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bxss.me
3
/etc/shells
4
search
5
@诉说趣闻
6
@纽约时间
7
http:bxss.me/
8
../1
9
\\bxss.me
10
http:bxss.me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bxss.me
3
/etc/shells
4
search
5
@诉说趣闻
6
@纽约时间
7
http:bxss.me/
8
../1
9
\\bxss.me
10
http:bxss.me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震撼!上海开放Google、Meta等国际平台,中国数字化迈出历史性一步!
战争烈度再升级,特朗普加征10%对华关税
特朗普称计划对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外交部回应
二姐李思林早知道李玟有轻生的念头,居然没一点防备措施!
61岁上海大爷相亲:年轻貌美,婚后AA,不能吃太多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看别人倒霉,就别扔石头了,小心砸脚
Original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10-08
收录于合集
#国际关系
73 个
#经济发展
48 个
最近,欧盟多国在能源上出现变化,以德国为首宣布重启煤电厂,如德国经济与气候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说:“从现在开始,天然气成了稀缺商品”“在设法确保能源安全方面没有禁忌”。
紧接着,荷兰、奥地利、英国等国也开始调整限制煤电厂发电的政策措施,就连“环保少女”都一夜之间被指控“通俄”,以至于俄罗斯外交部都责问:“
(西方国家是否是)利用完了这女孩和所谓的‘绿色经济’,就要将两者一同扔掉?
”
还记得2010年柴静采访丁仲礼、2015年的《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短短几年间,曾经站在碳中和道义制高点的欧洲却率先开倒车,这当然极具戏剧性。
当然,碳中和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环境保护问题,这里面有很复杂的综合考量,但也没必要在欧洲倒霉的时候再扔一块石头,一是没必要,二是可能砸到我们自己。
还是那句话,中国发展太快了,以至于2010年丁仲礼院士批判的话,到现在未必成立了,甚至同样的话如果我们现在再说,尴尬的反而是我们。
- 1 -
还是要冷静看待欧洲最近的表现。
一个国家内部也有很多意见不同的群体,因为不同的利益、立场、观念而彼此博弈、制约。
比如最近美国内部就因为“堕胎权”打的不可开交,目前已经有近百座大中城市爆发示威游行,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令美国社会分裂达到更高的程度(参见《
神与人的第二次内战,谁将获胜?
》)。
又比如印度,想要推动印度深层次改革的莫迪当局,面对印度极为普遍且强大的利益集团束手无策,土地改革三度失败,农业市场化改革被迫放弃,就连军改的一小步都被迫妥协,就连引进外资建立属于印度自己的钢铁工业也12年搞不成(参见《
动人利益如杀人父母,改革难如登天
》)。
中国也不例外,否则我们今年也不会着重强调要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更不会在《反垄断法》修改中,专门加上
“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的部分(这个单独谈),至于我们日常中体会到的不同利益体之间的博弈,也不必赘述了,比如所有的黑恶势力背后莫不是一个以利益为核心的小生态。
国家都如此,更何况跨国联盟,尤其在欧盟和北约两大国家联盟之间艰难平衡的欧洲各国。
虽然我们常说默克尔之后欧洲再无政治家,但是能够在几千万人中脱颖而出的,就没有蠢蛋,比如接下来要谈到的欧洲绿党
。
20世纪60年代初,《寂静的春天》出版,这是一本影响了整个人类进程的书,在这本书里描述的人口爆炸、土地沙化、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敲响了人类生态危机的警钟,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故事的起源,就是因为叶文洁受到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影响,从心如死灰陷入到对人类的彻底否定,因此选择向外星发射信号。
伴随这本书的传播,欧洲从过去共产主义、民主主义、性解放等等自由理念中,产生了一个极具行动力的组织,这个组织以绿色政治为核心,追寻生态的永续和社会正义,并进一步扩散到美国。仅仅1970年4月22日一天,美国就有超过2000万人参加环保游行,这一天也就成为了后来的“地球日”。
民意意味着选票,于是以绿色理念为核心的政党纷纷建立,到现在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有绿党组织,1993年成立了欧洲绿党联合会,2004年整合为欧洲绿党,在欧洲拥有32个成员党,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德国绿党。
开头提到的德国经济与气候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就是德国绿党成员,目前德国绿党掌控了德国六个部门。而德国绿党四大基本主张分别是:
生态永继、草根民主、社会正义、世界和平,他们理念就是通过积极参政议政、推进全球环保运动
。
一个民选社会、热衷于参政议政的政党,是不可能背离它的基本理念的,假如停留在表面,嘲笑欧洲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那就容易出现误判。
- 2 -
一定要搞清楚德国等国家为什么这么做?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俄乌冲突导致欧洲出现能源危机,在面临危机时进行适当调整这无可厚非,但不宜扩大解读。
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下半年中国出现的短暂能源危机,有一些省份为了完成年度任务,采取了拉闸限电的做法,一些工厂甚至是居民区都出现大范围停电,甚至造成了一些本不该出现的悲剧,东北地区电网甚至一度面临危险。
为了解决短期出现的能源危机,中国也采取了短期适当放开煤炭供应,仅仅第四季度,煤矿产量暴增,带动2021年全年原煤产量超过40亿吨,同比增长6.02%。
但是短期应急并不代表中国放弃“双碳战略”
,就在加大煤电供应的同时,2021年9月中国宣布不再新建海外煤电项目,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家对于推进碳中和的动作并未放松。
这当然是战略定力,但也是因为开弓没有回头箭,请神容易送神难、把神送走再请回来更难。
中国为了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以碳中和为抓手进行了大量的国内利益调整,好不容易让全国形成了普遍的共识,也基本压制了传统能源利益集团的公开反对,更加符合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如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崛起,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
如果因为短期的危机,就放弃长期的战略目标,一进一退将带来巨大的成本和代价,甚至贻误国家破局的宝贵战机。
中国如此,德国也是如此。我们绝不能因为中国现在体量大了,就眼里只有美国,无论如何德国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在欧盟体系里仍然具有极为关键的影响力,德国当然也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同样的,绿党也自然有要始终坚持的目标,不管是因为信念还是利益。
所以,无论是德国还是德国绿党,都不可能因为短期的危机改变长期的战略安排,这是极度危险的操作,大概率两头不捞好。
就在上周,欧盟议会22日投票对碳市场改革的法律草案表示支持,呼吁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进行相应改革,并更快更广泛地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洲绿党正是这个法案通过的主力。
到目前为止,欧盟设定的到203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1990年至少减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并没有动摇。
既然战略目标未变,那一切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 3 -
更深层次的就需要结合一些线索进行推测了。
我们首先
需要了解三个基本线索:
一是德国从来没有放弃煤电发电,德国煤电发电占比虽然下降,但总量一直在上升。
火电仍然是德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之一,2020年时占比约为16.9%,仅次于风电的27.2%,天然气发电位列第四占比为12.2%。原计划德国将于2022年底全部废除占比第三的核电,这也导致德国更加依赖天然气等其他发电途径。
现在天然气供应受到威胁,风电基本达到顶峰,那德国也只能更多依靠煤电。
二是天然气不仅仅用于发电。
天然气用于发电还是有些奢侈的,只不过因为更加清洁,发电更加灵活非常方便与风电等新能源配合实现调控,所以才在德国发展迅速。
但是天然气用途更加广泛,比如天然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而氮肥主要依赖氨,在氮肥生产成本中天然气占比超过80%,全世界唯一不依赖天然气生产氨的大国只有中国。
所以,德国重启煤电厂、放缓煤电替代,不仅仅是为了能源安全,也是为了节约宝贵的天然气用来保障其他工业生产。
三是从工业角度,想要大规模重启煤电绝无可能。
工业界有个常识:烧天然气的发电厂没法烧煤。
燃气机组,天然气直接在内燃机内燃烧,带动发电机发电;而燃煤机组需要先将煤磨成煤粉,然后在锅炉里燃烧,产生蒸汽机带动汽轮机做功,最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现在的欧洲除了还在运转的燃煤电厂,大多数已经封存10年以上,虽然没拆,但再投产难度很大,甚至一定程度上还不如重建,火电站关闭和重启都是很麻烦的事情。比较现实的可能就是搞煤气化,把煤炭转为煤气,再替代天然气发电,这样对欧洲现有的天然气发电系统冲击最小,但也仅仅是理论上可行,事实上仅有部分煤炭可以转化为煤气,但非常容易自然,很难运输。
而从资本的角度,任何一个火电站的建设哪怕仅仅是重启,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谁都知道欧盟并没有调整未来能源转型的战略方向,那煤电不过就是应急罢了。
今天可以因为能源短缺所以抛弃“环保少女”、重启煤电,那等俄乌冲突缓解、天然气供应顺畅,会不会再次淘汰煤电?
这么有风险的事情,哪个资本会愿意投资呢?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从欧洲能源安全角度,确实令欧洲短期内陷入被动,不得不妥协;但另一方面更加坚定了欧盟能源自主的决心,欧盟对于绿色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进一步强化了。
比如2021年提出的“Fit for 55”一揽子气候计划中提到了很多分歧严重的地方,已经达成了共识,比如开头提到的碳市场改革的法律草案,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通过的速度反而大大超越欧盟一贯办事效率。
这就说明,欧洲战略目标仍然是清楚的,老牌帝国还是有底蕴的,我们可以嘲笑一些荒唐的事,但不能真以为欧盟的执政者就是在过家家。
所以,不妨大胆推测,目前欧盟内多国的表态更像是一种施压,是对整个西方世界尤其美国的施压,瞄准的是欧盟与北约之间经济与安全的矛盾点。一方面作为执政者当然要对国民有个交代,一定要采取行动让选民相信政府正在解决能源危机;另一方面也在施压北约,要求尽快缓和俄乌冲突。
毕竟全世界都知道,欧盟没可能重启煤电。
- 4 -
前面说的是欧盟,现在说说咱们自己事。
对于碳中和和全球变暖,有一些争议,目前科学上也没有达成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到底有什么影响的共识,但面对人类存续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绝不容半点大意,所以必要的行动必须在科学界达成共识之前就行动起来。
碳中和就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这已经是达成普遍共识的,不能觉得全世界各国的领导者都被骗了吧?咱们中国最高层也明确要求必须拿出“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态度来实现双碳目标,国家一系列战略调整也是以碳中和作为关键之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碳中和的领军者。
当然,碳中和也涉及到国家发展公平问题,比如前文提到的2010年柴静采访丁仲礼、2015年的《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有些不怀好意的人以全人类安危为名压迫中国,要求中国承担与中国发展不符的碳减排目标。
我们当然要坚决反对不公平的对待,但是时代已经变了。
为什么2020年我国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双碳目标”,当然有一些战略考量,比如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具备很大优势,中国也需要推动能源转型等等。但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并没有多说。
那就是目前中国碳排放水平无论是人均还是历史总量,都已经很高了。
我们不好再拿年度人均碳排放说事:
2019年的时候,中国人均碳排放已经达到8.63吨,超过欧盟的7.04吨和美国的6.47吨。
我们也不好再拿累计排放说事:
从总量上,哪怕从1750年开始算起,中国历史累计排放量也已经仅次于美国,大致为美国的一半左右;由于中国一年的新增排放甚至超过欧盟当年工业时代十多年的排放量,再加上两年多疫情冲击,中国现在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已经超过了整个欧盟各国;至于年度总量更别说了,中国碳排放量早在1996年就超过了欧盟。
我们也没法说欧美双标,说什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按照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于2021年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显示,按照欧美已经认同的中国碳中和路线图,
1990年到2060年的累计碳排放量,中国可能是美、欧、日等加在一起的5倍以上。
中国大陆14亿人,美欧日合计9亿多人,对比一下就明白为啥咱们现在也不怎么提历史累计排放、人均排放了,毕竟有些话说出去是为了博弈为自己国家争取更大利益,争取到了就没必要继续说了。
何况,还有一个更加直接的问题,碳中和事实上已经封锁了西方和中国以外一切国家能源自给和工业化的可能,比如印度就非常难受。
而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强的光伏、新能源汽车供应国,成为全球碳中和的领军国家。中国停止了海外煤电项目,这是全球最后一个有能力帮助其他国家完成火电建设的国家,此后中国在海外开展的仅仅是新能源施工,这将大大降低中国海外建设投资,更多国家将与中国更深的绑定在一起,其他国家能够获得的仅仅是能源,不再可能通过建设火电站获得工业化的基础产业。(参考《
三家携手,封锁全世界
》)
所以有些事,也得往深层次角度想,要不然一不小心砸的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脚。
其他文章推荐
■
神与人的第二次内战,谁将获胜?
■
剖开噱头看本质:有些路注定没有未来
■
旧时代的瓦解:横扫魑魅魍魉
■
刀刃向内,刮骨疗毒
■
经济如此困难,中国会重新刺激房地产吗?
■
破局未来:2022年的中国经济与政策调控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
中央部委公务员的待遇与发展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