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乐路》|听外国记者讲述他眼中的上海和中国。

[美]史明智 品卷一族
2024-12-10

以小见大,“半条马路知中国”


核心书摘:

《长乐路》这本书记录了上海长乐路这条街道上,五个普通家庭的真实工作和生活。透过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面临的人生困境,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更鲜活的上海和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作者在书写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和经历时,也揭露了不少中国发展进程中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比如城市改造中的暴力拆除、诈骗老人的旁氏骗局以及外来人口的高考户籍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上海这座城市,更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因此,理解长乐路居民的故事,也是在理解我们自己身处的世界。

关于作者:

史明智,一位美国记者。1996年,史明智以“和平队”志愿者的身份首次来到中国,留在四川省自贡市做外教。十多年后,他成为美国广播媒体Marketplace唯一的驻华记者,后来,他又成为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上海站记者。

从2010年起,史明智就和妻子定居在上海的长乐路。他花了六年左右的时间和长乐路上的许多居民交谈,深入了解他们的故事,并记录他们不为人知的过去。最终,史明智以这些真实而鲜活的素材为基础,写下了《长乐路》这本书。

学什么:

1、作者在《长乐路》中记录了哪些故事?

2、作者如何理解中国?


一、长乐路,上海街道里的人和事

长乐路位于上海市中心地标人民广场的西南方,总长度约3.2公里,是一条绿树成荫的街道。当年法国人在这里殖民时,曾种下过一排排高大的“法国梧桐”。

其实,这些大树准确的名字并不叫法国梧桐,它们原本是中亚地区出产的东方悬铃木和美洲桐木的混种,学名叫“伦敦悬铃木”,最早出现在西班牙。

后来,法国巴黎的一位城市规划师很喜欢这种枝繁叶盛的大树,于是就把它们种满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再后来,伦敦悬铃木就出现在了世界各地,成为罗马、悉尼和纽约等很多世界级大城市的街头宠儿。

将近一个世纪以后,法国人走了,日本人来了,日本人走后,是中国漫长的内部斗争期,长乐路两旁的大树,见证了文化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血雨腥风。

如今,长乐路已经成为一条极具小资情调的现代化街道,“长乐路”,寓意“长长久久的快乐之路”。

长乐路是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和一双“眼睛”。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基本覆盖了普通大众和社会精英等各个阶层。从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几乎可以透视整个上海,甚至是整个中国。

当然,像《长乐路》这样以小见大的纪实文学作品,在我国古代也有不少,北宋文学家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就是其中一部。

《东京梦华录》是一部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当时,北宋的都城是开封府,这本书就是记录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

在书中,孟元老主要描绘了居住在开封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有所涉及。全书一共分为十卷,描述了城池河道、店铺酒楼、时令节日,饮食起居和歌舞百戏等很多内容,是一部研究北宋都市生活、经济文化的重要历史参考资料。

比如,书中写到了热闹的夜市。在卷二中,有这样一个小章节,叫“州桥夜市”,里面记录了各种夜宵美食:“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夜宵十分丰盛,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价格便宜,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这样热闹的场景,一直要持续到半夜十二点,也就是“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另外,在当时,不仅男性可以随意闲逛,就连女同胞们,也可以在晚上自由地出行。《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一节中就有记载:“街北山子茶铺,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街北的茶铺里,有仙洞仙桥,北宋的很多女子常在夜间前去,在那里吃茶、游玩。

可以说,当时的文化是十分包容和开放的。但这种情况,只有在宋代才有。在宋朝以前,历朝历代都实行“宵禁”制度,也就是晚上不许随便上街,抓到了还要被拘留。一直到了北宋时期,宵禁才被打破,才出现了彻夜灯火通明、笙歌不停的景象。

总而言之,无论是宋人的《东京梦华录》,还是今天我们读的这本《长乐路》,都是研究民生风俗的好资料。透过这些纪实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人和事,从超越时空的体验中,发现亘古不变的人性和永恒的真理。

二、梦想和寄托,他们在这里扎根安家

居住在长乐路的居民,既有解放前的原住民,也有新时代的上海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带着淳朴的气息。在他们之中,有人是因为贫穷不得不背井离乡,也有人是怀揣着雄心壮志,想要来实现梦想。但不管怎样,他们都离开了亲人和家乡,渴望重新开始,试图找到另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

而上海这座城市,给了他们风险和不确定性,也给了他们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在书中,作者记录了长乐路上的三位店主,他们靠行动,努力在这座城市里扎根、安家,追求自己的心灵寄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三位店主的“追梦”生活。

1.CK的三明治店

第一位店主是开三明治店的陈凯。陈凯,绰号CK,是一个心怀梦想的文艺男青年。从青春期开始,CK就是一个叛逆少年。CK的父亲一直渴望成为一名作家或音乐家,但他并没有艺术专长,只能在体制内谋生。为此,他常年活在压抑和愤懑中。他的脾性喜怒无常,频繁的家庭暴力,导致了陈家的破裂。在父母离婚后,CK一度陷入了抑郁之中,他想过自杀,但没有成功。

后来,是手风琴救了CK。他努力练习手风琴,把生活的全部重心放在了对未来的追求上。大学毕业后,CK进入了珠江钢琴集团工作。虽然这份工作待遇丰厚、任务清闲。CK却认为,这种生活会让大脑生锈,这样的日子毫无意义。于是,他又开始寻找更有趣、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有一年,意大利手风琴制造商博罗威尼在上海开了一家工厂,正在招聘助理。CK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离开珠江,来到上海的博罗威尼工作。

一年后,CK就掌握了手风琴生产和制作的全部流程,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四年时间里,他的月收入从400美金涨到了4000美金,这让CK第一次在上海感受到了归属感。

后来,CK去美国旅游,他在芝加哥的一家三明治店体验之后,萌生了自己也开一家店的念头。回国以后,他就在长乐路810号的一家精品店二楼,开了自己的三明治店。店名叫“Your Sandwich”,意为“你的三明治”,后来改名为“2nd Floor”,意思是“二楼”。

CK的三明治店生意不太好,但CK还是希望能创造一个空间,吸引年轻的音乐家和艺术家。他说:“我希望找到那些想从体制中脱离出来的人。我想要结识和自己相似的朋友,那些对艺术、时装设计和其他行业有独立见解的创业者。”

作者史明智在书中感慨说:“多亏有像CK这样的人,正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和情怀,才支撑起了长乐路这条狭窄马路两边玲琅满目的小店和咖啡馆。”

2.赵女士的花店

书中讲述的第二位店主,开花店的赵女士。

赵女士的花店名叫“锦乐花店”,位于长乐路的最东边,地段很不错,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店里买花、订花。花店这种生机勃勃、热烈喧闹又不失温馨的氛围,带给作者很大触动。

不过,最吸引作者目光的,还是赵女士身上散发的活力。赵女士来自农村,说话声音很大,很爱笑,充满自信。她会开别人玩笑,也很爱自嘲,而这也是上海本地人很少能做到的。

赵女士有两个已经成年的儿子,大儿子叫大阳,小儿子叫小阳。她辛苦经营都是为了给她的两个“太阳”提供更好的生活。如今,赵女士的两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一切都在欣欣向荣地生长着。

赵女士是在十几年前从山东老家逃到上海的,她从小体弱多病,曾经得过白血病,奇迹般地活下来之后,嫁给了一个不嫌弃她的山里农民,可是在生下两个儿子之后,她的丈夫就经常因为财务问题和她吵架,甚至还动手打人。

痛苦的赵女士提出离婚,可丈夫却威胁她说,如果离婚,就杀了她的父亲。无奈的赵女士只好独自一人,离开老家,逃往了上海。

来到上海的赵女士做过很多工作,最终选择了开花店。幸好,她的花店生意不错,赚到了一点钱,如今,母子三人一起在上海生活。

3.冯叔和傅姨的葱油饼铺子

第三家店主是开葱油饼铺子的冯叔和傅姨。

冯叔和傅姨是一对老夫妻,在长乐路169号开了一家葱油饼铺子。冯叔的手艺很好,做的葱油饼小有名气。忙起来的时候,他一天要做180个葱油饼,每个饼收3.5块钱,比附近街区的大多数小吃摊都要贵一块钱。

冯叔对自己的手艺很满意,他说:“我做的葱油饼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人人都喜欢。”冯叔夜以继日地辛苦忙碌着,用一张张葱油饼养活了全家。

和冯叔的勤劳朴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妻子傅姨的闲散和妄想。傅姨无业在家,她十分热衷投资,渴望零风险、高回报的收益,于是拿着夫妻两人的全部积蓄,投身进了一场又一场显而易见的骗局之中。

对骗子们来说,像傅姨这样没受过什么教育、上了年纪又不会上网的女人,正是他们最容易得手的目标。因为投资的事情,冯叔和傅姨激烈地争吵过许多回。本书作者分析傅姨的行为说:“无论是去地下教会也好,还是四处投资也好,傅姨都不过是在寻找一个寄托罢了。虽然这个寄托,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影。”

三、强拆和流放,有人永远失去了家园

前面讲的三位店主都算是在上海扎了根,是比较幸运的人,相比之下,书中的另外两位主人公,王明和陈忠道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他们身上,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就讲一讲。

1. 消失的麦琪里

2005年1月,上海麦琪里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丑闻:一支气势汹汹的拆迁队,连夜泼洒汽油,把一对年过70的老夫妻,活活烧死在了家中。

当时的上海正在筹备2010年世博会,可是,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巨幅标语下,却上演了这样一桩惊天惨案。几个月之后,三名肇事的拆迁队成员被绳之以法,分别被判处死缓和无期徒刑。

这次拆迁的地带是麦琪里“石库门”,主人公陈忠道也是其中的住户之一。麦琪里曾经是上海市区保存最完好的石库门,但在城市改造中,麦琪里成了首要改造目标。当时的大部分居民离开了这里,但陈忠道和一小部分人坚持不让拆。因为这里承载着他毕生的梦想,这些石库门房子、老店和弄堂,共同构成了一个年代的记忆。

虽然纵火案事件导致拆迁被迫停止了,但改造却没有真正终结。2013年9月,拆迁队的人把陈忠道夫妻俩关在几个街区外的一个院子里整整8个小时,在这8个小时时间里,他们的家被暴力拆除了。从这之后,石库门没了,麦琪里也永远地消失了。

2.一盒信

除了陈忠道的悲惨经历以外,另一位主人公王明的命运也同样不幸。

王明曾是上海郊区一个硅钢厂厂主,靠着回收硅钢发家致富。在20世纪50年代,王明的工厂被政府接管,他本人也被安上了资本主义的罪名,被打成“右派”,送往千里之外的劳改农场。

被送走的那一年,王明的妻子刚刚为他生下第7个孩子,也是唯一一个儿子——王雪松。父亲的事件对孩子们影响很大,王雪松经常在课堂上被侮辱是资本家的儿子,他的姐姐们也一个个失去了工作和升迁的机会。

王明在劳改农场的时候,他的妻子和亲人们都给他寄去过很多信。一位教授听了王明的遭遇后叹息说:“听上去,王明是个天生的资本家。要是在今天的中国,他或许能一夜暴富,但他被困在了那个错误的时代里。我们都是。”

很多年以后,王明走出了劳改农场,独自生活在养老院中。到他去世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儿子都没有去参加葬礼。

结语

以上就是《长乐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这本书中,作者史明智生动记录下了他所看到的长乐路,写下了在这里生活的人和发生的事。对于中国人来说,长乐路上发生的一切,或许太过熟悉,缺乏新鲜感。可是,透过外国人的双眼和笔触,我们或许又能发现一些不同之处。

作为一个外国人,史明智看到的中国不是繁荣崛起的大国,而是那些被繁荣驱逐、力不从心的人。他们的心酸和孤独,身上的矛盾和困惑,才更贴近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深入了解长乐路的故事,让作者认识到中国这个国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如他自己所说:“哪怕你用一生来研究这个国家,你仍不能很了解它,这是一个巨大的甜蜜的悲伤。”

编辑:水落鱼浅

相关内容

《私人生活的变革》|了解中国乡村私人生活的转变。

《寻路中国》|发解一位旁观者眼中的中国巨变。

《这辈子》|如何见证小人物背后的时代变迁?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上山下乡: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知青运动》|上山下乡运动始末。

《宗庆后》|娃哈哈如何从一个小校办工厂成长为行业霸主?

《秋园》|听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的故事。

【小说】《人生海海》|如何透过人性的荒唐与高尚,理解一段非典型的英雄主义。

【小说】《活着》|自己的路是自己走的,脚上的泡是自己打的?

上次推送内容:

《星空的琴弦》|了解天文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理解科学精神的本质。

【严选好书】时刻有Plan  B的人是最靠谱的同事。

《光荣与梦想》(萌版)|创业者如何选项目?要有上帝视角。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五十)锁门与开门的艺术

【特别推送】《毛泽东传》(二)(添加文字)|在战争中赢定蒋介石

本次推送:

《长乐路》|听外国记者讲述他眼中的上海和中国。

【严选好书】企图守住一切的人什么都守不住。

《至关重要的关系》(萌版)|想建立竞争优势,那就想办法打赢局部战。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五十一)如果对方不照剧本演

【特别推送】《毛泽东传》(三)(添加文字)|向社会主义过渡

下次推送:

《DK医学史》|了解人类跟疾病斗争的艰辛过程。

【严选好书】我们应该适当停下来,好好跟自己谈谈。

《思考,快与慢》(萌版)|领导者如何让判断更加有效?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五十二)让步的四组变量

【特别推送】《毛泽东传》(四)(添加文字)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