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新书】《孙子兵法》之兵有六败,皆为将过

孙武 品卷一族
2024-12-10

《孙子兵法》在【地形篇】中说:“故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将军的责任是胜利,如果没有天灾发生的情况下。

核心书摘

军队失败的六种情况,分别是“走、驰、陷、崩、乱、北”,这六种情况跟天灾完全没有关系,完全就是人祸,而且还都是将领的过错。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意思是说,战场地理形势对敌我双方都差不多。“卒强吏弱,曰驰。”士兵强悍,将领懦弱,将领指挥不动士兵,这就叫“驰”。“吏强卒弱,曰陷”。将领很勇敢,但是士兵不行,这样的部队是没法上战场打仗的。“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两军对阵时,中下级军官对主将不满,所以不服从主将的命令,擅自出战或者退却,这样就会让主将不能很好地控制军队,最后导致这支军队崩溃。

对于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除了上级赋予你的权力外,你还要有领导力,要能服众,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你要有“使众人行”的能力,这才算迈出了成为一个好管理者的第一步。


关于作者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学什么

1、理解《孙子兵法》中“兵有六败,皆为将过”的深刻意义。

2、明晓为“将”者真正的权力来源


今天我们将与大家共同开启今今乐道读书会的第 6907本书:《孙子兵法》之“兵有六败,皆为将过——没有不会打仗的兵,只有不会领兵的将”。


前面几回,我们连着讲了“为将五危”,分别是“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其实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就可以发现,如果一个将领真的可以做到“不必死”“不必生”“不忿速”“不廉洁”“不爱民”,那他也算炼成了“人至贱,则无敌”的本事了。

今天这一回,我们跟大家聊一聊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在【地形篇】中说:“故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这段稍微有些长,我们一句一句给大家解释。

这段话主要讲了军队失败的六种情况,分别是“走、驰、陷、崩、乱、北”,这六种情况跟天灾完全没有关系,完全就是人祸,而且还都是将领的过错。

我们下面把它拆开来,一条条给大家讲一下。

第一条是“走”,什么是“走”呢?孙武说:“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意思是说,战场地理形势对敌我双方都差不多,这就特别像我们前面讲的“通形”,就是“我可以往,彼可以来”(四通八达)的地形,一般平原就是这种地形。在这种地形下,敌人的军队又是我方的十倍之多,你还要和人家正面冲突,这就是标准的“敢死队”作风,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所以,在这种形势下作战,我方一定会失败,失败了士兵肯定要逃跑。这里面的“走”就是“逃走”的意思。

第二条是“驰”,什么是“驰”呢?孙武说:“卒强吏弱,曰驰。”士兵强悍,将领懦弱,将领指挥不动士兵,这就叫“驰”。这种情况特别像你有一张好弓,但这张弓特别硬,你拉不开那是你能力不行,不代表这张弓不好。所以,如果你能力不行,哪怕上面给你一个管理岗,你也干不了,因为手下人不听你的。

这第三条是“陷”,刚好和第二条“驰”是相反的,说的是“吏强卒弱,曰陷”。将领很勇敢,但是士兵不行,这样的部队是没法上战场打仗的。北宋张预为这一段做注解时说:“将吏刚勇欲战,而士卒素乏训练,不能齐勇同奋,苟用之,必陷于败亡。”这样的部队上了战场,将军喊:“跟我冲啊!”然后就冲出去了,再看后面士兵们一个个都没跟上,于是将军就倒霉了,深陷敌阵也回不来了,这就是“陷”。

其实,我们回看第二条和第三条,虽说一个是兵强将弱,另一个是兵弱将强,但反映出来的都是将军带兵能力上的问题。你要带强兵就要有说一不二的魄力,就要军纪严明,否则军纪就成了摆设。你带弱兵,就要先行训练,再拉出去操练,如果管不住、练不好,这就是你能力的问题了。

我们接着看第四条“崩”,这个“崩”的解释稍长一些,叫“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这个“大吏”指的是将军手下的中下级军官。“怼”指的是心生怨恨,情绪失控。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两军对阵时,中下级军官对主将不满,所以不服从主将的命令,擅自出战或者退却,这样就会让主将不能很好地控制军队,最后导致这支军队崩溃。

这样的事儿在古代还真不少,我们给大家举一个春秋时期的例子。

当年晋国的晋悼公号召诸侯“合纵”伐秦。这场动员声势浩大,不但晋国的十一个大士族全体出动,还拉拢了齐、宋、鲁、卫、郑等十三个其他诸侯国一起去打秦国。这个时期的合纵伐秦与战国时期的合纵伐秦还有点儿不一样,春秋时期的秦国还很弱小,晋国则是诸侯中的强者,晋国这次就是看秦国不顺眼,想要教训一下秦国人。

这次伐秦的统帅是晋国一个叫中行[háng]偃的将军。中行偃率领着诸侯联军浩浩荡荡地开入秦国,强渡泾水后,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便推进到秦国的腹地。这时候,秦国依然不肯屈服。于是,中行偃便决定继续前进,并命令全军:“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咱们明天鸡鸣之时开始收拾行囊,填塞水井,推平灶台,看着我的马头行动,我进你们就进,我退你们就退。

按理说,身为一军主帅,这么说也不为过,但他旁边站着的下军统帅栾黡[yǎn]的却不乐意了,腾地站起身来,跳着脚大骂道:“你算什么东西,晋国能跟我这么下命令的人还没生出来呢!你不是想唯你马首是瞻吗?我现在偏想马首向东(秦国在西边,晋国在东边,栾黡这么说就是不想跟中行偃玩了,要回家了),你能把我怎么着?”于是,扭头出了中军大帐,带着自己的人马就回国去了。

栾黡带兵走了,可他是下军统帅呀,所以整个下军的辅佐部队和附属的新三军也一同离开了,中行偃怎么也没想到拆台的竟然是晋国自己人,这让他在天下诸侯面前丢尽颜面,但是这么一折腾,晋国军队的士气丧失殆尽,中行偃没办法,只好退兵。

一场声势浩大的伐秦之战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因此这次战役被后人戏称为“迁延之役”(“迁延”的意思就是延期、退后、耽搁的意思)。

你看,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如果将帅不能对自己的下属有效地进行管理,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时候掉链子,擅自行动,最后导致整支军队直接散伙儿了。虽然表面看上去,导致这次问题的关键是“刺头手下”,但实际还是要落在主将的管理能力上。像这种“刺头手下”,如果你能用好,那就是一员猛将,如果你用不好,那就会成为团队的“定时炸弹”。

我们接着再看第五条“乱”,孙武说:“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这句相对好理解一些,就是说,将领懦弱,管教不严,教导也不明确,手下的军士没有规矩章法,导致打仗的时候连列队都列不整齐,交错纵横,这就叫“乱”,这支军队就是“乱军”。这样的部队上了战场,敌方的精锐部队只需要一个冲锋,就能直接把这支乱军解决掉。

所以,我们看第四条“崩”和第五条“乱”,说的同样是将领的管理问题,正是因为管理出了问题,才会有手下不听主帅的指令;正是因为管理出了问题,士兵才会法令不明,甚至连列阵都列不好。

我们再看最后一条“北”,孙武说:“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我们总说“败北败北”,说得就是这个“北”。意思是将领不能正确地判断敌情,带着自己手下的士兵以少打多,以弱打强,这倒还是其次,如果这个将领再不懂得选取精锐士兵进行突击作战,那这仗趁早还是别打了,可以说是必败无疑。

当年齐威王曾经问过孙膑一个问题:“两军相向,地平卒齐,合而北者何?”两军在平原交战,天时、地利、人和都差不多,为什么还会出现一方败北的情况呢?

孙膑的回答就印证了这个观点,他说:“其阵无锋也。”就是说失败的那一方没有尖刀部队,就好比两个人进行生死决斗,两人武功差不多,一方拿着一把开了刃的剑,一方拿着一把没开刃的剑,最后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这就是“选锋”的重要性。

当年曹操北征乌桓的时候,就用自己的精锐部队直接击穿了乌桓的“乱军”,乌桓的蹋顿单于就是在这场大战中被张辽直入中军,砍了脑袋。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的时候,曹操抄小道攻击乌桓大军,两军在白狼山相遇。当时,曹操身边只有少量精锐部队,他的大军还在后方没跟上来。而对面乌桓大军虽然是仓促迎战,但人数至少是曹操军队的十多倍。当时曹操身边的很多将领都有些害怕了,纷纷劝说曹操,等到与大部队汇合后,再与乌桓一决胜负。

在“左右皆惧”的氛围中,唯独张辽持反对意见,他极力劝说曹操说:“主公,现在胡虏没想到我们能从小道绕过来攻击他们,仓促迎战,阵型散乱,我们如果能趁着他们还没组织好阵形的时候就攻击他们,必能一战而胜之。”

曹操寻思了一下,觉得张辽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张辽的建议。为了让张辽能真正调动这支军队,曹操亲自将自己所持的“麾[huī]”授予张辽暂用。这个“麾”就是古代指挥军队作战的旗子,根据《魏武军令》的记载:“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就是说,拿麾的人指哪儿士兵就得打哪儿,有不听指令者“斩”。

曹操这相当于是把全军的指挥大权赋予了张辽。于是,张辽率军突击乌桓大军,只见他拍马下山,直冲敌阵,曹军精锐骑兵随之倾泻而下,与乌桓大军展开厮杀。

乌桓大军人数虽多,但由于仓促应战,阵型散乱,还没等他们把防御阵形列好,张辽的精兵就犹如“热刀切黄油”一样,直插乌桓中军。张辽一马当先,直取乌桓的首领蹋顿单于。以“武勇”著称的蹋顿单于不甘示弱,挺枪与张辽战在一处,两人你来我往打了二十余回合未分胜负。张辽使了个拖刀计,调转马头,佯装败走,蹋顿单于不知是计,催马赶上,张辽猛一回头,只见刀光一闪,蹋顿单于就被斩于马下。乌桓士兵一见主帅都死了,更无战意,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这一战,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我们看这场大战,曹操之所以能以少胜多,就是因为他深谙“选锋”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张辽带着一队精锐骑兵冲击了乌桓大军的阵营,拿下了蹋顿单于的项上人头,那这场仗曹操未必能赢得这么轻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的原因了。

好了,讲完了这六种“必败”的情况后,大家应该会发现,好像真的都是将领的责任。孙武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说:“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这是为将的关键,必须严肃对待。

我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才可能带出一支同样优秀的队伍,一个无能的管理者,不但队伍带不好,优秀的人也会离开,剩下的只会是比你更无能的人,最后走着走着就被市场淘汰了。这其实就是“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如果用所谓的精英眼光来看,当年和马云一起创业的“十八罗汉”也好,任正非起家时的创业团队也好,都算不上是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他们之所以能走到现在这样的高度,与马云和任正非的领导力息息相关,有时候,一个企业领导的强弱会直接决定这个企业的兴亡,曾经风光无限的王安电脑最终走向衰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现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王安电脑公司,但在1986年的时候,王安电脑公司可是IT界的领军企业,那一年,公司的年收入高达30亿美元,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名列第146位。而他的创始人,美籍华人王安博士本人也以20亿美元的财富,跻身美国十大富豪之列。

当年的王安是可以和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人物。当时王安电脑公司曾用过这么一句广告词:“请让我们试一试,我们就会在阁下的订单上把IBM一口气吹走!”多么嚣张的一句广告词,但事实证明,他也不是吹牛。在美国政府的公开招标中,王安电脑公司曾一举击败了包括IBM在内的许多大公司,最终成功夺标。

然而,自从王安在80年代末被查出得了癌症后,王安电脑就开始一步步走向没落了。原因就是王安不顾所有高管的反对,硬是让自己能力平庸的儿子王烈接了自己的班,自己去当了太上皇。结果,毫无实践经验、领导力更是缺乏的王烈接手公司之后,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公司的财务状况就急剧恶化。到了1988年,公司竟然出现了高达4.2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真就应了那句话,“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里面最根本原因不是王烈没有权力,而是他没有领导力。这就跟古时候带兵打仗是一个道理,皇上把一国的军权交到将军手上,你能说这个将军没有权力吗?但是他没有能力,手下的军官就是不听他的,手下的士兵就是不愿意跟着他打仗,你能说这是他没有权力的问题吗?

所以,要想当好一个管理者没有那么容易,除了上级赋予你的权力外,你还要有领导力,要能服众,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你要有“使众人行”的能力,这才算迈出了成为一个好管理者的第一步。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6907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

【贺子钰】

相关阅读: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一本书看懂文化对管理的重要意义。

【跟着名人学领导力】《洛克菲勒:工商巨子》

【跟着名人学领导力】《奥格威谈广告》

【跟着名人学领导力】《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拿破仑为何断送了他的前程?

【跟着名人学领导力】《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

【跟着名人学领导力】《为人生加速:福特自传》

【跟着名人学领导力】《稻盛和夫自传》

上次推送内容:

【每日新书】《孙子兵法》之将有五危,心软必死

《高绩效教练》上(加字萌版)|如何成为教练型管理者

【严选好书】人的一生如何过,李白、杜甫、苏东坡分别用其一生来提醒你。

【炳泽诗话】酒

本次推送:

【每日新书】《孙子兵法》之将有五危,心软必死

《高绩效教练》上(加字萌版)|如何成为教练型管理者

【企业那些事】俞敏洪为什么喜欢苏东坡

【炳泽诗话】酒

下次拟推送:

【每日新书】《孙子兵法》之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一网打尽:贝佐斯和亚马逊时代》|探索亚马逊成功之道,发掘你的盈利点。

【企业那些事】喜茶变身“金主爸爸”

【炳泽诗话】雪落竹叶青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