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新书】《价值共生》|陈春花教授对数字化时代组织管理的最新见解。

陈春花 品卷一族
2024-12-10

十年数字化组织研究与实践集大成之作,完整呈现新的组织管理体系,为数字化时代,企业挖掘新价值,赋能强个体提供解决方案


核心书摘:

对于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我们,无论个体还是团队,如何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呢?那就是要对数字化有足够的认知,因为这是一次完全不同以往的技术变革。如果认识不到数字化带来的影响,仅个人来讲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必竟人对价值的体验是各式各样的,古希腊哲学中的犬儒派,只需像狗一样活着,只要不影响他对世界的思考就可以。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掌舵人对数字化大环境认识不足,不能顺势而为,那将是致命的。认知上的不足,无论是对个体还是一个组织都是致命,而在认清本质的情况下,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可以在复杂且不确定未来的大背景下,实现价值最大化呢?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新华部商学院理事长陈春花,在我们今天共读的这本《价值共生》中给出了客观的解答。

关于作者:

陈春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新华部商学院理事长。

学什么:

1、数字化的本质是什么?

2、如何做到价值共生

3、个体价值的自我认识

今天我们要共读一本新书《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这一书是陈春花教授坚持十年数字化组织研究与实践的集大成之作,她在书中首次完整提出了数字化时代组织管理的体系,并深入分析了组织价值重构的未来走向。

陈春花教授可以说是我们今今乐道读书会的老朋友了,她多次带着自己的新书,在线上线下与我们读书会的书友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管理智慧,以前我们也曾解读过她的代表作《激活组织》《激活个体》《经营的本质》等。

陈春花教授是一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者,她一方面在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等名校担任管理学教授,教书育人;另一方面,她还先后出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山东六和集团总裁等企业领导职务,并于2017年、2016年、2015年连续三年入选《财富》“中国25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

所以,读陈春花教授的书,不仅能学到前沿的管理理论,更重要的是,可以接触到顶级管理专家和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智慧,这是学以致用的最直接方法。

一、数字化的本质是什么

人类的伟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人们好奇伟大的自然哲学家牛顿为什么会对神学这样感兴趣,其实不仅是牛顿,西方许多我们熟知的科学家都对探寻伟大的造物本体充满兴趣,当他们发现无法跟伟大的本体对话时,就通过对造物的造物来完成与神的对话,而这也是西方自然科学发达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只要探寻到自然的规律,就是在向他们的神致敬。规律就是本质,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会有一个可循的规律,所有现象就是为了让你发现这个规律。

那么数字化的本质是什么呢?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做了分析:

1、数字化的本质特征

作者认为,数字化不仅是个技术概念,更是个代际概念。数字化作为技术概念,把人类直接从工业时代带入了信息时代;作为代际概念,数字化融合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在书中,作者主要从代际概念这个角度展开论述,她认为数字化有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连接,连接是比拥有更有用的特质。凯文·凯利在《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一书中表达了一个思想,那就是互联网的特性就是所有东西都可以连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技术有两个鲜明的特性,就是随身而动,随时在线,它带来的结果就是人们可以即时连线。为什么人们这样在意即时连接体验?这是因为,这种体验可以帮助我们更便捷地获得价值感,而这也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快速迭代与倍速增长。

数字化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共生,数字化技术将现实世界重构为数字世界。书中作者利用“数字孪生”概念来解释她提出的共生概念。“数字孪生”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数字化创新研究专家迈克尔·格里夫斯的《智能制造之虚拟完美模型》一书中,书中对这个名词的解释是“与物理产品等价的虚拟数字化表达”,简单说,就是对真实物理系统的虚拟复制,复制品和真实物品通过数据产生联系。

数字化正在将现实世界重构为数字世界,这种重构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对现实世界的再创造,这就意味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完成了深度连接,并融为一体,最终达到共生状态并产生新的价值。

陈春花教授认为,数字化本质的最后一个特征是当下,当下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在个人意念中连通着过去和未来,而对于数字化技术来说,它压缩了过去与未来,一切都可以在当下实现。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数字化是关于连接选择的问题,是选择与谁连接,何时连接的问题,只要它想,它就实现。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冲击不是变化带来的,而是变化的速度带来的。关于速度对事物的影响我想每个人都知道,爱因斯坦那个伟大的质能公式中(E=mc²),速度起着绝对的作用。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应该都还记得那种大砖头一样的手机,当时人们把它叫做“大哥大”,在那时几乎是身份和成功的标志,有些人以为那是暴发户们在炫富,岂不知,在那个信息还不发达的年代,提前拥有这种移动电话的人,许多都利用信息差,成了时代的新贵。当普通人以为别人炫富时,人家早在闷声发大财了,这就属于认知上的问题了。接下来我们看看在数字时代,有哪些要注意的认知问题。

2、关于数字化的六个认知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最终的结局表面上是运气问题,其实是认知差距的问题。对于个人来讲,认知落后也许还没有什么,可对于掌控着组织命运的领导者来说,要是出现认知偏差,那将是致命的。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开始迅速增加。当时中国从西方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而中国的出口商品仍然是以传统的茶叶、生丝等为主,在这些出口货物中,还有一样很有意思的东西叫大黄。大黄是一味中草药,具有清湿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我们常用的去火药物牛黄解毒片中就有它的成分。

说它有意思并不是说中草药不应该成为出口产品,而是它成为重要出口产品的理由非常有意思。当时清政府负责对外贸易的官员也不知是听谁说的,认为洋人那里没有这种东西,而且他们如果不吃这种东西就会因为消化不良憋死,所以从我们“天朝上国”的“人道主义”精神考虑,必须把这种能救洋人命的东西作为重要商品。

现在听这理由好像是个笑话,可在当时,这可是正经得不能再正经的事情了。甚至有一段时间,在中英鸦片战争开启之后,还有人提议说,只要不给英军提供茶叶和大黄,他们就完了,而我们就会不战而胜。

翻阅历史资料可以发现,当时秉持着这种认知偏差的人可不是什么“愚夫蠢妇”,而是一批社会精英。比如,在嘉庆、道光年间,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学者叫包世臣,他是北宋名臣包拯的二十九世孙,他学识渊博,阅历丰富,对兵法、农政、货币以及文学、书法等均有深入研究,就连赫赫有名的林则徐都曾经向他请教学问。包世臣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安吴四种》,其中写道:“仁皇帝所为开海者,知各夷非大黄茶叶不生。西口陆路艰险,所通无多,故仰体昊天好生之德,设关通商,以全各夷民性命,并非为榷[què]税起见。”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仁德的皇帝之所以开通海上贸易,是因为了解洋人离了大黄和茶叶不能活命,而西洋到中国的陆地交通太过艰险,皇帝体念上天有好生之德,这才专门开设了通商口岸,可不是为了赚那点税银子。

你看,就连包世臣这样学识渊博的人,都能说出这种让我们听起来匪夷所思的话来,就不难想象,当时清朝社会的普遍认知水平该有多低了。所以晚清中国的屈辱历史真的不能完全怨洋人凶狠,我们自己不行,才是本质原因。

说到认知,陈春花教授对于数字化提出了六个关键认知,下面我们分别了解一下。

认知一:一切正在转化为数据。

无论你承认不承认,今天生活中的一切都在转化为数据。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企业的各种活动中,数据正以媒介的形式影响着价值本身。作者认为,如果组织管理者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企业就会在两个方向上找到价值创新空间:一个是模式创新,另一个就是效率改变。

而且这种模式创新是不分行业的,我们以制造业为例。过去一个产品生产出来投向市场,几乎不可能知道它的最终去向,用户的体验也无法及时反馈给生产方。在数字化之后,一切全变了,作为生产者的你,可以通过大数据准确知道谁在用这个产品,而顾客也可以直接发表他对产品的体验和需求,这就让供应链和产业协同变得更加高效。

数字化对其他领域同样影响巨大,比如农业产业。如今,信息网络、数据共享、金融服务等正成为影响农业的新要素。这些新要素使中间环节产生的损耗大幅降低,农业整体价值发生了根本改变。甚至以前认为最不可能工业化生产的文化产业,通过数字化也可以形成工业模式,这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好莱坞模式。好莱坞的作品制作过程是工业化的,除了好剧本、名导演、名演员,有的影视公司还运用数字化技术,让观众参与剧本创作。这样一来,作品可能还没有发布,制片人就已经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从剧本到作品上线的全过程,甚至可以预测申影片的票房情况了。

认知二:连接比拥有更重要

当一切都以数据的形式呈现时,我们每个人都要清楚数据的两个特定价值,就是洞察与包容。所谓洞察,就是要相信只有数据才能理解市场;包容,就是当你拥有数据资源时,可以融合更多需求,产出更多价值。

数字时代最常讲的词就是优化迭代,如今世界的变化是颠覆性的,任何一个组织都无法做到一家独大。所以,聪明的组织就会通过相互连接、彼此交织形成稳定态,在动态中,没有什么比相互交织拉扯更稳定。在这一点上,最直观的案例就是随处可见的斜拉大桥。塔柱、缆索、主梁、桥墩等部分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任何一个单独部分都不能成桥,但交织拉扯在一起之后,就是一座坚固的大桥。

认知三:开放、信任和协同是关键

书中指出,实现数字化的关键就是可信度、安全性和协同价值。相同的大环境下,为什么有些企业做得好,有些则步履维艰?其中的差距就在开放、信任和协同这三个关键词。

我们熟知的7-Eleven便利店,面对电子商务和各种“新零售”对传统行业的巨大冲击,仍然能逆风飞扬,原因就在于他们从创设之初,就确定了要与合作伙伴建立“开放协同,相互信任的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7-Eleven在日本有25000家店面,其中的直营店只有510家,它没有自己的工厂,也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这些事情全部由合作伙伴来完成,至今没有出现过大的问题,所依赖的,就是伙伴之间的开放、信任和协同。

认知四:从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

中国有句老话,叫“商场如战场”,但在数字化时代,这种商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陈春花教授曾经和京东集团的首席战略官廖建文花了三年多时间研究数字时代商业战略的变化,他们发现,如今的商业战略正从过去的竞争关系向共生关系转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的价值已不再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而是为顾客创造需求。在这种大环境下,战略的关键也不再是获得比较优势,而是获得生长空间。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找到共生伙伴,然后创造顾客需求。

陈春花教授关于数字化的第五个认知是:顾客主义。

在数字化生存中,一切都在变化中,不确定是常态。这种不确定性中唯一确定的就是顾客。为了这唯一的确定性,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和引领顾客的新需求。顾客需求与技术组合应用,释放出了全新的战略空间。这些新空间不仅重新定义了行业,而且还延伸出了一些新的行业。比如2019年,小米电视机就在传统电视机销量下滑时异军突起,他们生产的基于互联网的生态电视机,为顾客带来了新的体验价值,并创新了顾客需求。

陈春花教授关于数字化的第六个关键认知是:长期主义。

在上一个认知“顾客主义”中讲到,“一切都在变化中,不确定是常态”,这也意味着一个创新能够维持的时间常常是非常短暂的,只有长期且稳定地保持创新的状态,才能应对一切危机,这就要求企业要有长期价值观,而且这种长期价值观必须是建立在人性善与美的基础上的,一切急功利的行为都无法增强人类的福祉。

如果一件事情需要长期坚持,那么它在短期内的奖励机制就常常是不明显的。比如天文学家第谷,他为了描绘准确的星象图,仰望星空整整三十年,他编纂的星表数据已经接近了肉眼分辨率的极限,最后,这些数据为大名鼎鼎的开普勒所用,并由此创立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而近代天文学也因这三大定律而开启。

还有一个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典范,就是亚马逊。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电子商务网站在1997年上市之初,它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就对公司股东说:“亚马逊立志要做一家长远发展的公司。公司所做的一切决策也将立足于长远的发展而非暂时的利益,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建立一家伟大公司,一家我们的子孙都能见证的伟大公司。”

贝佐斯始终坚持这种长期主义的价值观,在2011年的年报中,他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把目光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样长远的打算。”可以说,正是长期主义成就了今天的亚马逊。

现在我们再次回到认知本身,认知就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也是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内在心理活动的过程。正是这个加工能力,直接导致了结果的不同。一个组织的认知水平决定着组织的未来,那么在数字化时代,就要求组织与人力资源都要在认知这个层面上重新处理内部关系。

二、如何做到价值共生

关于共生这个概念我们都不陌生。共生现象在生物界很普遍,比如,小丑鱼和海葵就是一对共生体。海葵身上有很多毒刺,但它不仅不会伤害小丑鱼,还会保护它免受其他鱼类攻击;小丑鱼吃海葵消化完的残渣,还帮它清理身体,甚至小丑鱼还可以当作海葵捕食其他鱼类的“诱饵”。共生现象在农作物的栽种上也有比较广的应用,比如,把玉米和大豆套种在一起,能够同时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有效达到增收的目的。

陈春花教授在书里指出,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培养价值共生意识,并通过“组织价值重构”,让共生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研究发现,在数字化生存背景下,一家企业的发展如果没达到预期效果,往往不是因为他对数字化市场与数字技术没有认知,也不是因为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和压力。而是因为数字技术对组织的角色功能和发展路径都提出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要求,但领导者却没能适时地调整和重构自己的组织价值,以适应这种要求。陈春花教授在书中,从“赋能、共生和协同”这三个维度详细讲解了数字化时代重构组织价值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1、赋能

工业时代的管理,重点在于管控。它要求每个组织成员安于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职责功能。企业通过管控把整个组织体系建立起来并加以固化,这种稳定性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绩效,它有一个适用的大前提,就是要在一个确定的市场环境下。

而数字化时代最确定的事情就是不确定。在动态的环境中,一个企业只有拥有应对动态变化的能力,才可能活下去并得到发展。事实证明,在动态的环境下,管控常常会成为制约组织绩效的可怕因素。

在数字化时代,在组织中还有一个可怕的存在,就是强个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大牛”。对于一个需要随时应对动态环境的组织来说,富有创造力的技术大牛是组织里不可或缺的成员,而组织的重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这些强个体的个人能力。这时的组织管理者一定要明白,真正的牛人是不可能被管控的,要想让强个体为组织所用,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给他们赋能。否则他们就会流失,而对于企业来说,这可不是流失了一个人才那么简单,因为强个体有可能跑到竞争对手的阵营中去。

2、共生

前面我们讲过,数字技术带来的无限连接让企业很难独立创造价值,而是需要与更多组织、更多系统,以及更广泛的外部环境构建共生体系。过去这种连接差不多只有国家才可以调配得起来,而今天只需一根网线,世界资源就可以被整合起来了。

乔布斯说:“苹果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需要相互帮助。”马化腾也曾发表致合作伙伴的公开信,呼吁从“窄平台”向“宽平台”转变。这些数字时代的牛人都明白,只有共生才能创造价值。

3、协同

前面讲过,实现数字化的关键,就是开放、信任和协同这三个关键点。在数字化生存背景下,为获得高效,组织必须完成的最根本转变就是由分工到协同。对于一个动态环境,单个组织无法独立面对因系统变化带来的复杂性,必须要协同内外部成员,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这里要特别说明,组织管理一定要关注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一是效率不再源于分工,而是源于协同;第二就是激励创新,而非绩效考核;第三就是需要全新文化,强调互为主体、共创共生。

协同工作既要求企业内部打破部门墙,也要求企业外部打开边界,与更多成员合作,这样才能拥有更高的协同效率,以实现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三、个体价值的自我认识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强个体对于一个组织是不或缺的人才。过去的组织还会用荣誉感、归属感甚至个人情感来让这些强个体对组织产生依赖性和忠诚度。而数字时代的新新人类是一批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个体,他们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也会深度思考自身价值的生命周期。

所以,现在组织中的个体成员一旦发现自己的能力发展超越组织发展速度时,这个优秀的个体就会离开组织;反过来,组织也会在个体成员跟不上组织发展时把他淘汰掉。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分离,其实都是对组织的伤害。陈春花教授认为,优秀的组织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点能让个体与组织相互适应彼此的发展并尽可能协同一致,她在书中分别从个体的个性、能力和认知三个方面,讨论了个体自我价值认识的问题。

1、个性

我们说的个性,在国外称为人格,这是一个包含了先天禀赋、后天教养,性情特质的概念。个性有着极复杂的结构,需求、动机、价值观、性格、兴趣、环境以及一些不可知的因素都会对他产生作用。

虽然我们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但现代行为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环境对个性的影响要远大于遗传因素。这就要求组织一定要注意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因为数字技术让个体始终处在无限连接状态中,所以保持个体的稳定性就变得更加困难。这种情况下,对于组织来说,如何给个体赋能是个关键;而作为个体,也不能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正如一个组织不能独立存在一样,单一个体更不可能独立存在。特别是每个行业的圈子都很小,有时一个行业就是一个组织,如果过于强调个性,就像在一片草原中植入一棵云杉,是无法存活的。

2、能力

有时我们说一个人的个性,更多是说这个人的脾气,而一个人如果能力足够强,往往脾气也会大些,个性也就强些。但作为组织,不能为了照顾某个强个体而伤害团队其他人的感情,而且要让个体的特质符合组织的文化,不能因为某人能力强就对他不好的“个性”一味让步。

组织在承认个体价值的同时,也要让强个体意识到,他的个人价值也存在于整个数字化生态系统中,在迭代如此快速的时代,没有什么人是完全不可替代的。

3、认知

网上流行一句话,一个人永远无法挣到他认知以外的钱。认知,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这个定义告诉我们,人的认知既有对人格特征的了解以及对其行为原因的判断与解释,还要有对外部环境的充分理解,也就是说,人只有通过主动变化,以适应外部环境才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像前一段时间网上关于一个微雕工匠的讨论,在一根头发丝上雕出一首唐诗,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难的手艺,但对时代的进步来说,可能就没什么太大的意义,所以,他这个个体创作的东西,也只能摆在那里,供少数人欣赏,而不会成为潮流。

面对数字大环境,如果不能顺应时代潮流,就会陷于焦虑与无所适从状态中。所以处在组织中的个体要相信,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不进则退,而在一个组织形成的浪潮中,个体才可能随浪而起。

结语

以上就是《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陈春花教授结合自己十年数字化组织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从个人和企业两个角度,对数字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和个人成长进行了拆分,书中通过对数字化对组织和个体的影响,从新“组织”、新价值、新知识、新个体”等方面对数字时代组织的本质和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帮助我们深刻理解领先企业是如何在新环境下迅速崛起的。

书中提出了关于数字化的六个认知,分别从赋能、共生和协同三个维度讲解了实现价值共生的方法,帮助企业管理者找到企业新价值的来源;在书的最后一部分,陈春花教授还结合当下个体意识和个体价值崛起的现状,从个性、能力、认知三个方面提出了重新构建发挥个体和组织价值的效能,创造价值共生组织形态的企业的路径。

虽然全书讲的是组织管理,但我们还是要认识到,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不变的是人。只要将组织中的每个元素,也就是人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让他们与组织共生,并最终成为利益共同体,伟大自会诞生。

【编辑:柳书琴】


相关内容:

《激活组织》|如何让团队保持强大的创造力?

《经营的本质》(加字萌版)|创业者必须了解的经营四个基本元素。

【大咖讲书】陈春花《激活组织》读书会(一)|激活个体,让组织具有创造力。

【大咖讲书】陈春花《激活组织》读书会(二)|要具有管理不确定事情的能力。

【大咖讲书】陈春花《激活组织》读书会(三)|避免企业受环境影响的三件事情。

【大咖讲书】陈春花《激活组织》读书会(四)|加强组织内部连接,提高工作效率。

【大咖讲书】陈春花《组织激活》读书会(五)|激活组织必要的五个工作。

上次推送内容:

【每日新书】《迷人的材料》|10种改变世界的神奇物质。

【财经界】祁玉民被捕,2000亿华晨大厦倾覆

【跟着名人学领导力】《洛克菲勒:工商巨子》

【听读史记学管理】项羽本纪

【严选好书】今天睡在你上铺的兄弟,明天也许是你的合伙人。

【炳泽诗话】杏花村

【党建读书会】08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党建读书会】084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本次推送:

【每日新书】《价值共生》|陈春花教授对数字化时代组织管理的最新见解。

【财经界】爆款女友制造机王思聪

【跟着名人学领导力】《硅谷钢铁侠》上

【听读史记学管理】孟子荀卿列传|人性和王道,怎么做取舍?

【严选好书】有视野的人从不把优越感写在脸上。

【炳泽诗话】爱人的小米粥

【党建读书会】085党的十九大隆重召开

【党建读书会】086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为新时代奠定基础(一)

下次推送:

【每日新书】《草房子》|回归童心,找到久违的真善美。

【财经界】“货运第一股”满帮敲钟上市,进入自驱式增长

【跟着名人学领导力】《硅谷钢铁侠》下

【听读史记学管理】张耳陈馀列传|从刎颈之交到不死不休。

【吃瓜群众不乱扯】厨师玩跨界,究竟有多牛?

【炳泽诗话】名字

【党建读书会】087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为新时代奠定基础(二)

【党建读书会】088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为新思想做了准备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