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自然恢复连接,跟“自然缺失症”say No!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看天下实验室 Author 石悦欣
一对“80后”知识农夫蚊滋滋和长角羚,是毕业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的硕士,蚊滋滋也是盖娅自然学校的校长,他们在北京东北浅山地带耕作生活,并“身体力行”地加入到自然教育的生态实践中去,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已有七年。
蚊滋滋和长角羚
从2015年起,盖娅自然学校每年暑假都会有至少一周左右为孩子们开办绿色生活夏令营。
在京郊,他们自耕自食,饲鸡驭羊,观察神奇治愈的自然风物,找到了与之和谐共生的节奏,并于今年出版了图文书《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
图源“自然之友”
“人们活得都像宇航员。”蚊滋滋这样评价,“目前有的人会存在‘自然缺失症’,自然对于他们是陌生的,他们对于自然是恐惧的。”
“自然缺失症”是由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提出的。自然缺失症并不是医学领域的疾病,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
而目前,成人的自然缺失症也渐渐显露。
图源“自然之友”
“我们整个人类族群,只是自然万物当中的一个物种而已。我们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和元素都来自这个系统。”蚊滋滋说,“因为对自然的麻木,导致我们不会关心地球的未来。当人类不去关心地球的未来时,做任何选择,也就不会去考量那么多 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应该像他们一样栖身自然,抑或选择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但在日常生活中仍有很多空间可以增强同自然的连接。这正是蚊滋滋和长角羚倡导和希望的。
劳作中的蚊滋滋与长角羚
本文原刊《看天下》杂志
撰文 | 石悦欣
“里山”生态系统
长角羚和蚊滋滋在挪威北角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这里的厕所不臭
“生活即教育”
“人们活得都像宇航员”
相关推荐
长角羚、蚊滋滋著,蚊滋滋绘 活字文化 策划 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 |
|
延伸阅读
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和暗示 | 竺可桢诞辰132周年“知识农夫”在京郊荒野自耕自食7年,让向往的生活从土里长出来
把家搬到里山去,让向往的生活从土里长出来
一个英国人130年前的生态警示:人一旦离开自然,精神就会枯萎
远离自然,让我们成了现代都市之蛙
刘亮程谈写作:时刻打开接通自然万物的心灵之窗
“美国的孔子”爱默生:大自然是心灵的地图
《秘密花园》告诉你大自然究竟有多大修复力
到自然中,寻找心灵最深沉的幸福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tochildren
投稿邮箱:1480368982@qq.com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