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谈·盘成芬 | 在东莞,八年,快递员和社区图书馆

盘成芬 微澜图书馆 2022-08-02

盘成芬是东莞市佳邻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他和妻子已经扎根此社区8年,以他的话说,“我们8年没有回过老家过年,平时也很少回老家,8年,大部分时候,生活就是楼上楼下。”东莞市佳邻公益服务中心是微澜东莞1馆的合作方,也是微澜为之上线月捐馆东计划的第一个社区分馆。


采访者说:

采访前,我对盘成芬的了解并不多。采访的时候,我潜意识地忽略了盘成芬发给我最近关于他的公开报道,也忽略了他在视力和听力障碍上的问题,希望在被塑造以及表彰的各种形象之前,来先认识他本人。盘成芬坦承,荣誉,公开报道,很少能带来经济和资源上的回报,但这是一种对他们工作社会价值的认可,也是很重要的。

盘成芬1986年生人,今年35岁,大专毕业,湖南永州人。小的时候,他有过留守经历,十二岁开始爸爸妈妈外出务工,他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和弟弟妹妹,在家做饭,种菜,喂猪。他坦承,即使父亲没有外出务工的日子,酒醉后的父亲会打骂他和兄弟姊妹,甚至母亲,对老家的依恋更多源自于他对母亲的牵挂。而母亲,虽然从未真正理解他所坚持的事业,不理解公益活动,志愿者之类的,但她知道儿子做的是好事情,更多的牵挂,是让他多多注意身体。

成年之后,外出务工的盘成芬很少回家过年。同样工厂生活经历,盘成芬有视角可以看到务工人员真正的生活的需求,小到如何以及社区哪里可以补办丢失的手机卡,回家过年之前哪个银行可以换取包红包的零钱。与工友在一起,给因各种不同原因未能回家过年的大家组织除夕晚会活动,是佳邻很重要的传统。

2009年之前,曾在深圳的工厂上班的盘成芬,当大部分工友们工作外的时间用来打牌或者看电影消遣的时候,他会去一家社区图书馆看书,参加活动和做志愿者。他说,社区图书馆的义工活动,让在迷茫时的他收获很多精神的力量。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工厂倒闭,认为自己没有技术和文化的盘成芬决定到一家公益组织里学习电脑维修,平面设计,后来留下来做助教老师。三年里,他很少离开学校,吃住行,思考,写诗,唱歌,学习各种技能,也做志愿者和助教帮助同样为工友的其他人以及他们的子女。我偷空看了一下他那时候的博客,他的苦闷,思考,记录,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痕迹。

2013年,盘成芬恋爱,有了孩子,在家人的建议下,他们决定留在更为温暖的南方,不再北上。2013年,他和妻子两人到了东莞,参加东莞市蓝衣公益服务中心的工作,后来蓝衣公益因为缺乏运营资金逐步停运,盘成芬独立承担起来,2016年蓝衣转型成现在的东莞市佳邻社区公益服务中心。

佳邻在租赁的58平米的房子里,是社区的活动室,也是社区图书室,免费为社区里外来工子女、居民提供图书借阅。佳邻开办各种讲座、电脑学习班、面点师培训班,应有尽有,帮助社区外来工在打工之余提升自己。

盘成芬也坦承,因为没有专业的人力和资源,佳邻的服务主要通过与其他社工机构合作活动,佳邻主要做对接服务,承担招募服务对象的工作;而在图书馆的运营方面,他坦承也同样缺乏必要的经验。

2018年起,佳邻在没有任何资助和筹款情况下,需要靠他自己,把这个图书室支撑起来,不管如何,他希望能一直保留住这个社群空间,在需要的时候,为同在东莞务工的家庭和子女提供支持。最艰难的时候,他会半夜去做水果批发搬运工,来补贴图书室房租水电。疫情后,他和妻子利用服务中心上午未开放的时段,承接社区送菜以及快递外卖增值服务,同时,他也兼职为几个公众号写推文和运营,以此来获得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和支付佳邻的房租。

盘成芬他坦承,他也曾经觉得做公益不容易,自己不是做公益的料,但现在,他更坦然地走这条路,这是他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相信,虽然不能服务很多人,哪怕只服务到社区身边的家庭和儿童,一个人,一个生命,他的努力也是有价值的。

他希望加入微澜,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经验和支持,也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帮助他一起来运营好图书馆。盘成芬说,图书馆是社区共有的。他希望借由此能促成社区空间里发生更多的联结。而微澜,也希望借由佳邻这一个窗口,走进东莞,让更多图书馆真正“活”起来!



盘成芬


从深圳工厂到北京学习社创


细雄:因为之前微信我们有简单地聊过,我可能就直接就一些具体的问题向您提问了。您说2009年在北京同心实验学校做志愿者,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参与,当时主要做什么?

盘成芬:2009年之前,我在深圳的一个工厂上班。

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厂也经常裁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比较迷茫的一段时间。刚好,2009年,北京的一个公益组织,有专门招收社会上愿意继续学习的工友的电脑维修和平面设计的公益培训班,当初,我们在深圳看到,可以学电脑维修,平面设计,免费,觉得很好;当时我们在深圳也特别迷茫,就想,要不我们去学一点技术吧。就这样去了北京。

学习场地就是在北京同心实验学校,会上一些电脑维修,以及怎么开展社区活动和社区图书馆的课程。学习的课程当中,除了技能学习,下课了以后,会到同心实验学校做一些志愿者的工作。当初的时候,同心实验学校有个特别小的图书馆,会开放给学校的小朋友,我们也会去图书馆值日;同心实验学校也会组织儿童公益活动。六一,主要的节假日筹办活动或者社区活动,我们会做志愿者协助开展活动。

盘成芬在北京写的诗词

今天二十四岁

出去打工五年多了

电子厂、五金厂、塑胶厂、手袋厂、......

连自己也记不得进了多少个厂


今天二十四岁

想着出去好好闯闯

原以为可以挣很多很多的钱

没想到反而被钱给挣了

没有钱寄回家

不敢去医院也不敢谈恋爱

这样的生活还能忍多久


今天二十四岁

今夜还这么多的工友

大家一起喝酒相互诉说

我们的打工经历

互相鼓励

你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你的幸福就是我幸福 

没什么东西能够阻档

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细雄:在深圳的时候,你在工厂工作了几年,在到北京来之前,对社区,社工工作你有了解吗?

盘成芬:不算特别了解,当时下了班,没有地方去,去镇上或者社区玩,碰到一个社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会经常举办一些公益和志愿者活动,没有活的时候,我就会去,不花钱,还挺好玩的。我在这个过程里了解到义工,以及义工的工作,在深圳我做了两年。这两年,我有很多精神上的收获。工厂里,大部分人,个人精神上很迷茫,不知道干什么,那时候手机也不这么普及,我看到大部分人,大家去看电影,网吧。但我大部分时间会去公益机构做志愿者,参加活动,觉得特别特别好。

有时候也会和公益机构的人员聊,会问,我们如何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可以方便很多和我们一样在外面工作的人。刚好到2009年,北京有一个公益机构招募,我们觉得是一次好的尝试的机会。 

细雄:您当是一个人来北京参加,还是有其他伙伴?

盘成芬:我们有5个人,在不同的工厂上班,平时大家也会一起参加活动,有广东,陕西,湖南,四川人。到北京去,对我们在南方的人来说,还是很遥远的,需要有勇气的,没什么事情的话,我们是不会想到来的,有伙伴,所以一起来了。 

细雄:你们当时的五个人,目前在做公益的伙伴还有几个人?

盘成芬:有两位是夫妻返乡做生态种植,生态农业,还有两位自己在外面开店,没做公益了。 

细雄:现在真正做公益的只剩下你,当时您在北京呆了多长时间?

盘成芬:到2013年我才离开。 

细雄:2009到2013年主要做什么?

盘成芬:半年的脱产学习,一方面是技能,另一方面,社创,收获和感受特别大。当时大家的反馈都不错,每年都会开班,我就留下来做助教,给更多的想要学习的人提供机会和渠道,所以这三年主要做助教工作。 

细雄:这三年的助教工作收入怎么样?

盘成芬:没有太多消费的,几年里主要在开展公益活动,吃住都在机构内解决,还挺满足的;当时也没有太多挣钱的目的,主要是学习,知识和经验的学习。 


在东莞,八年,上下楼的生活


细雄:那是什么促使您2013年来到东莞?

盘成芬:2013年,我已经和我爱人在一起,她是广东人比较怕冷,过年我们回南方,家里人也建议我们呆在南方,就没有再回北京。我爱人的爸爸妈妈正好在深圳打工,我们一开始回的深圳。刚好有一位在北京的老师,在东莞创建了一个佳邻前身的图书室,当时我和爱人有了孩子,然后邀请我们过来打理;可以学习照顾孩子还可以工作。

细雄:你是辞掉了本身在深圳的工作,然后来东莞的吗?

盘成芬:我当时在北京学的社会创业,社会创业对公益机构很重要,刚来深圳的时候,先做豆浆创业。有一个“左撇子豆浆”的创业,我去学了一个多月,在深圳想尝试创业,卖早餐和豆浆。我们卖了三四个月,在厂区旁边,厂比较大,刚开始收入还可以;厂区搬迁后,客流少,没什么生意;当时我爱人正好生孩子,两个人磨豆浆,机器哗啦哗啦好响,噪音很大,正好收到邀请,还可以带上小孩子一起,所以我们就决定过来东莞了。 

细雄:现在佳邻是你们夫妻在独立运营吗?

盘成芬:算是。从2016年8月份开始,差不多就分离出来了。13年过来,14年当时其实是准备关闭的,没有运营资金。但当时有小朋友,还有很多务工的家庭会来,如果图书室关闭,他们就没有那么方便了。当时我们没有工资和经费,我们自己找了一个每天工作6个小时的工作,来补贴房租等,觉得如果能把图书室留下来,可以让很多人下班可以学习和工作,所以当时就申请让我们几个工友试着打理。 

盘成芬提供/去给社区居民送物资


细雄:您刚才说,蓝衣公益,16年就全部转到佳邻了,对吧?

盘成芬:全部转到佳邻。运营也需要我们自己协调和摸索来。除了我自己,还有几位工友和妈妈他们也会协助我们,我们成立一个由社区家长参与的执行委员会,家长们有自己的工作,晚上下班后,大家会一起聊以及一起做一些准备工作,图书室的事情大家一起讨论协调。

现在变化多一点,很多家庭会有变化,大部分都在工厂工作,工厂的效益不好,大家需要做手工,兼职一些其他工作;现在大部分时候会采用微信联络,碰面的机会比较少,活动的筹备大部分也通过微信协调,如果需要现场协调,执行的工作,主要是我负责。


细雄:最困难的是什么时候?

盘成芬:2018年孩子上幼儿园,没有公办,每个学期学费上万元,当时不稳定,机构也没有经费,家庭的压力会很大。我还借高利贷,当时整晚整晚地睡不着,白天去送快递外卖,半夜晚上去做搬运工还是还不起高利贷;后来一位朋友,一次借了我了几万块,把高利贷漏洞补上来了,才慢慢好起来。只是现在还没有钱还朋友处借的钱,非常地内疚。 

细雄:当时困境特别大的时候,你为什么没有向家人求助,是否想过放弃?

盘成芬:告诉家人的话,帮不上忙,还需要家人一起承受压力,就没有说。图书室场地签了五年,押金是退不回来的,我和家人本身又住在楼上。当时借高利贷还不上,上学要钱,生活要钱,图书室房租要钱,实在扛不住了,经过团队的讨论,把图书室关了,把图书室所有的图书,设备,物料捐赠给了其他公益机构,想把空的图书室转让出去,这样至少可以减少一点损失,转了半年也没有转出去,每个月还是交房租,我自己后来朋友帮上忙了,压力才小一点。后来又开始运营。

细雄:如果方便,也想请问目前的运营和租金情况。

盘成芬:月租金1500元,58平米,有一个标准教室的大小。

细雄:目前佳邻都怎么开放?

盘成芬:我们一般的开放时间12:00~22:00。早期我们做了很多探索。疫情后,上午的时候活动室空着;为了方便大家,我们承接了社区团购,大家买了菜,会送到图书室,我爱人会在这里分好;让大家中午下班或者下午下班回家的时候,可以过来拿,这样给大家节省时间。不方便来拿的,我们也可以送到家里去,可以代收代送快递和外卖,每次收取一块两块的费用。中午十二点以后,我们就正常对外开放。 

盘成芬提供/盘成芬和爱人在分拣大家社区居民购买的物品 


细雄:下午开放以后,人流怎么样?

盘成芬:有活动的话,大家都会来;目前,晚上人比较多,小朋友来玩玩具的,大人来交流的比较多,现场看书的还比较少。 疫情以后,我们会鼓励借回家阅读;每个人一次可以借阅15到30本书,一个月借一次,一个月以后,集中来借阅,大家也可以交流。 

细雄:周末大概率你们会组织其他活动,对吧?

盘成芬:对,会组织不同的活动,我们的活动,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活动,都会放到周末。 

细雄:你之前提到文化馆会给到10次活动,这是什么样类型的活动,分工是怎样的?

盘成芬:是2021年东莞共享文化年,有个“品质文化”创投大赛系列活动。“活动以共享理念落实文化惠民,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共同助力东莞品质文化之都建设。”我们通过文化馆的评审,承担了为在莞务工家庭子女开展暑假夏令营、社区邻里节、社区共享图书日、社区家庭阅读工作坊等10期活动。 

2018年以后,除了文化馆这次,我们是没有任何筹款,也没有经费的。主要是整合社会资源和众多的社工机构合作,联合在图书室为工友子女开展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就是我们组织小朋友,场地呀,协助工作,合作社工机构找老师,出活动经费,这几年来基本的活动都是这种互助合作模式。如果没有其他机构合作的情况下,我们想组织活动,就会平摊活动费用,由服务对象我们自己承担。 

盘成芬提供/ 文化馆支持活动


细雄:文化馆的活动是限定主题的吗?

盘成芬:会的。活动需要有活动计划书,什么时候开展什么内容,根据计划书申请经费,经费下来再组织。 

细雄:文化馆的活动对你们人工有经济上的补贴吗?

盘成芬:没有直接对工作人员的补贴,是给课程讲师费用、活动物料、志愿者的,可以给到交通和餐补。志愿者是我们招募,我们希望更多的社区人员参与进来,所以我们会在社区家长群里招募,人数不够的话,再到外部招募志愿者来协助。 

细雄:我想继续了解一下目前的状况,你们周末的活动室饱和的吗?固定吗? 

盘成芬:不算饱和,今年主要是对接上两场活动,文化馆的10场活动,我们10月份会做完;另外一个是是城市支教、橙汁书袋活动,也有10场,如果这10场活动结束,我们没有对接上资源,就没有必须举办的活动,需要的话由自己组织。 

细雄:对接活动和资源的目的主要是给孩子提供参与活动机会吗?

盘成芬:总体讲的话啊,家长和小孩子两个方面都是我们的工作方向和服务对象。

对于家长来说,有很多政策支持家长提高学历和技能;政府会给到补助,来鼓励家长学习,那我们会对接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帮助家长提高技能,通过考试,获得补贴。对于孩子来说,家长也会希望提供给他们的孩子好的阅读环境。但能不能对接上资源,有的时候可以,有的时候可能就对接不上。 

盘成芬提供/社区妈妈在学习幼婴护理  


细雄:社区家长大部分是本地还是外地户籍人员或者刚落户的人员。

盘成芬:来这里参加活动的小孩子的爸爸妈妈是非东莞户籍的多,也有很多家长现在已经入户东莞了,成为了新莞人。本地户籍居民相对较少。我们在社区扎根八年了,也会有本地小朋友参加,但是比例少一些,来的最主要是缺少照看的小朋友。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都会去辅导班或者课外班,我们的服务还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细雄:扎根社区8年,可能和很多居民关系都会很熟悉。你们大概覆盖的,或者参加过活动,保持联络,或者说,每月集中借阅的时候,规模有多大?

盘成芬:我们在的桑园社区,这8年来累计服务7万人次。现在,经常来参加活动有十一二个家庭,不同的活动,人数参与不一样,有郊游的邻里节的活动就很多居民参加,暑假夏令营很多小朋友参加。另外,我们最早服务的孩子,有的已经初中毕业了,然后会有第二批小朋友,第三批小朋友。但每次量都不会很大,12到18个小朋友。

盘成芬提供/四点半学堂


佳邻的图书馆


细雄:用作图书室的面积有多大?

盘成芬:场地本身只有58平米,除了图书室,也兼作工作室和开放空间。早期的时候,阅读对于普通的务工家庭,是一个廉价且有效的可以改变自身的过程。 呆在东莞,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图书馆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对外的联结,提供学习资源;对于务工人员来说,有一个落脚的地方,有一个学习的地方,有一个属于大家的公共空间,很重要,图书室可以承担这个功能。 

盘成芬提供


细雄:目前的这种方式,期待微澜可以做什么呢?

盘成芬:我们目前图书室的运营,做图书室和阅读推广,我们没有经验,我们的主要经验都是做社区活动,和图书和阅读相关性不大。每个月来借书的人比较多,从这个过程里,我们知道需求是有的。我们希望图书借阅和阅读成为重要的工作,发挥作用;希望可以通过微澜把图书馆运营起来,把阅读氛围营造起来,或者说把人动员起来。 

细雄:目前微澜大部分是校园馆。主要是通过志愿者的介入来运营,校园馆的话只要正常开放,学校和老师不阻止,孩子就随时会来。阅读氛围本身有一个可持续的环境。且孩子也有确定的年龄段。随时可以来,随时能同时接触到丰富大量的图书,这个在馆翻阅和阅读的时间,对本身缺乏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社区馆来说,除了佳邻提供场地,可能还需要有更多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类型的书,也需要志愿者参与和介入。我自己不在现场,对社区中心本身没有太多概念,我想问,孩子是否可以安全的来到图书馆,一般是父母接送吗?周末和放学,他们来的频次是? 

盘成芬:所有的城市流动儿童应该都一样,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在东莞的话,放学回家,一般是坐校车,然后爷爷奶奶接回家,另外一种是走路,目前很少,也需要爷爷奶奶接。总体来说,大家都会直接回家,尽管有了双减政策,但一般还是有作业。有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接的孩子,一般会直接回家,停留在图书室比较少;如果图书馆提供做作业辅导服务,家长才可能把孩子放在这里;如果不提供服务,家长是不会把孩子送过来的。一般是吃完饭,写完作业比较晚,才有时间出来玩一会,有时候作业就会陪到很晚。真正来,只有周末。 

细雄:在社区运营图书馆,与附近的居民产生长期比较密切的联系,从图书的角度讲,可以需要覆盖各个年龄段的图书,这些会区别于微澜其他校园图书馆。年龄的跨度大,你刚才也说到,佳邻目前的基础活动并不能满足一些经济相对宽裕,有更多服务需求的孩子。从图书馆的服务上讲,除了能照顾到这些没有人看顾的孩子,还有家庭可以看顾,但家里没有阅读环境,父母缺乏选书能力的孩子,可能也是服务对象,而有些可以有很好的选书能力的家长,她同时也是有服务能力的,那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全都是图书馆需要吸引的对象,大家除了来服务,甚至可以把家里的藏书捐给图书馆,社区居民之间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互动,图书馆可能才能真正“活”起来。这是我自己的个人“理想”。我们有可能是这样的发展方向吗? 

盘成芬:是的,图书馆本身是社区的一个网点,链接点,因为图书馆,不同的人能走到一切。刚才我讲的是目前佳邻的现状,那么未来,我们希望图书室是什么样子。整个图书室的展望和愿景我也认同你讲的,但可能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 

盘成芬提供 /与居民交谈中


细雄:佳邻通过与很多社工机构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微澜现在什么都还没有帮到佳邻,只是帮忙上线了月捐,图书馆有了合法的筹款渠道;另外,您自己也是可以利用这个捐款渠道去募捐的,这笔款就属于东莞1馆,专款专用。 

盘成芬:18年以后,很多人也关注过我们,希望我们通过月捐或者众筹各种途径来帮助我们,但最后都没有做成。早期我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图书室筹款,写项目书。现在会觉得,既然是属于大家的,大家可以一起来建设,我自己一个人还远远不能支撑图书馆很好的成长和发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才能更好的发展。

我们目前采用一种增值服务的方式,比如我刚刚说的,疫情以后,我们可以帮忙把蔬菜送到家里,然后对方支付一块或者两块的的服务费用,快递外卖也是,我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和大家建立联结。之前和左樵老师聊过,我也比较认同,建立一个公益图书馆室,图书馆本身是属于社区,公共的,那图书馆最后是否可以活下来,肯定也离不开社区每个人的参与。另外,在我们自己的社群,来发动月捐,目前是我可以做的。

报名馆东月捐支持盘成芬

支持东莞流动儿童

细雄:佳邻是目前微澜第一个帮助设立月捐的社区分馆,其他社区馆目前我们没有推动月捐馆东计划,也没有为社区馆筹资,怎么解决筹资的问题,怎么促进更多的人来参与建设图书馆,以及营造阅读气氛,这对我们也是新的挑战和经验。微澜也有志愿者周末去社区馆服务过,有的时候到社区去的各种志愿者本身会多过孩子,志愿者去了其实就很难有动力持续的参与,这也是微澜比较担心的一种状况。 

盘成芬:在公益机构,这类情况会比较严重。

细雄:到社区图书馆去服务,当读者很少,再加上其他的志愿者,并不需要我的感觉可能就会蔓延,可能也会对社区中心形成某种偏见。您刚刚也说,带着意识来做事情可以避免一些问题,你会带着意识来规避一些可能不好的影响,但在实践里,要求每个人做到不现实,也很难。

盘成芬:一方面的话要有漫长的耐心,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理解一些深度的问题,服务面是广的,另一个是需要是深度的。像我们图书室理论上没有太多愿景,图书室的最低目标是以安全为主,即使没有阅读,有的时候孩子只是来玩了一下午玩具,也达到了一个安全的目的;因为有时候孩子在家里吵吵闹闹,孩子到图书馆给家长提供一个空间。


另外一个,是举办活动,我们是通过活动帮助大家建立伙伴关系。流动人口,大家的在城市的人际关系都很脆弱,在参加活动中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对成长是有益的;以及荣誉感,归属感,也是可以通过活动建立的;活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情况。


但改变是微妙而漫长的,只要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里,有意识,很多担心的问题可以避免。因为即使只有十几个小孩子,但是如果他们真的没有人照看,那我们就服务他们是可以的,如果能实实在在地促成她们成长,是小朋友真正需要的,哪怕一两个孩子,只要是他们真正需要,就是有价值在的。每一个生命都是重要的。

盘成芬提供/包饺子活动


图书馆的现在与未来


细雄:您之前提到图书馆目前借阅时用纸板登记,现在什么情况。

盘成芬:手写的表格。之前有基金会支持了一个疫情的个人计划,益迪阅读,我们当时申请了1000块的资金,500元益迪的年费加上扫描枪,各种配件,正好用掉1000块。

我们录入了所有图书,当时遇到了很多问题,有的书,接受的捐赠就有很多重复的;很多书录入系统都不显示封面图片,然后有的信息显示和实体书不一样;另一方面我们的图书书架比较窄,当我们贴标签放上去的时候,找起来还是不方便,很困难,用户从益迪阅读里搜索的书和实际的馆藏不一样,体验不好,到期后,我们没有继续续费,而是用了手写的表格登记,后来就一直用手写的了。 

细雄:益迪云图和益迪阅读是两个产品,可以结合使用。微澜主要用的云图,每本书有两个码,一个是益迪码,另一个是白标签贴在书脊,会写上每本书一个固定的编号,和书架书格位置对应,这个号码也可以录入益迪云图的自定义索引号,如果这些工作都做好了,找书和还书上架应该就不容易混乱很清晰。 

盘成芬:我们当时没有经验,书就贴了一个益迪码。我现在反思我们不规范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对益迪使用不熟悉,当时我们录入的时候用益迪云图,也没有仔细核对信息,就是扫描录入,只要系统通过就好。但录入完以后,很多信息不一致,然后用户从益迪阅读打开图书馆,看到的图书信息都没有图片,就是一张白图,到现场找不到,就会导致整个体验不好,读者体验不好,我们自己体验不好;另外找不到书和没有位置码也有关系。

你前两天问过我是否接受书架的捐赠,当时看到我很想要,这样,就可以把图书标签贴码可以一个一个贴在书架上了。 

细雄:明白了。你们主要用的益迪云图做录入,但借阅操作依赖读者自己在益迪阅读浏览和预约。不过如果读者可以到现场找书,还是可以把借阅操作放在益迪云图,读者自己找书拿到书以后再扫描借阅就可以。益迪阅读适合读者不能到现场的场景,但对基础数据的完备和准确很重要。益迪现有很多可以批量处理的功能,是可以批量的去完善取数据的。

盘成芬:是的,读者打开益迪阅读的时候,如果有的图书有图片,有的没有,体验没那么好。后期我们也应该重新贴上位置码,再录入。然后发现这些信息对应不上,没有图片的图书,我们可以手动拍照再上传,如果不是正版的图书,也应该下架,。 

细雄:你说的还是读者自己通过益迪阅读预约选书借阅,是吗?

盘成芬:是的,我们预期的常态化的状况是,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借阅。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图书室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社区共享,我们希望可以和社区合作,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注册益迪阅读,只要想看书,那么可以通过益迪阅读预约。目前我们的增值服务,每天都会有送菜和送快递这个服务,那么他们想借阅图书,直接预约,然后我们拿好书和菜一起送到家里面也可以。 

盘成芬提供/公园里的图书地摊


细雄:你们目前送菜,这个服务覆盖了多少家庭?

盘成芬:有的时候一天可以五六十户,多的时候有七八十个户。也有少的时候,但我们的目的是,所有的人可以因为图书室聚到一起,买菜的人可以在一起,送快递的可以在一起,看书的人可以聚到一起,小孩子可以在一起,有想学技能的,比如育婴可以聚到一起,这样的话,只要有利于孩子和家庭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去做。 

细雄:我有一个疑问,不是否定。当大家都通过线上这种方式都和图书室产生联系,线下见面机会减少的话,大家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联结是不太容易发生,就会少?所以我在想,图书馆这个实体空间,还是需要发挥实体空间的功能,让大家可以线下相聚。

盘成芬:目前其实也是线上和线下结合,这样可以扩大服务群体。比如来借书的人,一般集中来借,也就二三十个家庭;线下的活动我们依然会做,阅读,讲故事。但是我想推到全社区,还是希望通过用益迪阅读可以与社区更多的家庭发生链接,那么卖菜的用户是不是可以扩展为阅读的用户,这样,服务的面就会更广,就会出现更多的可能性;以前我们会放电影,很多人会一起,现在比如周六周日,有的人会过来坐着聊天,只要大家过来,联结就可以产生,这是图书室承担的另外的功能。

细雄:那你们现在不做放映了吗?

盘成芬:是的,早期我们在广场上放电影,一次二三百个人。现在因为各种因素,100人以上的活动必须报备,需要公安机关审批,我们就不放了。现在通过送菜服务,每天会到社区挨家挨户转,希望大家知道有图书室,可能他当下没有需要,但是哪一天需要的话,就会想到这里。 

细雄:你去送菜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你在社区中心,有图书室,可以免费借阅吗?

盘成芬:如果居住在附近时间比较长的,基本上大家都了解。一些新住过来的,不清楚的,也不少。时间长,大家都了解,当然社区的服务有很大的空间做推进。 

细雄:所以,您之前所指的快递工作,就是这个服务对吧。

盘成芬:是的,这是保持社群连接的方式。只要有人在,其他都是次要的;做什么都不离开社群,有经费就做其他的,没有钱的话,就做一些生活服务,也不会离开过社群。 

盘成芬提供/送快递的路上


尾声


细雄:东莞的流动儿童都可以在公办学校上学吗?

盘成芬:东莞流动儿童在东莞通过积分可以入公办学校。如果积分入学进不了公办学校,也会获得政府的积分入学学费补贴,东莞的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儿童也多,在广东省排前三,没有上公办的儿童大部分在民办学校上学,有普通民办四五千一个学期,再加上饭费,校车接送,还有其他消费,也有学费高的民办学校七八千上万学费的也有。 

细雄: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会和本地孩子在一起上学吗?

盘成芬:和本地孩子一起学的,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在东莞落户,上公立学校的人会越来越多,目前东莞在大力地建设公办学校;只要入户了,就可以上公立学校,可以一起上学。在东莞,10个小朋友,可能有7个是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现在落入条件放宽,条件比较简单,居住满五年,五年社保,没有其他限制;对于技术和本科人才,条件放得比较宽。我和爱人也落户了,可以在这里正常生活。如果不入户的话,孩子上学都会有问题,入户后上公办学校,这样会减轻一些经济压力。 

细雄:这几年的日子你现在还觉得艰难吗?

盘成芬:以前老是觉得很难,我们做公益,做了这么多,没有人看见。早期的时候,就类似于怀才不遇,或者说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被看见。但现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我们自己也是一个来东莞的普通的务工的建设者,我们希望在这里工作,生活,那所有的工作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去追求去打拼。现在的心态,我们常说的,和普通的生活是一样的,公益是我的一个生活方式,必须要打拼,要努力,把事情做好,都是自己的事情,然后我们在东莞有地方学习,是很正常的事情。再苦再累,也是为自己,苦是正常,自己的生活要搞好。 

盘成芬提供/经常,孩子跟着就在框里睡着了

习惯了就好,有孩子陪着,哪里欢乐多


细雄:孩子现在还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孩子的长大,会不会有更大的压力,比如经济上的压力?会焦虑吗?

盘成芬:经济压力是会一直有的。但总的来说,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工作和生活可以平衡的模式,如果没有找到之前,先按部就班的走下去,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普通一点也没有关系。条件好和差一点都比较正常,确实遇到困难的话,也会做好准备。但要承认,确实没有太多的精力去重新上路。 

细雄:爱人和您在这方面是同步的吗?

盘成芬:我们两个是互补的,我比较粗心一点,很多工作,她做得很细。性格上,想法上,对物质,观念比较相近,8年,我们的生活基本就是楼上楼下,几乎没有出去游玩,现在也有几年没有回去看父母了。每年过年都会组织活动,一起过年的人,大家也能相互理解,苦的时候,也会担心,没有她怎么办。 

细雄:双方的家庭对你们选择理解吗?

盘成芬:我爸爸没法理解我。我的家庭比较特殊一点,我对爸爸没有太多依恋,属于留守,小学四年级以后自己上学,喂猪。我爸爸喝酒容易家暴,回来的时候,打人比较多,都是一个逃离的状态,很少主动联系爸爸。我妈妈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公益志愿者,但觉得做的是一个好事情,她觉得你们在外面可以过好,不受苦就可以。他们是普通的父母,理解和想象的比较有限。我爱人的父母总体算支持,女儿嫁给外省人他们也希望我们过得好一点,但很多年过去,改变不大,他们嘴里不说,心里肯定有很多担心,但是也会给到我们安慰说,平安就好。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一点,让爸爸妈妈没有那么担心。 

细雄:谢谢。 

盘成芬:能进入微澜就挺好的。我在北京参加第一个项目是新公民计划支持的流动的心声,当时做刊物,支持儿童拍照,画画,感触很深,包括我们开图书室,现在开展的很多活动,也受益于当时的所见所闻,所学习的积累。 

细雄:我还想简单了解一下东莞的民办学校,你是不是也会保持联系。

盘成芬:熟悉老师比较多。在东莞的话,自上而下比较多,如果是外部的机构,自下而上要把服务推进到学校,是比较难的。 

细雄:所以微澜要去东莞的民办学校,难度还是会比较大。

盘成芬:是的,自己去的话,比较难。单独一个机构进入会面临着很多问题,在东莞的话,如果要做事情,就需要有一类似于官方合作会好一点,但或许可以通过合作,比如和东莞的妇联,通过合作进入学校就非常容易。 

细雄:非常感谢,微澜在东莞的尝试也一直不成功,学校基本上不接纳。你有什么其他的建议吗?

盘成芬:东莞有很多社工机构,本身很强,几乎每个镇街都有,一些社工机构本身在镇街道都有点,微澜和社工机构合作的话,特别还有一些社工本身是驻校的,驻校社工本身就可以促成图书馆运营,募捐图书等。

细雄:如果有推荐的话,你会推荐哪些机构?

盘成芬:目前我会推荐

1、东莞市莞香花青少年服务中心,

2、东莞市鹏星社工服务中心

3、东莞市白玉兰服务中心

4、东莞市正阳社会服务中心 、


细雄:谢谢。 

1

//


非常感谢盘成芬接受本次采访,也感谢佳邻公益给微澜提供一个走进东莞流动人口子女的窗口;也欢迎各位朋友通过报名微澜东莞1馆支持盘成芬。

编辑 | 盘成芬 廖细雄

访谈 | 盘成芬

记者 | 廖细雄

录音整理 | 廖细雄

排版 | 廖细雄



微澜人物记者招募


微澜人物采访从6月开始,会由微通社人物组各位记者和编辑独立进行。目前,微通社人物组也在继续进行记者招募,广州、上海、北京、苏州本地可以参与线下服务志愿者优先。扫描以下二维码报名:


微澜往期人物访谈: 

访谈•小瑜馆长|我愿意做一个组织者

访谈·隋元丨流动儿童对社会的反哺

访谈丨跨省服务的志愿者

我们的图书馆 | 访学生志愿者

访谈·左樵(上) | 永远直立行走的小撮

访谈·左樵(中) |  从出走的一小撮到微澜

访谈·王晨 | 我相信相信的力量

访谈·王燕 | 我比较老派,为了工作,可以“放弃”孩子

访谈·李雅 (上)|不要把书神圣化,图书馆也不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访谈·李雅(下)|不批评原则

故事姐姐播种记|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广州红姐:51岁,我颠覆了过去的人生

温和而坚定的打破沉默|志愿者专访

性伤害|预防是最好的保护


👈扫码报名成为微澜志愿者或分馆月捐馆东



微信号 : xingongmin2007

微信公众号:微澜图书馆

新浪微博:@新公民计划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微澜图书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