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阿改 象外 2022-05-06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 象外

《Dear Old Days 光景宛如昨》封面
本文图片提供 :青艸堂
Photos©️Ryoji Akiyama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飘泊。
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
高枝啼呜,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

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李叔同《忆儿时》



“光景宛如昨”,是李叔同先生的童谣《忆儿时》中的一句歌词。如今,它被用作日本摄影家秋山亮二《你好小朋友》第二部的书名,以纪念那一段“美妙的和声”。


1983年,日文版《你好小朋友》出版;2019年,经由京都青艸堂复刻、重新出版;2020年,这一摄影集的第二部与中国读者见面,呈现首度公开的122张照片。


上世纪80年代,秋山亮二来到中国,用中画幅相机拍摄了650卷、约7800张彩色胶卷照片。近40年后,作者在第二部摄影集的序言中写到:



画面上登场的少男少女们,现在也都到了活跃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年龄了吧。但是,在我的照片里,他们都还是当年的姿态,或笑、或哭、或站着、或读书、或奔跑了起来。照片背景里的时代光景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我的照片中却依然停驻在当年的模样,未有一丝一毫的变化。



照片捕捉的只是吉光片羽,但从观者的角度看,即便是时间长河里的一瓢之水,也足以解相思相忆之念。


无论所处哪一个世代的人,回望这些老照片,想必都能感受到“那个”中国的淳朴、天真——并非忽略世事艰难这一永恒的事实,而是想指出,在历史的灰黑色的底色中,庆幸有儿童,为时代和回忆增添了许多五彩缤纷的亮色,让人感恩从前的慢、从前的简单,从前的快乐——而快乐,在今日已是廉价又稀缺。


此前我们曾有文章推荐过第一册影集(你好,小朋友;再见,小时候。)有不少读者买了书之后都说惊艳;今日儿童节,推荐《你好小朋友》的第二部,也算是恰逢其时吧。




《光景宛如昨》
(中国の子供達II)

出版发行:青艸堂
发行日:2020年6月1日
size:260*250*14mm
page:144
weight:0.795kg
paper:Art Paper
装帧:软布面精装+护封
上海雅昌印刷承制

390元



 扫码购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购买

凡购买《光景宛如昨》摄影集的读者
可随书赠送特制纪念冰箱贴一个——



世事纷繁
让我们心静下来


这段共通的回忆,会不会成为你在今日最佳的儿童节礼物?





下面就请大家看照片吧


👇




 儿时快乐 



昆明 1981~1982年
看上去像在踢正步的孩子——蓝帽、红衣红裤,是很潮的行头;墙上黑板的字,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成都 1981~1982年
放学路上来一根五分钱的冰棍,应该是炎炎夏日里最快乐的时光了吧?女孩背后的红砖——一个城市化进程启幕的前兆。



海口 1981~1982年
爬竿——这是怎么做到的?上树,是那个时代小男孩的必备技巧吧?



北京 1981~1982年
红领巾,五角星。



北京 1981~1982年
天安门,首都旅游必去打卡网红地。



成都 1981~1982年
一个膝盖涂了药水、坐在门口向外张望的女孩。那个时代,磕磕碰碰可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大惊小怪。



乌鲁木齐 1981~1982年
新疆佳人。



呼和浩特 1981~1982年
小小年纪,就学会骑二八双杠单车了——有多少人是单边半踏学会骑单车的?



呼和浩特 1981~1982年
看上去不快乐的小男孩——不快乐,当然也是童年的一部分。



海口 1981~1982年
捡石子(好像各地说法不一样)——现在谁记得怎么玩这个游戏吗?



北京 1981~1982年
跳绳,那时候是快乐游戏,而今成为考试项目。



北京 1981~1982年
那时候拿着小人书边走边看的小朋友,现在是拿着手机边走边看的中年人。



桂林 1981~1982年
戴斗笠的小女孩,动人的一幕雨景。



桂林 1981~1982年
拍照姿势相当大片范儿了有没有?



昆明 1981~1982年
环境肖像——每一个细节都是历史的见证。



寸草春晖 



桂林 1981~1982年
老的牵着小的,大的也扶着小的,蹚水而行,难得一见的俯拍视角,温馨。



成都 1981~1982年
站在大人(爸爸?)单车后座上的小男孩——为了稳定住孩子,还用绳子在孩子大腿处缠了起来。



北京 1981~1982年
橱窗里的衣服。那时候大概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那种期待了一年的惊喜,现在的孩子恐怕不会有了。



北京 1981~1982年
戴着面纱的孩子——是为了防风沙吗?



桂林 1981~1982年
在单车后座上睡着的孩子——当过父母的都知道,睡着的孩子最沉……



 同学少年 



昆明 1981~1982年
列队去郊游/野炊的少先队。那时候还要一边走,一边唱少先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成都 1981~1982年
玩单杠的女孩。能转一圈乃至转两圈,可是了不起的事情。



北京 1981~1982年
掰手腕的男生,显然还是左边的胖小子占上风。



成都 1981~1982年
戴着大头面具表演的女孩们。



昆明 1981~1982年
在野外——有着无尽诗意的树林。



时隔38年首度公开的彩色照片,
因缘于孩子,
而记录着广袤中国在巨变之初的社会样态,
它们现在已被拂去灰尘,
献给你和你的时代

——青艸堂


放几张画册实拍图
再次推荐大家收藏





.
END
.

象外近期好文

重磅好消息:山西博物院“壁上乾坤”特展延期至6月底!
一个小学毕业的人拍的照片,会好过多少成名摄影师?
屠宏涛:传统怎么说,不能成为答案本身
眼下星星火火,皆是蝼蚁之光。
这可能是一条你很快就看不着的图集。
这么诡异的画还有人说可爱,艺术家本人也很意外呢





把艺术拉出圈外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博@Artha象外
以及 知乎 mono Flipboard 今日头条 等

你   在看 👁     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