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迷宫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读一个推理故事,重新理解时间的概念。

豪尔赫·博尔赫斯 品卷一族
2024-12-10

《三体》用一本书讲清楚了“时间”,这本书用一个故事就讲透了


实践应用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代表作,博尔赫斯用小径分岔的花园造了一部迷宫小说,表面上看,是在讲一个侦探故事,主人公余准原本是一位中国博士,他被培养成一名德国间谍,潜伏在英国,为了躲避追杀、把秘密报告给德国头头,他躲进了那座小径分岔的花园里,结识了汉学家艾伯特博士......但其实,这本书真正想表达的其实是与时间相关的哲学问题,整本书的大部分篇幅,也都在讲余准与汉学艾伯特博士讨论关于迷宫和时间的哲学。所以抱着看故事的心态来读《小径分岔的花园》这本书的读者,往往会失望而归,因为作者博尔赫斯的本意并不是讲故事,而是想探讨“时间”,他为了突出“时间”的概念,甚至刻意弱化了情节,抛弃了传统侦探小说的环环相扣和细节满满。

在博尔赫斯眼中,时间不是连续的,也不是有序的,时间可以像空间那样,在一个个节点上开岔,变成一张各种时间互相接近、相交或长期不相干的网,人们可以在时间的每个分岔点上,在这张时间网的各个位置,做出不同的选择。读懂这句话,才有可能读懂博尔赫斯,读懂《小径分岔的花园》

关于作者: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文学领域上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他身上的标签非常多,极端派、先锋派、超现实主义、幻想文学、后现代主义等,但如果你真的了解博尔赫斯,真的用心读过他的作品,就会发现,博尔赫斯的多元和丰富是这些标签所不能概括的,这些标签充其量也只能呈现他的一个侧面、一个部分或一个阶段。

博尔赫斯早年深受柏拉图、叔本华等人的唯心哲学和尼采唯意志论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辨识度非常高,因为受到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作品中通常会出现梦、迷宫、虚构的作家和作品等意象,作品也常常在探讨时间和空间、梦境和现实、存在和虚无。

 学什么:

1、《小径分岔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博尔赫斯眼中的时间是什么样的?

一、小径分岔

余准是德国培养的间谍,他和同伴维克多潜伏在英国,想办法获取英国进攻德国的计划。余准知道,当间谍的过程可能很可怕,但他这么冒险不是为了德国,余准说:“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觉得德国头头瞧不起我这个种族的人,瞧不起我身上汇集的无数先辈,我要向他证明,一个黄种人能够拯救他的军队。”

这天,余准打电话到同伴维克多的住处,但接电话的是理查德·马登,马登是一个听命于英国的爱尔兰人,他出现在维克多的住处意味着维克多已经遇害了,而余准的生命也即将走向尽头。余准仰面躺在自己的铁床上,脑子里浮现出马登的那张马脸,心想那个自鸣得意的武夫一定知道了他们掌握的秘密,知道他们已经拿到了英国炮队的所在地,只要把这个地点汇报给德国,那么英国必死无疑。

余准首先想到的是找人替他把情报传出去,这个人住在阿什格罗夫,离他的住处不到半小时的火车车程。他乘马车赶到火车站,买了一张去阿什格罗夫的票,这趟车八点五十开,他得快一点,错过了就得等到九点半了。

车站的月台上几乎没什么人,车厢里人也不多,但余准发现理查德·马登已经追了上来,好在对方晚了一步,没有赶上这列车,下一趟车就是40分钟之后了,他侥幸为自己争取了40分钟的时间。

列车进站了,但没有人报站。余准问月台上的小孩:“到阿什格罗夫了吗?”

小孩回答:“到阿什格罗夫了。”

余准下了车,往前走,有一个小孩看着余准问:“您是不是要去艾伯特博士家?”不等余准回答,另一个小女孩就抢着说:“博士家离这儿很远,不过您走左边那条路,每逢交叉路口就往左拐,就能找到了。”

小女孩的话让余准想到了迷宫,他还想到了自己的曾祖彭㝡,一位曾经的云南总督,他辞去高官厚禄,一心想写一部比《红楼梦》的人物更多的小说,建造一个谁都走不出来的迷宫,他后来被人刺杀了,留下了一部像天书一样的小说。

余准一边思索着那个迷宫,一边沿着小路走,他遇到许多岔开的路口,他按着小女孩儿说的,选择了左边那一条路,最终来到一扇生锈的大铁门前。

余准敲响门,一个提着灯笼的高个子走出来,笑着说:“看来老天不想让我寂寞,您一定也是来参观花园的吧?”

余准觉得莫名其妙,“花园?什么花园?”

男人沉稳地回答:“小径分岔的花园。”

余准突然激动起来,难以置信地说:“小径分岔的花园?那是我曾祖父彭㝡的花园。”

高个男人张大了眼睛,问:“您的曾祖?您德高望重的曾祖?请进,请进。”

花园的小径弯弯曲曲,和余准想象中的一样,他们走进一间藏着东方和西方书籍的书房,借着书房的灯光,余准看清了眼前的高个男人,他就是艾伯特,艾伯特告诉余准,在成为汉学家之前,他在天津当过传教士。

艾伯特说:“您的曾祖彭㝡的一生真令人惊异,他当上了家乡的总督,精通天文、占星、棋艺,又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后来他竟然抛弃了一切,去写书、盖迷宫,闭门不出13年。他死后,继承人只找到一些杂乱无章的手稿。”

余准插嘴说:“那是一本自相矛盾的草稿的汇编,我看过一次,主人公在第三回里死了,后来在第四回又活了。”

艾伯特打断了余准的话,他说:“这书就是迷宫,一座时间的无形迷宫。彭㝡生前自己引退后要写一部小说,还说要盖一座迷宫,人们都以为这是两件事,但谁都没想到书和迷宫其实是一样东西。”

说完,艾伯特向余准展示了一张方格的薄纸,纸上是彭㝡的笔迹,用蝇头小楷写着:我将小径分岔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

艾伯特把这张纸递给余准,接着说:“在发现这封信之前,我曾自问:在什么情况下一部书才能成为无限?我认为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书的最后一页要和第一页雷同,才有可能没完没了地连续下去。但是彭㝡的书里的情节大多是自相矛盾的,没有雷同的地方,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拿到了彭㝡的这封信,我注意到这句话:我将小径分岔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我几乎当场就恍然大悟,原来小径分岔的花园就是那部杂乱无章的小说,若干后世这句话,揭示的是时间的分岔,而不是空间的分岔。”

余准听得云里雾里,艾伯特看着余准疑惑的样子,继续解释说:“在所有虚构的小说中,当一个人面临不同的选择时,总是选择一种可能,排除其他可能,而在彭㝡那本小说中,主人公却选择了所有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后世,许多不同的时间,我们读这部小说时觉得前后矛盾也正是因为如此。比方说,彭㝡的小说里有一个叫方君的人物,方君有个秘密,一个陌生人找上门来,方君决心杀掉这个人。按照我们的想法,这件事有几个可能的结局:方君可能杀死了这个不速之客;方君也可能被这个不速之客杀死;或者两个人都安然无恙;也可能两个人都死了。但是在彭㝡的作品里,这几种结局都出现了,各种结局都有,每一种结局是另一些分岔的起点。”

艾伯特看着余准,说:“我知道彭㝡最关心、最关注的就是深不可测的时间问题,可是《花园》这部小说的手稿中唯独没有出现时间这个问题,甚至连时间这个词都没有用过,您觉得彭㝡为什么要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呢?”

余准被这个问题问住了,艾伯特提示他说:“如果我们要设一个谜底是‘棋’的谜语,谜面唯一不用的字是什么?”

余准想了半天,说:“是‘棋’字。”

艾伯特点点头,“一点都不错。彭㝡的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庞大的谜语,谜底就是时间,所以他才刻意不用时间这个词,很显然,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彭㝡心中对时间的诠释,他和牛顿、叔本华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认为时间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他认为时间有无数序列,背离的、汇合的、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这些网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里,有你没有我;而在另一些时间里,有我没有你。目前的这个时刻,我们正好相遇,在另一个时刻,您可能穿过花园,发现我已经死去。”

余准听着,嘴里喃喃地说:“在所有的时刻……我感谢您重新创造了彭㝡的花园。”

艾伯特一笑,说:“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刻。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

这时候,余准突然感觉房屋四周的花园里充斥着无数看不见的人,那些人是艾伯特,是他自己,他们隐藏在时间的其他维度之中,忙忙碌碌、形形色色。但当他再抬起头的时候,那层梦魇似的躁动消失了,他看到花园里只有一个人,那个人像雕像一样高大,从小径上慢慢地走过来,那个人就是一直在追杀他的查理德·马登。

余准把视线从窗外收回来,落在艾伯特的身上,轻声问:“我能再看看彭㝡的那封信吗?”

艾伯特站起身,背对着余准去打开那个高高的柜子上的抽屉。余准握着那支左轮手枪,对着艾伯特的后脑勺,小心地扣下扳机。仅仅一瞬间,艾伯特就倒在地上,哼都没有哼一声。

紧接着,马登闯了进来,他逮捕了余准,余准被判了绞刑。但他被逮捕的那天晚上,已经把应该攻击的那座城市的名字通知给了德国头头。余准被绞刑前在报纸上看到,德国军队已经对英国炮队所在的城市进行了轰炸,报纸上还有一条消息说著名汉学家艾伯特被一个叫余准的陌生人暗杀,暗杀动机不明,似乎是给英国出了一个谜。

而余准的德国头头破解了这个谜,他知道在战火纷飞的时候,余准无法向他通报那个叫艾伯特的城市名字,除了杀掉一个叫艾伯特的人来暗示艾伯特这座城市外,找不到别的办法。

二、花园里的荒诞

博尔赫斯笔下的《小径分岔的花园》神秘而荒诞,充满了无数不可思议的偶然性。

当余准被理查德·马登追捕的时候,恰好先一步登上了火车,赢得宝贵的40分钟时间;当列车在荒野中停下来,余准刚走下火车,几个小孩就说出了艾伯特博士的家,而那正是余准想去的地方;更巧合的是,艾伯特的家正好是余准的曾祖彭㝡的小径分岔的花园,而艾伯特作为一位汉学家,仔仔细细地研究了彭㝡遗留下来的小说,并最终解开了小说的谜底。谁能想到,一部几百年前的东方人的小说,竟然被一个西方人揭开了谜底,这里面多少隐含着些“荒诞”;而余准作为一个中国人,却不惜性命为德国人卖命,这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荒诞性。

然而在所有的“不可思议”中,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还是那个时间的迷宫。博尔赫斯笔下的时间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时间不同,博尔赫斯发明了一种“分岔的时间”,他说,如果时间可以像空间那样在一个个节点上开岔,就能够诞生“一张各种时间互相接近、相交或长期不相干的网”,这张时间的网和牛顿的线性时间对峙,在这张网里,人们可以“选择全部的可能性”。

读完《小径分岔的花园》,我们可以隐约感觉到,博尔赫斯眼中的时间,似乎有平行时间的概念,多种时间可以并存,有无限的可能性,也有无限的不确定性。

人是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组成的物质,现实世界中的每一次细微的活动,都会导致不同结果的出现,而每一种结果,都是偶然和必然的选择。就像余准和艾伯特的相遇,是偶然,更是必然。

结语

当《小径分岔的花园》画上句号,很多人仍然意难平,为余准和艾伯特的结局遗憾,明明艾伯特是余准最不愿杀死的人,最后却不得不杀死。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解读这个结局,博尔赫斯最推崇时间的重复和循环,他说,在永生者之间,每一个举动以及每一个思想都是遥远的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举动和思想的回声,或者是将在未来屡屡重复的举动和思想的准确预兆。经过无数面镜子的反照,事物的映像不会消失,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有一次,不可能令人惋惜地转瞬即逝。

我们期待在下一个分岔的时间里,余准和艾伯特以朋友的身份再次相遇。

【编辑:郭晓晴】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诺奖文学】《长日将尽》|如何面对理想的破灭、信仰的消失?

《红顶商人胡雪岩》(4、5、6)|不论你喜欢或者是不喜欢,胡雪岩总是有故事。

《我的光荣与信仰》|如何坚守信仰,赢得荣光?

《有信仰的资本》|为什么说企业家要自己的信仰?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人类为什么会无端作恶?

《世界观》|哲学和宗教是怎么推动科学发展的?

《断臂上的花朵》|为什么说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二手时间》|如何在动荡时代下寻求出路?

《战争论》|如何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

【诺奖文学】《女士及众生相》下|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与神对话(第三卷)》|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晚清宫廷回忆录】逊清皇室秘闻|民国时代的末代皇室。

【诺奖文学】《耻》|可以理解的耻辱,不能理解的荒唐。

《藏锋:刘永好传》|学为己用,学无止境。

袁庚传|筚路蓝缕,以启蛇口。

上次推送内容:

《幕后产品》|打造突破式产品思维。

【严选好书】改变生活难吗?从改变思维认知开始。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创业者如何紧跟风口?

【大咖讲书】何伊凡《原则》读书会(一)|与原则相关的事情最容易造成价值观的分裂与对立。

本次推送:

【迷宫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读一个推理故事,重新理解时间的概念。

【严选好书】关于努力工作,一流人才必须要有的4个心态。

《信仰》|有人说他是疯子,他却凭投资阿里获利2000倍。

【大咖讲书】何伊凡《原则》

读书会(二)|原则的核心就是自我进化。

下次推送:

《日本色气》|如何从意气美学的角度,理解日本江户时代的色道内涵?

【严选好书】职场里的巨婴,“毁”人不倦。

《权力的传递》|向最善于玩弄权力的总统学说服别人的本事。

【大咖讲书】何伊凡《原则》读书会(三)|我们既然无法避免和现实相遇,那么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现实。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