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奉先 原创
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陈汤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汉)霍去病
作战成法,不可坐而推责。奇袭灭敌,扬我国威,岂不快哉?
——(汉)卫青
正文
孙子有言:“夫以兵可以无法,而将可以无学也。盖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是以古之善为兵者,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败,而我以之胜。”
孙子又云:“倘若首鼠两端,患得患失,则敌人甚嚣尘上,不可一世焉。”
昔之以兵为书者,无若孙武,然孙子亦未以被动对峙,观望而守成。今中菲黄岩岛对峙二十余日,笔者感慨良多,由此,深切缅怀大汉王朝时期那些彪炳史册的民族脊梁。
这里,主要简叙卫青、霍去病、陈汤三大杰出鹰派军神。
卫青,汉武帝刘彻时期有名的杰出将领。冠军侯霍去病之舅父,二者并称“帝国双璧”。此人,沉稳持重,智勇双全,但善于化被动为主动,作战异常凶悍。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汉代是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卫青本出身于底层,奴隶身份,地位卑微。然而自从建元三年(前138年)获救后,汉武帝慧眼识英雄,旋即任侍中、建章监,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一战而扬名于天下。
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另一位天才精英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外甥霍去病。霍去病,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像其它王孙公子那样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为国为家杀敌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大将军领军二出定襄时,年仅17岁的霍去病随舅出征。战斗期间,霍去病脱离大军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奇袭匈奴,打击匈奴的软肋。此战,霍去病以五百骑兵,斩敌2028人!
二次远征,18岁的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相继与匈奴卢侯王、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匈奴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在这一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质疑少年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
同年夏天,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阏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至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饮马翰海,封狼居胥,年仅18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神军神!
卫青、霍去病时期,汉王朝版图突飞猛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信心。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句,显示出大汉无比自尊自信的民族自豪感,此句来自陈汤之口。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命途多舛,曾下狱就死论。后复以荐为郎,数求使外国。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
陈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如得此二国,北击伊列,西取安息,南排月氏、山离乌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甘延寿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使士。
延寿欲止。陈汤大怒,按剑叱之:“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汝不容置喙!”于是,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一举荡平敌寇,汉廷声名大振。
事后,陈汤给汉元帝发去那封疏奏的解释,更是名垂千古,荡气回肠:“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在汉代历史上是最值得一提的人物。
上述三位大汉鹰派将领做事不拖泥带水,亦不畏首畏尾,无疑是受世人敬重的。结合当今形势,世人当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