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阔:蘑菇在地下结成网络,孢子在风中游窜

是一也是之一 象外 2023-11-22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报名请扫小程序码

艾阔如果不是我在生活中见过最生动的人,也是最生动的人之一。

写到这里时我想,人本该就是生动的啊,那为什么我觉得他尤为生动呢?也许是因为他太知道自己是如何生动的,或者说万物是如何生动的。

他是满族后裔,有着一双大而分明的黑眼珠。

这双眼睛有时候闪着光,呈现出某种乐于嬉戏、玩耍的纯真的孩童感。有时候又像隐匿在一片大雾之中,看起来沉默如谜、不可向迩。


《倒数乐园》@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李小草 摄

他是我见过的少有在日常生活中就会使用一种词汇非常丰富、优美、生动、精确、智性且充满灵光与诗意的语言和人沟通的人。而且不只限于语言,他还会使用身体,他会用他的全身心完整、充盈、无法预料、浑然一体、充满生命活力地与他人交流。
如果说人在社会交往时很容易压缩自己的丰富与复杂,把自己塞进社会建制规训的单一、苍白表演模式里。艾阔就是其中真正鲜活的表演者。我羡慕他的生命力,甚至羡慕他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力全然向世界展现的感觉。


《时间之前》剧照,木木美术馆“艺术史狂想曲”开幕 ©艾阔


他的特质当然和他的戏剧背景有关。“actor说白了就是行动的人”,艾阔说。它包含身体的各个层面,来自于对身体的全面感知和开发。

他最开始不是科班学戏剧的,他在发现戏剧前,在美国读书学的是经济学和传媒专业。大三寒假回国时,偶然参加了由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学生组织的一场莎士比亚的剧本朗读会后,一发不可收拾。他为自己发现戏剧感到兴奋:“戏剧中有世界上所有的东西聚在一块儿!”他可以通过戏剧把他对各种事物的思考都搬到剧场里。

他认为戏剧可以解放人的身体:当一个人没有感知力的时候,人的身体很容易被外在的欲望填满,这些欲望往往是难堪、丑陋的;而当一个人有感受力,可以感受到自然时,他才会感觉到被奴役。


《时间之前》剧照,木木美术馆“艺术史狂想曲”开幕 ©艾阔
《毛人》剧照,木木艺术社区开幕,暨大卫霍克尼展览“大水花”开幕表演 ©艾阔

我和他很早就认识,但只是朋友圈好友。真正在更深层面交织起来源自他准备排演《蘑菇》,并为此做起了田野调查,说要采访我,并问我那几件衣服。


他吼哦来创作的舞蹈剧场《蘑菇》


于是我在他采访我的过程中更深地认识了他:


他的能量场是如此鲜明、饱满,以至于我无法忽视他的到来给我家带来的变化。我当时某种沉闷、阻滞因他的到来搅动、亮堂了起来,他向我阐述他的作品理念:


“刀娘(他喜欢叫我我曾经的名字),我们的城市也像是森林,而你也像是森林中的蘑菇……”





“蘑菇是自然中的‘分解者’,大自然中,死亡、败落的动植物有机物不计其数,它们不需要抢夺或厮杀就可以取得的珍贵养分,蘑菇们静静地等待,轻轻地分解,将此营养与能量转化为另一种食物,来为自身的传播以及生态系统的循环提供新的价值。”


“蘑菇的本体是居住于地下源源不绝的菌丝网络。它们在土层中绵延生长,和树木的根系比邻而居,与地下的穴居生物为友,其甚至可以覆盖数十公里的区域,在地下世界中静静地弥漫。比起可食用的部分,这些菌丝就像是自然的潜意识,在森林之下源源不断地传达并转化着生命的资讯。你跳接触即兴,做身体相关的工作,你也在做网络和连接的工作。”


我有些感动,乃至荣幸,被他视为城市里的“蘑菇”。


蘑菇的菌丝网络


所以,当我想做息息艺术行动时,我本能地就想到他,他是我能想到的周围最能帮助我把我想传递但无法光靠语言传递的对自然、生态、人与文明、意识之间丰富交错的关系通过表演、艺术传递给大家的人。


为了这次活动,他为我们准备了工作坊:

「灾厄作为营养」


“灾厄”是个体生命或组织集体都会面临的强大、甚至带有毁灭性的危机与挑战,“营养”是富含能量,会对事物和状况有所帮助,维持健康和发育的因素。


一般看来,“灾厄”和“营养”被看作两相悖反的词语,但在这期工作坊中,艺术家艾阔想带领大家通过讨论、游戏与创作的方式来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一种另外的认识。


从个体生命经验的分享、到地缘政治与大历史的思考、把握与处理,本次工作坊邀请你作为一个行动和发声的主体,来和同样与这个主题感兴趣的陌生人进行一次真诚的交流。



以及《蘑菇》中的一个小型演出现场:

「孢子游读」


意在以半即兴的方式来触发孢子漫游般的生命能量自然传播与交换的过程,本期的主题偏向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手段涉及阅读、舞蹈与演奏。

我见过艾阔阅读,每次听他读书我都觉得他在用他的灵魂把那些话语传入我的灵魂。所以相信和期待他的演出。

也期待你的到来。



Q & A

〇 :象外
A  :艾阔

〇 :你会怎么介绍自己?
A  :我做从剧场/表演出发的各种创作和研究,同时还写作/做策划。

〇 :为什么会答应息息艺术行动的邀请?
A  :我觉得你很认真地关心人类,在意自然和生态,这类近乎天真的认真我总是无法抗拒。
〇 :「草字头展演集团」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为何选择「草字头」命名?

A  :「草字头」的字都含有植物性的能量,我希望我们的机构有这种植物性,希望能够以它为名,让好的演出、展览和仪式在这片土地上悄悄地蔓生。

〇 :很喜欢你们在介绍中写的“于混沌土壤中寻获并集结那些离散于各处的个体生命所激起的涟漪,在不同的时空情境下创造各色各样的艺术现场,为我们的社会与公共空间提供新鲜的活力与动能。”
A  :我们十分看重现场的力量,毛孔中那种真切的现场感受是网络生活怎样都替代不了的。我觉得没有现场的话,任何力量都是凝聚不起来的,当人与周遭失联,与地表失联,“进步”也就无从谈起。
〇 :「孢子游读」是一个什么样的现场演出方式?为何以「孢子」命名?里面有何种隐喻?「游读」又将如何发生?

A  :你可以把「孢子游读」理解为一个介质丰富的读书表演。我们在阅读文本的同时,也会以各种媒介让这一阅读的行为不只是孤立的文字传达。比如这次还会涉及舞蹈和演奏。
以「孢子游读」命名是想让文字与知识作为朴素的信息介质在风中游窜,就像孢子一样;有时被理解与吸纳,有时遁入潜意识,被忘记都好。书本和知识在这表演中不被当作高堂之上的圣者,而是和我们一起嬉戏,一块捉迷藏的朋友。

〇 :「蘑菇」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为何起名「蘑菇」?其中有什么隐喻?

A  :「蘑菇」是一次剧场中的自然主义尝试,它正要呈现这一种简单而永恒的生命力;它们在科技、算法、管理体系之外,在政治博弈、现代化的幻梦之外。它们是林间的萨满,自然的分解者,小巧精妙的结构,在不同的时空之间传递着复杂的生命讯息。

「蘑菇」是一个研究性的综合项目,它好奇于蘑菇各异的生活方式、社群特性、以及与之伴随的独特植食、毒/幻性,以及它们身上的种种精神投射与隐喻(阳物—原子能、阴湿—沉默特性)。并且以这种研究,照见/回视人类社会智性、灵能与情感的种种。

「蘑菇」将以特殊的田野调查方法,提取周遭的社会文本,并把它们组织成各种表演与展览的形质,与大家见面。试图在这个过程中,引发这个话题背后的公共信息交换——让动人的孢子,传播进更多未知的领域。

我发起这个长期综合性项目是想向它学习,并以它为出发点去关注自然与异常的关系、文明和生态的关系,以及人的肉身体验、情感和精神,以及许多还未涉及或难以名状的细细微微。

〇 :缘何选择将自然主义带入剧场,带入当代文化,带入社会公共空间?

A  :剧场演出千千万万,绝大多数都在以城市生活为出发点,或者人类文明为出发点,看多了演多了就觉得好累好烦。当时就在想能不能做一个演出,不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而以某种生物或自然界的存在为出发点呢?这就好像看镜子看厌了,就不要再复习自己了,去远眺的感觉。远眺,或出走,这很重要。

〇 :你如何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如何看待人类制造和面临的气候与生态危机?

A  :人与自然关系太复杂了,这题太大太难答。但人一定是从自然中来的,自然是“故乡”,无论人厌弃与否,都不能抛去。再用花言巧语去界定,都很难真正地改变。姜文说生态危机毁不了地球,只能毁了人类自己,我挺同意。真的别作了,我想工具理性语境里的“进步”只是一腔虚幻。

〇 :为何将工作坊主题设定为「灾厄作为营养」?

A  :“灾厄”是生而为人一定会面临的题目,被威胁,被毁坏,被侵害,我想提醒人们:这些事情不一定只有负面的意义。我想把这个工作坊作成一次危机中的共同学习、交流与分享的机会,并以这些难题为养分,制造乐趣,创造艺术,或带来另一些独特的生命体验。



象外近期文章
邵妍:在人类世,示现一种行星性的亲密。
一次邀请——人人关心人类命运|“息息”艺术行动发起书
月游行至分水岭,临萌情之阈限,惊。遂早起去看展风滚草,不仅是西北艺术家的隐喻,也是每个普通人的生命况味
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
隐秘的回溯:一次导览。
迪科西亚。
佐杜洛夫斯基。中国旧影,之二。Josef Koudelka。安哲罗普洛斯。梵高:人体。贝拉·塔尔。


把艺术拉出圈外

你还可以在微博找到我们@象外的象外
投稿邮箱263419055@qq.com
在售好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