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西安的国企要钱有多难?

2017-04-27 Leave 陕光灯

我分享三个故事,以下的任何槽点并不是西安独有,因为我和他们一样都生活在西安,所以谈到经历也就只能先以此为时间地点。

 

1

 

西安一直希望流失的高端人才回来,X君就是其实一位。

 

他之前在北京的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世界五百强,回来后在西安当时最好的广告公司任高管,几年后又辞职创业。

 

与所有的励志故事一样,这位才华横溢的小伙子创建了西安目前最好的一家该行业公司,在全国同领域也能排到前五十,名声在外。


 

不过讽刺的是,养活他百十号人团队的客户,不是源自本地,而是95%以上都来自外地。

 

我问他原因,他给的答案很直接:本地客户的钱太难要了,至今还有五年前年的尾款收不回来。

 

在公司初创的头三年,他们服务的是一家南郊的国企,双方也擦过不少火花,也搞过不少大的营销事件。按理来说,作为国企的甲方,应该是挺满意的吧?可是,就是最后的一部分尾款,怎么都给不出来。原因是,要走流程,等待审批。


 

X君呢,就多次登门要钱,好话说尽,好处给够,但往往还是表面答应的很好,最后却没了下文。

 

紧接着,就是甲方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不满意,吹毛求疵挑毛病总是很容易的,反正就是要钱没戏。

 

这其实也无奈,因为国企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国资委直管的国企,也称央企,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中国电信等;另一种是由省、市直管的国企,说白了就是地方政府成立的企业,比如延长石油、天地源、紫薇地产、陕文投等。


△ 延长石油排2016陕西百强企业首位

 

而地方国企中有一部分,表面看似风光,其实没什么钱,负债倒是一大堆。而这群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钱少、事儿多、要求高,用陕西话来讲就是笨狗爱扎狼狗势,没什么钱,只会用国企身份来压价、画大饼,总之就是爱扎势。

 

无论你是甲方还是乙方,在这种商业氛围中合作都是极不平等的。

 

后来,X君吃一堑长一智,便几乎不再服务本地客户,而是转向在西安设有分公司的全国类客户,以及本身公司就在外省的客户,跨越多地合作。


 

很幸运,这些外地的金主让他的公司活了下来,并活得很好。


那天见到我还问他,之前的那笔欠款要回来了吗?他透露说,是对方有个人要回扣,数额较大,他们不愿意给,觉得这凭什么?所以不了了之。


最后他又补充了一下,说不止一笔欠款,也不止一家本地公司有欠款,但这些钱“我不打算要了,没办法”。

 

是的,没办法。

 

2

 

D君,是西安交大的高材生,从交大最好的专业毕业,他的同学里都已有人跻身“共和国的千人计划”了。

 

他在西安的一家企业任高管,曾服务过浐灞系的一家企业。


△ 浐灞生态区美景

 

一场预算上百万的大活动,搞完之后,服务满意,但迟迟还有几十万的尾款没付,原因是要走流程,排队。

 

这把他急得抓耳挠腮,这也是在西安做民营企业的心酸之处,因为这一点钱对大公司来讲不算什么,但接二连三的拖欠,往往就能把一家公司拖垮。

 

我们常说西安的经济活力低,但这个经济活力该拿什么来衡量呢?很多人会说看经济流啊,但撇开那些虚头巴脑的概念,经济流最终落地就是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的结付速度上,这点最基础的都不到,企业之间的钱都流不动,还谈什么经济活力?


 

你可能说大公司流程大都这样啊。

 

我有过做乙方的经历,服务阿里巴巴大概有一年的时间,这算是大企业了吧?他们的每一单结算,短则三五天,慢则半个月,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我也有过甲方的经历,恰巧现在就在西安的一家央企任职,流程确实很长,但结算速度依然不会超过一个月,这点商业操守还是有的。

 

难缠的多半还是地头蛇。


 

后来,D君没办法,眼见年底依然要不回钱,就抽出一个礼拜的时间去甲方公司围堵领导签字,最后终于在停车场堵到了领导车,软磨硬泡的让领导趴在车盖上签了字。

 

然而拿给对方的财务后,他又懵逼了,因为等待打款的公司很多,先来后到,他们只能排队等。这一等,就得到第二年的下半年了。

 

无奈之下,他给财务的负责人送了几万块钱“插队”,让提前先给他们结尾款,并在打款的当天,他亲自跟着打款人去银行,亲眼看着打款人将钱打了之后,才如释重负,才心安。

 

3

 

最后讲一个我的故事。

 

去年下半年,某国企的一家子公司找到我,让我帮他们干一个活儿。出于信任,在没有任何定金的情况下,我就先干了,因为对方要的很急,所以我连续熬了好几夜,有一次是直接干了一个通宵。

 

然后顺利交付。

 

接下来,就没有人再提结账的事儿了,十分冷清。估计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完全跟之前接二连三有人找你改需求的热闹景象天壤之别啊。 


刚开始我还不好意思问,觉得对方是自觉的,也是有难处的,国企嘛,肯定也还是在走流程。但过了两个多月后,我看依然没有人提及此事,我就委婉的在QQ上问了一下,过了一天,对方并没有回复。第二天我又在微信上复制原话发了过去,对方给的答复在意料之中:还在走流程。


 

我真的是很好奇啊,这些流程究竟有多长?都能绕地球六圈了吧?

 

然后又过了一个月,我一般都会等比较长的时间再问,不想显得咄咄逼人,然后他给的回复是,下个月月底支付。

 

我就等到了那个月底,没有等来消息……我没有立马问,等到月初了才咨询。

 

结果又是:流程没走完,还得等。

 

直到今天,这个流程都走了半年多了,时间长到我有时都会忘了还有这么一茬事。

 

流程长、琐事多、审批难,这些放在国企的尿性里我倒都还能理解和容忍,但我唯一不满的是:大哥,我给你干了活是你欠我钱,为啥我每次好声好语地咨询你一下,你却像大爷一样,里里外外的语气就像我没事找事?

 

是不是我脾气太好了?是不是老实人好欺负?

 

反正我的钱至今都没有要回来。

 

我想起两个朋友。

 

一个是年轻创业者,做了一款千万级用户的APP,在行业小有名气。几年前从北京将团队搬回西安,原本想着回来之后能节省人力和租金成本,结果屡遭碰壁,各种流程与关系打理反而让成本攀高。

 

最懵逼的是,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他得找风投,但当投资人听到是一家来自西安的公司时,就避而不见,因为投资人不相信西安那么落后的地方能做出互联网产品……


 

很多人都说西安缺人才,其实错了,这座城市什么都不缺,一座连皇帝都可以没有的城市还会怕没什么。西安根本不缺人才,但同时,也不缺束缚人才的牢笼。


我们口口声声说希望外面的人才能回来建设家乡,还专门在高新区搞了个国际人才大厦,为海外归来的人才提供各种政策红利,可是,当人才真的回来了,为什么又逼他们走呢?

 

另一位朋友,在德国的一家企业干了二十年,如今已五十多岁了,去年带着技术、资本、能力回到西安打算创业,投身3D打印领域。


△ 美建筑师用3D打印建成无人机机场(图/中国智能制造)

 

我好奇地问他,你觉得这件事你得干多少年才能干成?

 

他说,二十年。

 

可是二十年后你就七十多岁了啊?

 

他说:“是啊,但可能到了七十岁,我又会觉得这件事得花三十年才能干成。当你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反倒会发现所需的时间越长。”

 

据说,有一家本地的国企相中了他的这个项目,打算入股。

 

这又让我想起陕南曾有一个矿泉水品牌做得不错,但后来被陕煤控股之后就半死不活了。

 

希望你们,真的能善待他们。


作者:Leave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点击查看精彩往期

以克论净”,西安官员真的蠢不可及了吗?

陕西一带一路合作里,我们并不能了解的困境

西安五大名校 | 我为什么要为传统名校打零分

假如我是王永康,给官员讲个故事布置道作业

从西安县区市恩仇录,看神木撤县设市的本质

疯狂圈地下,西安的共享单车触碰了谁的利益

区域分析 | 西安的未来十年,有七年得看浐灞

专访 | 张宝通:大西安未来应该是大九宫格局

西安要做大文化产业,得先让一半的文人下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