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 | 科技商学“学术研究专题”第16讲 张伊妍:当媒体使用遇上大数据——计算方法如何推动媒介效果理论发展

12月6日,华东师大亚欧商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国际新闻界》主编助理张伊妍,通过线上直播为学院师生带来科技商学“学术研究专题”系列讲座第16讲——“当媒体使用遇上大数据:计算方法如何推动媒介效果理论发展”。讲座由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助理教授刘都主持。

张伊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国际传播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新闻界》主编助理。博士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新兴媒体系,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兴媒介效果、计算传播、国际传播。论文可见于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Journalism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等SSCI期刊。

01

媒介效果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张伊妍首先回顾了传统议程设置理论,强调其在几十年来理解媒体与大众关系方面的关键作用。她指出,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这一理论面临更大的挑战,包括媒体内容的个性化和碎片化趋势,以及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多样途径。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多样性和个性化上升,传统研究方法可能不再适用。张伊妍强调了这对研究者提出的新挑战,特别是在评估议题重要性和大众关注度方面。

02

计算传播学: 方兴未艾的平台学科

计算传播学在新闻传播领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她深入探讨了计算传播学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强调了大数据的定义不仅在于数量,更在于数据的全面性。在研究方法方面,她强调了理论在计算传播学中的不可或缺性,指出新方法虽然扩展了研究问题的类型,提高了理论的可证伪性,但理论仍在解释发现和指导研究方向上发挥关键作用。以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为例,张伊妍老师展示了方法和理论如何相辅相成,解释了议程设置理论在数字媒体内容、公众网络表达、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发展和理论基础。

03

当计算传播学遇上媒体效果研究

张伊妍深入研究了计算传播学与媒体效果研究的交汇,关注社交媒体上用户与算法的互动。她通过计算方法揭示了不同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与大众相互影响的关系,结合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内容分类。研究突显了媒体对大众和大众在社交媒体上对新闻报道的相互影响,呈现了双向议程设置的图景。此外,研究还探讨了在微博平台上用户与平台的权力互动,展示了引人入胜的算法博弈,深刻理解了社交媒体生态的演化和用户行为的动机。

04

应用场景和总结

张伊妍分享了计算方法在媒体效果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场景。这些场景不仅仅包括新闻领域和危机公关,还延伸至广告和营销等领域。通过计算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精确地分析内容、调查用户喜好,从而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和原生广告整合营销等目标。

最后,张伊妍与刘都讨论了多模态分析的优劣性、挑战以及未来趋势,与亚欧商学院助理教授吴漪讨论了关于计算方法是否能帮助捕捉潜在变量之间关系等问题。本期嘉宾分享揭示了计算传播学与媒体效果研究的前沿交汇的复杂性,同时促使对于媒体效果和用户行为的更深层次理解。

撰文 | 方煜杰

审核 | 朱琬宁、刘都

编辑 | 刘欣宁

-- 感谢阅读 --

⬇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活动回顾】亚欧商学院“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55讲 | 梁屹天:疫情带来了更多运动锻炼吗?一项基于在线瑜珈锻炼平台数据的实证研究


【活动回顾】亚欧商学院“学术研究专题”系列讲座第9讲 | 裴思琦:在线送餐平台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的溢出影响


【活动回顾】亚欧商学院“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51讲 | 涂艳苹:取长还是补短?产品提供者与产品选择者之间的偏好差距


【活动回顾】亚欧商学院“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49讲 | 贾健:平台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基于爱彼迎的取消政策的研究


【活动回顾】亚欧商学院“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48讲 | 殷云露:社交时差与消费者炫耀性消费


【活动回顾】亚欧商学院“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47讲 | 柳武妹:在“不可触摸的时代”如何开展消费者触觉研究?


长按二维码 关注亚欧更多资讯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