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音乐街,我为王永康书记“心酸”

2017-05-18 芳草天 陕光灯

最近,有消息说西安高新区将打造一个众创示范街区,引进约30家咖啡厅,使之成为音乐、咖啡为主题的特色街区。


1

 

大概两年前,我一位朋友在旺座现代城接盘了一家咖啡馆,在我的记忆里,那个位置几易其主,换过的咖啡店名比美图换脸的速度还快。每一任老板转店的原因,都是因为不挣钱。

 

后来,我的这位朋友也是按着既定的剧本演,不挣钱。

 

带着好奇,我开始去了解高新区各区域咖啡店的生存状况,除过科技路核心,其他地方基本上都不挣钱,能维持下去的顶多也仅是薄利。


△ 西安众筹创业火的时候,密集开咖啡馆,盈利的很少

 

年轻的朋友都有开咖啡店、开酒吧的情结,我的朋友里提过这种想法的人不下百分之八十,你身边肯定也有人提过。但现实没有那么浪漫,西安很多咖啡厅,尤其是开在办公区的咖啡厅,日子都不太好过。

 

凡客风头最盛的那几年,创始人陈年曾谈到一次担忧,说是他看见员工下午常常在楼下喝咖啡,他就隐隐觉得公司可能药丸,因为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员工们已经开始自满、松懈了。


他这个担忧猜对了一半,凡客确实不久后就江河之下,但员工们依然在楼下喝咖啡,并不是骄傲、闲聊,而是谈事。


△ 北京咖啡馆成创业圣地 


我不是来剖析凡客为什么垮掉的,而是引出一点细节:无论企业好坏,北京的上班族们都有去咖啡馆进行商务洽淡的习惯。

 

而这个习惯,西安是没有的。也就是我常常给朋友说的:西安没有咖啡文化。


2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两个。


一是西安的白领普遍只是伪白领,一周喝个咖啡勉强还可以,但天天喝就有点“背不住”,这就导致了“复购率”的不足;


二是西安的商务洽谈还习惯于在饭桌与酒桌上完成,如果去咖啡厅谈,反而显得不正式,缺乏仪式感。


△ 有多少人,是在饭局上谈成正事的

 

这间接反映了西安的商业文明还不够职业化,相比较北上广深以及杭州,人们并不在乎时间的效率,而是在乎人际的汇率。


在杭州,你如果想约客户,找个咖啡馆聊完就OK,即便你想留客户吃饭,客户也不去(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客户也很忙,哪有时间陪你瞎唠。而西安的很多客户似乎很闲,总有时间跟你有吃不完的饭、喝不完的酒。


△ 北京的3W咖啡,因“总理来喝了一杯”成网红

 

举两个例子吧。

 

上周我见到一个西安的创业者,他说他最近接了榆林的一个客户,反正就是国企吧,他们本来说吃个便饭,但这个便饭居然一直从中午吃了晚上,伴随着你来我往的喝酒,他吐了四五次,但还得坚持。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在比亚迪工作的朋友,若干年前,他去延安跑销售,希望延安能使用比亚迪作为出租车,然后在饭桌上,相关负责人就说,你喝一杯酒,我就用一辆,你喝多少杯,我就用多少辆。他能怎么办?喝啊。


△ 网上流传的段子

 

陕西人确实能喝。但陕西人的能喝显得有点傻、有点楞,俗话不是说东北虎、西北狼,不如江南小绵羊嘛……扯远了。

 

举上面两个例子,是想示范西安流行的是一种怎样的商务文化,以及,咖啡厅的消费力人群其实至少有一半是被绑在酒桌上。


3

 

我这是来给西安泼凉水的?不是,说这些反倒是为了引出我为什么看好西安做音乐街。

 

西安将在大雁塔、大唐不夜城、永兴坊等多地打造7条音乐文化街区,涉及古典乐、民乐、流行乐等。

 

我看到有不少网友已经站出来质疑,指责其实面子工程,尤其对西安有没有那么多高雅的古典乐迷表示忧虑。


△ 永兴坊传统音乐聚集区


我在这里先普及一个知识点,西安每年的古典乐演出和观演人次在整个西部地区是最多的,远超被西安各种大V顶礼膜拜、交口称赞的成都。而西安也已连续几年举办了古典乐的户外公演,不敢说万人空巷,但也是人满为患。

 

同样的质疑还出现在其他地方。

 

前阵子周杰伦来西安开演唱会,连办两场,我一位多年从事票务方面的朋友告诉我:你放心,西安不可能有5万人去看周杰伦演唱会。

 

结果两场都几乎爆满。

 

前几天,西安草莓音乐节,又有人说每年没太大变化,看得人只能越来越少,结果今年观众数突破6万,历史新高。


△ 2017西安草莓音乐节落幕

4


是什么导致了你的判断出错?是什么样的细节导致西安有了让你不愿意承认的变化?

 

西安的进步速度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你的进步速度,所以你除了谩骂再也找不到其他解读它的能力。


△ 高新区众创示范街区

 

这种后知后觉,我放到企业语境中你就很熟悉,比如很多企业做产品,都在成天讨论如何抓住90后用户,但这其实很可笑你知道吗?


因为00后的孩子都要马上高考上大学了,你居然还在想怎么来抓住90后用户,用户的成长速度已远远超过了你的反应速度。这简直就是倒不过时差,找不回家。

 

再举个最近的例子吧。

 

这两天,西安“车让人”如火如荼,很多人又怒了,最生气的还是司机:凭什么行人的过错要我们背?


△ 西安交警在大力推行“车让人”


我说个其他的事儿,在汽车刚出来的时候,没有安全带,那时司机的死亡率很高,行人的死亡率很少。然后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法律规定每辆车都得配备安全带,司机也必须戴安全带,结果,司机的死亡率确实降低了,但行人的死亡率却升高了。


而在行人死亡率不断攀高的这么多年,政府并没有取消安全带。这是为什么?我都懒得回答。自己想。想明白这个,你就明白为什么要主张“车让人”。


很多主张和法规,并不是单一的原因,可能高明到大部分人的智商都理解不了。要知道,很多的谩骂和愤怒都来自无知,我见过太多的人从愤青,进化成了粪精。

 

人们能原谅西安的错误,却无法原谅西安的正确。


5


说好说音乐街,我为什么扯了这么多毫不相关的事儿?因为,从王永康书记到来的一系列举措和变化中,每一个看似独立的规划或主张,其实都互有联系,一脉相承。

 

所有的行为都指向同一个目的:对外改变西安的城市形象。

 

无论是咖啡一条街、还是音乐一条街,更多的是希望让外界看到西安除过历史文化外的另一面,通过一系列软实力的提升,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企业,能来到西安。


△ 高新区咖啡特色街区范围

 

从最早的“跳出城墙思维”,到捡烟头、车让人,然后到落户政策放宽、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再到咖啡街、文化街等,目的既统一又简单,为的都是能有更多的人能留在西安。

 

看到这样的行为,我骂不起来,也嘲讽不起来,我之所以感到心酸,就是在于感觉到王永康书记想为西安的年青人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放下了西安之前所有的骄傲与矜持。


△ 王永康和西电学生聊创业 

 

咖啡街,想改变的是西安商务的仪式感;音乐街,想改变的是西安生活的仪式感;而车让人呢?也是为了改变一种仪式,即礼仪。

 

西安并不是一座没有道德的城市,而是一座缺乏礼仪的城市。

 

这块很容易理解,所以就不展开讲了。最后,说一笔音乐街。


6


在以上的背景下,西安的音乐街,能成为新的城市标签吗?

 

目前从运营的方式上,基本上就是一个区域交给一个擅长的公司或部门来做。比如,贞观广场的音乐街,就是交给西安音乐厅,面向社会招募,只要报名和审核通过,就能登上舞台表演。如果我没记错,至今应该已经晚上在贞观广场办过好几次了,围观的群众也很多。


△ 西安交响乐团2013年户外公演(曲江新区)


我很难去说这种模式的好坏,但有个标准我觉得可以参照,那就是这种类型的音乐街如果成功,那一定是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越来越多的西安音乐爱好者,愿意去音乐街、愿意通过这种形式登台去表演。

 

举个乌镇戏剧节的例子你可能就明白了。这算是目前国内做的最好的戏剧节了。它借鉴了很多国外的成功经验,政府只搭平台,不做干涉,没有什么物质能力的艺术团体,可以站在街边表演,就演给路人和游客看,其中也包含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采购商。只要你吸引到,就是你的成功。

 

当然,音乐街与戏剧节的诉求有所差别,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生命力的长短,来自自下而上的流程长短。


△ 戏剧节期间,乌镇随处可见嘉年华表演

 

至于西安能不能成为一座音乐之城不得而知,即便它真的成为一座音乐之城,我也觉得没有可优越的,因为全国范围内打“音乐牌”的城市并不在少数。我看好音乐对城市形象的优化,但不主张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否则只能从一种同质化,走向另一种同质化。

 

最好的音乐街不是能拿出去吹牛逼,而是在这座城市之中,多了一个你愿意在家少宅一点、在酒场上少喝一点、在烧烤摊上少坐一点,能陪女朋友去散散步的地方。

 

那些音乐你可能就是听不懂,但你就是觉得很爱这笑容。


作者:芳草天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往期热文

从见缝插绿到以克论净,到底在质疑什么?

咱们大西安离“界面友好城市”,还差着一个你

我知道开车该让人不应鸣笛,但还想抱怨两句

在西安,每次过斑马线,都是生死未卜的历险

讲自己的故事 向西安的国企要钱究竟有多难

假如我是王永康,给官员讲个故事布置道作业

从西安县区市恩仇录,看神木撤县设市的本质

区域分析 | 西安的未来十年,有七年得看浐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