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月游行至分水岭,临萌情之阈限,惊。遂早起去看展

雷徕 象外 2023-11-22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
象外



张萌 圣诞树礼赞 局部


作者按:


听说许多读者会觉得我的文章总是诘屈聱牙,差不多阅读疲劳了;且,笔者的文章,既不主打传播,也不主打学术,在功能分类上十分暧昧。是以,笔者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说,“朋友圈云看展”栏目,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关停。雷徕将改发美术史相关文章,以及艺术家工作室的走访、观察。

不过最近,本栏目暂时还会继续。

朋友圈云看展第十五期:张萌,月游;全光荣,阈限之维;余果,漩涡在北京 之 分水岭。把三个展览名字拼接成本期推文大标题之类的蠢事,大家笑笑就好,别在意。另:本周本栏目将有二更。

感谢大家!









张萌:月游

Tabula Rasa
2023.09.16-2023.10.28


被禁止的夜是狂欢的夜,有无数神明从封闭的窗户外面飞过——


某些情况下,夜游的诗性神秘体验,无意识原型中的象征意象,梦的事物间关联方式/逻辑,具有高度疏离感、浓缩了主体的在世生存世界图景的空间图式——这些都是一回事。张萌的绘画,就是这回事。她的作品所反映的精神世界,非常西化,并且既古老又当下,可谓古今一律,西方传统得很纯粹,完全符合我们这些,读着翻译体西方象征主义文学长大的一代人的好球带。在这样的世界里,陌生感=神秘感=摆脱固化日常图景的自由。



张萌 圣诞树礼赞 硫酸纸上⽊炭、⾊粉和蜡 120x180cm 2022
本篇图片使用,由艺术家及Tabula Rasa 惠允



张萌 我每天都有新裙子 不是奶奶做的就是姨奶奶做的 II 硫酸纸上⽊炭、⾊粉和蜡 90x120cm 2023


夜晚房间中的人——类似的主题,构成这个展览中大部分作品的基本图式/意象,所有的场景,都是这个基本意象的变形展开。


象征的/精神的空间感,向画面中的二维区域分割投射,平面关系中有着空间感的心理写实。

通常,在梦中的封闭大屋,有着修道院(或学校等其他清规场所)式的气息;而里面的人,更像是有着惊奇之眼,看什么都感到陌异的儿童状态或者更具体地说,是甫入青春期,高度敏感的儿童)


张萌 拯救我幼儿园午餐盒里的肥肉1 硫酸纸上⽊炭、⾊粉和蜡 90x120cm 2023



房子剖面图里,黑夜灯光中的人生,是提炼过的,对“生活”的象征;各个格子间里各家悲喜或通或不通的情景,反复地出现。而小小房子以外的寥阔黑夜,是神秘的夜游/方外世界。但从心理认同上讲,房屋内面也可以是陌生因而深远的,外面世界虽无限扩张、却也可以是熟悉而平易的
(梦中的走廊总是心理的迷宫,室外才是逃出生天)


张萌 我出生于此 硫酸纸上⽊炭、⾊粉和蜡 90x120cm 2023


张萌 瓜子事件 硫酸纸上⽊炭、⾊粉和蜡 90x120cm 2023


就空间/场所的外轮廓线而言,如果是三角形的,那么,就是高度稳定的先天秩序先行,一如教堂式的;方形则是最松驰最现实的生活,也在其作品中最常见;圆弧是一种交感协律,包络和系带着周边毗连的空间(被联系的空间在被赋予系带感以前,原本是相互异质的)


张萌 乡愁无处不在 木炭,纸,蜡, 铁丝 100 x 140 cm 2023



如果画面中心出现一棵树或一处园圃,那一定就是世界的肚脐眼,宇宙的正中。

有时,画面中一些远远无联系的人/事,会被伸展的曲线(线条的涂绘虽稚拙多变,却果敢异常,直接串联在一起。


张萌 记忆像大风一样 硫酸纸上⽊炭、⾊粉和蜡 180x240cm 2020


贯穿画面,强烈地频率波动的波浪线
(但线条也歪歪扭扭),是万物神秘和应的能量场(就如心电图、海浪与月盈亏的内在呼应)


张萌 奥德赛之二  硫酸纸上⽊炭 ⾊粉和蜡 180 x 240 cm 2021


另一方面说来,和笔者的第一眼直观迥异的,一些人的第一眼看到的,可能是张萌造型和涂线的方式,以及确立其笔迹质感的材料特性。笔者在观展的时候,偶遇两位藏家,他们讨论的第一眼印象有二:这是个素人艺术家吗?Ta的媒料特性很有特点,对ta的表达形式语言,作用很大。

我们自以为是的经验和常识告诉我们:涂鸦、儿童画、火柴人,这一类的造型方式,稚拙、随性、松动的描线笔触和线条动势,无疑有着更接近原生状态的自由,比需要用力经营/模仿的“高级”图式,更适合“夜游”=自由=与上升之处所及的更新世界的密契。而“拙朴”这一种样式本身,在西方文化语境的眼里,又天然地合乎灵性表达。至于辗转中外、读了无数间美术院校,却刻意选择如此画风的艺术家,算不算“素人”——这好像不是个重要问题。


展览现场图











全光荣:阈限之维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第二空间
2023.09.28-2023.10.29



全光荣《聚合》系列中的汉字,在中国语境中的感受错位/视差,及其意义


全光荣在北京798唐人的展,产生了一个错位:他的作品
(《聚合》系列)意味,围绕着1)他对汉字的态度,2)他运用印有汉字的韩国传统工艺桑皮纸做装置的过程,以及3)在其作品的最终呈现中、汉字和其他形式/材料要素所整合带来的整体感受性;因此,汉字在当下中土语境里,和韩国语境里,预设的符号意味的不同,就带出了其作品之于我们,显而易见的视差问题。这个视差给全光荣的作品带来了另一个意义层面,而这个新层面和艺术家的创作初衷,无疑有着内在联系——大而泛之地讲,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在过往汉学所辐射的东亚文化圈里,汉文化如今又意味着什么?

这个视差同时带来了另一个尴尬:本来,全光荣的作品,并不是需要阅读一系列资料,才能够进入的那一类作品;在其作品的最终呈现中,本身带了足够多的信息线索,来提示它所指涉的发生语境背景。其实,在不了解作者身份背景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透过作品的气息,感受到,这多半不是中国人的作品。但这不能改变一个情况:感受先行的作品,在我们这里,不得不成为知性解读先行的作品。身为中国人,汉字是走夫贩卒的日用,即使是古籍上的文字,也不至于等同过去式的神坛上之物,可是如果我们无法在感性上,排除国人看汉字的先入之见,那么,感受艺术家作品的正确方式,就成了一个更复杂的问题。艺术理论中,简单的作者论或接受论立场,都直接坍塌了。


全光荣 聚合08-SE024BLUE 混合材料韩国桑皮纸 202 x 362 cm 2008
本篇图片,均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提供



全光荣 聚合19-JA002 混合材料韩国桑皮纸 229 x 183 cm 2019


借助一桩同时代(因为历史原因,这里所说的“同时代”性,在具体年代中是有所偏移的)中国艺术家,用汉字做的艺术(是的,是最著名的《天书》),来对比,其与全光荣,两者间方式差异背后的心态差异,可以揭示出一些问题。从共通性来看,《天书》首先解除了汉字的文本功能,而以一种造字原则,来展现/建构一种中西交错语境里的书写转换;在《聚合》中,汉字同样不首先依其文本信息功能而发挥作用,而首先是东西关系中的视觉符号。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天书》既是用汉字书写方式,收编了西语,是一种乐观的文化自信,但又是对汉字的解构、是文化自反性,不论如何,它是建立在汉字作为生活日用的活文化的基础上;而在《聚合》里,汉字是以古籍整体的组成方式,进入作品的,汉字本身即是庄严,是已然成制式的、捍卫旧文化的象征,一定程度上讲,是“物”本身,而非“理”。这其中差异的关节,非常像“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关系,从南/西欧流转到德意志之后的颠倒。

另一值得和中国艺术家进行对比的地方,是作品中的“重复”。“重复”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在中国艺术家(如《天书》、《葵花籽》、《小红人》、《物尽其用》等)那里,往往指向一种制式重复的“万物”秩序观,艺术中的匠人精神,于是作品的体量,必须和“重复”相对应,不仅繁,且要大;《聚合》则更多只是繁/密集,反复包扎的行为,指向一种个人文化信仰力的强调体现,桑皮纸这一材料,同时作为汉药铺的打包用纸和古籍用纸,在艺术家记忆的灵氛中,两者变成了一样东西,打包这个行为,首先是个人记忆中的感受,而最终指向了文化共同体。


全光荣 聚合23-JL094 局部 混合材料韩国桑皮纸 91 x 74 cm 2023


全光荣 聚合23-MY061  局部  混合材料韩国桑皮纸 132 x 195 cm 2023


在展览的简历信息里,重点强调了全光荣的人生背景:生于日据时,长于初解时,艺术生涯开始于留学抽象表现主义鼎盛的美国时。他所抵挡的,是汉字文化于韩失势的大历史背景,是他对于抽象表现主义的精神不适。但另一方面,恰恰是变革中的新时代,塑造了他作品气质的基色。《聚合》处在架上艺术与装置艺术间的节点上,这和后抽象表现主义的极限绘画,是同一个脉络。对抽象作品来说,材质感本身是可以有联想意味的,形式感基于生成结构、是可以有联想意味的,而隐约的形象相似性联想,是不是也是可以允许的呢——譬如画面有时与陨石坑非常相似的时候,该怎么看待?这种形式拿捏的暧昧两面性,也属于后来的时代。做出往回“找”这个行为,本就是不在过去之中了。

今时今日,汉字于韩文中地位的演变,似乎是一个很难再逆向的事情了——挽歌,似乎可以最简洁地概括了对全光荣《聚合》的首要观感。


全光荣 聚合03-BJ001 混合材料韩国桑皮纸 直径 310 cm 2003











余果:
漩涡在北京 分水岭

美凯龙艺术中心
2023.10.02



余果《分水岭》中的结构性与反结构性



余果在《漩涡》系列活动的展演里,作了一件未完态影像作品的播映和口头报告。

然而,目下这个《分水岭》,作为素材粗剪的状态,却让余果作品中的某种重要特点,得到了极端的强化;而这些特点,在一件成品的作品里,则不得不稍事克制、合乎整体性/完成度层面上的合理化。

有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是,我们能否将颇有些杂糅琐碎、极度松弛、反结构性的影像状态,视为一种另类的完整形态(既然其和余果所追求的表达与形式,高度合拍),而非仅仅视为过程中的临时形态。

为此,我们着眼于《分水岭》(半成品)中,两股形式力的体现——结构化趋向与反结构化趋向。

个人觉得,《分水岭》(半成品)在很多地方,和小说《灵山》很像。游记体,离散式叙事,可能承载更多东西,给发散联想,离题故事,视角向边缘偏离,节点式的叙事信息片断,等等,一个貌似合理/整体的形式正当性。

三屏影像的形式本身,虽然比一屏更散,实际上,却让视觉上更整、更稳,因为三屏更轻易地满足了艺术家作品中的多元表达欲,所以让剪辑结构更轻松、无须复杂炫技。

据描述,余果旧作的典型样式,是这样的:旁白的历史批判叙事,和影像的风景游历体验,分离并置。而这个二分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整合力。二分中时有相合:相合有时是技术性的关联点,有时是聚合出发散联想的契机。并且,二分并置,本身就是后现代的生命感性中,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分水岭》的目前状态,和艺术家构想中的完成方案,都和这种样貌不同,在他目前的计划中,是城市(人工环境)与走古道(自然环境)的二分叙事,作为支配性的对位结构。而(据说艺术家将用)重庆建筑内部的迷宫式空间,会不断地构筑出,和山路的行走地形间的纹心结构。

展演现场,艺术家的演讲,时而发挥从外部描述讲解作品的功能,时而发挥作品内旁白的功能;假设演讲内容会在最终成品中,完全平移成影像的旁白,则会构成频繁出现的元叙述结构。


余果,《分水岭》,“漩涡在北京:五个向晚时刻”现场,2023年10月2日,
本篇图片,均由美凯龙艺术中心(MACA)提供


作品的开头,以重庆城市环境中的“观景平台”为引,结尾,也以“观景平台”收拢。“观景平台”所具有的象征意味,和其作为形式统一的功能,并不完全契合,从之发散开来的自我反思(叙述者反思道:艺术家自以为自己的深入自然方式,比游客网红打卡式的观看方式,要高明;这种心态,并不仅是批判精神,也是狂妄的自我抬高),作为一系列价值表述信息流中的一环,并不占据整片的支配地位。

就像一个寓言,古道的起点,就在城市中间,被遮蔽的折叠处(合:“分水岭”的常用引申义)

当叙述声与主导屏镜头(并不总是由其中一屏固定担当),同时转入风景游历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标志性的低视角、仰视攀爬的抖动运镜,艺术家在演讲中,强调这种运镜与具体地形发生的关系。他试图用局限的影像语言,捕捉在山林间的肉身感受性。其间会有各种不同的运镜策略,直接或间接,有效或无效地再现感受。即使是多屏影像,我们有时仍会看到,艺术家对风景体验的表达欲,会让剪辑节奏逼近失衡的边界。

古道路上的偏僻村落,寄存着宏大历史在不被注视的角落里,留下的民间记忆:这些记忆迥异于主流历史叙事,有时被叙事者寄托在同类型“物”(如桥)的风土博物式胪列中,有时甚至和灵异志怪的体验,原生态的混合在一起,诉说着另类“真实”。

而艺术家个人游历的精神历程,则时时被暗示着背后的波澜,却又以流水帐式的长幅冷叙事口吻,反高潮,叙事中断法,等等处理,表现为冗余。

对有不平之事的村民,进行落地采访,具体的遭遇和大历史痕迹的叙事,混淆于碎片叙事中、同样貌类型的符码表征,因而被升华了尊严的高度。但在艺术家的演讲中,又强调了这种形式感“尊严”在现实面前的无力。

同样是西南山林古村,同样是风景中寻求个人性灵,同样是大历史创伤中、野语志异式的边缘叙事,《分水岭》(未完成)所采取的离散游记叙事式结构,不能不与《灵山》之间,有结构方式的相类性。此外,全片里大量松散的言说与图像节点,又在象征/隐喻/文化等层面的符码指涉上,趋向几个大的统一性。

应该再次强调的是,游记体离散叙事和半源素材态的临时剪辑,有些天然的契合性。对于重视风格语言的体系性建构的艺术家来说,区别于体系性大作的即兴之作里,有活泼泼和沉淀感的同在,而在未完成态的离散态作品里,则同时有更加复杂包容的信息量、和体系潜能的隐隐在场。







《漩涡》系列,有着探索当代艺术场域内、剧场艺术新形态的意图。而《分水岭》的放映与演讲结合方式,一方面呼应了“剧场性”的非常见形态;另一方面,将自身进展中的作品,作成报告、现场探讨交流的多层面声音,也具有收编入统一的影像作品中的新式可能性。这番作为,更在乎实验,多于在乎结果。













象外近期文章

没流量的艺评人还配看展吗?!
风滚草,不仅是西北艺术家的隐喻,也是每个普通人的生命况味
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
隐秘的回溯:一次导览。
展评合辑:永基;立言;刘川
摄影。
迪科西亚。
佐杜洛夫斯基。
恋爱“好”教养?祖宗问候囡?咱就古风范!
中国旧影,之二。
马蒂斯的粉丝有吗?
Josef Koudelka。
安哲罗普洛斯。
梵高:人体。
贝拉·塔尔。



把艺术拉出圈外

你还可以在微博找到我们
@象外的象外

投稿邮箱
263419055@qq.com

在售好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