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五百年》|瘾品为什么不能彻底被禁止?
核心书摘
《上瘾五百年》这本书从对烟草、咖啡、酒精、鸦片等公认的瘾品入手,展开了对“瘾”的研究,在书中,作者戴维·考特莱特逐一展现这些瘾品被发现、交易和传播的过程,全面介绍了精神瘾品的文化特性,梳理出大众化瘾品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看到,瘾品是如何一步步“绑架”人类的。
关于作者
戴维·考特莱特,北佛罗里达大学历史学教授,著作包括《暴力之地:从边境到内地城市的单身男人与社会失序》、《黑暗乐园:美国鸦片毒瘾的历史》。
本书鲜知
学什么?从生物学和社会学角度探究成瘾的原因
众所周知,巴菲特并不太喜欢投资科技公司,但他却坚定地投资了苹果公司,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苹果不是一家卖高科技产品的公司,而是一家售卖“瘾品”的公司,苹果用极致的产品体验,培养了一大批像宗教信徒一样的粉丝,这些“果粉”对苹果的系列产品上瘾且很难戒断。
从巴菲特投资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瘾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那么,瘾品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人类对瘾品的依赖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逐渐习得的呢?
《上瘾五百年》告诉我们烟、酒、咖啡等瘾品易于运输、利润高、买卖方便,很容易被商人们买卖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性的瘾品。而人们之所以依赖瘾品,主要是因为瘾品最初是以药品的形象出现的,这种形象让人们大大低估了它们的危害,从而让人毫无防备地上瘾。当然,生理依赖只是上瘾的一部分原因,瘾品作为社交工具和文化载体,让人们产生的心理依赖,同样也不能忽视。
你还会发现
· 瘾品是如何被挖掘出来的;
· 瘾品为什么能大规模流通;
· 瘾品为什么不能彻底被禁止。
一、瘾品是如何被挖掘出来的
说到瘾品,烟、酒和咖啡这三样东西,可以说是霸占了瘾品排行榜的前三位,很多人都对这三样东西中至少一样上瘾,而且这种瘾是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分年龄的。
其实,自然界能让人上瘾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槟榔,嚼槟榔和抽烟一样,也能给人带来一种神经兴奋的快感,但为什么槟榔就不像烟酒那么普及呢?
这就要说到瘾品最初的传播方式了。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四百年里,瘾品的传播主要靠穿梭在各个大陆之间的商人、水手和士兵,那个时候,如果一种瘾品的产量高、保质期长、又方便携带,买卖起来还能挣钱,那它就很容易受到大众的欢迎。
我们以烟草为例来看看瘾品的传播。
在16世纪以前,只有印第安人才有嚼烟草的习惯,当时烟草在欧洲人眼里,只是一种比较稀奇的植物,没人想着去种植它。但是中世纪欧洲爆发了许多次战争,士兵和水手都陷入了无聊、空虚又让人疲惫的战争生活,于是,他们开始尝试通过吸食烟草来摆脱心理上的痛苦,当士兵们使用烟草上瘾之后,欧洲的商人们很快就嗅到了金钱的味道,他们发现烟草有利可图,就开始在本地大量种植烟草。烟草很容易成活,到1620年,烟草就已经成了全球性作物了。
又过了两百年,到了19世纪中期,美国为了扩张领土,发动了墨西哥战争。战争结束后,吸食烟草的参战士兵回到美国,不久就在美国掀起了抽雪茄的风潮。差不多在同一时期,欧洲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在打败俄国的同时,欧洲军人也把吸烟的习惯带到了俄国。
不过,虽然香烟非常受欢迎,但是它的主要成分尼古丁却算不上是全球使用最广的瘾品,在瘾品消费排行榜上,尼古丁只能排第三,排在第二位的是酒精,而位居榜首的,则是咖啡因。
咖啡最初起源于埃塞俄比亚。在17世纪之前,咖啡只是一种普通的提神饮料,咖啡的普及还要归功于咖啡馆的普及。
17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开咖啡店主要是奔着赚钱去的。当时,咖啡的成本非常低,利润又很高,而且还能和其他瘾品相互促进消费,当时的咖啡馆里不仅卖咖啡,还卖香烟和白酒。
在19世纪时,普通老百姓自己在家里是可以酿一些米酒和果酒的,但是如果想喝白酒,就必须得去酒馆买。这是因为制作白酒必须用到一种专门的技术,就是蒸馏,这种技术普通人家是做不来的。
老百姓自己在家酿的酒叫发酵酒,这种发酵酒的特点是度数较低、保质期短,一般就是随时酿随时喝。如果在发酵后再进行蒸馏萃取的话,发酵酒就成了蒸馏酒,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白酒。
在蒸馏技术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欧洲人喝得最多的就是啤酒和葡萄酒。这些酒都是发酵酒,它们的缺点就是容易变质,不适合运输和保存。后来,人们发现,蒸馏技术可以让酒变得不易腐败,而且白酒放久了不但不会变味,反而是越陈越香,几乎可以无限期保存,这样一来,运输和保存成本就低多了,所以,白酒很快就成了商人们的宠儿,迅速传播开了。
而我们前面提到的槟榔,虽然利润也非常可观,但是因为槟榔体积大,不方便运输,鲜槟榔的保质期又短,而且经常嚼槟榔的人牙齿会发黑,咬肌会变大,腮帮子会鼓胀。这些缺点结合起来,让商人们对槟榔敬而远之。所以到现在,槟榔还只是区域性的食品,没有机会传播到全世界。
总之,烟、酒、咖啡等瘾品之所以能流通的如此广泛,主要是因为这些瘾品具有利润高、容易生产、便于携带、不易变质等特点,它们借助商人的长途贩运,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容易就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二、瘾品为什么能大规模流通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既然大部分瘾品对人类健康是有害的,那为什么瘾品还能大规模流通呢?
1、生理依赖
实际上,没有哪种瘾品在一开始就打算成为让人上瘾的坏蛋,相反,它们中很多刚出现的时候都是为了治病,而人们又不知道它们是有害的、能上瘾的,防范上的疏忽就导致了瘾品的泛滥。
比如我们熟悉的海洛因就是这样的。在一百多年前,海洛因是德国拜尔公司的主打产品,是专门用来止痛和增强人体活力的特效药。海洛因在德文中有“英雄”的意思,单从名字我们就可以想象出,当时的人们是把海洛因看成怎样神奇的药物了。
在当时,海洛因几乎是随处可见的药物,它们被包装到精美的小瓶子里,一瓶的剂量足足有25克,在药店里随时可以买得到。而且,不光是成年人,就连婴幼儿、老年人都是海洛因的消费者,有的妇女甚至还会使用含有海洛因的卫生巾,说这样可以治疗痛经。
引导海洛因从药品变成商品,再到瘾品的主要推手里,同样有商人的身影。
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对药物的副作用还没有像现在这么警惕,如果有一种药,吃了之后能立即减轻疼痛、消除焦虑、恢复精力,那肯定是抢手货,而海洛因就有这样的效果,于是,精明的商人们就看到了商机,他们通过和药厂合作,把海洛因宣传成低危害、高效能的特效神药,从中大把获利。
所以,没过多久,海洛因就在商人的推波助澜下,从处方药变成了非处方药,人们不需要医生的处方,随时都能在药店里买到。很多人就在不知不觉中过量使用了海洛因,上瘾到无法自拔。
2、心理依赖
瘾品之所以能够广为流通,除了生理上的“瘾”难戒之外,瘾品在社交和文化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也是它们从药品变成消费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拿咖啡举个例子。18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的逐渐兴起,咖啡馆慢慢变成了人们谈生意、看书和社交的主要场所,这样一来,咖啡的消耗自然就大了起来,这有点像现在的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在那条街上,咖啡馆俨然变成了创业者和投资客们首选的聚集地。换句话说,瘾品是带有文化特质的,社交活动对它的依赖也会导致瘾品大范围流通。
从咖啡和咖啡馆的流行过程可以发现,瘾品作为社交工具和文化载体,由于包含了身份认同和时尚潮流等精神属性,所以更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依赖,进而上瘾。
三、瘾品为什么不能彻底被禁止
既然瘾品对人体有害又很难戒掉,那为什么政府不彻底禁止瘾品流通呢?
1、毒瘾难戒
首先是因为毒瘾很难戒,若真完全禁止瘾品的流通,很可能要了一些瘾君子的命。那毒瘾为什么这么难戒呢?这主要是因为毒品能够让人体的内部结构发生功能紊乱。
生物学研究表明,人脑中有一种激素叫类吗啡肽。类吗啡肽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止痛,当人体感受到疼痛的时候,它的分泌就会增多,制造快乐感来消弭、平衡疼痛。
不过,为了保持人体激素水平的平衡,如果从外面摄入了类吗啡肽,那么相应地,人体自身分泌的类吗啡肽就会减少,如果从外面摄入的类吗啡肽足够维持人体活动,那人体的类吗啡肽就会停止分泌。
吗啡、海洛因等毒品,就是通过提供类吗啡肽来让人感到愉悦的。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突然想要戒毒,外界的类吗啡肽停止了供应,而人体内的类吗啡肽又因为歇工太久而供应不上。这样一来,由类吗啡肽负责的止痛、调节体温、心血管和呼吸等功能,就会全部紊乱。
因此,戒毒是非常难的事,而烟、酒、咖啡等瘾品造成的后果,虽然没有毒品这么严重,但原理是大致相同的,一旦彻底禁止,很可能会导致上瘾者痛苦到失控。
2、税收诱惑
除了毒瘾难戒之外,瘾品带来的高额税收,也是政府很难彻底阻断瘾品流通的重要原因。
作者考特莱特告诉我们,从17世纪中叶开始一直到现在,全世界的政府都在关注如何从咖啡、香烟、酒精这些瘾品上收取更多的税钱。
比如农民种烟草要交税,酿酒的人要按产量交税,进出口得交关税,买卖还要交印花税。甚至还有的政府会垄断瘾品行业,向经营瘾品的商人收取特许经营费等等。总之,政府对瘾品的课税可以说是种类繁多,花样百出。
虽然几乎每个烟盒上都会印上“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但是还没看到哪个国家真正全面禁止香烟,这就是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拒绝烟草行业带来的高额税收。
除了烟草之外,酒精同样是税收大户。作者考特莱特在书中指出,1920年美国曾颁布过禁酒令,禁止私人酿造、售卖和运输酒精饮料。想要喝酒,就只能去指定的地方买,而且还必须是21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才有购买资格。此外公众场合还不准喝酒,要喝只能自己在家喝。
但是后来,美国经济萎靡,又经历了经济大萧条,联邦和各州政府都需要用酒税来补充财政收入。于是,禁酒令在持续了13年后被彻底废除了。
除了烟酒,咖啡也能给政府带来丰厚的税收。比如,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纽约市有一段时间,经济特别不景气。当时,纽约市政府的智囊团就出台了一份预算方案,方案里提出要征收咖啡税。也就是说,纽约市民每消费一杯拿铁咖啡,就要收10美分的税,仅这一项,纽约市财政每年就能增收至少560万美元。
3、增加就业
瘾品行业除了能给政府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外,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书中提到,在1983年,烟草行业为全世界提供的生产与销售的全职工作,就超过了1800万个,如果把兼职打工、季节性的劳工也都算进去,全球就有大概1亿人是靠烟草行业维持生计的。
所以说,一旦禁止瘾品,对政府来说,就像是在“剜肉”,如果因为禁止瘾品造成大规模的失业潮,那就会动摇社会稳定的根基了。
所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各国政府都没办法禁止烟、酒、咖啡等瘾品的流通,因为它们牵涉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盘根错节,交互影响,是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很难用一刀切的简单方法来强制处理。
总结
以上就是《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烟、酒、咖啡等瘾品易于运输、利润高、买卖方便,很容易被商人们买卖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性的瘾品。而人们之所以依赖瘾品,主要是因为瘾品最初是以药品的形象出现的,这种形象让人们大大低估了它们的危害,从而让人毫无防备地上瘾。当然,生理依赖只是上瘾的一部分原因,瘾品作为社交工具和文化载体,让人们产生的心理依赖,同样也不能忽视。
虽然瘾品有害人体健康,但政府却不会去明令禁止,因为人体一旦感受到瘾品带来的超常快感后,就很难再去戒断;而对于政府来说,瘾品不但能给政府带来丰厚的税收,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一旦全面禁止瘾品的流通,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瘾品从医疗用品到消遣物的转变,涉及的是商业化浪潮和文化的交融,以及税收和社会就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知道了这些,我们对待瘾品的看法和态度,可能就会变得稍微理性和宽容了。(编辑:越读者)
相关内容:
《大脑的故事》|成为“最强大脑”之前,需要给它什么综合刺激?
《本能: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为什么人生来自私做不了利他主义者?
《棉花糖实验》|自控不仅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更是你自己的选择。
上次推送内容
本次推送:
《上瘾五百年》|瘾品为什么不能彻底被禁止?
《论大战略》|为什么你的战略意图一败涂地?
《骄傲之塔》(下)|虚妄的和平与贵族的衰落。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怎么创造出超级符号,让品牌更具传播力?
史记·儒林列传|老学者辕固生纵使满腹经纶,能言善辩,但是在我们现代看来,那分明就是在抬杠。(困审核原因,《从历史看管理》临时调整为史记·儒林列传,请朋友们风谅)
【诺奖文学】《公开的秘密》|秘密,就是那些我们想要逃离的回忆
《西点军校的领导力》|从西点军校学习提升领导力。
《第一大亨》|看第一大亨如何把握大变革时代的发展机遇?
下次推送:
《伊甸园之河》|达尔文视角下的生物进化是怎么的?
《沃兹传》|如何保持对事业的热情?
《改善》|日本的世界级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靠的是什么?
《无压力社交》|如何才能摆脱社交焦虑?
【诺奖文学】《亲爱的生活》|这是关于生活,你能说出的一切。
《运营之光》|如何将产品的核心价值传递给用户?
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只有转换思维,放大格局,才能突破局限,你的人生才会越飞越高!
论语|从孔子的言行入手,学习儒家智慧。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