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人的青年时代 | 孙中山

朱墨 皇史宬 2022-05-27


专题简介:“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今年正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皇史宬”推出“名人的青年时代”专题推文,旨在引导广大青年从历史档案和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学习明清历史名人在青年时期为信念和使命不懈奋斗的精神,更加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书写青春奋斗的人生华章。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十九世纪后半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野蛮掠夺和封建专制政府腐朽统治的双重压迫,风雨如晦、民生日蹙,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青年时代的孙中山目睹山河破碎、生民涂炭,经历了思想转变,最终“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 青年孙中山
 
从私塾到西学
1866年,孙中山诞生在与香港隔珠江相望的香山县(今广东中山)翠亨村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中。
1875年,孙中山进入旧式书塾读书,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开始接受传统儒家教育。当时,翠亨村有个太平天国遗兵,叫冯爽观,时常和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太平军反清的故事。孩子们个个情绪盎然,听得入神。孙中山对此很感兴趣,他对洪秀全、石达开等将领流露出崇拜之情。也许正是从那时起,反抗清王朝封建统治的革命种子,已经在少年孙中山心底开始萌发。
❖ 孙中山故居
1878年,孙中山远赴檀香山,比较系统地接受西式的近代教育,由此萌发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
1883年,阔别家乡五年的孙中山回到翠亨村,发现这里依旧美丽而贫困,处处充满着落败气息,见不到一丝生机。他不遗余力地宣传改良乡政的理念,还与几位好友一起打碎了村里的神像,遭到本村豪绅地主纷纷发难。
带着复杂情绪,孙中山又来到香港求学,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成为中国第一批西医。期间他受到早期改良主义代表人物受郑观应的思想影响,郑观应在澳门编成的五卷本《盛世危言》中,就收入了孙中山其时写的《农功》一文。
❖ 郑观应和《盛世危言》
在接受14年西方教育的过程中,孙中山由一位少年,成长为决心为国为民的爱国青年,为他日后从事革命事业打下了基础。

从救人到救国
孙中山学成行医期间,逐渐意识到:医术救人,所救有限,只能救少数人,革命则能救多数人,于是决定弃医救国。
当时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却都未形成成熟理论,无论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甚至是处在思想萌芽阶段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都有着近似的观念——学习西方,各派之间的思想矛盾,还没有真正的显露,但是他们也有共同的敌人——旧势力。
青年孙中山第一次救国尝试是上书李鸿章。1894年,28岁的孙中山和青年同乡陆皓东一起到北方游历,在天津经由盛宣怀向李鸿章转递《上李傅相书》。上书洋洋洒洒8000余字,详尽陈述了自己的国强观:“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时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出兵,企图挑起中日战争。李鸿章既要应对政敌,又要斡旋列强,分身乏术,并没有接见孙中山,但却对出国考察农政等建议表示支持,特颁了一张考察护照。
❖ 孙中山先生大演说会公告:列强能否瓜分中国之问题(《清宫辛亥革命档案汇编》)
  
从改良到革命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清军连遭败绩,中华民族日渐滑向深渊。孙中山的“改良情绪”在报国的忧愤中荡然无存,于是远赴檀香山,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
同年11月,孙中山与20多位进步华侨创立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从此,孙中山决心“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青年孙中山完成了从改良主义向民主主义的伟大蜕变。
自此,在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影响下,革命党人、爱国志士、先进分子集结在振兴中华旗帜下,兴起进步浪潮,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发展。
❖ 2019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的孙中山先生画像·吕常钦摄影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伟大缘于他青年时期就逐渐形成的为中华民族进步而矢志奋斗的精神内核,正如其在《建国方略》中所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 满文古籍|《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 晚清时期台湾电报的创办
☆ 满文古籍|《北京地区满文碑刻拓片总目》
☆ 名人的青年时代 | 郑成功

责任编辑:卢  溪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