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出现的词句,含有深情——统编四上《2走月亮》教学叙事|彭峰
第一课时
一
课件首页是课文插图,课前我就打开了,同学们被画面之美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在赞叹。我播放音乐,请同学们看着插图,背诵描写月亮的诗句。薛玥凡等同学背诵了“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等两三句。我出示以下诗句给大家朗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描写月亮的诗句数不胜数。这节课我们学习作家吴然先生写的一篇和月亮有关的散文。”我板书“走月亮”,指名读。我介绍作者:吴然:云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走月亮》。
“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什么是‘走月亮’,用横线画出来。”同学们浏览课文,很快找出,并大声读出:“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
“句中的阿妈,是对母亲的统称,在少数民族中是最常见的称呼。”我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懂了。这时,我突然叫了马雨琪,我牵着她的手,在教室里走着。请同学们看此情景说一句话,鲍馨悦说:“彭老师牵着马雨琪在教室里走着。”我请她用两个“走着”再说一次。牵的意思已经明了,我进一步明确:“牵的本义是牵牛,‘冖’指牵牛的绳。”理解“牵”还不够,我还得请同学再来读这句话:“刚才同学们说我牵着马雨琪在教室里走着,走着,感觉很开心。现在请大家再来读‘阿妈牵着我……’这句话,你会感觉很不一样的。”同学们朗读起来,果然感觉不一样了,那样的朗读,静静的,美美的。
二
“文中的月亮有什么不同?‘我’和阿妈在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在读之前,先标好自然段序号。
随后,我们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难读的词语。
“作者眼中的月亮有什么不同?”请一位同学朗读第1-2自然段。我给大家看“洱海”和“点苍山”的图片,并进行介绍——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作者家乡的洱海。
点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东临洱海,峰峦起伏,号称“苍山十九峰”。
我们学习生字“淘”,了解其本义是用水冲洗,去除杂质。淘洗过的月亮(月光)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词语来说,就是明亮、柔和。我出示部首相同的词语:呼吸、灿烂、冰冷、眼睛、沙漠、葡萄、抚摸、遥远。同学们选择两个进行积累。
三
“‘我’和阿妈走到了哪些地方?请你浏览课文,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同学们读完交流,我板书如下词语:溪边、村道、果园、田地。
“先去溪边看一看——”我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自然段。
“鹅卵石”,因为状似鹅卵而得名,我出示鹅卵石和鹅卵相比。学习生字“鹅”、“卵”,前一个字,要注意斜钩要“直”,后一个字,重点在于笔顺。
“运载”的“载”是多音字,这里读第四声。zǎi (千载难逢)(记载)zài (满载而归)(怨声载道)(载歌载舞)
“月光下的村道、果园、田地是怎样的呢?”我请三位同学朗读。
同学们看图理解,明白“坑坑洼洼”就是指物体表面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例如地面和土豆表面,我还补充说月球表面也是坑坑洼洼的,同学们还记下了反义词——平平整整。
提醒同学们,“填”的右边是“真”,里面有三横,且都不到边。“庄稼”指农田里的禾麦作物,学习生字“俗”,知道“泼剌”是象声词,文中指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跃”右边是“夭”,不是“天”,组词“跳跃、飞跃、跃进”。
葡萄:“葡”下面是“勹”加“甫”,“萄”下面是“勹”加“缶”。
稻:右边“舀”的上面是“爫”,下面是臼[jiù]不是白。
“熟”的本义是把食物烹煮到可口。“孰”意为“享用肉丸”,“ 灬”指“烹饪”。
四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和同学们一起概括,最后这样概括:“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到溪边、村道、果园、田地走月亮。”
由此,我们梳理出概括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我请同学们记下这些词。
最后一环,就是指导书写,布置作业。写字指导,可以分类开展:左右结构——淘鹅卵吭洼填稼俗跃稻;上下结构等——牵葡萄熟庄。布置两项作业,一是默写生词,完成习字册第2课,二是背诵第4自然段。
今天的第一课时,没有安排精读,因为课文长,生字难写。
第二课时
一
今天电视台要来采访,会拍一些课堂镜头。我提早五分钟进入课堂,做好准备工作,就开始请同学们听写词语,词语如下:淘洗、牵手、鹅卵石、坑坑洼洼、填上、庄稼、风俗、跃出、葡萄、稻田、成熟。
每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起始,我都要进行生词听写,前一天肯定会布置生词抄写,一般两三遍。这项工作必须持续地做,因为字词基础要靠平时。以后,听写逐步放在第一课时起始,那样就可以检测预习效果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走月亮,感受月光下的美。”接下来的课堂时光,我们要徜徉在秋夜月光下了。我想,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朗读学习法。
二
我们首先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我请谈晶朗读,她读得不错。我看着她澄澈的眼睛,说:“你已经读得很好了,但我要给你一个建议,秋夜是如此安静,所以要轻一些,月光是那样美丽,所以要柔和一些。你再来试一试。”这时,教室里特别安静,配乐响了起来,大家都听她静静的美读,教室里的空气似乎也变得柔美了一些。
“洱海的月亮就是家乡的月亮,在作者心中,这里的月亮最美、最亮。你读着读着,也许发现了,这段话里,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了,那就是——”“照亮了。”
我仍然采用朗读体验法,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怎么朗读这句话,尤其是这四个“照亮了”。我板书“照亮了”,同学们开始练习。鲍馨悦尝试朗读,她的朗读,让人觉得月光很美。我建议她读得再柔和些,四个“点亮了”,音量可以由高到低,这样一来,就可以把人带进静谧之境地。她再读,果然好了一些。
我总结:“四个‘照亮了’的句式构成排比,读起来更有气势,月光的柔和更加美妙些。”大家伴着配乐“恩雅水印”读了起来……
“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柔和的月光还会照亮了什么?”我出示一张月光图,结果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仿说。我提醒大家图中有什么。于是有几位同学举起手来。
岳宸屹说:“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河面),照亮了(河岸) ,也照亮了(大地)……”
薛玥凡说:“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波光粼粼河面),照亮了(长长河岸) ,也照亮了(大地)……”我赞美她运用了形容词。
杜佳泽说:“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水平如镜的河面),照亮了(河两岸的树林) ,也照亮了(天空)……”
这两个自然段的朗读教学,是为了把同学们带入静谧美好之中,同时初步感受“反复”的美妙功效。
三
“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在走月亮的时候,作者看到、闻到、想到什么?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同学们开始朗读,自己感悟。
同学们读完,开始分享最吸引自己的景物。大家先说出了作者“看到的”、“闻到的”景物,我一一用横线标出,又说出了“想到的”。我根据大家发言,板书:溪水、鹅卵石、小水塘、月亮、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陈彦岐说:“我最喜欢溪水,因为溪水里有香味。”陶哲说:“我最喜欢鹅卵石,因为,很漂亮。”我出示鹅卵石图片给同学们看,他们啧啧赞叹。
我请同学们去寻找本段话中反复出现的词,他们找到了这样几个:流着;看看。我提醒他们关注“感叹词”——哟、哦、哦。虽然不完全相同,但这些词也在反复出现。我再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词的‘反复’出现,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我感觉月光下的景色非常美。”
“我感觉,文中的我对这些景物非常喜欢。”
“反复,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流淌在文字里的那种欢喜,那种童年特有的幸福,那种和妈妈一起的温暖。现在,请你朗读着这段话吧。”我播放音乐,何文杰朗读,我提醒,整段话都要读得轻柔些,同时,“我”所想到的那句话,所有“感叹词”,都要读得轻一些。
在配乐声中,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我出示填空题,并提醒:“这段话先写溪水、鹅卵石、小水塘,再写我所想到的。”很快就有同学会背诵了,而且一字不差,大家的掌声响了起来。
四
“同学们,请自由读第6~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作者听到、看到、闻到及想到的事物,待会和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事物。”
大家交流,我相机指导朗读。
同学们聊到第一、三句,我请同学们议一议,这两句该怎么读。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第一句,是静态描写,第三句,是动态描写。秋虫、夜鸟、鱼儿让这个原本宁静的月夜更令人陶醉,这里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写出了月夜下景色的独特之美。那么,你在朗读这两句话时,就要注意区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
同学们聊到第四句话时候,我请同学们认识“设问”这种句式,同时提醒,读好设问句,关键在于读出问句的语气,和“回答”的“都有”两字所蕴含的情感。这里要练一练,议论一番,先说出“都有”两字中流露出的欢喜和自豪。
同学们说到描写“沟水”和“稻谷”的句子,就让他们聊聊“沟水、稻谷给你怎样的感觉”,明白:拟人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沟水长流不断的特点和稻谷成熟饱满的样子;比喻句,把稻田比作银毯,写出了月光下稻田的景象。
我还让同学们看着星空图来仿说:星空像( )。
朱峻熙仿说了一句,不够准确,但我觉得他非常大胆地分享自己的答案,很棒。薛玥凡说:“星空像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这比喻,实在精妙。
“同学们,读了第六自然段,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中,也有反复出现的内容。”
大家交流,我板书:哦,阿妈;问号。
“你从中感受到了‘我’怎样的感情?”
“跟着阿妈走月亮,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我’非常快乐。”
“我觉得非常幸福,因为这村道、果园、田地,每一处都很美。”
“‘我’和阿妈走在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飘来的甜香,静静地走,多美的意境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特别关注反复出现的词语。”同学们朗读起来,那种书声,让人陶醉。
课文的第九自然段,就有更多反复的词语了,例如“走着”“走过”,同学们也读一遍,感觉很美妙。
五
“现在,我们得回到课文整体,刚才同学们在反复出现的词语里,感受到‘我’的情感。现在,细心地同学们,一定发现了,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你找一找‘哦,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反复出现几次?请用横线画一画。”
同学们很快画了出来,我问:“作者为什么让这句话反复出现?”
大家讨论后,我总结:“反复让语言节奏感更强,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愉快的心情。”
“一提到秋天的夜晚,村道、秋虫、夜鸟、鱼儿、果园、田地……这么多美好的画面一一浮现在作者眼前。作者用文字一一记录,让我们感受到月夜的迷人和浓浓的母子之情。从小就被爱包围着的我们,一定也有这样难忘的幸福时光。想一想,你和父母在月下做过什么?看到过什么?仿照着课文第六自然段写一写属于你的月下景。这是家作之一。第二项家作是抄写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
双休日,正好是月光美好的日子,期待他们写出温馨的画面。
教朗读重停顿,教复述搭支架——统编二上《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叙事|彭峰
统编三上教学叙事:明确教啥,仿写精准——统编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叙事|彭峰对比悟意,儿童意象——统编三上《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叙事|彭峰
统编三上教学叙事:明确教啥,仿写精准——统编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叙事|彭峰对比悟意,儿童意象——统编三上《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叙事|彭峰
扫码购买:
尊敬的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
彭文峰会
2022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