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脑自由》|释放你大脑的全部产能。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让大脑自由》总结了高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帮你提升工作效率。书中列举了释放天赋的12条大脑定律。通过调动各种感官,让思维及记忆力发挥到极致。掌握大脑运动规律,更好的运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去。
适合谁读
· 压力得不到释放的人
· 努力工作但找不到方向的人
· 想提高学习效率的人
关于作者
约翰·梅迪纳,研究人脑发展基因以及精神病遗传学问题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家,兼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双聘教员,是西雅图太平洋大学脑应用研究中心的主任。
学什么?如何让大脑高效工作
为什么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有的人出类拔萃,有的人却寂寂无名?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大脑运动规律。
在今天的文中,你会了解到:视觉是人类最强力的感官,但有时候会误导你的思维方式;图片给我们的冲击远远大于文字及声音,也更能让人记住;用压力管理员工时,要密切观察员工压力的变化。
大脑是人类身体上最神秘的器官。如果你了解大脑的运作方式,能够很大程度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掌握方法,让大脑更好地为自己工作。
你还将发现:
· 为什么视觉能愚弄嗅觉和味蕾;
· 为什么图片比文字、声音更容易让人记忆;
· 为什么大脑喜欢多重感觉的世界。
天赋很重要,但后期训练也同样重要
看过《最强大脑》这档综艺节目的朋友,肯定会对节目中众多选手超人的表现记忆深刻。比如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中国队长”的记忆大师王峰,还有外号“水哥”的“鬼才之眼”王昱珩(héng),以及深受网友喜欢的“心算女神”陈冉冉等等。这些人在其各自擅长领域的超常表现,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是大开眼界。一定有不少人会在心里反复问自己:“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我要怎么做才可以像他们一样呢?”
比如在2015年2月6日《最强大脑第二季》节目中,“水哥”王昱珩凭借“微观辨水”这一环节一战成名。比赛中,520杯同水源同质同量的水,由520位现场观众在入场前把这些水接取到杯子中。节目组人员从中随机选取一杯水,拿给王昱珩观察之后再放回去。而王昱珩要做的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从这520杯水中选出自己事先观察过的那一杯。这难度可以说是相当大,因为水是无色无味的物质,你很难根据一些明显的特征去辨别出它们。
结果就是,王昱珩在快速的观察中,最终锁定了那杯正确的水,一下子让现场的嘉宾评委和观众都震惊了。而据王昱珩本人的描述,他完全是根据自己大脑的想象力和记忆力来辨别的,这的确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脑力。
那么,《最强大脑》节目中选手们这样的大脑,真的是天生的吗?其实未必,尽管天赋有时候很重要,但没有后期的训练显然也是不可能达到的。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够达到他们这种水平,但是如果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使我们的大脑得到更好的锻炼,让我们学习和工作更加游刃有余。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官,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器官了,但大脑却常常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如果有人问你,你最关心的东西是什么?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一般都是:工作、生活、健康、家庭、存款等等,几乎没有人会回答是大脑。这种关心的顺序显然与大脑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大脑理应是最值得我们花精力关心的,因为只有掌握了大脑的运作规律,才能更好地释放个人天赋,进而更好地帮助我们工作和生活。
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让大脑自由》,作者约翰·梅迪纳在书中总结了能够帮助我们释放天赋的12条大脑定律。下面,我们将从中选择3条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定律,为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提供一些启发:
一、视觉是最有力的感官
二、大脑喜欢多重感觉的世界
三、压力会损伤你的大脑
图片比文字和口头语言更便于记忆
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呢?这其实和大脑的特性有很大关系,作者梅迪纳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其实我们不是在用眼睛看世界,而是用大脑在看。许多人认为眼睛就是一台照相机,采集和处理的都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原始数据,而且我们会习惯性觉得这些数据非常可靠。
但这其实是我们的想当然,事实上,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视觉环境体验,是经过大脑全面分析后得出的处理意见,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是大脑所认为的外部世界的样子,许多时候并不是百分百可信。
我们普遍相信,我们的视觉机构能为我们提供忠实的服务,对于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它向我们提供最新的而且百分百准确的描述。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相信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坚持帮助我们,形成了我们所感知的现实。
每当我们的眼睛接收到新的信息之后,大脑都会积极地解构这些信息,并进行多次过滤,然后按照它认为它所看到的样子,或者它认为你应该看到的样子重建信息。而且,很多时候,这种重建都是基于你过去对某一事件的经验。
更重要的一点是,大脑在视觉方面花费了很多精力,这几乎占用了大脑大约一半的资源。因此,也就为我们解释了前面提到的,在面对视觉刺激的时候,为什么经验丰富的葡萄酒品酒师,也那么迅速地抛弃了他们的味觉和嗅觉。
基于这些研究,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在记忆方面,输入越可视化,该输入就越可能被认知,也就越易于被人们回忆起来。因此,图片比文字和口头语言更便于记忆,就不那么难理解了。如果一条信息以文字或口头的形式提出,72小时之后再测试,人们只能记得其中10%的内容。但如果在这条信息的提出过程中加入一张图片,那么它的测试结果将会提升到65%。
1982年,美国著名报纸《今日美国》首次正式发行,这在当时来看,完全是一种全新类型的报纸,因为它的特色就是更少的文字,更多的图片。这份美国唯一的彩色全国性英文对开日报,在当时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许多人都预测,这种风格的报纸肯定将没有什么市场。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今日美国》问世不足两年,发行量即跃至全美第三位,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这两份百年老报并驾齐驱。报纸创刊第四年,其实际读者人数已经跃居全美日报之冠。《今日美国》发行量高达220万份,已连续多年稳居发行量榜首,是美国大报中最年轻的一份报纸,创造了美国报业的奇迹。
奇迹的创造显然来自于其“文字越少越好,图片越多越棒”的思维理念。“违背常规”的《今日美国》,创造了多个首次的神话,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今日美国》的成功说明,图片确实比文字对读者更有吸引力,因为读者无需耗费更多脑力,就能从中获取更多直观的信息。所以,要想获得更好的记忆和学习,以及要提升注意力的时候,作者梅迪纳的建议就是,更多的运用图片信息进行交流。
对世界完整的认知,来源于大脑把多重感觉合在一起
你能察觉到身边的任何事情,这种能力在自己看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研究人脑发展的人来看,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因为我们在感知这个世界的时候,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种种印象,同时,外部物质信息的输入以及内部的情感投入,都连续不断地提交给大脑。而我们要想让自己对这个世界了解得更多,大脑就必须同时处理这些难以置信的大量感觉信息。
但是许多时候,我们听到的和看到的事物其实并不一致,但是为了让我们感觉一致,大脑会在两者之间做一个妥协,把它们整合到一起。比如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你看到银幕上的演员在说话,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在说话。
你听到的声音来自于巧妙安置在电影院内的扬声器,有些在你的身后,有些在你的旁边,而演员的嘴里是没有扬声器的。即便如此,你还是相信那些声音就是来自银幕上的那些嘴巴。你一边听着扬声器传出来的台词,一边观察着电影中演员的口型变化,然后大脑把这两种体验整合到一起,“骗”你相信你听到的声音,就是来自于银幕上的演员。总之,这些让你产生有人在你面前说话的错觉,但事实是没人在你面前说话。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大脑喜欢把多重感觉整合到一起,从而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作者梅迪纳在书中表示,这个整合的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 感觉
外部世界的能量挤进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以及皮肤,而我们则通过感官把这些能量捕捉到,并转换成大脑能够识别的语言。
第二步 路径选择
一旦外部信息被翻译成大脑能懂的语言,它将被送到大脑的适当区域进行处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信息将分别在不同的专门区域进行处理。
第三步 认知
各个感官开始合并它们的信息,这些综合信号将被送到大脑越来越复杂的区域,我们开始认知这些传过来的信息。
调动多个感官保持大脑活跃性,才能让思维能力以及记忆力发挥到最大
这三步里面,最后一步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复杂的声音、影像、气味等等,而大脑总在试图简化这个世界,但同时呢,我们又需要享受认知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调动多个感官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持大脑的活跃性,并让我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记忆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其实许多科技产品,已经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比如近两年很火的AR(增强现实)游戏,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例子了。以前我们玩游戏,感官体验上基本都很单一,除了能带来一丝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感,以及一些视觉冲击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了。
而AR游戏就不同了,它可以让你全身心的投入,让你每一个细胞都能沉浸其中,游戏场景也更加形象逼真,以往的普通游戏简直就没法比。比如就在近两年火遍全球的AR游戏《Pokemon GO》,这是一款由任天堂、口袋妖怪公司以及谷歌共同推出的增强现实宠物养成对战类RPG游戏。
说白了,就跟我们以前看的那个《神奇宝贝》动画片一样,你可以拿着精灵球也就是手机,到各个地方去抓精灵就行了,什么皮卡丘啊、可达鸭啊等等。这款游戏一经上线,玩家们就疯了,用网友的微博段子就是这样说的:奥巴马用了8年的时间都没能说服美国人上街跑步,《Pokemon Go》在24小时之内就做到了。可见有多火了,不过国内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一直没上线,但这也丝毫没能影响这款游戏的风靡程度。
2016年8月17日,这款游戏一举获得了五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被认定为“上线一个月以来收益最多的手游”、“最快取得1亿美元收益的手游(耗时20天)”、“上线一个月后下载次数最多(约13000万次)”、“上线一个月后在最多国家下载次数排行第一(约70多个国家)”、“上线一个月后的收益额在最多国家排行第一(约55个国家)”的头衔。
那么这款游戏为什么会这么火呢?原因就是因为它和普通游戏有很大的不同,不仅给你带来了更大的视觉感受,同时还满足了人们的收集、探索、升级甚至社交的各方面需求,几乎把人们每个感官都调动起来了。这种虚实结合的游戏方式,应该也是未来的一种显著趋势。
压力会损伤大脑,使记忆力无法集中
“亚历(压力)山大”这个词想必这些年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社交压力等等,都让许多人感到力不从心。
但我们真的对压力有足够的认识了吗?我们经常口头上说的压力,一般都很难具体化,形象化,而更像是成为了一种条件反射,随口就来。其实压力是心理层面上对自身情况的一种认知,而且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消极的,有些类型的压力确实会影响学习,而有些则会促进学习。另外,我们有时候还很难发现一个人是否正处于压力之下。比如蹦极这项运动,有些人觉得仅仅是种娱乐,而有些人则会把蹦极看成是自己的噩梦。
大家应该都知道,压力过大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但如果具体说到压力会损伤我们的大脑时,你可能就不会那么淡定了。我们大脑有一块叫“海马”的区域,这里是保存我们记忆的要塞,重要的是,海马对外界的压力信号特别敏感。
如果压力不是很大,大脑就会运转良好,而我们也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更容易记住一些信息。但如果压力过于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对我们大脑产生很消极的影响,精神无法集中,记忆力变差,学习能力降低。比如近几年备受人们关注的抑郁症,其实很大程度就是由长期的压力导致的,抑郁之后,大脑的思考能力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对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
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确实是惊人的,美国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就曾经通过数据发现,他们每年80%的医疗支出都与压力有关。在美国整个劳动力人群中,大约有77%的人身体都已经“垮掉”了。这就意味着企业员工在压力下,耽误了许多的工作,对企业来说可以算是得不偿失了。
定期给员工一条出路,让他们释放压力
那么这个压力该怎么解决呢?作者梅迪纳表示,成功的压力管理是确保员工对压力有足够的控制力,这需要经理或人力资源专家具备强大的预测力和洞察力,比如定期评估员工在工作效率低下或无力完成任务时的表现这样的具体问题,而不是一味盯着KPI指标,发现问题之后,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也就是说,企业只需要做到定期给员工一条出路,不是工作的出路,而是解决压力的出路,那么,企业将会节约大量的成本,并产生更多的创造力。现在很多成功的企业都会不定期的搞一些团建或拓展训练,这就是很好的让员工释放压力的方法。
其实古代也有许多解决压力的方法,而且效果都还不错,我们不妨来看看,也许会对今天的工作有一些借鉴意义。
古人虽然没有卡拉OK,但减压的第一种方法却也是音乐,当然不是现在的摇滚,而是琴,对,就是弹琴。一些文人雅士有了压力,他们首选的解压方法便是弹琴,当然不能对牛弹琴,弹琴的时候最好再有一个知音,选一个山清水秀之地,弹上一曲,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既环保,又高雅,而且还有格调。
大诗人王维便是古人中如此解压的好手,他生于盛唐,官虽不大,但为人洒脱,为了解压,给自己建了一个辋(wǎng)川别墅,没事的时候在里面弹琴,吟诗,作画,潇洒快活。
弹琴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涵养的,一般人还真弹不来,那么普通人怎么解压呢?当然是喝酒,这是不管文人雅士还是下里巴人都喜欢的一种解压方式,可谓一醉解千愁,但你要知道的是宋代以前的酒大部分都是黄酒,度数并不高,和现在的一些啤酒差不多,甚至喝起来还带点甜味。这也是为什么李白能够斗酒诗百篇的原因。他要是喝现在的高达五六十度的白酒,别说一斗,恐怕一瓶就趴桌子底下了,那里还敢称自己是酒中仙?
除了喝酒弹琴,古人最常用的一种解压方式还有焚香静坐、思考人生。焚香早在周朝就已经有了,人们认为焚烧香料可以驱蚊杀虫,还可以帮助自己镇定下来。这种解压方式近些年也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禅修和香道,另外,瑜伽锻炼也常常有焚香和冥想的仪式。
可见,从古至今,不论对个人还是组织,减压的方式都有许多相通之处,找到一个适合自身解压的方法,就能把我们的大脑天赋释放出来,激发更多的创造力。
总结
我们再来回头看看这本《让大脑自由》,作者是约翰·梅迪纳,研究人脑发展基因以及精神病遗传学问题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家,是西雅图太平洋大学脑应用研究中心的主任。而作为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的顾问,他经常针对神经病学与教育的关系发表评论。同时梅迪纳也是一位畅销科普作家,著有《基因炼狱》、《肉体年限》、《抑郁症:如何发生,如何治疗》、《揭开艾滋病的神秘面纱》等多部具有代表性的科普著作,拥有大批忠实读者。
《让大脑自由》是一本关于脑科学的科普类书籍,书中的观点和论据都是基于约翰·梅迪纳教授多年来的专业研究成果。作为西雅图太平洋大学脑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约翰•梅迪纳教授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大脑的工作机理,并为读者提供了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大脑,进而释放大脑潜力的具体方法。而且书中所有的案例和数据均来自于科学的实证,逻辑清晰缜密。梅迪纳在书中归纳出了12条大脑定律:
定律1:越运动,大脑越聪明
定律2:大脑一直在进化
定律3:每个大脑都不同
定律4:大脑不关注无聊之事
定律5:短期记忆取决于最初几秒间
定律6:长期记忆取决于有规律的重复
定律7:睡得好,大脑才会转得好
定律8:压力会损伤你的大脑
定律9:大脑喜欢多重感觉的世界
定律10:视觉是最有力的感官
定律11:大脑也有性别差异
定律12:我们是天生的探险家
这些大脑定律旨在告诉我们,在职场、家庭、学校等场景中,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我们如何让大脑更好地为自己工作。
而今天,我们从中挑出了其中3条比较有代表性的定律,来为大家讲解大脑的一些特性,如果对其它特性有兴趣,大家不妨把这本书再细读一读,相信一定会对大脑的运作规律有更深的了解。当然,由于这是一本专业人士书写的科普类书籍,书中存在大量生理学、解剖学名词,并不是特别易懂,读的时候还需要有较大耐心和钻研精神。
大脑可以说是人类身体上最神秘的器官,而且也是我们最忠诚的守护者。但是我们每个人确实很少去关心这个最大的功臣,许多时候,对它的使用方式也不是最好的。如果我们能对大脑的运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必然能够很大程度提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而今天我们拆读的书,就是这样一本告诉你如何更好地让大脑为自己工作的书,希望你从中能够获得一些启发。
《让大脑自由》金句:认知时代来临,“认识”你的大脑很重要。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大脑的故事》|成为“最强大脑”之前,需要给它什么综合刺激?
【行为心理】《谁说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你在决定,还是你的大脑在替你做决定?
上次推送内容:
本次推送:
【经典小说】《只爱陌生人》|爱需要灵与肉的平衡,还是欲望的狂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
《让大脑自由》|释放你大脑的全部产能。
《精益创业实战》|如何副刊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
【严选好书】高不可攀的经济学,也可以拿到饭桌上听。
下次推送: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个人该如何追随天命?
【严选好书】世界历史如此精彩,怎么能少了一个你?
《清单革命》|如何用清单捍卫安全与正确?
《创始人》|新管理者如何度过第一个90天?
《中共党史拐点中的人物与事件》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