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海南农业必须要了解的2大优势与4大劣势
本文大概36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 原创内容,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后台,喜欢
本篇内容请点赞并点“在看”以利传播,谢谢!
春节已过,回归正常,对于大多数人国人而言,吃吃喝喝是春节不变主题。
民以食为天,毕竟本质上还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事关吃饭大事,无论官府还是民间,农业的位置都是挺重要的。
对于一些有情怀的企业家而言也是如此。
关注农业,投资农业成为了不少功成名就民营企业家挥之不去的一个情结。
在海南更是如此,在高峰期,海南稍有规模的民企中有超过一半以上在农业领域包括农旅文行业都有投资,如当年鼎盛时的海航也未能免俗。
确实,农业在海南确实有独特的位置,海南可能是全国唯一一个农业产值至今仍超过工业产值的省份,因此,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的人数规模据说仅次于省公安厅。
那么,海南的农业到底值不值得投资呢?
答案是:假如沒有充分的人才,资金,技术的准备,不真正了解海南农业的优劣势,在海南投资要十分谨慎,否则会死得很惨。
或者换句话讲,如果你仅仅是有情怀,半路出家介入,又想靠农业赚钱的尽快灭了这个想法吧。
这些年,基本上没有看到几个企业能在海南单纯做农业赚钱的,包括央企农业龙头中粮集团,国际农业巨头泰国正大以及新希望等国内农业龙头企业等,这些专业化农业大公司对在海南的投资都是十分谨慎的。
这些年,作为海南龙头农企的农垦集团其实在农业领域也是乏善可陈,坐拥上千万亩庞大土地资源和上百亿政策投入倾斜,多达几十万农垦人时至今日连个像样的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业细分产业或者优质农产品品牌都拿不出手。
还有,前些年一度成为时尚的“新农人”返乡创业在喧嚣了数年之后也已经归于沉寂,基于互联网流量红利的这种新模式事实上很难对海南农业产生实质性改变与提升。
因此,现在海南想投资农业,必须要全面了解海南农业的优劣势,好好总结相关经验教训,否则就会血本无归。
海南农业二大优势与四大劣势。
二大优势:
「一、是气候优势。」
准确的说就是海南独特的热带气候优势,海南气候好,长夏无冬,一年四季都可以搞农业开发,对这一点,地球人都是知道啊,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海南真正有价值适合做热带高效农业的国土面积并不多。
在海南有1088万亩可用农用地中,真正意义上热带高效农业面积应该只有100万亩上下,据了解,在海南目前己有农业面积中,至少有一半是亩产收入不足600元的低效传统农业。
海南地处热带是没错的,但海南岛大部分是处在热带边缘地区,只有三亚、陵水、乐东等琼南区域地处北纬十八度,属于中热带地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中也只有这60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才是中国真正“含金量高”的热带地区。
其余百分之八十的海南国土面积在纬度上和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南部地区差别不大,从事热带农业的气候优势并不大,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不知道,以为中国只有海南属于热带,热带范围其实是很广的,理论上北纬24度以南都可算为热带,但热带是分层的,真正有价值的是象海南牛岭以南北纬十八度以下那几千平方公里。
无论做滨海旅游还是热带农业,都是中国其它地方不可比的,也正是这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大三亚地区的热带农业才是高效的,无论是芒果,蜜瓜,火龙果还是反季节瓜菜,大三亚地区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有的亩产纯利过万,因此,当地农民生活早已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因此,你在海南做农业如果不在海南南部北纬十八度附近,你是没有什么优势的!
「二,品类先发优势。」
关于这一点,海南农业必须要感谢早年的台商!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海南热带水果不但品种单一,而且口感不佳,产量也偏低。
九十年代后,有一批台湾农民偷偷摸摸把台湾优良品种和技术带到了海南,从而揭开了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序幕!
海南确实是国内较早提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地区。
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台湾人的种子技术,内地的资金市场,结合海南土地和劳动力,掀起了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第一波大潮。
当时主要投资风口主要是三大块:
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和近海养殖。
简单讲就是种菜,栽果,养虾。
这也是当年民营资本投资海南农业的“风口”。
2003年海南农业GDP占比超过全省GDP三分之一,达到创记录的35.8%的峰值。
之后由于海南房地产业走出低谷,再度崛起,海南产业结构与生态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投资与营商成本不断提高,加上内地市场上广西,云南等地热带果蔬产业和北方大棚农业新业态的兴起,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开始面临严峻挑战与区域竞争,相关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开始不断从海南流失。
2005年,“达维”台风重创海南农业,加剧了这一转移进程,海南香蕉产业开始大规模转向广西和东南亚。
还有一个风向标就是台湾人在海南做农业也越来越少了。
那么,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目前面临什么发展瓶颈,挑战和制约呢?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缺少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类。」
这个是关键,说通俗点就是海南高效农业没有拳头产品了,没有特色了,你有的,别人都有了,比你做得还好,除了极少数小众品类外。
海南目前热带果蔬品类都是可以替代的。
刚开始时,得益台湾人带来的品类先发优势,海南还是有一些有特色的主打产品的,如麒麟西瓜,圣女果,莲雾,后来的火龙果,百香果等等。
至于芒果,无核荔枝和蜜瓜等就更不用说了,由于做得早,有特色,品质好,海南水果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还是不错的。
但令人遗憾的是,海南热带水果这些年积累的强势品类品牌正在持续消散。
香蕉去了广西,东南亚,荔枝,菠萝早打不过广东,芒果产业也正受到云南,四川攀枝花等地新兴芒果产区的挑战。
而且,原有的优势产品如咖啡,腰果,胡椒等也没保护好,基本上全军覆没,所以,几十年下来,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竟然出现了还缺爆款单品的尴尬局面。
以前的爆款如台农,黑金刚,黑美人讲得好听一点是引进来的,但现在的国际新形势下,从日本、台湾合法引进新品来琼种植的难度越来越大。
即使引种成功后,海南也很吃独食了,因为跟风者众,市场波动性一样大。
所以,有人形容在海南做农业跟赌博似的,七上八下,要么亏死,要赚死。
在这一点上,海南农业这几十年都是这样,主要是看天吃饭,一赌内地天气异常,二赌海南有没有台风。
水果如此,冬季瓜菜也好不到哪里,北有寿光,南有云南,都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性蔬菜生产交易中心了。
海南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功能也逐步弱化,如今也只有如毛豆,韭菜等少数品类还有一定规模和效益。
总之,产品没有特色,老化与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随着天气气候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上市时间差越来越短,加上成本不断上涨,海南农业的“看家本领”越来越少了!
「二,成本不断上升,严重损害海南农业竞争力。」
除了农资外,近年来,海南农业成本不断上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劳动力,现在海南农村劳动力价格150元到200元一天己经很正常了,而十五年前,这个价格应该是15到20元,而且,在旺季,这个价格还找不到人,所以,有的企业只能去内地招人来海南干农活。
2,土地成本只涨不跌,其实,海南并不缺地,除了琼南大三亚的农地比较紧俏外,海南其它地方至少有百分之三十的土地被闲置,但如果你要去找,你就发现,很难找,要么很小很散,要么价格很高。
现在,在海南要找到500亩以上价格800元一年的农用地己经很困难了。
有人分析,海南近年农地价格上涨与2010年以来海南房地产突飞猛进有关,城市土地价格飞涨间接拉高了农地价格未来预期,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陵水,不少农地因为被房产项目征收而获得高额补偿,导致有人做农业没赚钱,却因为土地被房产企业征收而暴富。
于是,有不少人打着做农业旗号圈地,捂地,炒地,从而对真正的农业项目产生挤出效应。
3,物流运输成本高,海南孤悬海外,过海物流成本不但高而且耗时,这对水果瓜菜运输十分不利,不但增加成本,而且增加损耗。
所以,在海南投资农业其综合成本要比内地高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甚至更高。
「三,台风影响高于国内其它地区。」
海南是多台风地区,对农业影响巨大,相比之下,广西,云南,柬埔寨,老挝等受台风影响都要小于海南,这也是不少投资人放弃海南农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名的几个大台风,如“达维”,“威马逊”都重创了海南农业,这些年,“死”于台风的在海南投资农业的人不计其数,损失惨重。
凡在海南投资农业超过十年的,基本上没有不对海南台风印象深刻的。
「四、热带病虫害影响不可小视。」
过去的香蕉枯萎病,现在槟榔黄化病,都可以让农作物绝收,所以,海南香蕉逐步外移至广西,东南亚,病虫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轮到槟榔了,这二年,万宁有许多槟榔树因黄化病绝收。
海南由于天气炎热,病虫害尤多,因为海南没有冬季,不能通过天寒杀虫消毒,改良土壤,所以,海南农药化肥用量一度居全国前列。
以前经常有媒体报导海南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就是这个原因。
综合分析,如果未来培育引种不出真正有竞争力有特色的热带果蔬新品类,随着气候这一主要比较优势地位的逐步丧失,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将面临各种不利因素更加严峻的制约。
如果政府与投资人继续不正视,不了解海南热带农业的真相,不进行深入的田野调研,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前途堪忧,投资海南农业同样也还是充满风险的。
撰文/台风雨
编辑/Kevin
图片/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