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书】《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
核心书摘:
本书系统分析了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等社会问题,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日本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并就如何改善女性地位问题提出了中肯建议。虽然书中讨论的是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但这些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当下的国情。对于喜欢思考男女平等问题的人来说,这本书也许会带来一些启发,让你对女权主义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思考。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情。因而对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关于作者:
上野千鹤子,1948年于日本富山县出生。1977年,获得京都大学大学院社会学博士学位。现在担任WAN(women’s action network)理事长、立命馆大学特聘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代表作《性感女孩的研究》《近代家庭的成立与消亡》《民族主义与性别》等。
学什么:
1、女性受压迫和剥削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家庭中的女性是如何遭受不公平待遇的?
3、如何改善女性地位,寻求社会平等和解放?
一、女性受压迫和剥削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女性受压迫和剥削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本书提出的一个重点议题是,女性长期处于受压榨和剥削的生存境遇之中。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女性身份地位低下的现状看似有所缓解,但其实愈演愈烈。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状呢?女性生存境况堪忧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作者在书中犀利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导致女性受压迫和剥削的社会根源,其实是两座大山,分别是由“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以及受“父权制”支配的“家庭”。这两种形态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对女性的束缚和牢笼。
1、资本主义市场
我们先来看第一座大山,被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
对于资本主义的市场来说,所谓的“人”不过是一种劳动力资源,而且健康的成年男性,才是具有价值的“人”。像儿童、老人、病人和残疾人,几乎都被排除在了市场之外。而辅助照料他们的女性,也被称为“非人”,成为“人之外”的隐形存在。
而女性即便进入了劳动力市场,也大多沦为“不完全劳动力”和“二流劳动力”,甚至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奴隶”。比如,作者在书中写道,日本有很多女性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力所有权,她们的工资都要上交给父母或者直接由丈夫代为领取;还有,现代职场中也存在很多性别歧视,对于已婚未孕或已婚已孕的女性,公司或企业很少会委以重任,或者在招聘时委婉拒绝以及在发现怀孕时残忍辞退等等。
这些女性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的不公待遇。或许有人说,职场中也有很多成功的精英女性啊。但放眼望去,这样的女性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女性,仍在职场底层艰难挣扎。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曾讲过一段话:“在190个国家元首里,只有9位是女性领导。在世界上议会的总人数中,13%是女性议员。在公司部门,女性占高管职位比例只有15%-16%。”这些数据从2002年以来几乎没有变过,甚至还有下降趋势。而即便是那些成功女性,她们背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她们的晋升通道相比于同等条件的男性来说是难上加难,而且她们很多人是以牺牲了家庭和健康为代价的。
虽然职场女性很艰难,但被隔离在“市场”之外的绝大多数女性,也并不是自由和无束缚的,她们在“家庭”这个领域中,靠男性劳动者来抚养。那么,对于这些女性来说,家庭是她们可靠而温暖的港湾吗?
2、父权制家庭
这就是我们要说到的第二座大山,“父权制”支配下的“家庭”。
本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也就是以“女权主义”为第一视角,重新解读了马克思主义。比如,马克思理论从未涉及的“家庭”这一领域,就是女权主义先驱们发现的市场“外部”,也是长期以来被故意忽视和排斥在外的私人领域。
如果说市场承载的是“生产”功能,那么,家庭承载的就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功能,是人的投入和产出。在家庭中,人们以夫妻、父母、亲子、儿女的形式,组成再生产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通常来说,主要由年纪较长的男性占据主导权,统治妻子、孩子及年纪较轻的男性。这种家庭制度,就被统称为“父权制”家庭。
在早些年的大家族中,男主人的绝对权力和地位,很容易理解为父权制的表现。而近现代“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的形成,会让人们误解为父权制已经瓦解,夫妻双方平等地生活。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无论是早年妻子依附于丈夫养活,并承担所有家务劳动,还是现如今女性独立工作,同时承担主要家务劳动,父权制一直都切切实实地存在着。
另外,小家庭也并不像有些媒体所渲染的那样温馨和可爱。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所谓的避难港湾对女性和孩子而言,瞬间就可以摇身变为压迫和暴力的专制王国。”
对于一个普通女性来说,在原生家庭中,她可能处于父亲的权力之下。而在进入婚姻之后,也不过是从父亲的权力中解脱出来,转而走进丈夫的权力之下。有人也许会说,那么,女性不结婚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呢?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女性不结婚,那么就会像作者所说的一样:“不结婚可能脱离了一个男人的统治,但是将被整个男性阶层统治。”
所以,父权制不仅仅存在于家庭之中,它可以扩大成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统治。这种统治通过防止女性接触经济中必要的生产资源,或者通过控制女性的性机能来维持。
当然,不结婚不好,离婚也不行。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根据美国女权主义者的数据调查显示,离婚后丈夫的生活水平较离婚前上升了70%,而妻子的生活水平则下降了40%。如果是单亲母亲家庭,更可能降到贫困线以下。”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男性拖欠抚养费和女性带孩子工作更困难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巨大的离婚成本,也是父权制控制女性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二、家庭中的女性是如何遭受不公平待遇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家庭中的女性是如何遭受不公平待遇的?
在日本社会中,有很多全职主妇,她们主要承担着家庭的“再生产”劳动。所谓“再生产”,是指对人的生育、养育、照料和陪护等与生命再生产相关的劳动,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家务劳动”和“育儿劳动”。
1、家务劳动
首先是“家务劳动”,或者更广泛一点叫“家庭内劳动”,主要指的是,在住宅内进行的无偿劳动。
近代工业社会分离了“市场”和“家庭”,但资本主义下的市场,并没有包括人类全部的劳动。市场将某些劳动“商品化”的同时,却并没有将另一些劳动“商品化”,家务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在以前,家务并没有被视作一种劳动,比如,一些家庭主妇每天都很繁忙辛苦,却仍然被讥笑为“包三餐还可以午睡的人”或者“你干的活根本就不算工作”等等。
“家务劳动”这一概念让人们意识到,家务也是一种劳动,而且这种劳动是有用且必不可少的。因为如果家庭主妇不做,就必须请人来代替做,如果是购买市场上的家政服务,那就要支付费用。
既然家务劳动是有价值的,那为什么仍然会被轻视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家务劳动并不是生产性劳动,用经济学家常说的话就是“家务并没有创造GDP”,而且这种劳动的可替代性高,被认为是任何女性都可以从事的免费劳动。
最后,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是,这种不正当剥削的无偿劳动,最终可以让市场以及市场中的男性获利。而为了美化这种剥削,人们把家务劳动冠上“爱”的名义,把女性的默默付出和忍耐,赋予崇高的价值并推向神坛。
女性只要赋予“爱”以无上的价值,她们付出的劳动就会得到“家人的理解”和“丈夫的慰劳”。而作者认为,这些都不过是长久以来榨取女性劳动的意识形态。就像书中所说:“爱,其实就是女性为了调动自己的能量,将丈夫的目的当作自己的目的的一种机制。”
2、育儿劳动
当然,除了家务劳动,育儿也是一项极为辛苦且容易被忽视的再生产劳动。生育的过程中,母亲承受的生理风险和痛苦不用多说,事实上,连生养和教育孩子的社会化费用,到头来也是女性来承担。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母亲承担了无形中的实物费用。孩子从出生到1岁半,女性需要承担24小时照顾孩子的工作,付出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这个费用就叫做“实物费用”。有人曾统计过,如果把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和安抚孩子这些工作,兑换成货币的话,几乎是丈夫的收入无法支付的。比如,在北上广深,请一个专业一点儿的月嫂,每月1-2万的花费是很正常的数目,但在妻子照料孩子的整个期间,是没有人支付她费用的。
其次是妻子的误工费和应得的期待利益。很多女性在生养孩子的这段时间,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但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孩子,大部分女性会选择中断工作。而中断工作的2-3年时间,女性几乎是没有任何工作和收入来源的,因此产生的误工费,也没有任何人来支付。
而等到孩三岁后,一部分女性会选择重返职场,但是,这个时候她们又会面临新的困境,就是由于职业中断导致的竞争力下降和就业压力增加。就算是千辛万苦找到工作后,收入往往也比生孩子之前大大降低。
这个时候,女性就沦为了被歧视的“二流劳动力”。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和那些没有经历过育儿中断期的女同事相比,经历过“中断—再就业”的宝妈们,同等职务的收入至少会低20%。
所以,不管是抚育孩子的人工费用,还是为此付出的机会成本,以及重返职场的贬值代价,这中间的成本和损失,绝大部分是由女性来承担的。
也许有人会说,女性即使无收入,靠丈夫的工资收入也可以保障家庭的运转啊。但在本书作者看来,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作者指出,在妻子专心养育孩子而失去收入时,年轻丈夫的工资是极低的;而当孩子后续需要高昂的教育支出时,母亲再次进入职场,此时她所赚取的补助性收入,对于家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从头到尾,无论是孩子的生养还是教育,都是作为母亲和妻子的女性在承担。
当然,家务劳动和育儿劳动是同时进行的,而且随着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进入职场,她们也因此背上了第三重身份,也就是资本市场的劳动力。于是,妻职,母职以及资本市场劳动力,这三重身份压在女性身上,形成了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对女性的三重剥削。
三、如何改善女性地位,寻求社会平等和解放?
面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的压力和不公平待遇,我们是否有什么改善的方法呢?
在书中,作者上野千鹤子针对日本的国情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建议和意见,其中不乏一些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观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
1、改善再生产劳动分配
首先是第一条,调整再生产劳动分配不均的问题。
之前我们已经说过“再生产”这个概念,它指的是女性在家庭中从事的家务劳动、育儿和养老看护等无偿劳动。关于如何减轻女性在家庭中所肩负的再生产劳动负担这个问题,不同国家也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公共化、市场化以及亚洲型解决方式。
首先是公共化。所谓公共化,就是公共部门将育儿、养老看护作为一种社会服务提供给国民,比如北欧等高福利国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但这种福利虽好,却会增加国民负担,同时也存在公共部门人力调配的问题。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段计划经济时期,那时的经济体制下几乎不存在劳动市场,也没有所谓的“失业”,所有毕业生都会被分配到各个企业,孩子也会被送到附属托儿所。像现代女性苦恼的“家庭和事业如何兼顾”的问题并不存在。
但是,在本书作者看来,这种“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政策,也并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因为它只是一种动员女性劳动力的劳动政策,只是为了“减轻女性的负担”,而众多男性并没有将它看作是和自己相关的事。
其次是第二种,市场化选项。什么是市场化呢?就是把再生产劳动转移到市场之中,让人们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廉价的家政服务商品。不过,这种方式只存在于贫富差距较大的阶级社会和移民社会。比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新加坡和香港。
最后是第三种,亚洲型解决方式。所谓的亚洲型解决方式,就是将再生产劳动转移到亲属身上,比如通常由孩子的祖父母来承担育儿劳动。这种现象在中国现代社会非常普遍,但对老一辈来说就很不公平,因为他们提供的也同样是一种无偿的劳动。
除了以上三种主流方式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比如,增加移民劳动者。像中国有大量劳动者从农村进入城市,他们寄居在城市家庭里,从事照顾老人等再生产劳动并以此谋生。当然,随着每个人所处世代和时代的不同以及阶级、地区的差异,还可能衍生出更加多样的组合选择。
2.完善女权主义解放理论
除了解决再生产劳动的分配问题以外,完善女权主义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作者在书中总结了不同时期的三种不同女权主义理论,通过不断修正和完善这些理论,可以指导我们继续朝理想的方向前进。
首先是第一种,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论。这一理论认为,阶级统治是压迫女性的罪魁祸首,所以,反抗资本主义统治是必不可少的斗争。而且这种斗争不单单是解放女性的斗争,也是所有无产阶级的男性和女性的斗争。所以,全世界的无产者应该联合起来,如果统治阶级被消灭的话,女性解放自然也就不用说了。
但是,这种斗争大多以失败告终。无论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最终结果只实现了“男性的解放”,而女性的力量只是被阶段性地“利用”了,曾经被承诺给予的“自由”和“平等”,也因为革命的倒戈而草草收尾。
后来,又出现了第二种激进女权主义,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论提出了批评和反对。激进女权主义的基础是弗洛伊德理论,它首次提出了和“家庭”这一再生产机制相关的理论,指出了“父权制”形态下的不平等存在。然而,弗洛伊德理论强调去“适应”压抑,也就是精神分析医生所说的“治疗”。显然,这种观点带来的最终结果并不是“解放”而是服从。
再后来,又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也就是本书重点阐述的内容。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点是反抗压迫、争取解放。它借用弗洛伊德将近代社会分割成“市场”和“家庭”的理论,并分析其导致女性歧视的根源,得出了一个更加客观准确的结论,那就是: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的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家务劳动和育儿劳动等为核心表现,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客观事实。
总体上,本书作者是认同这种理论的,她在书中提出的解决方案或改革建议也都是基于这种根源性认知得出来的。
我们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历史,人们的伦理思想长期被“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统治着,女权主义似乎缺少成长的环境。但任何时候,都存在一些勇于打破陈规陋习的猛士和狂人,今天我们跨时空对话,讲一讲在理学横行的明代,仍大力倡导女性解放的思想家李贽。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反对八股文、倡导阳明心学,是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倡导实践女权主义的人。他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等级偏见,大力倡导男女平等。
首先,他肯定妇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还第一次把夫妻关系提到了“五伦”之首的位置,“五伦”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那时普遍的排序方式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李贽在自己的著作《夫妇论因畜有感》中写道:“夫妇, 人之始也。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有父子然后有兄弟, 有兄弟然后有上下……”意思就是,夫妻关系是人类最初始和重要的关系。有了夫妇,才有父子;有了父子,才有兄弟;有了兄弟,才有朋友等等。这一言论,就对传统的封建统治秩序提出了大胆的颠覆和否定。而且,即便在夫妻关系之中,李贽也反对一贯的“夫为妻纲”,主张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敬爱。
其次,李贽主张男女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他坚决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之见,也反对“妇人见识,不堪学道”的观点。他认为女性和男性拥有一样的智慧和才干,一旦赋予她们和男性一样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甚至会比男子做得更好。而他本人在寄居麻城期间开设讲学堂时,也公开招收女弟子,他在著作中曾提到的“澹[dàn]然大师”“澄然”“明因”和“善因菩萨”等等,都是他在麻城招收的女弟子。
最后,李贽还提倡婚恋自由,并赞成寡妇改嫁。明代继承和发扬了宋代理学思想,更加强调“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观念。但李贽明确主张男女婚姻自由思想,他为寡妇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写下评论《司马相如传论》,赞扬卓文君是“善择佳偶”,二人反对封建礼教,敢于自由恋爱的精神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时,他还认为寡妇再嫁是天经地义的,已婚女性不应受到偏见和歧视。
不得不说,李贽的这些思想放到当今社会环境下来看,仍是先进和开放的。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注定是独孤的,后来他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入狱,并在狱中自杀身亡。李贽虽含冤自尽,但是,他追求自由平等和女性解放的思想,永远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也为后世人开启女权运动,打开了前进的大门。
女权主义理论永远是第一位的,就如作者所说:“解放的思想需要解放的理论。”我们只有知道何人、何时,以及如何解放,才能把对现状的不满和愤怒转化为动力,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好地战斗和解放。
结语
以上就是《父权制与资本主义》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这本书中,日本作家上野千鹤子用深刻的理论和通俗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近代社会中,女性遭受压迫和剥削的表现和根源,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解决之道。
女权主义发展至今,历经了多次变更,也遭受了很多非议。作者在书中强调,争取女权和提升女性地位,并不是为了凌驾于男性之上,更不是为了制造性别对立;打破父权制的桎梏,也不是为了反过来去压迫和剥削男性。
从现实来看,女性解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在不断完善理论和加强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女性的解放乃至全人类的解放,却是必然的趋势。正如恩格斯在其名著《反杜林论》中说的:“女性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
【编辑:水落鱼浅】
相关内容:
上次推送内容:
本次推送:
【每日新书】《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企业那些事】半年出手35次,字节、腾讯、美团围猎新消费
《不确定世界理性选择》(萌版)下
【炳泽诗话】我是你的搬运工
【党建读书会】137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党建读书会】13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次拟推送:
【每日新书】《孙子兵法》之转石于千仞之山,所向披靡
【企业那些事】流量造星拐点将至:谁制造了吴亦凡
《美国种族简史》上|建班子需要哪六种人?
【炳泽诗话】
【党建读书会】139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
【党建读书会】140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