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要学习演讲,更要让孩子体验美和尊严
生存于当今世界,沟通力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不论是学校的小组发言,还是成年人职场上的述职演说,都考验着一个人的演说能力。
然而,很多在大班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被要求聆听和书写的时间都远远多于开口表达的时间。
近年来,课外培训机构里出现了很多“口才班”“小主持人班”,把一堆孩子聚集起来,轮流重复表演一些“红萝卜,大白菜,红的红来白的白”之类的歌谣,美其名曰“口才训练”。
但这样的训练中,孩子们更多是在机械地鹦鹉学舌,既没有得到思维锻炼,又无法从材料中感知语言之美,更遑论触摸演讲中最精髓的成分:足以将广泛人群联系起来,实现共同目标的思想和有价值的观点。
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不可复制的伟大演讲,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也是孩子们学习演讲不可不读的范本。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的台阶上发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为了让孩子读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演讲,四年前,诗人北岛邀请到旅法30年的跨文化学者陈力川,他纵览古今中外,从2000多年来的诸多演讲中,综合考虑了历史影响力、演讲者、思想内涵、语言等不同因素,最后精选出32篇演讲,并细致地进行了解读,形成了“给孩子系列”的第16本《给孩子的演讲》。
陈力川
今天,我们将陈力川老师在《给孩子的演讲》中的序言与各位读者分享,在该序言中,陈老师详述了本书的编选原则、他对演讲的理解以及对孩子们阅读此书的期待。
电影《国王的演讲》中有74年历史的英国皇室专用麦克风
《给孩子的演讲》序
○
陈力川
演讲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语言的科学,或二者兼而有之?
那动人心魄的文字,那理正而文丽的修辞来自何处?
演讲的才能是天分,还是可以学习的技巧?
读完《给孩子的演讲》,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演讲是人类自发明语言以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它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又最能体现演讲者的人文素质。
演讲是讲给人听的,但毕竟只有少数人能亲临现场感受那种心灵的震撼。将演讲辞汇编出版,以文字的形式流传,可以使更多的人分享演讲者的智慧和才华,传承他们的精神。
古今中外各类演讲不可胜数,我们选编的《给孩子的演讲》是在现有条件下和可能范围内的一个选本,目的是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学会思考、练习演讲。
还有一个期待,就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美和尊严,每一个有过美感体验的人都懂得尊严的可贵。
丘吉尔演讲照片
世界上大部分优秀的演讲都不是针对孩子的,这本演讲集的读者可以是青少年,也可以是成年人心中的那个“孩子”。
入选的三十二篇演讲辞分别编入科学篇、思想篇、教育篇、社会篇、中国篇、劝导篇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各篇目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读。
有一些篇目对孩子们来说暂时有难度,我们希望他们长大后能渐渐理解这些内容。
我们的译文选择综合了三种思路:
二是优选未出版的演讲篇目,为了匡正谬误,提高译文的品质,重新组织翻译;
三是在外文出版物中遴选符合我们编辑意图的演讲辞,请有经验的译者翻译。
选本选编的基本原则是:爱真理,爱和平,崇尚科学和理性,追求自由和平等。
在兼顾不同学科、不同题材的前提下,我们突出了人文的内容。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演讲与战争有关,我们只选了丘吉尔《永不屈服》一篇。
电影《至暗时刻》中再现丘吉尔演讲《永不屈服》的场面,这篇演讲《给孩子的演讲》中亦有收录
丘吉尔本人演讲照片
对一些篇目过长,或背景复杂的演讲,我们在不影响其思想内容的情况下,做了适当删节。例如古罗马西塞罗为诗人阿尔基亚罗马公民权的辩护词对今天的青少年读者已失去意义,但西塞罗关于文学、诗人、荷马的“离题话”却具有普遍和永久的教益。
又如188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普希金纪念大会上发表的著名演讲,其中对普希金的长诗《茨冈》与《叶普盖尼·奥涅金》的分析无疑具有很高的文学批评价值,但鉴于篇幅和专业性,我们只选了陀氏论俄罗斯精神追求的世界性这一部分。
《给孩子的演讲》目录页书影
有些演讲的背景故事与演讲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时任少尉的戴高乐在凡尔登战役中受伤,被德军俘虏,关押期间他通过德文报纸学习德语。1962年9月,戴高乐总统为推动法德和解访问德国,在路德维希堡宫用德语对德国青年发表演讲,感动听众的不仅是演讲的内容,还有他曾在德军战俘营学习德语的经历。
演讲中的戴高乐
好的演讲并无一致的标准,但有共同的要素:
//一是思想。
思想引导人们思考。好的思想家不见得是好的演说家,但好的演说家往往是好的思想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说:
“这些思想家教会人们思考,只有好好思考,才能好好行动,正确的思考会带来心中的公正。”
其他几位作家也在他们的演讲中表达了这一观点。柏格森提出在举止的礼貌之上,还有一种“精神的礼貌”“心灵的礼貌”。这种可称为美德的礼貌是在可触知的世界以外,对正义和仁慈的延续,它为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实用关系平添了一种艺术的魅力。
福克纳说作家的工作是
“写人类心灵的自我冲突”,写人类“能够同情、牺牲和忍耐的精神”;
加缪表示,造就作家这个伟大职业的两项任务是
“为真理和自由服务”“拒绝知情而说谎和反抗压迫”。
演说中的加缪
// 二是语言。
雄辩的语言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许多优秀的演说辞都是经典的法庭辩护词,例如布鲁诺《在接受宗教裁判所审判时的演说》就是他恢宏的自然哲学的宣言;
甘地在阿布马达巴德法庭上的陈述“非暴力是我的第一个信条”展示了无可辩驳的逻辑,这一逻辑的导向不是根据现行法律证明自己无罪,而是直指现行法律本身的不公正性。
电影《甘地传》中甘地在演讲
//三是激情。
激情源自坚定的信念和持久的信心。例如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脱稿说出那段著名的排比句“我梦想有一天……”
之后,接着说道: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带着这个信念回到南方。秉持这一信念,我们就会从绝望之山辟出希望之石。秉持这一信念,我们就会把我们国家刺耳的噪音转变为一曲歌颂兄弟情谊的优美的交响乐。秉持这一信念,我们就能够一起共事、一起祈祷、一起奋斗、一起入狱、一起争取自由,我们知道我们终有一天将获得自由。”
这段话不仅把马丁·路德·金不可动摇的信念和信心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把他在林肯纪念堂前面对二十五万民众发表的演讲推到激动人心的高潮。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时的盛况
诗意和哲理的结合也是表达激情的重要修辞方法,我们可以举泰戈尔1924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为例:
“蕴含独立生命的种子并不知晓自身全部的真相。我们从萌发的叶鞘无从得知生命会以何种形式展露自己,树枝会结出怎样的果实。在人类历史上,造化的力量往往在暗中进行,人类却有幸能够引导这股力量的走向,借此参与到自身命运的发展中。当今时代的叶鞘已然萌发。这个新生命成长的脉动要靠你们,你们每一个人去触摸。”
这段话将时代比作从种子到叶鞘,再到果实的演变过程,充满了造化的秘密和惊喜。而人的生命,特别是处在成长期的年轻人又何尝不是呢!
// 四是主题。
演讲要达到好的效果,主题不能分散。一篇演讲的亮点通常是主题的点睛之笔,是剥掉外壳后露出的果核。例如胡适赠送北京大学毕业生的三种防身药方,“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波兹曼对纽约大学毕业生的告诫,
“今天我们都面临着成为雅典人,还是西哥特人的选择”;
乔布斯对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的祝愿,
“保持求知欲,保持赤子心”,
“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追随你的内心和直觉”;
奥巴马在开学日对全美学生现身说法时强调的“每个人为自己的教育担负的责任”,“教育的成果将决定国家的未来”。
至于演讲的技巧,其实并无一定之规,完全因人、因时、因地、因情景而定。好的演讲从来不拘泥于形式。
每一篇伟大的演讲都不可复制,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书演讲者的简介与题解由选编者编写。简介概括介绍演讲者一生的重要事迹和成就,题解尝试回顾演讲的历史背景,并点明主题思想。
感谢本书的所有译者。感谢活字文化的全力协助。感谢“给孩子系列”丛书主编北岛的信任。
194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创造美好的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
事实上,每一代青少年都需要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同时不断地自我造就。他们像涓涓清流,从冰川雪山出发,带着草木的芳香,渐渐汇入江河湖海,继续人类的冒险。希望这本书能使青少年在进入社会之前,用清新和挑战的目光,眺望未来。
未来需要青少年。
陈力川
2020年5月20日,于巴黎
向下滑动阅览
《给孩子的演讲》目录
序 陈力川
科学篇
布鲁诺 在接受宗教裁判所审判时的演说(节选)
肯尼迪 我们选择登月
费曼 科学的价值
思想篇
雨果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节选)
陀思妥耶夫斯基 普希金(节选)
福克纳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说
加缪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说
教育篇
西塞罗 为诗人阿尔基亚辩护(节选)
维科 全面培育我们心灵的神圣能力(节选)
柏格森 礼貌(节选)
顾拜旦 现代社会的体育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节选)
爱因斯坦 论教育
波兹曼 雅典人和西哥特人
莫兰 教育的七个黑洞
社会篇
甘地 非暴力是我的第一个信条
卓别林 要为自由而战
丘吉尔 永不屈服
罗素 置人类于末日,还是弃绝战争?
马丁·路德·金 我有一个梦想
弗里丹 妇女的公民权(节选)
阿里米 为女性的权利辩护(节选)
中国篇
蔡元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章太炎 今日青年之弱点
李大钊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泰戈尔 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胡适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劝导篇
戴高乐 对德国青年的演讲
布罗茨基 在威廉斯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莱文 迈出下一步
乔布斯 保持求知欲,保持赤子心
奥巴马 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沙洛维 论感恩(节选)
作者简介
陈力川
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曾任职于北大西语系和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旅居法国30余年,是一位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学者。现任《跨文化对话》丛刊特约撰稿人,《今天》文学杂志通讯编辑,元培学堂讲师。出版法文译著《雪的六月》《鬼谷子——游说的艺术》,中文译著《治理的忧思》《词语的诱惑与真实——博纳富瓦诗选》。
相关图书
《给孩子的演讲》
陈力川 编选
活字文化 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21年03月
一本书集结32篇改变世界的演讲,
让孩子拥有链接未来的沟通力!
延伸阅读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