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品赏析|海贝与花岗岩——丈量的尺度

W.ONESPACE 万一空间
2024-08-31



「声之海
Amidst the Sounds

八木良太
Lyota Yagi


策展人:高江波
Curator: Gao Jiangbo

展期 Duration
05/13/2023-07/09/2023

地址 Venue
深圳市南山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2层202
NO.202, 2nd Floor, Sea World Culture & Arts Center, Shenzhen




人类静默地注视着自然。

无论是将洪水定为天罚的、面对自然深感渺小与敬畏的上古人类神话时期,还是随后观象授时朴素经验下孕育的农业文明,再至现代自然学科进一步发展下对自然的漠视……对事物认知规律的发展在逐步解锁,却似乎从未有过统一态度。

在展览“声之海”现场展出的系列作品《拓印》(Frottage)有着特殊的创作背景,作品灵感源自艺术家八木良太(Lyota Yagi)曾与考古学家一同工作实践的特殊经历。在工作期间,他意识到考古学对时间的衡量是以地质时间为参考标准的,它相比人类历史文明更为宏大——大地作为一种承载信息的媒介,以地层的微妙分隔客观地记录了历代土层下掩藏的信息。身为艺术家的敏感与对自然及时空的持续性关注,使八木良太领会到这一学科的研究方式是与地质时间对话,从而探索信息存储的不同维度。

拓印 Frottage(磨崖佛 Magaibutsu)

八木良太 Lyota Yagi

花岗岩、兰姆达印刷、亚克力支架

Granite, Lambda print, Acrylic mount

33.1x50x17.3cm

2016

在二十世纪中叶,碳十四测年方法的出现明确定义了时空框架及年代体系,给予考古学家断代与梳理划分人类历史时间刻度的标尺。土壤断层的切面呈现出层层交错的泥土生长痕迹,物质归属的朝代得以定位确定。不同的土层环境将独属于这一片文化层地带的信息隐藏其中,例如人类频繁活动下碳含量增多导致颜色变深,不同颜色的氧化反应作用于器物之上……这些诸多元素叠加,呈现出由地层的视觉分隔所带来的独特物质景观。

赵家徐姚遗址地层序列

西亚公元前1500年砗磲项链配饰

西亚丝绸之路砗磲小兽

从人类可以丈量的土层纵向截面来看,叠压的文化期地层不过数米,却承载着某一时期人类文化活动所产生的遗存。一切痕迹逐渐沉积,消散并回归旷野,大地缓慢而忠实地留存着人类活动碎片的印记。八木良太敏锐地感知到这些成千上万年累积的地层信息可被如此完整生动地保存,并在后世被发掘及重新破译。相对于人类的生命尺度而言,这份宏大厚重且无法触及的时间体量深深打动了他。艺术家试图将现代印刷信息以另一种形式蚀刻保存于石头上,来对抗所谓人能体感到的时间维度。从地质时间的角度看,这些石头的裂纹,攀附的青苔甚至水滴积蓄的浅痕,无一不彰显着沧海桑田的动态变化;从石头本身的视角而言,这也是它在时间流动中自身所承载的信息。正如艺术家所说:“如果石头是一块USB硬盘的话,上面折射出来的信息,里面的化石等等也是它存储的数据。”

《拓印》(Frottage)细节

《拓印》(Frottage)系列作品外部嵌有一光滑整面,上面蚀刻着一些水平方向的重复纹路,如若不仔细观察或辨别,大概率会理解为石头的切面本就如此。其实艺术家是特别制作了三维立体图——一种在中世纪就已经非常流行的错视画(Trompe l'oeil,“眼睛的把戏”)效果——以幽默的方式邀请观者转换观察世界的视角,即双眼交叉呈斗鸡眼状去读取蚀刻的立体图像信息。艺术家试图通过特殊的媒介转译提示我们,在大地之下,石头之中,存有一些不为常人所觉察的信息,这些无法触及的信息犹如难以深入探寻的马里亚纳海沟,虽然静默,但是存在。

同样,对同一信息或媒介的迭代也在各时期轮番上演。人为干涉下有机质的形态变化揭示着人类群体在逐步理解自然中发生的种种转变。《拓印》(Frottage)砗磲这一介质,以各式各样的形态和使用属性构成了展览中独特的一环。不同时代下对海贝这一物质不同的诉求及阐释,使这类媒介在社会属性下产生了功能性变化,从先秦贝币到西亚砗磲小兽,从带通天孔的贝云到佛教七宝白法螺,再至西亚中亚为贝壳花片与唐代月牙型双鸾纹刻花砗磲梳背饰品……人类社会对于这一来自海洋的珍贵物质材料,赋予多元的方式解读并加以利用,先是因其珍贵而在商业贸易中作为货币流通,再到审美需求下彰显贵族身份象征的护身符;在对海洋信息进行实用主义的认知转换后,来自海洋的砗磲又逐渐转变为宗教精神的实际依托物。除了带有祭祀意味的精神载体之外,它在世俗生活中又沦为人类的装饰品附庸,也影射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微妙转换。和地层叠加的生长趋势类似,砗磲与法螺等贝类均以层级式缓慢发育,其圈状剖面与树木的年轮类似,既客观记录了生长周期,从视觉体验上又带来一种轮回往复的独特构成。本次展览中的三只法螺各有不同,作为宗教供奉器佛教七宝之一,以其尺寸区分呈现了不同的形态及用途,并且其形态也被诸如瓷器等媒介模仿并转译,如用于盛放甘露的海螺杯以及仿海螺瓷杯。在西藏地区,作为法会或日常实修过程中使用的法器——法螺,通常是以往藏民在喜马拉雅山中挖掘的化石(而最高的山脊喜马拉雅也曾是海洋的最深处),或是雪域高原贸易往来的货品。对于远离海洋的人民而言,无一不是珍贵之物。山海更迭间,文明崩塌并重建,而法螺的远古佛音作为另一种可以传达海洋声音的媒介在山间鸣响。

佛教法会;布达拉宫藏 金翅、银翅法螺

唐代法螺

(左)东晋(317-420) 鹦鹉螺杯 | 南京博物馆藏南京象山王氏墓地M1号墓

(右)隋 (581-619) 白瓷鹦鹉杯 | 河北内丘县西关北遗址出土

八木良太的自然观和对于视错觉的研究,经由现代信息媒介拓印于岩石表层,将艺术家从另一视角看待生命的演化过程转换在作品上;而此次放置在壁龛中与之呼应的各类古代砗磲,则反映了历史纬度下同一物质属性的人文性变更。二者相对的展览空间里提及了恒常地质时间的存在状态;同时,人类赋予物质各异的精神属性和社会价值,不断变化的文明视角也得以展现。土地、石头,砗磲等物质媒介作为信息的依托,将保留人类有意或无意镌刻其上的所思所想,并在比人类个体生命更悠久的时间刻度里,留下更多读取此中媒体信息的可能性。


文/刘云舒




八木良太
‍‍

Lyota Yagi



八木良太生于1980年,毕业于京都艺术大学,现工作、生活于京都。他的创作涉猎声音艺术、雕塑、影像和互动装置。在创作中,他通过使用辩证思维模式,致力于打破人类局限的感知方式和学习态度,主张发掘常态以外的内容。他将现成物和既定系统重组并形成新的秩序,最大化地启发观者的知觉和机能体验。


信息时代的开启,媒体渗透各个领域,八木用一种信息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视角以及艺术家的幽默,避开主流,对“前信息时代”的媒介进行了浪漫而深刻地演绎和提及。八木的作品关照五感和时间,近年甚至将视野维度拓宽至“地质时间”的领域,并将媒体间的关系并置和重构。从刚刚离开我们视野的CD和磁带到拉斯科洞穴的岩画和石雕,纸张与磁带共生,石器与打印交互,八木用一种当代艺术式的叛逆,反抗教化后的直觉。这些艺术将超越时代和媒介,用创造性来学习和反思“过去”的未知,让我们获得重新审视媒介与媒体的艺术视角。


Lyota Yagi was born in 1980 and graduated from Kyoto University of the Arts. He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Kyoto, Japan. He focuses on sound art, sculpture, video and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s. The artist strives to break the limits of human perception and learning attitudes by thinking dialectically, and advocates the discovery of content that is beyond the norm. He reorganizes and forms a completely new order of existing objects and established systems, thus inspiring the viewer's perceptual and functional experience.


With the beginning of the information era, media constantly penetrates in all fields. In order to avoid following the mainstream, Lyota Yagi adapts an information 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as well as his personal humor. He creates profound and even romantic interpretations and references to the media of the "pre-information age". Yagi’s works concentrate on the five senses and time. In recent years, he has even explored to the realm of "geological time”, and juxtaposed and reconstruc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medias. From the CDs and tapes, things that are out of our sights at the moment, to the petroglyphs and stone sculptures of the Lascaux Caves, papers and tapes live in symbiosis, stonewares and prints dance in unison. The artist uses a contemporary rebellion to work against the instincts of indoctrination. The art will transcend time and medium. Creativity always enlights us to learn and reflect on the unknown of the "past”, and to gain an artistic perspective to re-examine the medium and media.






展览相关阅读












万一空间是由三位90后艺术从业者在深圳创立的艺术空间。其诞生于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在后疫情时代涌现对艺术与生命的全新思考。空间致力于消解当代与古代的边界,融合美学研究逻辑下的现当代与古代艺术,构建一个不同国家、时期和形式的艺术在同一语境下共容的场域。

W.ONESPACE is an art gallery founded in Shenzhen by three Generation Y art practitioners. It was established in 2020 during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New perspectives on art and life have emerged in this post-pandemic era. W.ONE SPACE aims to melt the boundaries between present, future and the past by mixing contemporary and ancient art under the logic of aesthetic research, thus bringing together art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fferent forms to interact and express in unity as ONE.










万一空间平行时空分支👇🏼

关于weonspice

weonspice为一个灵感、冲动和际遇碰撞交错的实验场,这里有灵机一动、不切实际或偶尔严肃的思考和行动。

相关活动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万一空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