比中国其他城市,在方方面面都是截然不同的,就算呆不住,来这里体会下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社会体系也是值得的,退一步讲,适应了一线城市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更容易体会到其他城市的幸福。
其次,能不能留在一线城市
建议来一线体验,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能留在一线城市,这终归是有门槛的。
这个门槛,是一个综合性的门槛,包括心性、意志、学识、相貌、身体、运气、家境等等,并不是说家境不好就不可能了。比如说北京,每年留在北京的,多数仍然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所以不用慌。
有很多的人,莫名其妙地夸大了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压力,天天说什么年薪百万留不住,每天几小时通勤,天天加班没有生活等等,这里面也包括一些很头部、流量很大的自媒体,具体就不点名了。
北京城市风光
但小镇要说,京城居自然不易,但没那么难,一线城市有非常大的包容性,各个收入层次的人都能生活。
就以北京为例吧,北京已经是门槛比较高、在一线里也不容易留下的城市。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来北京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问题。
对于吃,有一些无良的人说什么在北京一顿饭几十上百也吃不好,事实当然不是这样。
在北京,有政府补贴,又是全国食品供应链的第一级,很多蔬菜食品都要来北京中转再到其他城市,所以在北京蔬菜肉类水果等价格往往比一般地级市还要便宜三分之一左右。
只要自己不太挑剔,别天天大手大脚,自己动动手,一个人一天30也够了。当然有的朋友会说在北京多累,哪里有时间自己做,可如果去国外,不也一样自己做吗?
做一些非常简单的菜式,花不了多少时间,反而远比外卖饭店健康得多,这也提高了身体健康度,具体不展开了,改天可以闲聊下。
其次是行,这个跟住分不开。
在北京租房没那么夸张,前提是不要再拿着中小城市的标准。刚来北京,没有那么多钱,吃苦是必然的,一般在四环内一个一居室或者带独立卫生间的主卧,4千左右还是没问题的,如果降低标准,哪怕东三环照样3千足够;如果愿意远一点,比如去东五环外,1、2千也可以了,远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夸张。
比如距离国贸非常近的三个点:东三环的团结湖、劲松,远一点的常营,都可以找到这样的房子。
强烈建议到一线城市闯荡的人,不要为了所谓的房子大一点就租的特别远,房子就是用来休息、储物、交际和成长的,距离工作地点近是第一位的,尽可能选距离地铁近一点的。比如在北京坐地铁加上共享单车,一个月不会超过200。
最后就是穿了,这方面其实可以特别省,但是需要摒弃那些消费陷阱,选择功能性的而不是虚荣的,比如迪卡侬就非常好,一些部级领导或者财富自由的人,都穿两三百的迪卡侬外套,为啥年轻人不行呢?
这里面,住其实是最核心的,也是最容易被坑的,这里有个建议,不要被网上对中介的妖魔化误导,还是要选择头部的中介或者租房机构,具体是哪些自己查就好。
这些大机构还是正规的,而且切切记住,不要对房东有太多的苛求,有啥事儿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很多人被房东赶出去后者涨租金,很可能是自己没有适应一线城市的租房现状问题。
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就要说工作了,这个有太多情况,不一一说明了,只说一个方向:
要么传统的有保障的:比如体制内,公务员;
要么选一个有成长性的方向,不断沉淀自己的能力,对于普通人来说,充分发掘自己的能力,就已经可以实现扎根一线城市,并不太需要通过关系,但前提是要有成长性,如果工作两三年没什么成长,那就要反思了。
最后,还要调整一些错误的观念。
比较多,想到哪写到哪。
1.买房子千万不要苛求,一定不能照搬老家的想法。
什么房子要几室几厅、要近、要配套好、要有学区、户型要端正等等,作为普通人,先有一套小房子上车最重要,在这个城市有了房产,才有了根,以后想换那是后面努力的事,要求越多越不现实、越不幸福。
2.靠自己不代表不寻求家庭帮助。
从其他城市到一线城市,是需要代际传承和努力的,纯靠自己并非不行,比如考上中央部委公务员,虽然收入不高但勉强可以,又比如在互联网大厂早早的年薪百万,这都可以。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线城市第一代一定需要家庭的支持,在老家的老一辈一般也愿意支持,这是为了整个家庭而做的努力,老一辈的支持,只要不至于影响老人生活,还是要接受。
小镇当年就觉得买房子应该靠自己,不想让父母花钱,结果却没想清楚,早早的用父母的钱买房,本身就是享受了北京城市发展的红利,而且最终还是必须接受父母的帮助,毕竟小镇买房的时候,公务员干了10年,存款也才不过几万而已,一来一去反而亏了。
这是小镇这么多年几个比较大的教训之一,这也写在了之前的文章里。
3.不要妄想靠婚姻改变命运。
能来一线城市打拼,大家目标都差不多,就是不满足于现状,希望有所突破,如果说通过婚姻可以改变命运,那人人都这么想,也就意味着最终一定是门当户对,大家综合条件大致在一个范围内,只不过各有所长,不可能出现“扶贫”的情况。
一线城市更加自由的舆论环境,也决定了分分合合没什么社会压力,就算中央和国家机关,离婚啥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甚至离婚两三次也没啥大不了,除非太过分,否则根本不会影响个人的晋升,更不要说体制外了。
4.别想着靠什么远房亲戚或者父辈同学朋友,大家都很辛苦、资源很宝贵,除非父母血亲又或者过命交情这种级别,其他的解决不了什么根本问题。
零零碎碎说了很多,总结一下,一线城市应该来,也能留得住,但是一定要有觉悟,更要有勇气靠自己去实现。
祝好运。
其他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