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寂寞的霍珀。

丁满 象外 2023-11-22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Edward Hopper, Hotel Room, 1931



编者按:


霍珀,或者霍普,是令人百看不厌的画家,不仅是因为他在绘画上捕捉到了上世纪数十年里美国大都市的孤寂疏离,更因为他所传达的情绪、氛围以及背后的人与世界的微妙关系,能穿越时间的藩篱,至今令人深切共鸣。


关于他,我们曾经发表过两篇好看的文章/图集,如果还没有看过,强烈建议你跳转下面链接:


梁文道说,他把人都画成了静物,似乎有所言语有所动作,却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


为什么我们都爱霍普?


今天再转载一篇,是因为想要跟大家推荐这本书:



《爱德华·霍珀:寂寞的回响》


作者:席尔默/莫泽尔出版社 / 亚当·D.温伯格 / 德博拉·莱昂斯 / 布赖恩·奥多尔蒂

出版/出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大风文化

译者:金黎晅

2022年8月,320页,定价98元


扫码购买



以下请看大风文化作者撰写的文章,原题目为《当霍珀回看自己的油画,他也会感到寂寞吗?》。我们也会在最后附上霍珀的更多作品图片。








从这几幅画中,你能看出什么情绪?



《谢里登剧院》(The Sheridan Theatre)



《加油站》(Gas)



《小城办公室》(Office in a Small City)



它们都出自爱德华·霍珀。


他是美国现代式生活的旁观者,是后世众多画家、电影导演争相复刻的“导演孤独”的天才,是为寂寞代言的“视觉吟游诗人”。在人们眼中,他沉默、木讷、古怪孤僻,他的画如他本人一样,给观者如遇秋冬般的寂寥之感。


霍珀于1967年去世时, 被纽约时报誉为“杰出的美国风情画家, 也是专画孤独寂寞的画家”。然而,他本人从不希望被贴上什么标签。


人们说,他画中的寂寞来自他孤僻的性格,动荡的纽约和不和谐的婚姻,而他却说:“唯一对我产生影响的人,只有我自己。”



霍珀是谁?



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画家,也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画家,以其质朴和现实主义的风格闻名。



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



1882年,爱德华·霍珀出生于纽约,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长大。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他的艺术天赋,并开始加以培养,但他们把他推向了商业插图而不是自由创作。


1905年起,霍珀开始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但他对自己的工作深感不满。为了逃避,他前往欧洲旅居,在巴黎呆了一段时间——在那里他受到了印象派画家爱德华·马奈和埃德加·德加的影响,又恰逢由巴勃罗·毕加索和亨利·马蒂斯等人带头的立体主义和野兽主义的兴起。


虽然这场旅行给了霍珀很大的启发,但他回到纽约后依旧坚持现实主义风格,甚至声称不记得毕加索的名字,这使他在那时成为了一个“艺术局外人”


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已经采取了自由奔放的波希米亚式生活方式,但他还是留在了他热爱的城市,并持续探索城市,思考狭窄的街道和建筑元素,这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



霍珀早期蚀刻画



1910年,霍珀回到美国,居住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并回到了商业插画领域,借此谋生。在此后的12年里,他仅卖出一件作品,但他持续进行创作,制作黑暗的蚀刻画,为20世纪40年代的电影美学做了铺垫。


1924年,他来到了人生的转折点——与约瑟芬·尼维森-霍珀(Josephine Nivison Hopper,婚前名为约瑟芬·沃什蒂尔·尼维森)结婚。



约瑟芬·尼维森-霍珀(Josephine Nivison Hopper)



约瑟芬成为他的缪斯女神,做他的专属模特,鼓励他进行艺术实践,并对他的艺术家事业进行了详实且专业的经营管理。


霍珀夫妇有着情感强烈(爱恨交织)、动荡的关系。1933年,霍珀夫妇买下位于马萨诸塞州科德角南特鲁罗的一块地皮,那里的海滨风景成为他后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婚后,霍珀的作品逐渐引起博物馆、收藏家的关注,陆续受邀在现代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声名鹊起。


1952年,霍珀成为美国艺术联盟选出的四位代表之一,代表美国参加在威尼斯举办的双年展。1955年,霍珀获得国家艺术与文学协会颁发的“美国艺术文学院绘画金奖”,1960年摘得“美国艺术奖”。


1967年5月15日,霍珀在位于华盛顿广场的工作室去世,次年,妻子约瑟芬离世,并将夫妇二人的大部分作品遗赠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如今,他已被视为“最能代表美国的艺术家”。



如今,我们都处于霍珀的画作中



迷失在思考中的孤独人物——这是爱德华·霍珀画中最令人难忘的主题,他以其神秘而忧郁的城市生活画作而闻名。


这位美国艺术家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默默无闻后,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和30年代获得了事业上的突破。


他的画作里有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关切:20世纪初,战争的阴云笼罩美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纽约的动荡,城市中各种不正常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在人们如今的生活中依旧能找到对应,尤其是在COVID-19依旧横行的今天。


霍珀画中的人物为观者提供了一种亲切的对照,一种对存在于我们所有人身上的孤独感的认可——无论我们处于疫情、经济衰退还是普通的每一天中。



《纽约电影院》(New York Movie)



除此之外,霍珀的画之所以能在他成名百年后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是因为他的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发生故事的舞台和自由叙事的开放性。


他最著名的作品《夜游者》(Nighthawks)至今仍在流行文化中被引用和复刻。在一个灯光明亮的餐厅里,三个顾客坐在一起,稍稍分开,互不相认,每个人都疲惫地专注于自己的问题。


这幅画充分地体现了霍珀的风格——城市街景和人物、电影般的构图、戏剧性的光影游戏、无比神秘的气氛以及可以供观者自由叙事的故事舞台。



《夜游者》(Nighthawks)



《夜游者》被认为是存在主义艺术的体现,捕捉了现代城市生活的疏离和孤独。


虽然霍珀并没有打算在图像中表达一种特定的情绪状态,但他确实承认:“我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描绘了一座大城市的孤独感。”


大窗户增强了人物的孤立感,在观者和画中人物之间建立了隐形的屏障。观者是局外人,是偷窥者,不知道真实的故事,但是,人们可以对画中描绘的戏剧场景自由给出自己的结论。画中没有启示性但又真实的细节,如盐、胡椒瓶、餐巾架和咖啡壶,为人们编写故事提供了背景信息。


《朝阳》(Morning Sun)创作于1952年,当时霍珀已近70岁。然而,这幅画体现了贯穿他全部作品的存在主义主题,将他与安德鲁·怀斯等艺术家联系起来。



《朝阳》(Morning Sun)



画中,一个女人(霍珀的妻子约瑟芬,当时已68岁)笔直地坐在一张整洁的床上,凝视着窗外。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掠过人影,落在身后的空白墙上。艺术家通过明显缺乏的细节掩盖了她衰老的脸和身材。她的表情模棱两可,也许是若有所思,也许是感到遗憾。


与他的大部分作品一样,这个人物是为了捕捉人们的情绪或进行心理暗示而存在,而不是作为特定个体的肖像。通常情况下,霍珀描绘的是陷入未知的焦虑或孤独中的人(可以是任何人),而不是特定的某个人。


另外,在《纽约房间》(Room in New York)和《夏夜》(Summer Evening)等画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和隔阂,尤其是情侣之间的紧张和隔阂也反复出现。



《纽约房间》(Room in New York)



《夏夜》(Summer Evening)



"我们现在都是爱德华·霍普的画中人。"


这句话并不夸张。他的作品读起来像书的封面,像电影的场景,等待着观者自由地赋予叙事。这种神秘和开放讨论的结合使霍珀的画如此精致、如此令人难忘。


即使画家本人并不想过度宣传所谓的“孤独”、“寂寞”,他曾说:“有关孤独的说法太滥了,它已经形成了某种你根本不想要的东西。每个艺术家都有其独创风格的核心,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东西。我不知道我自己的核心是什么,评论家们给了我一个。有时候你自己也会就此顺水推舟,尽管言不由衷。”


他的作品确实不仅仅是关于忧郁的情绪,它们是出色的心理测写,讲述的是艺术家本人的经历和人生观。但不能否认的是,画家在作画时,在有意无意间流露的对孤独的表达,确确实实地击中并反映了当代人内心感受。



霍珀的账簿记录了什么



当我们提到霍珀,我们免不了提到那个她——约瑟芬·尼维森-霍珀。同为美国画家,她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爱德华·霍珀的妻子、代言人与职业管理人。随着爱德华·霍珀的绘画事业和声誉快速上升,约瑟芬几乎把她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照顾和培养她丈夫的工作中。


夫妇的婚姻生活异常微妙,他们相互依赖,共生共存,但又时常发生冲突。


约瑟芬是霍珀的缪斯女神,是他唯一的女性模特——阅读、沉思、徘徊在咖啡馆、坐在火车上、在办公室工作……这些女人虽然有不同的面孔和身体,但都来自约瑟芬。



《阳光下的女人》(A Woman in the Sun)



然而,约瑟芬又在多处记录了夫妇间的争吵,从普通的吵闹到暴力行为——咬、打耳光,各种擦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夫妻关系。霍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丈夫,但毫无疑问他爱她,她也爱他。他有时会用沉默来控制她,甚至用暴力控制她。反过来,约瑟芬也会用拒绝做家务,拒绝与丈夫发生性关系等方式进行抗争。


不论夫妇关系如何,约瑟芬确实将培养丈夫的工作当作自己的工作,甚至是人生追求。夫妇二人没有孩子,约瑟芬把丈夫的画称为他们的“孩子”。她孜孜不倦地寻找买家,与画廊谈判,并用账簿的形式将他的作品进行详细的汇编管理。



《艺术家账簿——第一册》,1913~1963年



在账簿中,约瑟芬严谨而丰富的文字贯穿始终,尽其所能地提供霍珀所有作品的总览:每幅作品画于何时何地,采用了何种材料,销售情况如何,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旁边附上的则是霍珀用草图对自己已创作或已售出的作品进行的重绘。


对霍珀而言,在账簿中复制作品不仅为了记录,更是与过去、未来的自己进行对话。


霍珀以一种不同于创作油画成品的心态绘制账簿画,这满足了他在重现中抛弃色彩,用最简单的黑白笔触突出光影,重新创作的欲望。通过账簿画,我们会发现霍珀在作画时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比如在《中餐馆》中,账簿画对霍珀本人不关注的细节进行了省略,甚至少了一个人。



《中餐馆》油画与账簿画对比



另外,两个人的“争吵”也穿插在账簿内


在《酒店高窗》中,约瑟芬写道:“这幅画肯定不叫‘独自在夜晚的城市’。但为什么不可以呢?”人们完全可以想象夫妇俩关于名称的争执:“为什么不可以呢?”



《爱德华·霍珀:寂寞的回响》内文



当约瑟芬说《科德角的清晨》中的那个女人正在查看天气时,霍珀爆发了。“你成功了,你把这幅画变成了诺曼·洛克威尔的手笔,”他反驳道,“在我看来,她只是在往窗外看……”



《爱德华·霍珀:寂寞的回响》内文



账簿除了记录作品外,夫妇的生活日常也被约瑟芬亲自记录其中。比如有一年夏天,他们在读范·威克·布鲁克斯的书;在作品的销售记录中,字母“R”代表被拒绝,它的出现证明霍珀并非总是像他最终展现的那样成功。


如今,这些珍贵的账簿首次公开出版,《爱德华·霍珀:寂寞的回响》收录了56 组霍珀的作品和账簿内容,让读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这位寡言的大师



爱德华·霍珀:寂寞的回响》实拍图


扫码购买



账簿中的画是

艺术家重新审视自我的结果



《爱德华·霍珀:寂寞的回响》的组稿人之一是霍珀账簿的独家版权方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对霍珀有“知遇之恩”。霍珀夫妇无子无女,去世后,他们将很大一部分艺术品都遗赠给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包括账簿



霍珀夫妇与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前馆长



在本书中,霍珀的账簿内页和对应的油画成品都被放在统一跨页中共同展示,方便读者对比阅读。账簿内页来自独家版权方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油画图片由30余家收藏机构及收藏家逐一授权,高清扫描完整还原,最大程度还原原画的颜色与效果。



《爱德华·霍珀:寂寞的回响》内文



文字誊写自账簿内页,并根据书写人进行区分,黑体为霍珀本人记录,宋体为约瑟芬的记录。


3位专家权威解读霍珀夫妇的工作、生活: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馆长亚当·D.温伯格也为本书作序,深度剖析博物馆与霍珀的关系;霍珀为数不多的终身秘友布赖恩·奥多尔蒂亲历分析他与妻子“互看不顺眼,但谁也离不开谁”的特殊夫妻关系;出版过多部霍珀研究专著的德博拉·莱昂斯专业解读夫妇账簿的灵感来源。



《爱德华·霍珀:寂寞的回响》实拍图



《爱德华·霍珀:寂寞的回响》是一件关于霍珀的珍贵艺术品,它使我们能够在艺术家的工作室外踞起脚尖,越过人们未曾得见的东西,瞥见这位在美国最受尊敬的艺术家之一其私人,务实的一面


随着霍珀去世,他的账簿也帮助我们了解事实,定位这位艺术家,并围绕他的创作进行思考。它们见证了这位将日常观察转化为永恒杰作的天才的诞生。



《爱德华·霍珀:寂寞的回响》实拍图




同样来自大风文化出品,此前我们还推荐过中国画家何多苓的一本很好的画册,再次附上链接如下:




《带阁楼的房子》

【俄】契诃夫原著,何多苓编绘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大风文化
2022年4月出版
风琴折(套盒装)特种纸高阶映画+棉布
12开(17x37cm),96页,定价320元


限时折扣 扫码购买





霍珀更多作品

👇



 Model Sitting, 1902



Summer Interior, 1909



Elveven A.M., 1926



Automat, 1927



Night Windows, 1928



Hotel Room, 1931



Compartment C Car, 1938



Cape Cod Evening, 1939



Rooms by the Sea, 1951



City Sunlight, 1954



Sunlight on Brownstones, 1956



Hotel Window, 1956



Western Motel, 1957



People in the Sun, 1960



Sun in an Empty Room, 1963



Chair Car, 1965








象外近期文章

赖崇铖:白天的绘画,黑夜的绘画
看起来很无聊但也许很深刻的照片
纯绘画欣赏。
对厨具的另一种尊重:把它们雕出人样
艺术,就是左手的感觉
灾难、暴力、冲突……以及铺天盖地影像冲击,今天,我们何以生还?
Connie Imboden摄影。
关晶晶:不再想单纯地画出一张好画,这对我已经没有意义了
林舒:人生困顿无常,我尽量做一些让自己舒服的事




把艺术拉出圈外

你还可以在微博找到我们
@象外的象外

投稿邮箱
263419055@qq.com

在售好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