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色气》|如何从意气美学的角度,理解日本江户时代的色道内涵?

九鬼周造阿部次郎 品卷一族
2024-12-10

一本书了解日本的色道文化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日本色气是一本探讨日本色道美学的书,“色道”,起源于日本的江户时代,简单来说就是为好色寻求伦理和美学上的依据,并加以哲学上的体系化、形式上的艺术化,从而让情色这种灰色地带,上升为类似于宗教的那种“道”。

日本的色道美学认为,“色”不仅仅是女色或者淫欲,它是一种“色气”,也就是色的精神化和普遍化。而在色道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以“意气”为中心的一系列审美观念和审美范畴。

《日本色气》这本书,就立足于男女之间的身体审美现象,从美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学的跨界研究角度入手,系统梳理了江户时代的情色与风俗,探索了日本文化中独有的“意气”美学观点,为我们展现了一次官能体验的历史漫游

关于作者:

九鬼周造,日本著名哲学家、文化学者。他曾留学欧洲,师从哲学大咖海德格尔,1929年回国后执教于日本京都大学,与三木清、波多野精一等学者共同组成了“京都学派”,致力于开拓日本思想的独立空间。

阿部次郎,日本知名美学家、哲学家,他师从日本著名文学家夏目漱石,1921年赴欧洲访问研究,回国后任日本东北大学美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三太郎的日记》《美学》《比较文学》等。 

学什么:

1、日本的色道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2、如何理解日本文化中的意气美学观?

一、江户时代的色道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日本江户时代的色道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1、町人阶层的崛起

1600年,在诸侯混战中取得胜利的日本大名德川家康统一了日本。随后,他接受天皇册封,在江户开创了江户幕府,拉开了江户时代的序幕。

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时代的高峰,这个时代前后持续了260多年,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政治安定,经济稳定发展,在港口、大寺院的周围出现了一些城镇,商业、手工业也相继发展了起来,由此诞生了一个新兴的阶层,就是町(dīng)人阶层。“町”在日语里是城镇和街道的意思,“町人”就是城市居民的意思,主要包括商人,町伎,工匠以及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

那么,町人阶层是怎么慢慢形成气候的呢?

日本人十分重视身份的等级秩序。在日本的战国时代,以织田信长为首的各路大名,为了强化自身的统治力,防止农民起义,一直实行的是兵农分离政策。这种政策要求农民上交武器,专心从事农业生产,向领主缴纳岁贡;同时要求武士离开农田,依靠领取俸禄为生,成为职业军人。

在织田信长之后,日本战国时代的另一位霸主丰臣秀吉为了强化兵农分离的力度,又专门颁布了农商分离的法令,这就是《身份统制令》,第一次以律法的形式,把“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从身份上明确地进行了区分。同时,这道法令还规定了武士、农民、手工业者、町人之间不得互相流动和变更身份。由此,町人作为一个具有独立身份的职业阶层就形成了。

后来的德川幕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促使日本国内的贸易兴盛起来,町人特别善于经商,他们的贸易活动成为全国经济的主要推手。所以,町人虽然在“士农工商”的身份制度下处于最底层,但是他们依靠商业买卖以及独有的技能,拥有了雄厚的财力,并逐步开始超越武士阶层。

相比之下,在“四民制”(指士农工商)的统治下,武士阶层的地位虽然得到了提升,但是他们长期依附于其他阶级,不从事任何生产,逐渐变得好逸恶劳。尤其是中下层武士,常常因为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而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

积累了大量财富的町人阶层看到了武士阶层的窘迫,从中发现了一个商机,就是放高利贷,主要服务对象就是武士阶层,从此,武士阶层开始放下了身份的尊卑,甚至是受控于町人阶层。

在那个时期,缺钱的武士见了富有的町人,就好像见了神灵菩萨一般,不但要向这些低阶层的商人低头行礼,很多人还把自己的传家宝典当给町人来换钱,他们为了生计,已经完全不顾身份阶层了。

町人阶层虽然掌握了大量财富,但他们也是有软肋的,这个软肋就是他们的政治地位极其低下,完全没有自由和平等。

公元1649年,德川幕府颁布了一个叫作《告城镇居民》的告示,其中有十一条禁令,全部都是针对町人而发的。禁令的内容包括:町人不可以穿丝绸衣裳,不可以使用描金家具,盖房子不可以用金箔银箔雕梁画栋,住的楼房不得超过三层,使用的祝福语也不可以过分讲究等等。可以说,各种具体化的限制是十分严苛的。

在政治上处处受到压制的町人们,终究要找到一个可以宣泄或者体现自身价值的出口,他们找到的这个出口就是无节制地消费。这些拥有大量钱财的町人们,怀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在生活上追求极度的奢华和享乐,这种享乐之风愈演愈烈,并直接催生出了“游里”这一特殊产物。

2、游里与色道

所谓“游里”,说白了就是妓院。早在奈良时代,日本就出现了艺人性质的“游行妇女”,简称“游女”。一般来说,游女不卖身,只是在宴会上提供歌舞。但是,有些游女会与自己喜欢的客人约会,这部分人就逐渐演变成了卖身的游女,也就是娼妓。

1617年3月,出于风化、管理和税收上的考量,江户幕府接受大商人庄司甚右卫门的建议,在江户设置了官方许可的“游里”,也就是公娼或者说是官妓,并把之前分散在江户及周边地区的游女集中在这里,统一管理。

江户时代的公娼,也叫“吉原”。吉原初建的时候,身份比较高级的游女叫“太夫”,其次为“格子”,再次为“端”。

要想成为太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有姿色,能歌善舞,还要气质高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同时还要温柔、善解人意,懂得讨客人们的欢心。

后来,太夫就发展成了艺伎。一般来说,艺伎只卖艺,不卖身,并有官方监督。作为町人寻找温柔乡的地方,游里并不是一个单纯发泄性欲的场所,而是具有超乎其上的作用。本书作者阿部次郎认为,游里作为性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本质是一种“肉身话语,它的终极指向是灵魂的自由”。

而町人经济的繁荣为强大的市井文化提供了土壤,由此在江户时代出现了大量描写和记录游里的文学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藤本箕山的《色道大镜》。

藤本箕山在《色道大镜》中说:“好色虽然是调动一切官能来追求生理上刺激的行为,但参与其中的人,又在小心翼翼地避免堕入兽性,同时又赋予了人间美好的温情和期许。”

也正是这本书,提出把“好色”作为一种可以磨炼、修行的“色道”,立志于此道的人,则必须不断打磨自己的能力和意志,最终可以达到“意气”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藤本箕山是首次把游里生活和好色活动赋予了哲学意义的人。

 二、怎样理解日本文化中的意气美学观

接下来,我们讲讲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怎样理解日本文化中的意气美学观?

1、何谓意气

提到日本的美学理念,一般我们都会联想到“物哀”“幽玄”“侘寂”之类,相对来说,“意气”就比较陌生。

实际上,日本传统审美发展到江户时代,“意气”美学观已经把上述几种审美追求溶为一体,并在游里中不断成熟,让日本传统审美带上了身体审美的现代色彩。意气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身体美学”,而意气美学又代表了日本传统审美文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和最后一种形态。

“意气”也可以称之为“通”和“粹”。所谓“通”是指男女交往中潇洒达观的行为之美,“粹”则是心无杂念的心理修炼。一个人只有内在“通粹”了,外在才能有“意气之美”。

如果再进一步细化解释,“通”就是内在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贯通、通晓、通透等特征,而“粹”则要求个体内在方面体现出一种通透。这种通透,仿佛是一颗顽石历经千年的磨砺,终成一块通灵美玉,这属于个体的修炼美学。

总之,“意气”美学是一种把“通”与“粹”之美,完美呈现出来的内外通透的审美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气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恋爱交际美学,它要求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是没有功利的审美关系,展现的是个体与人际交往过程中“通”与“粹”的美感。这种美感,不仅仅要停留在外表的美化、内心的纯洁,更要体现在与人交往时恰到好处的美妙。

举个例子来说,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中,男主人公岛村曾三次前往雪国幽会女主人公驹子。

初到雪国时,岛村对驹子是无礼、轻蔑的,他只是被驹子的外貌所吸引,垂涎驹子美好的肉体。第二次离开雪国时,他们约好明年再来,岛村却又爽约,让驹子空空等候,而岛村没有一点愧疚自责。

直到第三次来雪国时,面对同以往一样深夜醉酒后跑来的驹子,她已经是一名艺伎了,她的表情是微笑与哭相的混合,她的情感是冷淡和真情的叠加,她的体温是寒冷与温暖的交替,这就奠定了岛村和驹子之间微妙的情感状态。

在这段感情中,川端康成要表现的就是一种意气的美学观。此时的驹子无疑是美的,然而这种美因需要保护而存在,因为她的无功利性而变得令人神往。

2、意气的内涵

为了进一步解释“意气”的概念,本书作者九鬼周造把“意气”的结构定义为“媚态”“意气地”和“谛观”这三个内涵。

“意气”美学的第一个内涵是媚态,这里的媚态是一个中性词,是指一种相对含蓄的异性吸引力。

媚态只有在男女相互接近的过程中才产生,一旦双方发生了肉体上的关系,距离消失了,美也就没有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媚态的完美状态,就是要存在于一种无限的不会相遇的追逐之中。

“意气”美学的第二个内涵,叫“意气地”,它指的是“意气”的美要有基础、有底气、有傲气,也可以延伸为倔强、矜持和自尊自重的意思。

不同于“媚态”,“意气地”有一种和异性对抗的强烈意识。

比如,在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贵族妇女空蝉就是一人这样的人。在小说中,年轻貌美的空蝉才情兼备,看似温柔的性格中含着刚烈。有一天,对空蝉垂涎已久的贵族公子光源氏借故到空蝉家里去躲灾,等大家熟睡后,他奸污了空蝉。面对光源氏的暴行,空蝉痛斥了他,同时,为了躲避光源氏的追求,空蝉出家为尼,了断了这个色魔的色欲之心。面对光源氏的空蝉,可以说是有着不可侵犯的气概和气魄。也正是这种傲骨,才让光源氏深深迷恋。

如果说,“媚态”为“意气”定下了基调,而代表傲气的“意气地”则强化了“媚态”的存在,让“媚态”更加光彩照人。

“谛观”是“意气”美学的第三种内涵。所谓“谛观”,是指一种看破红尘、洞悉人情世故的心境。它的主要表现,就是基于在自我命运理解基础上的一种不执着的、超然的态度。“谛观”具体可以理解为在恋爱中的男女能以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来面对悲欢离合。

总之,“媚态”“意气地”和“谛观”共同构成了“意气”的内涵结构。“媚态”是存在于两性关系间的张力之中,与死气沉沉的传统男女关系相对立;“意气地”呈现的是一种对抗的姿态,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傲慢且随性的“武士道”;最后一种“谛观”,则是经历失望后放弃对事物的执念,是一种从颓废中产生出来的超然态度。意气美学的这三种内涵看似相互矛盾,实则相互补充。

结语

以上就是《日本色气》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正如康德所说:“美是拥有个别性和普遍性这一对立双方的共同体。”意气美学是日本美学中极具先锋性和独创性的美学观,同时也是极有日本特色的美学观。

意气美学诞生于江户时代的游里,以身体美学为出发点,满足了町人们摆脱政治压抑和伦理束缚的心理。这种传统的审美情趣不断吸取时代特性来完善自身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影响着日本的众多文化领域。

《日本色气》这本书通过系统分析意气美学的概念和内涵,帮助我们深刻地感受日本“意气”审美的超越性。也就是说,日本的古典美学是以感性为前提和基础的美学,想把感性的东西完全用理论诠释是不可能的。

对于许多中国读者来说,读日本文学常常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有的是认为他们变态,有的认为他们太消极,有的认为他们过于强调情色……这其实都是因为文化和审美的差异,《日本色气》这本书将帮助大家理解日本文化和艺术的根源和特点,发现日本文学所蕴含的独特美感。

【编辑:王岳】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改善》|日本的世界级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靠的是什么?

【行走日本系列】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4 |日本的传统与现代

【行走日本系列】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1|日本历史上传奇的人与事。

【行走日本系列】日本名所解剖书|探寻日本千年文化之魂。

【行走日本系列】武士道|义、勇、仁——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三要素。

【行走日本系列】《从幕末到明治》|近代日本崛起之路。

【诺奖文学】《伊豆的舞女》|什么才是最美丽的初恋?

《小偷家族》|正义如何定义?善与恶的界线在哪?

《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如何让长寿不再是噩梦?

《女性贫困》|女性想冲破贫困,要凭自己的努力吗?

上次推送内容:

【迷宫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读一个推理故事,重新理解时间的概念。

【严选好书】关于努力工作,一流人才必须要有的4个心态。

《信仰》|有人说他是疯子,他却凭投资阿里获利2000倍。

【大咖讲书】何伊凡《原则》读书会(二)|原则的核心就是自我进化。

本次推送:

《日本色气》|如何从意气美学的角度,理解日本江户时代的色道内涵?

【严选好书】职场里的巨婴,“毁”人不倦。

《权力的传递》|向最善于玩弄权力的总统学说服别人的本事。

【大咖讲书】何伊凡《原则》读书会(三)|我们既然无法避免和现实相遇,那么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现实。

下次推送:

《声音中的另一种语言》|如何掌握读诗、理解诗的方法?

【严选好书】把孩子送进精英学校,你是认真的吗?

《YC创业营》|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怎么去创业?带上这五件武器。

【大咖讲书】何伊凡《原则》读书会(四)|创业者要把事业做大一定要有强大的信念。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