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简介: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文古籍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古籍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曾受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委托设立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满文编辑部,出版了一系列满文古籍成果,有效地推进了满文古籍工作的发展。现将相关成果分别予以介绍。
《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由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满文编辑部编辑,民族出版社于2016年4月出版,是北京地区少数民族古籍珍本丛书之一。实录是我国传统的编年体史籍之一,是新皇帝即位后为上一代皇帝所纂修的官修史书。作为传于后世的记载帝王之书,历代都十分重视实录的纂修,清朝亦不例外。清实录的纂修,由按例开设的实录馆承担,书成实录馆即裁撤。编修实录的史料经皇帝特许可以调阅起居注、上谕、题本、奏折及其他原始档案。《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是记述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业绩的编年体史书,集中反映了清太祖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文化等不同方面的重大活动及事件,因清太祖努尔哈赤最初谥号为“武皇帝”,故命名为《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在清代实录中,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实录版本最多,流传下来的有《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顺治本、《大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康熙本和乾隆本、《满洲实录》共计4种。《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最初于崇德元年(1636年)十一月由希福等修成,迄今未见到其流传的版本。此次出版的《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文本,据考证应为顺治朝重修本,自顺治六年(1649年)开始重修,于顺治十二年告成。据有关史籍记载,该实录有满蒙汉三种文字的版本,然迄今蒙文本尚未发现。目前研究清实录版本的学者普遍认为,满文本最先纂修完成,汉文本在满文本基础上翻译而成。因此满文本无疑是研究清开国初期历史的珍贵资料,具有更重要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作为现存最早的《清太祖实录》,本书较之后来的康熙本和乾隆本,文字质朴,叙事详实,讳饰较少。在满文字体上,该实录满文棱角分明,刚劲古朴,字里行间尚有老满文风韵;在结构上,通常实录由卷首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卷首主要有御制序言、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等内容,而该实录仅有正文,没有序、表、凡例及总目;在内容表达上,该实录比较遵循原有记述,改动较小,而康熙本和乾隆本,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而添加了干支纪年,且存在许多曲笔隐晦之处。
《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文本,目前共存三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本为满文精写本,四卷,2函4册。该藏本为纸质,红绫封面,包背装。页面高37厘米,宽23厘米,版框高27厘米,宽18厘米。半页9行,行字不等。四周双边,朱丝栏,红口,双红鱼尾。其他两部分别保存在国家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均缺第1册,仅存3册,惟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本为足本,因此具有极高的版本研究价值。
此次出版的《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为蓝本,仿真扫描制版,尽量保持原书基本特质,即原书分编函册特点及版框风格,唯因印书开本需要,版面作了必要的压缩,并装订成一册。在版面设计上,采用了原书版框特征的同时,在贴口处分别添加了满汉文书名、卷次和页码。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 名人的青年时代 | 郑成功
☆ 满文古籍|《北京地区满文图书总目》
责任编辑:王慧萍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