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平乐》里的华服:技术支撑的优雅

尚刚 给孩子 2024-04-30

《清平乐》的热播,让很多人发现:原来宋代是一个这么有格调的时代。


宋代是一个官僚阶层高度文人化的时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指”,在那时,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可谓全社会风尚的风向标。而对于一名士大夫来说,知画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自我修养,赏画是他们的重要生活内容。

海报中宋仁宗身后的《晴峦萧寺图》是一幅北宋著名山水画,现藏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在士大夫的推动下,绘画型装饰也开始在工艺美术品里流行,诞生了享有盛誉的宋代刻丝和刺绣,在后世,尤其是在明清士大夫的笔下,这些工艺美术堪称技艺的典范、优雅的楷模。

《清平乐》剧照


上周,我们跟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尚刚,一起领略了宋代瓷器所创造的典雅优美的美学境界。今天,让我们再跟随尚刚教授,一起走进宋代织绣工艺的世界。

《清平乐》剧照


清雅宋金

尚刚

(本文摘自《给孩子的国宝》,有修改)


唐代是中国丝绸艺术的辉煌时期,不仅品种空前丰富、产量空前提高,装饰技法也有很大的发展,花纹的形象因此更加完美。丝绸图案引领着装饰的潮流,它在唐代的演进也体现了中国工艺美术装饰的变迁,而锦以丰富的色彩、写实的花纹凝聚了唐代装饰的精华。

【宝相花纹锦琵琶囊局部】


应是8世纪中叶的产品。色彩华美绚丽,图案繁满端庄,气象恢弘阔大,是已知最精彩的唐代宝相花纹锦。

时代:唐

藏地:日本奈良正仓院




【花鸟纹锦】

锦面生意盎然,花卉以牡丹为主,8世纪以来,长安等地的富贵人家玩赏牡丹如醉若痴。

时代:唐

尺寸(厘米):长36.5,宽24.5

出土地: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81号墓

藏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两宋时代,丝织业极其繁荣。可是迫于契丹、女真、蒙古的武装占领,宋代的北疆不断向南退缩,代表性的丝织品种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北方比较寒冷,南方更加暖热,主要用作服装面料的丝绸,其代表品类也就转为轻薄的纱罗。绫锦之类尽管织造不断,但地位黯然下降。尤其到了南宋,罗成为主流,比如位于福州的南宋末年的贵妇黄昇墓(1243),从中收获丝绸共计354件,其中,罗就有198件。


宋人技艺精湛,十分迷恋轻薄的织物。因此,当年的纱罗不仅品类极多,而且越发轻薄。纱是平纹的丝织物,历来便以轻薄著称,而宋纱堪称其间的佼佼者。南宋大诗人陆游曾以“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形容亳州(在今安徽)的轻纱,而绵州(今四川绵阳)的巴西纱,一匹的重量仅有2两。

《清平乐》剧照


罗的经丝互相缠绕绞结,放大观察,织物的孔隙有些像花椒。罗通常厚薄适中,比如明代对宫中的服装面料做过规定,冬天用纻(zhù)丝和羊绒,夏天用纱,春秋用罗。但是在唐宋,出现过一批特别轻薄的名品,如唐代的单丝罗,一匹大约重5两。到了南宋末,罗又轻薄了许多,在黄昇墓里,一幅宽47厘米、长1127厘米的本色提花罗才116克。


装饰的代表是丝绸的图案,发扬8世纪以来的传统,在宋代的装饰题材里,花卉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并且越发素雅含蓄。除去锦和绮,纱、罗、绫等都是单色的丝织品,若靠机织的方法做出图案,做法就是本色提花(暗花),即只用一色的丝线,同时织造匹料与花纹。花纹靠经纬交错形成的凹凸来显现,观赏时,只见花纹与底子呈色的浓淡,没有色相的差别。

【牡丹纹罗背心】

花朵大小相间,茎叶温柔婉转,在南宋晚期的丝绸中,这类优雅的图案风靡天下。同时出土的一件花罗背心重仅16.7克。

时代:南宋晚期

尺寸(厘米):身长70

出土地:福建福州黄昇墓(1243年)

藏地:福建博物院


在花卉纹样里,牡丹和莲花被采用得最多,但是也有芙蓉、山茶、海棠、菊花、梅花、兰花、栀子、卷草等。它们的形象写实,花朵多取侧面,清新柔婉。


构图常用缠枝和折枝,即便是折枝花,也往往不是干巴巴地伸出一杈,而要尽量委婉盘绕,以展现花卉的娇柔美妙。这与唐代的花头多取正面,构图常用团花,枝肥叶壮、端庄饱满的风韵迥异绝殊。

《清平乐》剧照


不过两宋之间还有区别,若看布局,则北宋较满密,南宋更为疏朗,图案更加优美。装饰还可以分成图案型与绘画型两种。在宋代之前,图案型装饰一统天下。


到了宋代,随着社会文化的高度发达,士大夫逐渐积聚起对绘画的热爱。从此,士大夫虽然不必人人作画,但知画成了他们修养的重要标志,赏画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士大夫阶层对文化的影响永远是巨大的,绘画型装饰也因此开始在工艺美术品里流行,直到今天。宋代的刻丝和刺绣夙享盛誉,特别是在明清士大夫的笔下,它们成了技艺的典范、优雅的楷模。


贴士


刻丝的做法是把经丝挣在织机上,用小梭将各色纬丝按轮廓逐块织成花纹。经丝贯穿织物的首尾,织花的纬丝则有间断。因为图案是逐块织就的,每到花纹的轮廓,就要回纬,轮廓若与经线重合,便拉出窄窄的空隙,仿佛用刀刻透一般。

缂丝织机绘制图

以公分为单位

缂丝组织绘制图


刻丝是以通经断纬的技术织出的丝绸。20世纪中期以来,“刻丝”又常被写成“缂丝”,但是直到清代甚至民国,“刻丝”这一写法仍是绝对的主流,古物的名称最好尊重古人的通例,还是应当写成“刻丝”。


通经断纬的技艺起源于古代的埃及,而后向欧洲、亚洲传播。在新疆的多处遗址发现了几批汉魏时代的西方刻毛,其图案与中国大不相同。刻毛、刻丝,技法相同,差别仅在材料,刻丝织蚕丝,刻毛织羊毛。

《女孝经图卷》局部(南宋 现藏故宫博物院)


唐代前期,中国的西北地区率先改变了材料,以通经断纬的技艺织造刻丝,作品应当出在回鹘(维吾尔族前身)织工的梭下。之后,刻丝的中心向东迁移。北宋的定州是内地最早的刻丝著名产地。到了南宋,北方领土沦丧,刻丝的中心便转到了临安(今浙江杭州)等江南地区。


按照明人的说法,南宋初年,还有几位著名的刻丝工匠,如云间的朱克柔、沈子蕃。今日的上海松江旧称“云间”,至元朝才有了“松江”的地名。而上海本属松江,上海崛起以后,松江又归入上海。古人在使用地名时,总乐意找出已经弃置不用的早期名称,以示博学和古雅。

《清平乐》剧照


通经断纬的技艺虽然繁复,但纤细的蚕丝采用这个技艺织造,便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图案、色彩。加之宋人又喜爱绘画型的装饰,于是刻丝入宋,其装饰手法发生了变化,功用也在拓宽。


现今见到的唐代刻丝都是图案型装饰的实用品,宋代的作品则分成两种:一种是衣、袍等实用品,仍取图案型构图;另一种则转为欣赏品。倘若是宫廷用来装裱古代法书名画的刻丝精品,纵然采用的是图案型装饰,本身也带有欣赏的意味。而那些直接模仿当代名家书画的刻丝作品,就是纯粹的欣赏品了,它们还要装裱成与书画相仿的卷轴、册页样式,显示与一般丝绸的不同。由于丝线细于笔锋,所以只要技艺高超,就能把原作的形象、色彩、书风、画风、笔意表现得惟妙惟肖。

【朱克柔款刻丝山茶图】

刻织出山茶迎风,蝶向花枝的怡人景象。形态如生,连虫蚀的叶片也表现得惟妙惟肖。极似宋人绘画里的花鸟小品。

◆时代:南宋

◆尺寸(厘米):高26,宽25

◆藏地:辽宁省博物馆


发展到清代,模仿书画已经演化为刻丝的主流。两宋的刺绣,其水平可以同刻丝比肩。它们也分成实用品和欣赏品两类,前者都是出土物,后者全为传世品。为了精妙地表现物象,考究的实用性刺绣需要采用多种针法,如绣花朵,则花瓣、花心、叶片、枝梗,针法各不相同,技艺精湛,艺术高明。不过为宋绣赢来盛誉的还是欣赏性作品,其绣稿取自名家绘画。

【刺绣瑶台跨鹤图】

应当是纨扇的扇面。以彩线和金线绣出山峦云霭中的高台,台上,二女持幢迎候西王母驾鹤而来。绣稿明显来自表现建筑的界画。

时代:南宋

尺寸(厘米):高25.4,宽27.4

藏地:辽宁省博物馆


在技术上,它们没有缺憾,线形准确、配色和谐,精妙再现了绘画的图像、设色和风采,看上去与原画很难区分。

 

在时间上,辽、金大致与两宋先后北南对峙。辽代的丝织也有很高的水平,而华北的工匠始终是辽地丝织的主要人才。时代越晚,辽代丝绸就和北宋的风貌越相近。金代的丝织更加发达,主要原因在于北方的丝织中心都在其版图之内。不论丝织,还是刺绣,其技法和装饰的题材与风貌也往往类同中原。黑龙江的阿城是“金源故地”,在这里发现了齐国王夫妇的合葬墓,其丝织(下图左)、刺绣(下图右)的图案面貌就大抵类同宋代。

【朵梅双鸾纹织金绸绵护胸局部】

主人是齐国王。文献早就记载,金代织物饰金的方法很多,应用也很普及,齐国王夫妇墓里的丝绸提供了不少实物的证据。

时代:金前期

出土地:黑龙江阿城金齐国王夫妇合葬墓(1162)

藏地: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罗地花卉纹绣花鞋】

是齐国王妃的遗物。花纹秀雅清隽,恍若出自宋人之手。金代的刺绣很繁荣,朝廷还专门设置了有绣女近500人的文绣署。

时代:金前期

尺寸(厘米):长23

出土地:黑龙江阿城金齐国王夫妇合葬墓(1162年)

藏地: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当然也存在文化的差异,最引人关注的是齐国王的一袭锦袍,其仅有的装饰为三条织金伊斯兰文字。而中西文化的再度大交流,还要等到元朝政权建立之后。

 

相关图书

《给孩子的国宝》

尚刚 著

丛书:“给孩子”系列

活字文化 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9-08-01


带回家的 “纸上博物馆”:

196件国宝,196张高清文物彩图,

清华美院博导40年积淀,

一本书带你了解中国所有重要国宝。

🔚

《清平乐》里的宋瓷,代表一个难以逾越的艺术巅峰
清华美院教授尚刚:日用品潜移默化着一个人的终极审美
古物风华:有大美而不言
追《长安十二时辰》,请收好这份“长安舆图”!
林庚:盛唐气象的精神基底
唐晓峰:地名里不光有套路,还藏着文化的大灵魂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 | 古典乡愁背后的古代驿传系统
春运开始逆流,快来辨认这些遍布华夏大地的乡情符号!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