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旗帜》|战后英雄们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核心书摘
《父辈的旗帜》讲述了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硫磺岛战役的故事。本书作者詹姆斯·布拉德利,是硫磺岛升旗手约翰·布拉德利的儿子,约翰·布拉德利在二战时是一名美军医务兵,曾参加过太平洋战争,并获得过美国海军十字勋章和国会荣誉勋章。书中披露了所有硫磺岛升旗手的生活,表现了普通的美国人在国家危机的年代里,是如何地鼓起非凡的勇气,极尽所能地努力抗争的。
适合谁读
· 历史爱好者
· 军事迷
· 有英雄梦的人
关于作者
詹姆斯·布拉德利,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东亚史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他的父亲约翰·布拉德利在二战时是一名美军医务兵,曾参加过太平洋战争,并获得过美国海军十字勋章。詹姆斯长期从业于传媒界,先后在40多个国家工作和生活过。《父辈的旗帜》一书出版后,已被翻译成德、意、日、韩、西班世和泰文,畅销世界各地。
学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英雄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英雄梦,而每个人对英雄的理解也不相同。影视作品里,钢铁侠拥有赋予他超能力的装甲,惊奇队长拥有飞行能力……似乎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才是成为英雄的必要条件。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英雄呢?
《父辈的旗帜》一书的背景,是二战时太平洋战场的硫磺岛战役。此战非常惨烈,在短短一个月里先后有22000个日本人和26000个美国人战死,最后美国人取得胜利,六个美国士兵将美国国旗插上硫磺岛最高点。
作者的父亲是参与了这一幕的升旗手之一,但他从来不对外提及他获得的荣誉,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们把我们当作英雄,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我只不过是因为偶然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
你还会发现
· 什么是硫磺岛战役的起因;
· 二战时日本兵的信条是什么;
· 英雄是如何被神化的。
一、硫磺岛战役起因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珍珠港基地,以及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让美国海军损失惨重,从此,美国在二战中不再保持中立,全面介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因此爆发。
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很快占领了太平洋上的众多小岛,并由此控制了太平洋战场。日军占领的这些小岛,有很多原本是美国的领土,所以美国感到自己的军队被羞辱了,为了雪耻,美国计划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
于是,美国在1944年7月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后,开始建造航空基地,并出动B-29重型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但美军很快发现,这种轰炸战术效果很不理想,基本无法对日本本土造成实质性打击。
主要原因,一是马里亚纳群岛距日本本土将近1500海里,受航程限制,B-29轰炸机每次只能携弹3吨,仅为最大载弹量的30%。其次,每一次前往日本进行空袭,总会受到来自硫磺岛日军战机的拦截,更是大大降低了美军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的效果。
为什么硫磺岛的日军能够对美军的轰炸机进行拦截呢?这是因为硫磺岛南距马里亚纳群岛美军基地630海里,北距东京650海里,刚好处在两地的中间,所以岛上的日军不仅可以向东京提前预警,还能对来袭的轰炸机进行有效拦截,甚至能够对美军在塞班岛的空军基地进行轰炸。
对于美军而言,这个位于西太平洋、面积只有20平方公里的小小硫磺岛,就像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刺,如果不将它拔掉,战争就很难取得胜利。
如果美军能够占领硫磺岛,那么,所有不利的形势就会立刻逆转,美国可以将硫磺岛作为中转站,供轰炸机紧急降落或加油,可以让空袭日本本土的轰炸机缩短一半的航程,载弹量可以增加一倍,同时还可以为B—29提供全程伴随护航……因此,美军对硫磺岛是势在必得!
所以,当美国陆军航空兵(即美国空军的前身)司令阿诺德上将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攻占硫磺岛的请求后,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刻同意了这一请求,并命令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负责就近指挥。
为了拿下硫磺岛,美军派出了豪华阵容:参战登陆舰艇500艘,军舰400艘,飞机2000架,地面部队为第5两栖军,下辖海军陆战队第3、4、5师,共约6万人,可谓是狮子搏兔,全力以赴!
在上岛之前,美军指挥官先是安排舰队和飞机,对硫磺岛进行了48次疯狂的地毯式轰炸,总投弹量达到24000吨,硫磺岛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了1200吨炸弹,把这个弹丸小岛犁了无数遍。
这是美军的常规战术,在太平洋战场登岛作战中经常使用,而且效果非常好。通常情况下,经过这样一番狂轰滥炸,日军已经死伤惨重,防御工事也基本被摧毁,剩下的就是收拾残局了。
但这一次,美军却因为轻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硫磺岛日军方面的指挥官是栗林忠道,他是日本陆军大将,军事素养很高。最关键的是,栗林忠道早年在美国受过训,他很清楚美国人打仗的套路。
为了对付美国人,栗林忠道并没有采取在美军登陆时打阻击的常规战法,而是请来当时日本最好的工程师,将整个硫磺岛挖空,在岛内用混凝土构筑地下网道。纵横交织的战壕长达18公里,形成强大的地下防御网,司令部、坦克掩体,野战医院等全部设在地下。
这样一来,飞机轰炸的效果就十分有限,因为根本伤不到这些藏在地下的日军。
除此之外,日军在岛上的军事力量也不容小觑。在1944年之前,硫磺岛仅作为日军太平洋中部与南部的中转基地,只部署了海军守备部队1500余人和20架飞机。
但在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硫磺岛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日军也加强了岛上的防守力量,到1945年2月,日军在岛上的陆军人数达到了1.5万余人,海军约7000多人,共计23000多人。
最可怕的是日本兵,他们效忠天皇,悍不畏死,打仗的方式非常极端,他们的信条就是“绝不投降”。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无论是德国兵、意大利兵,还是其他盟军的士兵,在受伤或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都允许投降,而且也不歧视被俘的战士,但日本兵却视投降为耻辱,他们会等到敌人来到跟前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更加让美军没想到的是,日本士兵的残忍令人发指,他们允许对战俘进行奴役和摧残,拿战俘进行野蛮的医学实验,甚至允许人吃人。他们最喜欢的虐俘办法是,先往战俘的嘴里塞一把米,然后把水管通到战俘的喉咙里直到他的肚子膨胀起来,最后再残忍地跳到他的肚子上听响。
面对如此残忍的日军,美军的情报工作却出现了重大失误。硫磺岛上有23000名日军,美军报告的数据是12500人,差了将近一半;岛上一共有332个碉堡,35个火炮隐蔽点,4个地下工事,情报中心报告的数据却是39个碉堡,13个火炮隐蔽点和4个地下工事,以及170个步兵掩体,忽视了大量碉堡的存在。
最为致命的是,硫磺岛上的高地、洼地,以及经过改造的天然坑道全部成了日军的屏障,但情报人员却对岛上复杂的地形只字未提。
所以,尽管美军占据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但究竟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作者的父亲约翰·布拉德利本是参加硫磺岛战役的海军陆战队中的一名医务兵,那么他又是如何在这场战争中成为英雄的呢?
二、被神话的英雄
1945年2月19号9点55分,美国海军陆战队E连在距离硫磺岛南部的折钵山只有400码的绿滩登陆。登陆的时候,战士们在没有任何掩护的情况下前进,但也没有遇到任何袭击,就在他们登陆20多分钟后,士兵们都放松了警惕时,突然的杀戮开始了,这条长达3.2公里的带状海滩让刚刚登陆的美军士兵成了射击场上的活靶子。
2000名隐藏在山洞中的日军用海防炮、机枪、步枪等各式武器,从折钵山上向美军疯狂扫射,折钵山此时就像一棵闪亮的大圣诞树,只不过闪亮的东西不是灯,而是射向美军的炮火。
日军猛烈的炮火把美军的吉普车和两栖装甲车打成了筛网,大部分美军的两栖车烈焰冲腾,车内弹药爆炸,把士兵的尸体抛上天空,战场上残骸飞扬,中弹身亡的战士像割麦子一样倒下,有的战士甚至被炮火炸得粉身碎骨,尸首难寻……
登陆第一天,美军阵亡566人,1755人负伤,还有99名战士患上了战争恐惧症。
2月20号,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进攻仍然勇猛,但进展依然艰难而缓慢。日本人修建的堡垒就像是科幻小说里所描绘的,他们藏在地堡里,会神出鬼没地朝你开枪,当你准备还击的时候,他们就用铁板将洞口堵上。
而且,他们忠实地执行栗林忠道“每人至少要杀死10名美军”的命令,沉着冷静,而不像一般日军那样喜欢冲锋当敢死队。
唯一还算幸运的是,栗林忠道原计划修筑28公里坑道工事。但由于时间不够,当美军发动进攻时只完成了约18公里,这让美军的登岛部队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第二天的战斗,美军第四师伤亡了1500人,第五师伤亡了约2000人,但只控制了岛上2.4公里的土地。
2月21号,早晨7点30分,美军的炮击开始了,在一阵天摇地动的轰炸之后,40架舰载飞机呼啸而过,接连向折钵山投弹,爆炸的声浪震耳欲聋。按照原计划,接下来是坦克车开路,它除了攻击之外,还承担为进攻的士兵提供掩护的任务。
但到了8点30分,坦克仍然没有出现,前线指挥官利弗西奇团长只好下令进攻。没有任何遮挡物,战士们就像进了屠宰场,仅过了30分钟,潮湿的海滩上就卧满了美军的尸体。恶战当中,医护兵约翰·布拉德利冒着枪林弹雨去救治伤员,在转移伤员的过程中,他用身体护住伤员,这使他自己完全暴露给了敌人。
匍匐在弹坑里的战友注视着他,担心他随时可能中弹牺牲,但布拉德利眼中只有伤员,好在日军的子弹也没有找上他,因为表现英勇,医护兵约翰·布拉德利(也就是作者的父亲)被授予了海军十字勋章。
尽管美军训练有素、作风顽强,在装备和气势上压倒了日军,但日军的混凝土堡垒坚固、复杂,美军只能一寸一寸缓慢往前推进。
让战局发生转折的是一个名叫布茨·托马斯的战士,他在战斗中发现了敌人的一个漏洞。由于地势陡峭,日军碉堡的射击口视野有限,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步兵,看不到落后步兵70米的美军坦克车。
于是布茨穿越日军火力网,指挥坦克对准正在顽抗的日军碉堡,然后返回前线跟战友们通报情况,确定了进攻方式后,他再扭头跑向坦克,就这样经过几次往返,他的计策生效了,日军的堡垒被摧毁,美军趁机歼灭了从里面逃出来的日军,并占领了折钵山的悬崖地段。
胜利的天平终于开始向美军倾斜。由于布茨机智英勇,表现出色,同样被授予了海军十字勋章。
2月23号上午10点30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5师第28团哈罗德·希勒中尉率领一支44人的小分队,一路血战,终于冲上了折钵山山顶,他们随即升起了一面美国国旗。
这时候战斗还在激烈进行,为了鼓舞士气,让更多的人看到旗帜,海军部长詹姆斯·福莱斯特命令他们换上一面大国旗,并表示要把那面小国旗留作纪念,他兴奋地说:“这面旗帜象征着海军陆战队此后五百年的荣誉!”
在猛烈的海风中,约翰·布拉德利和富兰克林、海斯等五位战友,找到一根重达100多磅的排水管当旗杆,把那面大国旗固定在“旗杆”上,他们一起将旗杆插进山顶的大石块中间,一人蹲在那里负责固定,其他人用手擎住旗杆,一步步向前迈步,后边的人高高地踮起了脚,以免被碎石绊住,国旗在还没有完全立起来的旗杆上迎着海风飞扬。
当旗杆与地面成45度角时,摄影师乔·罗森塔尔拍下了这经典的一幕,照片经过美军的通讯渠道传回了美国。
硫磺岛战役从一开始就牵动着美国人民的心,连续数天的战场不利消息让美国人的心情十分压抑,悲观情绪也开始漫延,这个时候的美国人民太需要一种鼓舞了。
所以,当这张“竖国旗”的照片被美联社驻关岛工作站的图片编辑约翰·博德金发现时,他盯着这张照片说:“它将是永恒的!”于是,博德金没有耽误一秒钟,就把这张照片传送到了美联社纽约总部。
不久,美国各大报社通过有线传真都看到了这张照片,然后各大报社不约而同地将照片刊登在了第二天的报纸上。第二天早上,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被照片中的形象震动了。
这张照片随即传遍了全世界,美国摄影杂志评价到:“那一刻,照相机记录了一个国家的灵魂!”这张充分显示美军勇敢无畏的照片,也就成为二战中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尤其在美国,这幅照片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可谓是家喻户晓。
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有100万家商店、30万个火车站、20万家工厂、1.6万家电影院、1.5万家银行和5000块巨型广告栏张贴过印有这幅照片的海报,美国邮政总局根据公众的强烈要求,于1945年以这幅照片为基本图案设计发行了邮票,发行总数达到137万张!
1995年,为纪念硫磺岛战役五十周年,美国邮政总局再次发行了以这幅照片为图案的邮票。好莱坞也以硫磺岛战役为背景拍摄了影片《硫磺岛之沙》。
1954年11月,以照片为母板的巨大青铜雕像在与华盛顿特区隔江相望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市建成,每个升旗英雄高9.7米,旗杆高18.3米,约23.8米高的巨幅星条旗在旗杆上随风飘扬,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青铜塑像,总造价高达85万美元(这是1954年的估值)。
事实上,拍摄照片的时候,硫磺岛上的战斗还远没有结束,但财政部的钱却已经用光了。为了筹钱,财政部发行了战时公债。
由于这张照片对公众影响巨大,所以照片上的六个人被美国财政部看中,要求立刻召回他们为发行债券做宣传。但插旗的六人中,有三人已经在战场上牺牲了,最后只有布拉德利、海斯、甘农三人回来了。
回来后他们立马被授予“英雄”称号,杜鲁门总统亲自接见了他们,约翰·布拉德利就这样成了众所周知的英雄。
美国财政部这次筹款的目标是140亿美元,但在英雄的现身说法之下,最后美国人购买了263亿美元的债券,大大超出了目标。
硫磺岛战役从1945年2月19号开始到3月26号结束,总共持续了36天,这一仗日军阵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计23388人。美军阵亡6821人,伤21865人,伤亡共计28686人。这次胜利的代价是巨大的,但这次战役使美军获得了轰炸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为最终赢得太平洋战争奠定了基础。
三、英雄的共同美德
1964年,小布拉德利9岁。有一天,小布拉德利的老师告诉他,他的爸爸是一位英雄。兴奋的小布拉德利跑回家向父亲求证,父亲没有马上回答他,而是想了好一会儿才跟他说:“那些事我都忘了,不能给你讲了。我要你永远记住一点:硫磺岛战役的英雄是那些没有回来的人。”
到了1970年,15岁的小布拉德利再一次要求自己的父亲讲述硫磺岛战役。
父亲沉重地说:“我一直努力着想把它从头脑中抹去,忘掉它们。你知道吗?我和一个战友共同去执行任务,我们被困在了一个地方。这时候有人受伤了,我就跑过去救人,当我救完人回来,我发现我的战友不见了,我不知道他去哪儿了,我到处找,但我没有找到他,没有人知道他去哪儿了。过了几天,有人大喊说发现他了,他们把我叫过去。我看到的是,地洞里他被日本人折磨后的尸体,他的手指甲被拔掉了,他的舌头也被割了……太可怕了。我一直想要忘掉这些,战争结束之后我拜访过他的父母,我对他们撒了谎。我说,他一点没遭罪,我还告诉他们,他什么感觉也没有,不知道是什么打死了他,我只能对他们撒谎。”
没有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可能永远也不会理解,对于一名退伍军人来说,他们是多么渴望用和平年代的幸福体验取代对战争的惨痛记忆。
约翰·布拉德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作为医务兵在战场上目睹了最惨的场面,他最想做的就是遗忘这些战争的记忆,好好珍惜和平的生活,把他的后半生献给他的家人和那些真正需要爱和帮助的人。
1975年,20岁的小布拉德利告诉父亲:日本人说,日本之所以发动对美国的战争,是因为美国对日本文化的无理践踏,以及罗斯福总统下令切断了日本的原油供应航线,使日本的工业面临崩溃的危险。日本迫于无奈,只好率先发动珍珠港袭击,以求自卫。
面对日本这种歪曲历史的荒唐言论,约翰·布拉德利并没有反驳,虽然他更清楚美国为什么卷入战争。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对历史定论的无聊争论,而是家乡人民对他的尊敬,承认他多年的艰苦工作,他的服务态度和他对社区的贡献。
从约翰·布拉德利身上我们看到了平和、礼让、自尊、朴素的品质,正是因为他身上的这种品质,让他回归了自己的生活,不再被“英雄”称号所拖累。
1985年,其他五位插旗英雄已经去世,家人对约翰·布拉德利进行了最后一次录音,要求他给自己的后代留下一些什么。
约翰·布拉德利依然说:“当我到达山顶时,战友们已经把旗系到旗杆上了,正准备把它竖起来。我只是帮了个忙,换成别人肯定也会这么做的。在战争中,大家都是这样干的,无论谁需要帮助,你都会去帮助他,我只是过去帮了他们一把,人们把我们当做是英雄,我们算不上是英雄。我的话可以代表其余所有插旗的英雄。”
布拉德利怎么会不是英雄呢?他当然是英雄!他虽然不是杀敌无数的战士,但他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活人无数,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也许他认为自己只是参与把国旗竖起来,算不得是英雄,但他竖旗之前,就已经用自己的英勇行动获得了海军十字勋章,他的谦逊只会增添他英雄的光辉。
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需要英雄。英雄也都是最值得敬仰的人,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无数伟大的英雄,今天我们就讲一个不太经常被提及的英雄:东汉名将耿恭。
东汉时期,朝廷就已经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主要负责垦荒屯田,以保护过往的商旅,维护当地的治安,同时防御匈奴。当时的边关指挥官是戊己校尉(官名,掌屯田,属西域都护)耿恭和关宠,耿恭的兵团驻扎在金蒲城(今新疆奇台县西北),关宠的兵团驻扎在柳中城(今新疆艾丁湖东北)。
公元75年3月,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 [lí]王率领20000骑兵攻打车师。车师王一面率军迎战匈奴,一面向耿恭求救。耿恭的军队总共只有几百人,虽然人数少得可怜,但还是派出300勇士前往援救。
300名勇士还没有到达前线,就在半路上遇到了匈奴主力骑兵,短兵相接,300勇士虽然奋勇作战,但因敌众我寡,最终全部战死。匈奴骑兵杀死车师王后,长驱直入,直奔耿恭所在的金蒲城。
当时城中兵力有限,但耿恭凛然不惧,他登上城头,对匈奴兵大喝道:“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我汉军有箭神保祐,你们中箭必死)”,然后命令士兵在箭头上涂毒药,用强弩发射,匈奴兵中箭之后,伤口迅速毒发溃烂,匈奴兵不明真相,以为真有神人帮助汉军。
正在疑神疑鬼之际,老天爷又来帮忙,突然刮起了狂风,接着暴雨倾盆,匈奴兵以为是上天降下了惩罚,大呼:“汉兵神,真可畏也!”,耿恭趁机率兵出城,直冲敌营,匈奴兵大乱,溃败而逃。
虽然大胜一场,但耿恭知道,匈奴兵一定还会再来,自己兵力太少,而且金蒲城地势易攻难守,必须转移,于是,在5月份,耿恭带领残余部队赶到疏勒城(今新疆喀什),并且招募了数千名车师人准备抵御北匈奴。匈奴兵果然又来攻城,耿恭先是率领敢死队主动出击,大破敌人先锋,挫敌锐气,然后回城固守。
被打怕了的匈奴这回不敢再贸然攻城,使出了围困战术,他们截断了疏勒城周围的水源,企图困死耿恭,耿恭在城内指挥军民打井,打了15丈深还没出水,只好“榨马粪汁而饮之”(《后汉书·耿恭传》语),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城中军民的努力之下,深井终于出水了!
耿恭命人跑上城墙,用泥水涂墙,同时用桶装水洒向城下,匈奴人一看,以为真有神明相助,又退走了。
到了8月,汉明帝去世,朝廷忙着办丧事,没空发救兵,势利眼的车师人立刻投降了北匈奴,跟着北匈奴一块儿进攻耿恭。耿恭激励将士奋勇抵抗,粮食吃完了就吃老鼠、昆虫,老鼠吃没了就吃衣服,衣服吃没了就吃皮革。
就这样,拼死守城,到最后只剩下几十个人了。匈奴王也十分佩服耿恭,决意招降他,并许以高官和美女,但是耿恭不为所动,而且把那个劝降的使者弄到城墙上直接杀了,当众烤成了肉串(”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匈奴王大怒,更加疯狂地攻城,但就是攻不下来。
耿恭就在这种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坚守疏勒城到了第二年的正月,新登基的汉章帝终于采纳了司徒鲍昱的建议,派大军救援耿恭。
当援军统帅范羌在疏勒城外高喊:“将军,我是范羌啊,朝廷派我来迎接你们了!”耿恭这才大开城门,高呼万岁,与援军抱头痛哭。这时,耿恭的手下已经只剩下26个人了,而且各个衣衫褴褛、形容枯槁。
在返回洛阳的路上,由于士兵的身体实在太虚弱,又有匈奴兵尾随骚扰,陆续又不断有人死去,等到3月进入玉门关时,只剩下了13个人。
回到洛阳后,中郎将郑众慨然上书皇帝,为他们请功,奏折中写道:“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励将帅。”
范晔在《后汉书》里这样评价耿恭:“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 [kuì]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意思是说,我以前读《苏武传》,常常为他茹毛饮血20年,没有让我大汉蒙羞而感动。后来看了耿恭坚守疏勒城的故事,我的眼泪哗哗地止不住地流,一个人为了大义竟然能不顾生死,做到这种程度,真英雄啊!
以前读《汉书》,读到陈汤给汉元帝的奏章中“敢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时,总是止不住热血澎湃,今天再讲耿恭的故事,看范晔的评论,真是“心有戚戚焉”。
总结
有人说:“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而有了英雄却不崇敬英雄的民族则是没有希望的堕落之邦!”
什么是英雄呢?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所谓英雄者,应有超群之智慧、凌云之壮志,又兼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需要英雄。英雄是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时代呼唤英雄,国家强盛需要英雄精神。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崇尚英雄的社会,才是有生机的社会。
约翰·布拉德利插旗的照片虽然离真相很远,但不妨碍他成为一名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敢于挺身而出就是英雄;在名誉乍来时,他能够不忘本色,担负起英雄的责任就是英雄。
约翰·布拉德利的故事告诉我们,也许你只是个平凡人,也许你是情势所迫,也许你是不得已,但只要你能在面对巨大挑战时迎难而上,你就是英雄。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1391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姗姗)
《父辈的旗帜》金句:对英雄的崇拜可以造就出英雄。
英雄是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特定的地点,并做出了特定某件事的人。
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把硫磺岛升旗手的故事送给需要的朋友,帮助他正确认识英雄。
相关内容:
《竞争论》上|干啥都不赚钱?烧钱模式和收割模式的差别就在这!
上次推送内容
【视频】杜子建《情商密码》03|一个好的销售,一定是用情商解决问题。
本次推送:
《棋与人生》|国际象棋中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奥秘?
《徐永昌回忆录》|民国上将的早年传奇。
【视频】杜子建《情商密码》04|情商高的人都是少说、说清和多听、听懂的人。
《合作的复杂性》|市场竞争与合作行为是怎样产生的?
史记·高祖本纪|刘邦对职业经理人的使用,换来了西汉东汉历经29帝,407年的基业。
《父辈的旗帜》|战后英雄们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超预期》|什么样的服务能提高用户忠诚度?
《芯想事成》|中国芯应该如何突围?
下次推送:
《与神对话(第一卷)》|生活为何如此悲残?
【重返民国系列】《冯国璋传》|顺势成为大总统。
史记·秦始皇本纪|面对当下混乱的市场局面,要时刻保持冷静,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市场趋势。
《管理3.0》|如何让员工保持活力、积极性和创造性?
【视频】杜子建《情商密码》05|吃亏是更高境界的利己。
《草根慈善》|草根慈善与传统慈善有什么差别。
《胡雪岩全传》上|胡雪岩骂人还能拿到股资,他凭什么?
《看不见的大猩猩》|如何避免生活中的6大错觉。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