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眼中的丰子恺:一位教育理念超前的父亲
以风趣幽默的漫画而闻名天下的大画家,非丰子恺莫属。朱自清赞他的画:“有诗意,有谐趣,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市尘。”数十年来,爱他画的人极多,而漫画背后的丰子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几年前,北青报记者拜访了丰子恺的长外孙、物理学家、中科院研究员宋菲君先生,聊起很多外公丰子恺的轶闻趣事,包括一些不为人知的家庭琐事。这位率真、可爱的老先生,不但是勤奋的画家,也是具有超前教育理念的父亲,更是一位悲天悯人又充满赤子之心的人。正如子女感叹:“世上如侬有几人?”如此大师,真的稀有。
授权转载自:北青天天副刊(ID:bqttfk)
丰子恺先生共三子四女,长子丰华瞻、次子丰元草、幼子丰新枚,长女丰陈宝、次女丰宛音、幼女丰一吟、养女丰宁欣(小名软软,丰子恺三姐丰满之女,自幼在丰家长大)。
世上如侬有几人
文 | 张 鹏
秘诀就是一抽屉速写本
丰子恺早年师从一代宗师李叔同,后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的画,辨识度极高,只寥寥几笔,神态意趣便跃然纸上。《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丰子恺正式发表的第一幅作品,几个茶杯,一卷帘笼,诗意尽在不言中。
宋菲君说,围绕着外公的这幅画,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有人指出,画中的月亮方向画反了,大家认为画家并非科学家,并未苛责。后来,天文台的专家看了之后,指出画中描绘的是后半夜的新月,并没有错,朋友小聚,尽兴聊到深夜两三点钟,应正是此景。”宋菲君表示,外公对生活观察很仔细,作画力求准确严谨,所以,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宋菲君的母亲还给孩子们讲述过丰子恺平日作画的趣事。他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家里挑水的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系着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就都跟上来了。”丰子恺听了恍然大悟,感慨:“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丰子恺
丰子恺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着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掌握航船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根据观察画出了这幅背纤图。
自从画羊得到启发后,丰子恺十分重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为了记下观察所得,他随身带一本速写本,自制的,简陋而实用,旁边可以插一支铅笔,藏一小块橡皮,利用这个速写本,他把捕捉到的可以入画的每一个镜头都画下来,当然只是轮廓神态,回来后还要加工。如果画的是人,还不能让他们知道,否则他们的神态马上就变得不自然了。这种“偷画”常常给他带来麻烦,使他遭到怀疑和白眼,所以有时他只好把印象记在心里,回家之后再凭借记忆画出来。
家中的大人小孩都知道,丰子恺对自己的速写本视若珍宝,从不离身,有一次家中李妈不当心,把他的衣服带本子都浸到洗衣盆里,正要去洗,他发现速写本不见了,十分着急,立刻发动全家去找。李妈寻到了,忙喊:“小书在这里!”从此“小书”成了速写本的代名词,大家对它也就更当心了。丰子恺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一抽屉都是他的速写本,可惜经过十年动乱大多荡然无存,唯一留下的一本珍贵的“小书”珍藏在宋菲君手中。
宋菲君说,每当初学漫画的青年问外公画漫画有什么秘诀时,外公总是告诉他们没有诀窍,没有捷径,办法就是“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这就是他的经验。
▼宋菲君
希望自己的画可以“速朽”
生逢乱世,命运多艰,丰子恺亲自设计的故乡居所“缘缘堂”在1938年毁于日军的炮火,一家人也踏上了逃难的道路。然而,艺术家的逃难,也是一路故事,孩子们多年后回想起来,苦辣酸甜,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据母亲说,当时日军在广西南宁登陆,浙江大学学生、教师扶老携幼,向贵州逃去。他们一家人也加入了逃难的大军,可是外公居然连路上的盘缠钱都没有,艺术家不善理财,家中竟无积蓄,最后是孩子们拿出自己每年一元的压岁钱,凑在一起勉强上路。”不过丰子恺也有自己的办法,每当钱花完了,他就地开一个画展,可以筹集到一些路费接着走。
逃难路上,丰子恺为了一家人也不得不做一些违背自己艺术原则的事情,比如,用画换取一家人搭车的机会,令他痛苦不已。丰子恺事后感叹:“为了交换一辆汽车,我不得不在昏昏灯火之下,用恶劣的纸笔作画,这在艺术上是一件最苦痛,最不合理的事!但我当晚勉力执行了。”这一路走一路画,丰子恺“艺术的逃难”竟成了亲友口中的一个典故。
▼丰子恺和女儿丰宛音
每个画家都希望自己能留下传世之作,让自己的作品几十年几百年后仍然被人们传颂欣赏,可是丰子恺却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甚至他还专门刻了一个章,叫做“速朽之作”,这是怎么回事呢?
宋菲君听母亲提起过,她在上小学的时候,常见父亲画当时社会上贫苦人们的情景,母亲很疑惑,因为图画老师教孩子们画花、鸟、风景等,所以在孩子的心里,只有美观的东西才能入画,可外公为什么偏偏要画那些蓬头垢面的穷苦人和他们的悲惨生活呢?
丰子恺只能对年幼的女儿浅显地解释说:“有的画并不是为了装饰和欣赏的,而是使人看了看可以想想,想出点意义来。”
在那个时代,一个有正义感的画家,不可能不把笔锋投向现实社会,丰子恺是被这黑暗的社会激怒了。他说:“于是我就当面细看社会上的痛苦相、悲惨相、残酷相,而为它们写照。”
其实丰子恺对人世间这些伤心的景象也是不愿多画的,他曾说:“对社会上残酷、悲惨、丑恶、黑暗的一面,我的笔不忍描写……”所以他为这些画专门刻了一个章,叫做“速朽之作”,他希望这些画速朽,这些景象快点消灭。
每当丰子恺画这些“速朽之作”的时候,家人总能看看到他脸上流露出严峻、悲愤的神色,完成一幅“速朽之作”后,又总是那么忧心忡忡,闷闷不乐。
1949年4月间,丰子恺正在香港办画展,忽然传来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好消息,他兴奋地通宵未眠,谢绝了好友们劝他定居香港的美意,搭上了回上海的末班飞机回到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欣喜若狂,他说:“触目惊心的景象一去不返了,我那些速朽之作,也可以宣告‘朽’了,这些景象都变成了过去的噩梦,我真高兴啊!”
超前半个世纪的教育理念
丰子恺画如其人,从画中便可感受到他那一颗率真的童心,他爱孩子,理解孩子,能够走进孩子们纯净的世界。从家人的回忆中,我们惊异地发现,丰子恺的教育理念和对待孩子的态度在那个时代极为超前,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丰子恺异常珍视儿童的“天真无邪”,他认真而兴奋地描摹儿童日常生活中那些耐人寻味的平凡琐事,称他们为“全部身心公开的人”。从这些画就可以看出丰子恺对孩子不加掩饰的爱。
在宋菲君母亲的记忆中,丰子恺对年幼的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他曾作漫画《兼母的父》就是自己的写照,他还经常与孩子们一起搭积木,“乘火车”,教他们唱儿歌。他写道:“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还开心;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还伤心……由于这种爱和亲近,我才常常体会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画中的阿宝即丰宛音
孩子看到书桌上放着苹果想取食,可是手够不着,大人又不在旁边,情急之下,孩子就把书桌的抽斗逐个拉开来,组成了一部小楼梯,爬上去取到了苹果。此情此景,正好被推门进来的丰子恺看到,他惊喜地拿起笔来,把这个可爱的镜头捕捉到他的速写本里去了。
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小鞋脱下来给凳子“穿”上,正在得意地欣赏并歌唱自己的杰作时,却遭到了妈妈的呵斥与干涉,丰子恺看了很不忍心,忙把孩子抱过来百般抚慰,一边埋怨妻子不该粗鲁地摧毁孩子的创作。
他曾经写道:“有时他们要把一杯茶横过来放进抽斗里去,要皮球停在墙壁上,要天停止下雨,要月亮下来。”有时把牙膏挤出来“尝试”,把小手伸进痰盂里去“研究”。诸如此类,一般人会笑孩子们“傻”“蠢”,会骂他们“淘气”而加以禁止甚至打骂,但在漫画家的心中却是最美妙动人的题材,他夸赞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唯有孩子才是不受大自然支配、不受社会约束的创造者”。他热烈地赞叹:“孩子们的世界是何等广大!”
孩子们稍长大,就好问:“月亮为什么总是跟人跑?”“小草为什么到春天会变绿?”“夏天为什么不下雪?”“有些人为什么肯当叫花子?”凡此种种,在常人认为幼稚可笑不屑置答,甚或嫌他们纠缠吵闹而喝骂:“走开,烦死了!”可是丰子恺对孩子们的种种提问十分重视,总是耐心而巧妙地回答他们,直到他们的小心灵满足为止。
一次,孩子们问:“挂钟为什么会敲响?时针为什么会走动?”丰子恺告诉他们:“钟里边有机件。”孩子们还不满足,丰子恺就把挂钟的背壳打开来,指着零件一一讲解给孩子们听。
丰子恺经常在文章中指出:有些家长(尤其是年轻的)“不理解孩子的心理,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甚至把孩子当出气筒,伤害并摧残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他奉劝家长们:“要热爱孩子,去亲近孩子,设身处地去理解孩子的心理、观察孩子的生活,深入理解他们。”
▼丰子恺笔下的孩子
留下一个解不开的“谜”
丰子恺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3子4女皆学有所成,在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都会好奇,丰子恺有什么教育诀窍呢?
“外公从来不为子女筹划人生,孩子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他从不干涉,但是会细心体察孩子的性格爱好,他是真正的‘慈父’。”宋菲君这样说。
丰子恺的家庭教育如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即使再忙,他也会自己教孩子读文学作品。他选了《爱的教育》和《水浒》两部书给孩子们读。当时孩子们还只有小学二三年级的程度,读这些书自然有些困难,但由于丰子恺平时把书中的内容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大体看得懂,而且很想读。
宋菲的母亲回忆道:“每次夜课前,父亲总是先发给我们每人一本书,一支红铅笔。我们一边听父亲读,一边自己看书,并逐句用笔加上标点符号,还不时把父亲指出的有意义的句子划下来。这样学习虽然有些紧张,但我们很有劲,效果也好。这以后再看《小朋友》之类的刊物,就感到很浅近,很省力了。此外,父亲继续直到我们读了鲁迅、朱自清、叶圣陶等文学家的名作。在嘉兴幽静的小巷中,父亲教我们夜课的情景,数十年后的今天,仍历历在目。”
后来,丰子恺的故乡建造了“缘缘堂”,他给孩子们订了许多读物,还托人到杭州定做了四只绿色的小书架,运回来给孩子们用。他把自己的卧室后半间腾出来,亲自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小的图书室,以扩大孩子们的阅读范围。
▼丰子恺的画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丰子恺对子女的教育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即使在最艰难的逃难途中,不论舟车劳顿,从不间断。有时甚至在防空洞躲警报时,也还在教孩子们念书。他曾经画过一幅漫画,画的就是孩子们在桂林七星岩躲敌机时读书的场景。
丰子恺常常说:“生也有涯,学也无涯,学无止境,不得不抓紧阿!”丰子恺自己更是直到晚年还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学外语,去世前一年还译成三部外国文学作品。他教育孩子们要“惜存阴”,还为孩子们每人写了一张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作为座右铭。
除了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丰子恺也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做文字游戏,唱歌画图,或者带孩子们去散步远足。他最称赞一句西谚:“学习时专心学习,玩的时候痛快地玩儿。”
宋菲君的母亲还提到过一件小事,她上中学的时候不爱惜纸张,写作文的时候写的不称心,就把纸随手扔在纸篓里,后来有一次偶然发现父亲桌上有一个自己装订的小本子,上面写着“备忘录”,上面还画着牵牛花,非常可爱。可是她拿起来仔细一看,却不禁愣住了,原来这可爱的本子竟是利用她丢在纸篓的废纸做成的,当时她觉得非常惭愧,脸上火辣辣的。从那以后她改掉了浪费纸张的习惯,直到晚年还注意利用废纸,成了子女口中的“纸迷”。她深有感触地说:“父亲就是这样,看到我们做错了事,从不疾言厉色地加以训斥,或者板起面孔讲大道理,而是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我们,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这位慈父对孩子的爱和理解,成就了最好的家庭教育。他对孩子的人生选择几乎从不置一词,但是长外孙宋菲君走上学物理的道路却是外公鼓励的,这似乎是一个例外。
“当年我在上海市复兴中学读书的时候兴趣很广泛,既喜欢数理,又向外公丰子恺先生学美术速写,学古文诗词,还是一名天文爱好者。高一的时候,根据物理教科书中非常有限的光学知识,我和同学一起到上海虬江路旧货摊上购买了几块透镜,用纸糊了一个镜筒,制成了一个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用这具简陋的望远镜,我们居然看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土星的光环、内行星金星的盈亏,还能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后来学校文理分班,宋菲君既喜欢中文、美术,又热爱数学、物理,拿不定主意,就去征求外公的意见。“他说,我们家学文学外语艺术的多,你的数理成绩这样好,又喜欢天文,不如去考北大学物理。物理不好学,但有志者事竟成。”听了外公的话,宋菲君上了理科班,又如愿以偿地考上北大物理系,最终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宋菲君直到今天仍然有些疑惑,外公为什么例外地为他选择了专业,“在我的兴趣爱好刚刚萌芽的时候,我的外公,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却让我弃文从理,是基于他讲的简单而直接的理由,还是‘弦外有余音’,就不得而知。”
“对于我,这会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了。”宋菲君一声长叹。
相关图书
《丰子恺家书》
丰子恺 著,丰羽 编
活字文化 |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20年09月
195封家书,
47幅父爱珍贵画作《恩狗画册》首次面世,
丰子恺生命中后10年的生活记录。
伟大的画家,永恒的父爱,
在“茶甘饭软酒香烟美”的生活里,
思念父亲。
更多相关
中国现代漫画奠基人、散文大家丰子恺全新图文读本
《丰子恺 三心集》
丰子恺 作,汪家明 编
活字文化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年01月
延伸阅读
“父母持证上岗”背后,有一个“发现儿童”的过程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tochildren
投稿邮箱:1480368982@qq.com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